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缤纷中看“亮点” 让心灵穿越界限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zh182776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美术教育家伊顿说:“教育是一种勇敢者的探险——尤其是艺术教育,因为它涉及到人类的精神创造。”
  作为教育一线面对学生的美术教师,我们该如何在缤纷中看“亮点”,积极面对与参与新课程改革,让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美术课堂教学?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角色定位,立足学生,转变教学观念
  
  新形势下,教师的任务在于整体把握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性地运用新教材,多参与研究学生的活动,把立足点放在学生身上,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和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地进入想象氛围。通过恰当的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1、放心退出去,适当站进来
  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寻找自己的位置,既要放心退出去,让学生自主“建构”;又要适当站进来,引导学生拓宽深化知识。教师要像电影导演一样,精心策划每一个教学细节。因此,上课的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
  2、立足于学生,直观引伸
  学生的发散思维很强,根据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创造的心理过程,直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在设计*应用课的教学中,我经常搜集大量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了作画意图和情绪。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3、激、探、求、导,多元设境
  运用故事启发、游戏导入、典范引导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多元化的艺术教育情景,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如:在《学习服装色彩搭配》一课,我把教室变成了“舞台”,学生通过策划、主持、设计、组织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学会自主创新、想象和表现。
  
  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表现、鼓励、开放”优化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价值。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学生学习的任务相当繁重,各门功课都要兼顾,所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1、表现*创造
  表现性美术教学。强调尊重个性和创造力,鼓励学生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形色,大胆想象,激发起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易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热情的态度,健全人格。我在教学中,以创作为主带动双基,每节课都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几个创作题目,让学生展开想象。
  2、意识*自我体验*释放
  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力求达到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调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首先,鼓励审美个性,培养审美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仅仅能学会欣赏艺术品,而且能作出自己的审美判断,充分发挥学生的审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觉感受看艺术品。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仅仅介绍了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便让学生自己看画,自己感受作品的气氛,然后,采用头脑风暴法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同。其次,鼓励自我体验,激发参与意识。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材料的接触感触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特别在美术工艺课里,不作统一规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试验,自己去发现和理解。再次,鼓励艺术表现,激发艺术创造。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3、开放式*多方位
  运用开放式的过程教学,鼓励主动探索,使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激活多方位创造性思维,使美育产生良好的效果,形成多种教育关系结合,获得多种教育支持,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淡化学科浓度,“多触角”优化课堂
  
  1、灵活组织,结构创新
  美术课教学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有的课型要自由组合,合作完成。有的课型则要求学生发展个性,独立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一些多余的或深浅度不适合学生的内容进行删减,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结合进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效,主张让学生多创作,少临摹,分层次训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美术课上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心灵得到美的浸润。
  教学结构要进行优化。采用边讲边示范边练习边辅导的分段教学法,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学评价和作业设计中,不能以太高的准则评价学生,而是看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独特、新颖,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
  2、“送一束鲜花,给一点掌声”
  教学评价发自内心的,不是简单一句“很好”、“真棒”。也许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眼神、一个非言语动作、一点点关爱、一点点鼓励,都可以唤醒我们学生身上的艺术潜力,让学生在赞扬中扬起自信的风帆。因此,教师要以一份真诚的心与学生交流思想,把学生的艺术表现培养起来,并留一个空间,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
  3、建立异端,张扬个性
  教学结果体现为多种形式,多角度,多种答案,没有唯一的标准。美术课要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在学习过程中、作业面貌上做到百花齐放,向他们推荐性地提到其他画法、观念,鼓励按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与表现。
  
  四、建立“活”的课堂,让快乐的心灵找到释放的空间
  
  “活”的课堂教学能帮助学生拓宽思维的空间,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社会生活中去,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感受美术就在生活中,以达到学以致用、能学会用的教学效果。
  1、延伸课堂,组建活动小组
  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余美育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外学习,“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在课余美术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使其爱好专长得到培养,提高在某一方面获得更深层次的美感。
  2、策划活动,创设美育氛围
  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发展个性,组织学生到自然之中、社会之中,领略认识美好事物,净化情感,陶冶情操,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组织活动前,向学生讲明活动要求、意义,促使学生在活动中认真观察、思考、探求。活动后进行总结,使美育活动落实到实处受到实效。
  在“缤纷”的美术理论中找到适合课堂教学的“亮点”,完善教学,努力寻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学生兴趣三方面的“重合”,真正体现“三个维度”,立足全人发展。打破传统的束缚,给学生的心灵插上艺术的翅膀,穿越界限,走向人生的新历程。
  
  参考文献:
  《中国中小学美术》2007/3、4
  《美术新课程教学法》开明出版社
  《山东教育》2006/7、8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
  《中国美术教育》2004、6
  (作者单位:276018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付庄中学)
其他文献
总的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交流反馈为主渠道,贯彻讲练结合的方针。  具体环节:按六个步骤完成即合作预习,诊断尝试,点评释疑,形成性训练,反思总结,检测提高。    一、合作预习的实施可分三步    1、出示预习题——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一步是出示预习性练习题或具体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阅读教科书的兴趣,为知识的迁移创造良好的条件;   2、自学课本——这是
期刊
课本高二下B习题9.8 P56.4  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求直线与的距离。    分析:求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根据定义直接作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并求出其长度,但通常作异面直线公垂线都比较困难。这时可以转化为直线与平面间距离,或转化为两平行平面间距离或用函数法进行求解,还可以利用空间向量求解。  方法一:(直接法)    作线段的中点,连交于,连交于点,连结。  易证:    则 可联想连,  易证.
期刊
数学作业的批改,通常是以答案正误为标准采用百分制量分。传统的百分制量分,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许多重大的缺陷,导致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中的满分仅仅表示“答题全部正确”而已,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能力、品质等方面的情况却并不能完全地从分数中反映出来。此外,单纯地用打“√”、“×”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思维,学习成绩也显得十分表象,师生之间思想
期刊
上新课前我总要布置学生讲下去预习课文,可是第二天上课时问学生时却对我提的问题不知道或只知道一点点,有时甚至生字都不会读。我琢磨了很久,才明白为什么这样。  很多老师说让学生预习,他们就是形式上的翻一下书,预习了也没什么效果。而学生呢,听到老师布置的是预习作业,他们脑子里的反应就是今天没有作业,让这种预习成为了空作业。其实,学生上课学习需要老师的指导、引路,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给他们提一些带有指导性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给出了数列的递推公式,如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做了讨论,总结出了根据数列的递推公式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是解决递推数列问题的常见方法,浅显易懂,为我们学好数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同时,也为我们解决数列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数列递推数列 通项公式    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纵观近几年高考试题,对数列的考察常依递推数列为主。由递推
期刊
文章写作或文学创作是运用文字语言反映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能力相结合的过程,不仅客观的反映事物或艺术再造生活,还表现出不同作者的思想、情感、认知和立场。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事物,认识是千差万别的,写出来的作品也会迥然不同。  可是,目前的作文教学,特别是落后的边远山区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引导带有片面性,同学们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没有什么别样的认识、
期刊
初中生没学到万有引力,但他们已知道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以及月球对其附近的物体也有吸引力。初中力学研究的是不同物质的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质量,以及产生的效果,如压力、压强等。在此借撈帐禂之东风,谈一下初中力学实验。  关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的测定,教材上要求用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不吸水),但一般都没有配置塑料块,这可结合当地实际,可用石沙代替,既省钱又方便取材。测固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变“苦”写为“乐”写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增强作文教学的激励机制。  据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学校考察,临走时交给老师一份摼哂杏乓旆⒄骨巴緮的学生名单。这些学生当然引起了老师们的重视,对他们给以激励并寄予很高的期望。受教师影响,这些学生也激励自己去奋发努力学习。几个月后,奇迹果然出现了,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其实这份学生名单
期刊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学生学会修改文章。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让学生认识到改作文的重要,并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修改作文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能力    能会鉴赏文章才会更好地修改文章,才能够鉴别出作文中的优点和不足。如果学生不能鉴别出优劣、何是何非,就不能改作文。“教学之最终目的,则在学生能自知其文之优缺点,自知则能辨认所作之文何处必须修改,何处确
期刊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种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和一种态度(生活态度),其中生活态度实际上就是指怎样“做人”。就是说通过作文教学,既要为学生打好“求知”的基础,又要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这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往往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