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程序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应用机械通气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给予42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42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监护用时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监护用时平均值均比对照组短(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少(P<0.05)。结论:程序化管理在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应用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
关键词:机械通气;程序化管理;常规护理
护理方案正确与否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直接关系,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预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1]。本文主要对42例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管理的疗效进行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应用机械通气患者8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22:20,年龄20-65岁,平均(45.58±0.34)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4:18,年龄22-75岁,平均(47.84±1.78)岁;疾病种类:心律失常13例,心力衰竭7例,心肌梗死11例、胸部严重创伤23例,心肺复苏术后14例,中毒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80岁;病情表现为呼吸衰竭均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72h,均在认真阅读治疗护理知情书情况下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患者年龄、病情均不适用机械通气治疗;癌症末期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能完全配合本研究治疗护理方案流程者[2]。
1.3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护理、物品和空气消毒护理、心理干预护理及机械通气插管护理等常规护理[3]。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管理:①程序化管理相关医疗设备和物品,成立专门护理小组对机械通气仪器、抢救物品、住院病区等进行查看核对、清理。②程序化管理护理人员,选择各科室护士长成立机械通气专业护理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培训,采用考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予以解答。③程序化管理机械通气患者,派专业人员全程监测患者体征、病情变化情况并记录分析,强化基础护理调整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适。依据本院医疗环境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全面性、针对性、个性化及科学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流程,以耐心、温和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平均值,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平均值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均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平均值(x±s,d)
组别
例数(n)
机械通气用时
监护用时
研究组
42
3.57±1.04
5.21±1.27
对照组
42
8.57±2.14
11.76±3.4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比对照组的35.71%少(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n)
肺部感染
低血压
胃肠道
异常
过度通气
通气不足
合计
研究组
42
1(2.38)
1(2.38)
2(4.76)
0(0.00)
0(0.00)
4(9.52)
对照组
42
3(7.14)
3(7.14)
4(9.52)
3(7.14)
2(4.76)
15(35.71)
3.讨论
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利用机械装置行人工呼吸的通气技术,是抢救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患者生命线的重要方案。但由于机械通气过程所使用的呼吸机相较于其它医疗设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是降低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程序化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医疗设备及物品进行程序化管理,利于保证呼吸机、药物在抢救过程可规范、充足使用,护士定期对病房及相关物品进行空气消毒,从而减少发生院内感染。对护理人员进行程序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机械通气专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自身综合素质,使其在护理过程遇到的多数问题均可以独立正确处理,这不仅减少患者在等待临床主治医师过程容易发生生命危险,而且帮助医院节约不必要的治疗资源。同时通过患者的程序化管理,充分掌握患者体征、病情及心理变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全面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理想治疗目的。因此在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说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管理措施的效果显著。这与程序化护理管理内容中的医疗设备、护理人员有关,医疗设备的完整是实施抢救的基础物质保障,高专业性护理团队是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同时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35.71%,说明护理中的程序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临床疗效,而且预后效果较佳。由于护理中对患者的程序化管理,护士采用耐心、和善的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在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变化基础上给予恰当解决措施,从而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但由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生命迹象均较弱,因此其护理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流程行规范护理操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负面影响,为患者生命延续提供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程序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快速帮助患者脱离通气呼吸机治疗,且无显著并发症护理作用积极,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英智.关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程序化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3):130-131.
[2]罗彤.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15-116.
[3]周健.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1,3(3):113-114.
关键词:机械通气;程序化管理;常规护理
护理方案正确与否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存在直接关系,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是提高患者疗效、改善预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1]。本文主要对42例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管理的疗效进行分析,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应用机械通气患者8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22:20,年龄20-65岁,平均(45.58±0.34)岁;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24:18,年龄22-75岁,平均(47.84±1.78)岁;疾病种类:心律失常13例,心力衰竭7例,心肌梗死11例、胸部严重创伤23例,心肺复苏术后14例,中毒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80岁;病情表现为呼吸衰竭均符合机械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时间≥72h,均在认真阅读治疗护理知情书情况下同意并签字。排除标准:患者年龄、病情均不适用机械通气治疗;癌症末期患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者;不能完全配合本研究治疗护理方案流程者[2]。
1.3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日常生活护理、物品和空气消毒护理、心理干预护理及机械通气插管护理等常规护理[3]。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程序化管理:①程序化管理相关医疗设备和物品,成立专门护理小组对机械通气仪器、抢救物品、住院病区等进行查看核对、清理。②程序化管理护理人员,选择各科室护士长成立机械通气专业护理小组,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指导、培训,采用考评方式了解护理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予以解答。③程序化管理机械通气患者,派专业人员全程监测患者体征、病情变化情况并记录分析,强化基础护理调整患者生理及心理不适。依据本院医疗环境及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全面性、针对性、个性化及科学规范化的护理操作流程,以耐心、温和的沟通方式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平均值,并发症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上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平均值
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均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平均值(x±s,d)
组别
例数(n)
机械通气用时
监护用时
研究组
42
3.57±1.04
5.21±1.27
对照组
42
8.57±2.14
11.76±3.4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比对照组的35.71%少(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n(%)]
组别
例数
(n)
肺部感染
低血压
胃肠道
异常
过度通气
通气不足
合计
研究组
42
1(2.38)
1(2.38)
2(4.76)
0(0.00)
0(0.00)
4(9.52)
对照组
42
3(7.14)
3(7.14)
4(9.52)
3(7.14)
2(4.76)
15(35.71)
3.讨论
机械通气作为一项利用机械装置行人工呼吸的通气技术,是抢救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患者生命线的重要方案。但由于机械通气过程所使用的呼吸机相较于其它医疗设备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而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是降低治疗风险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程序化护理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相关医疗设备及物品进行程序化管理,利于保证呼吸机、药物在抢救过程可规范、充足使用,护士定期对病房及相关物品进行空气消毒,从而减少发生院内感染。对护理人员进行程序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机械通气专职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自身综合素质,使其在护理过程遇到的多数问题均可以独立正确处理,这不仅减少患者在等待临床主治医师过程容易发生生命危险,而且帮助医院节约不必要的治疗资源。同时通过患者的程序化管理,充分掌握患者体征、病情及心理变化,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全面帮助患者解决各种问题,从而达到理想治疗目的。因此在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用时及监护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说明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应用程序化管理措施的效果显著。这与程序化护理管理内容中的医疗设备、护理人员有关,医疗设备的完整是实施抢救的基础物质保障,高专业性护理团队是保证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联合应用效果显著。
同时本研究结果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的35.71%,说明护理中的程序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保证临床疗效,而且预后效果较佳。由于护理中对患者的程序化管理,护士采用耐心、和善的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在充分了解患者生理及心理变化基础上给予恰当解决措施,从而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但由于采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生命迹象均较弱,因此其护理过程需要严格遵循科学流程行规范护理操作,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负面影响,为患者生命延续提供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程序化管理的应用效果明显,可快速帮助患者脱离通气呼吸机治疗,且无显著并发症护理作用积极,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秦英智.关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程序化管理[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3):130-131.
[2]罗彤.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7):115-116.
[3]周健.机械通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1,3(3):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