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二胡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由作曲家陈钢根据吐尔逊卡德尔所作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和刘富荣改编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所改编,后来由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移植成为二胡曲。该曲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结合了塔吉克族民歌及民间音乐,有着浓郁的新疆风格。本文主要从乐曲调式、调性、旋律发展手法、节奏节拍以及演奏技法中分析该曲是如何体现新疆音乐的风格特色。
【关键词】:新疆音乐;民族特色;地域风格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首小提琴独奏曲。是由著名作曲家陈钢根据吐尔逊卡德尔所作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并吸收刘富荣改编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改编,完成于1976年。
90年代,原江苏省戏校教师刘天华首次将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移植为二胡独奏曲,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福在刘天华移植版本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加入了开头的华彩乐段和链接快板段的钢琴间奏,90年代后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严洁敏再次对这首乐曲进行了移植。
该作品对原有的素材进行了成功的器乐化处理,作曲家运用原有的音乐素材,巧妙的结合小提琴的技法,并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的一些特殊演奏手法以及当代作曲技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响色彩,描绘出一个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表现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兄弟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此曲1976年在上海首演后很快风靡全国。
二、二胡曲《阳光》中民族特色的体现
(一)在乐曲调式、调性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作品。它由引子、“拜依特”(意为歌曲,指一般民谣)式的纵情高歌和“乔甫苏孜”(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式的热烈欢舞三个部分组成。引子部分用自由浪漫的笔触仿佛将人们带到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上,而后两部分又仿佛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在壮美辽阔的草原上策马弹琴、纵情高歌的场景和人们热烈舞蹈的欢腾场景。在曲式结构上,该曲式由一个散板节奏的引子和两个对比极强的独立乐段构成的复二部曲式结构,这样的布局手法和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在《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上极其相似,前部为浪漫的歌唱性,后部具有乐器演奏上的炫技和即兴性。故此曲在结构特征上又有着典型的“狂想曲”特质,是洋为中用并取得成功的又一经典范例。塔吉克族传统音乐属于波斯——阿拉伯体系,是中国的民族音阶形式和阿拉伯体系中的四音列加各种变音的一个组合体。从调式音阶体系看,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使用的调式音阶相近似。以四音列为基础的,由两个音程结构相同的四音列构成和半、增、半的音程关系,这些都是新疆独有的音阶形式,总结起来都是升三音和升七音的。而这种半、增、半的音程关系就形成了特色,音乐有力度的倾向性是新疆音乐所特有的。
(二)在乐曲旋律发展手法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世界各国民族除在调式音阶和节奏节拍等音乐形式上注重保留自己特有的民族音乐元素外更对旋律的发展情有独钟。线性旋律是中国音乐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很多古老的维吾尔族民歌,是在一个歌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旋律线又是以波浪式的下行为其特征。旋律发展手法的多样性,是促使其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传统的旋律发展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极为普遍,其中最常见最具民族特色的有變奏、循环、展衍三种。而在该乐曲的改编创作中,作曲家对这三种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充分。如该曲的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过后,接着是低八度的重复,随后是主题旋律的缩减变奏。再如乐曲的第二部分开始两个乐句旋律在两个不同的调式上重复,接着通过循环的发展手法,不但使其调性有了更为复杂的变化,更使其在乐句的结构规模上有了更大更丰富的扩展,从而为其展开部奠定了扎实的结构基础。重复手法在维吾尔族音乐中普遍存在。
(三)在节奏、节拍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新疆地域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处,就是在音乐中表现出多变的音乐节奏形式。而《阳光》使用了复合拍子为主的节奏形式。丰富多彩的节拍与节奏,是塔吉克族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7/8、5/8拍的广泛运用,则是其他民族的音乐中所罕见的。乐曲第一部分一开始便用了7/8拍,7/8拍表面上看来较为特别,但实则它却是由一个3/8和一个4/8拍的有机组合,这样的组合方式使其在每个单位小节里面产生了两个重音,且这两个重音不会一成不变,总是时时流动变化的,这样在其节拍原型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形式。而乐曲进行到急促速度的段落里,为了更真实的表现新疆人民欢歌热舞的欢快场景,音乐在结构上就用了5/8拍与7/8拍,4/8拍与5/8拍的转换,使音乐在动感上显得多样丰富。由于5/8拍和7/8拍在每个单位小节内其重音时值是完全不相同的,从而形成了乐曲节奏的非对称性,赋予了音乐特殊的活力和性格。而这些节拍都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如主题旋律的7/8拍实际是先三后四的节奏组合,契合了新疆塔吉克族的舞蹈性节拍音乐风格。而二拍子在《阳光》中运用的相对较少,仅在一个段落中,舒缓的2/4拍以稳定的韵律形式更多表现了一些新疆美丽动人的场景。此曲对节奏和节拍特点的精确把握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又是该曲的另一特色之处。
(四)在演奏技法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最能体现二胡艺术民族性特征的就是滑音和揉弦。而在《阳光》中,滑音、倚音、颤音等装饰音的大量运用也是新疆风格味道出现的亮点之一。这些技巧使音乐也极具不规则性,都是打破原先律动的方式与方法,也促使了新疆风格的形成。在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中,由两个对称性的乐句构成,而在这两个乐句的结尾中,都带有滑音与装饰音的效果。
相较于小提琴而言,二胡是无指板乐器,揉弦的种类和变化要比小提琴丰富。小提琴以滚揉为主,只有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二胡除了滚揉外还有压揉、抠揉、滑揉、滚压揉等揉弦方法,这些揉弦的适当应用会使该乐曲的西域风格更加突出。如在第一段中,考虑到西域音乐中有很多半音,在演奏长音时用向低处的滑揉。为了更突出西域情调的音乐风格,旋律中的#2和#5都使用了大幅度的抠揉。
而该曲另一个用技巧来表现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二胡拨弦技巧模仿新疆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冬不拉。这种用颗粒性的音乐语言表达欢快活泼的场景,改变了大众认为二胡只能在流线型音乐上表现的局限性,拓宽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
结语
通过对二胡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分析,我们不但认识到该曲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大量运用了复合节拍和半、增、半音程等音乐元素,充分展现了该地区特有的民族特色,也对二胡曲中的新疆风格有了更详尽的了解。对新疆风格特征的透析,我们对仅是对二胡的创作曲目窥其一斑,二胡是有强大发展生命力的一件乐器,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代言,而且是世界音乐里的美妙声音,它指向的是未来美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晋中. 对二胡地域音色的探讨[J]. 艺术教育,2006年07期.
[2] 张延. 二胡音乐作品的新疆风格探析[D]. 天津音乐学院,2012-05-03.
[3] 陈志坚. 浅论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间性特征[D]. 湖南师范大学,2006-07-14.
[4] 孙蕊.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探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1-09.
[5] 梁瑾.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音乐结构与特色[J]. 莆田学院学报,2008-03.
[6] 谭勇,苟永森,胥必海. 塔吉克音乐与东西方的融合——以二胡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为例[J]. 音乐探索,2010年01期.
【关键词】:新疆音乐;民族特色;地域风格
一、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首小提琴独奏曲。是由著名作曲家陈钢根据吐尔逊卡德尔所作歌曲《美丽的塔什库尔干》并吸收刘富荣改编的笛子独奏曲《帕米尔的春天》以及新疆塔吉克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改编,完成于1976年。
90年代,原江苏省戏校教师刘天华首次将小提琴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移植为二胡独奏曲,1995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长福在刘天华移植版本的基础上加工改编,加入了开头的华彩乐段和链接快板段的钢琴间奏,90年代后期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严洁敏再次对这首乐曲进行了移植。
该作品对原有的素材进行了成功的器乐化处理,作曲家运用原有的音乐素材,巧妙的结合小提琴的技法,并吸收和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的一些特殊演奏手法以及当代作曲技巧,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音响色彩,描绘出一个塔吉克族人民载歌载舞的欢腾场面,表现了新疆地区少数民族兄弟热情奔放的性格和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充满了生动活泼的生活气息。此曲1976年在上海首演后很快风靡全国。
二、二胡曲《阳光》中民族特色的体现
(一)在乐曲调式、调性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一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统一的作品。它由引子、“拜依特”(意为歌曲,指一般民谣)式的纵情高歌和“乔甫苏孜”(塔吉克族民间舞蹈)式的热烈欢舞三个部分组成。引子部分用自由浪漫的笔触仿佛将人们带到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上,而后两部分又仿佛描绘了塔吉克族人民在壮美辽阔的草原上策马弹琴、纵情高歌的场景和人们热烈舞蹈的欢腾场景。在曲式结构上,该曲式由一个散板节奏的引子和两个对比极强的独立乐段构成的复二部曲式结构,这样的布局手法和欧洲浪漫主义时期匈牙利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在《匈牙利狂想曲》的创作上极其相似,前部为浪漫的歌唱性,后部具有乐器演奏上的炫技和即兴性。故此曲在结构特征上又有着典型的“狂想曲”特质,是洋为中用并取得成功的又一经典范例。塔吉克族传统音乐属于波斯——阿拉伯体系,是中国的民族音阶形式和阿拉伯体系中的四音列加各种变音的一个组合体。从调式音阶体系看,与新疆南部维吾尔族使用的调式音阶相近似。以四音列为基础的,由两个音程结构相同的四音列构成和半、增、半的音程关系,这些都是新疆独有的音阶形式,总结起来都是升三音和升七音的。而这种半、增、半的音程关系就形成了特色,音乐有力度的倾向性是新疆音乐所特有的。
(二)在乐曲旋律发展手法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旋律是音乐作品的灵魂,世界各国民族除在调式音阶和节奏节拍等音乐形式上注重保留自己特有的民族音乐元素外更对旋律的发展情有独钟。线性旋律是中国音乐的主要表现特征之一。很多古老的维吾尔族民歌,是在一个歌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旋律线又是以波浪式的下行为其特征。旋律发展手法的多样性,是促使其音乐高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国传统的旋律发展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极为普遍,其中最常见最具民族特色的有變奏、循环、展衍三种。而在该乐曲的改编创作中,作曲家对这三种旋律发展手法的运用显得尤为充分。如该曲的第一部分主题旋律过后,接着是低八度的重复,随后是主题旋律的缩减变奏。再如乐曲的第二部分开始两个乐句旋律在两个不同的调式上重复,接着通过循环的发展手法,不但使其调性有了更为复杂的变化,更使其在乐句的结构规模上有了更大更丰富的扩展,从而为其展开部奠定了扎实的结构基础。重复手法在维吾尔族音乐中普遍存在。
(三)在节奏、节拍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新疆地域最具代表性的特点之处,就是在音乐中表现出多变的音乐节奏形式。而《阳光》使用了复合拍子为主的节奏形式。丰富多彩的节拍与节奏,是塔吉克族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其中,7/8、5/8拍的广泛运用,则是其他民族的音乐中所罕见的。乐曲第一部分一开始便用了7/8拍,7/8拍表面上看来较为特别,但实则它却是由一个3/8和一个4/8拍的有机组合,这样的组合方式使其在每个单位小节里面产生了两个重音,且这两个重音不会一成不变,总是时时流动变化的,这样在其节拍原型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变化形式。而乐曲进行到急促速度的段落里,为了更真实的表现新疆人民欢歌热舞的欢快场景,音乐在结构上就用了5/8拍与7/8拍,4/8拍与5/8拍的转换,使音乐在动感上显得多样丰富。由于5/8拍和7/8拍在每个单位小节内其重音时值是完全不相同的,从而形成了乐曲节奏的非对称性,赋予了音乐特殊的活力和性格。而这些节拍都具有强烈的舞蹈性。如主题旋律的7/8拍实际是先三后四的节奏组合,契合了新疆塔吉克族的舞蹈性节拍音乐风格。而二拍子在《阳光》中运用的相对较少,仅在一个段落中,舒缓的2/4拍以稳定的韵律形式更多表现了一些新疆美丽动人的场景。此曲对节奏和节拍特点的精确把握而产生的整体效果,又是该曲的另一特色之处。
(四)在演奏技法中所体现的民族特性
最能体现二胡艺术民族性特征的就是滑音和揉弦。而在《阳光》中,滑音、倚音、颤音等装饰音的大量运用也是新疆风格味道出现的亮点之一。这些技巧使音乐也极具不规则性,都是打破原先律动的方式与方法,也促使了新疆风格的形成。在乐曲第一部分的主题音乐中,由两个对称性的乐句构成,而在这两个乐句的结尾中,都带有滑音与装饰音的效果。
相较于小提琴而言,二胡是无指板乐器,揉弦的种类和变化要比小提琴丰富。小提琴以滚揉为主,只有频率和幅度的变化,而二胡除了滚揉外还有压揉、抠揉、滑揉、滚压揉等揉弦方法,这些揉弦的适当应用会使该乐曲的西域风格更加突出。如在第一段中,考虑到西域音乐中有很多半音,在演奏长音时用向低处的滑揉。为了更突出西域情调的音乐风格,旋律中的#2和#5都使用了大幅度的抠揉。
而该曲另一个用技巧来表现风格的特点就是运用二胡拨弦技巧模仿新疆少数民族特色乐器冬不拉。这种用颗粒性的音乐语言表达欢快活泼的场景,改变了大众认为二胡只能在流线型音乐上表现的局限性,拓宽和丰富了二胡的表现力,表现了新疆各族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
结语
通过对二胡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分析,我们不但认识到该曲具有典型的新疆风格,大量运用了复合节拍和半、增、半音程等音乐元素,充分展现了该地区特有的民族特色,也对二胡曲中的新疆风格有了更详尽的了解。对新疆风格特征的透析,我们对仅是对二胡的创作曲目窥其一斑,二胡是有强大发展生命力的一件乐器,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代言,而且是世界音乐里的美妙声音,它指向的是未来美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晋中. 对二胡地域音色的探讨[J]. 艺术教育,2006年07期.
[2] 张延. 二胡音乐作品的新疆风格探析[D]. 天津音乐学院,2012-05-03.
[3] 陈志坚. 浅论二胡与二胡艺术的民间性特征[D]. 湖南师范大学,2006-07-14.
[4] 孙蕊. 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少数民族音乐特色探究[D]. 中央民族大学,2011-09.
[5] 梁瑾.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音乐结构与特色[J]. 莆田学院学报,2008-03.
[6] 谭勇,苟永森,胥必海. 塔吉克音乐与东西方的融合——以二胡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为例[J]. 音乐探索,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