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6年教育部颁布《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7年陆续出版统一的培智教材。在推广适应阶段,一线培智教师一方面喜于有了统一性的课程标准与教材,另一方面却日渐困于统一课程标准与教材下出现的新难题。文章梳理总结了一线培智教师教学新难题,结合《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第46点要求,分析新课标背景下培智教师教学目标调整的现实意义,探索有效的教学目标调整策略。
【关键词】培智教育;教学目标;调整策略
一、现状与问题
为支持本文研究,对粤东、粤西及珠三角共6所特殊教育学校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含新课标与新教材的了解及使用情况、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及效果、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效果、教学目标思考四个方面。参与调研的培智教师涉及不同的学段,使用不同的教材,阐述了自身教育教学感悟。经过梳理与分析,总结出部分一线培智教师在统一课标与教材下教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特殊教育教师对新课标的颁布是十分期待的,它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纲领性指引。受访对象均都通过网络下载了全部的课程标准并做了阅读,但阅读程度不一,集中表现为:阅读自己任教学科的内容,对整体课标阅读者偏少;阅读多为大致了解,原计划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详细解读,但实际因多种原因又没有做到详解。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多选择根据选定的教材直接进行目标制定,不会每一节课都参照课标进行设计。
教材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多以集体课程为主,个训课为辅。教材选择多样化,有国家统一的培智类教材,有不同地域出版的辅读类教材,有校本教材,有普校教材,有教师自编的教学内容。受访教师表示学校有配备国家统一新教材的情况下,都会选用新教材进行授课。新教材没有配备或配备不齐的科目,教师仍会根据学情自主选择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制定教学目标。
(二)问题
在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推广适应阶段,一线的培智教师一方面喜于有了统一性的标准与教材,另一方面却日渐出现的新难题。通过对调研对象回答进行梳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问题。
问题一:统一的课程标准难以满足培智班级学生的差异需求。
新课程标准配备新的教材,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整体性有了很大的突破。如三门生活类学科教材贯穿使用同样的人物角色,且人物角色更贴近学生真实色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可操作性变得更强。但反观现实,目前培智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对不同障碍程度学生进行差异培养目标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同一课程标准与教材指引下,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兼顾班级学生整体的差异需求。
问题二:未出版统一教材的学科不能有效融合新课标与新教材。
此问题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一至三年级培智班级除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个科目外,其他科目仍没有统一教材。这导致了其他科目的教学难以与三大生活科目有效融合。虽然新课标对一至三年级的其他课程也进行了学习领域、领域目标的设定,但培智教师在课程标准与自选教材两者的比较中,更倾向于按自选教学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另一方面:一至三年级外的其他培智班级在开设的课程中面临无统一教材使用的情况,教师虽然有新课标做指引,但多样化的选教材现象仍然存在,依旧造成了不同年级课程与同年级不同课程间的衔接与融合,教师围绕新课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活动变得难以丰富。
问题三:培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缺少有效策略。
作为特殊教育培智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是都认可且认为必要的。针对调整,一线培智教师也集中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认可且认为必要进行教学目标调整,但很少教师会在结合新课标与新教材方面尝试调整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策略时多以自身理论结构为准,缺少统一有效的策略指导。
二、需求与意义
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一方面依赖于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的进一步优化与覆盖,另一方面更需要一线教师开展“自救”,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自我调整来满足新课标与新教材的使用需求。
(一)需求
以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为框架,教师依托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进度,选取教学目标与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最后实现学习评价。在此框架中,教学目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能够承接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对启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形成目标性指引。因此,要实现一线教师的“困难自救”,从教学目标调整入手,成为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
(二)意义
培智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对解决本文提出的问题具有引领与现实意义。
1.以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导向,满足集体课堂学生的差异需求
开展教学目标调整能够使统一的课标与教材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目前,特殊教育主流采取小班额集体化教学,虽然班额小,但班内程度差异大,调整教学目标可以以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导向,做到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教育政策,同时将课程标准与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进行融合。
2.以教材为指引,促进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培智新课标实现了培智教育九大科目的统一标准,但配套只推出了一至三年级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大生活科教材。以一至三年级而论,培智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可以有效促进无教材科目与有教材科目教学上的融合。例如,在其他科目使用相同的主人公创设情境,以三大生活科教学内容为背景开发教学内容,开展相同教材因素下的学习评价等。以四至九年级而论,在教育部尚未颁发统一教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调整,实现年级之間教学内容连贯性,同时对课程标准的解析与实践更具科学性,可以更加有效避免无教材科目培智教师“各自执教”,避免学生学习缺少系统性。 3.以成果为强化,增强培智教师职业成就感
在缺少升学成绩、“得意门生”的特殊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较普校教师更难寻找,培智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往往来的更加容易。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得到直接的课堂反馈,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成长、经验积累、总结成果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成就感,实现从事特殊教育的职业幸福感。
三、因素与模式
开展教学目标调整是教师适应新课标要求、追求有效教学的需求,而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它又非硬性要求,这使得调整工作成为了教师的自发动作,缺少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本文认为,有效开展教学目标可明确为如下几点关键因素及策略。
(一)策略因素
1.个别化教育目标
为了有效满足学生差异学习需求,个别化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的一种“灵魂”式思路。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制定合适的长短期教育目标。现欲以集体教学的方式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的,要进行教学目标调整,要以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确定现阶段要实现的学生长短期教育目标,做到以目标定义课标。
2.学科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每个学科以学习领域、学段、目标内容为层级,照顾到了课程标准的学科特性、学段特性、内容特性。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上进行了广义描述,给教师进行目标选择留有了余地。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时,以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可根据自身所教学科,在学科课程标准框架内将目标内容进行解析与重构,做到选择学生所需的、教学可实现的目标内容。相同的目标内容,难度大的对其简化,不符合现阶段个别化教育目标的对其删减。
3.生活情境
教育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培智教育更注重教育服务生活的功能开发,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是培智教育是否成功的保障。所有的教学目标均需转化到智力障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加以试炼,以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表述。
(二)策略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可总结出一套策略模式,如下图:
此策略模式主要针对培智教师集体课堂中唯教材而教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和无教材而教忽视学生教育需求的两大问题。综合多方面因素,将个别化教育与集体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融合,在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背景下,实现集体课堂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开展教学目标调整的策略思路,从而保障培智教育教学整体有效。
在实施中教师可以一方面不断掌握策略模式,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就策略模式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自我提升。例如,学生长短期目标制定的方法与策略,整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与能力,以学生视角开展生活实践的过程与方法,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对策,教学目标表述的专业知识等,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查补,最终实现特殊教育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5[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31c66fdb33687e21ae45a923.html
[3]张灿永.科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表述——“为学生更有价值学习”而教[J].课程教学研究,2020(3):8-11+28.
[4]陈奇娟.从特殊教育需求评估到个别化教育计划:英國全纳教育的两大核心主题[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04-112.
【关键词】培智教育;教学目标;调整策略
一、现状与问题
为支持本文研究,对粤东、粤西及珠三角共6所特殊教育学校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进行了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含新课标与新教材的了解及使用情况、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指导意义及效果、新教材的使用情况及效果、教学目标思考四个方面。参与调研的培智教师涉及不同的学段,使用不同的教材,阐述了自身教育教学感悟。经过梳理与分析,总结出部分一线培智教师在统一课标与教材下教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一)现状
特殊教育教师对新课标的颁布是十分期待的,它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纲领性指引。受访对象均都通过网络下载了全部的课程标准并做了阅读,但阅读程度不一,集中表现为:阅读自己任教学科的内容,对整体课标阅读者偏少;阅读多为大致了解,原计划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详细解读,但实际因多种原因又没有做到详解。在教学目标方面,教师多选择根据选定的教材直接进行目标制定,不会每一节课都参照课标进行设计。
教材方面,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教育教学多以集体课程为主,个训课为辅。教材选择多样化,有国家统一的培智类教材,有不同地域出版的辅读类教材,有校本教材,有普校教材,有教师自编的教学内容。受访教师表示学校有配备国家统一新教材的情况下,都会选用新教材进行授课。新教材没有配备或配备不齐的科目,教师仍会根据学情自主选择教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制定教学目标。
(二)问题
在新课标与新教材的推广适应阶段,一线的培智教师一方面喜于有了统一性的标准与教材,另一方面却日渐出现的新难题。通过对调研对象回答进行梳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问题。
问题一:统一的课程标准难以满足培智班级学生的差异需求。
新课程标准配备新的教材,较以往有很大的改变,整体性有了很大的突破。如三门生活类学科教材贯穿使用同样的人物角色,且人物角色更贴近学生真实色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可操作性变得更强。但反观现实,目前培智班级学生学习能力层次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对不同障碍程度学生进行差异培养目标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同一课程标准与教材指引下,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往往难以兼顾班级学生整体的差异需求。
问题二:未出版统一教材的学科不能有效融合新课标与新教材。
此问题主要集中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一至三年级培智班级除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个科目外,其他科目仍没有统一教材。这导致了其他科目的教学难以与三大生活科目有效融合。虽然新课标对一至三年级的其他课程也进行了学习领域、领域目标的设定,但培智教师在课程标准与自选教材两者的比较中,更倾向于按自选教学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另一方面:一至三年级外的其他培智班级在开设的课程中面临无统一教材使用的情况,教师虽然有新课标做指引,但多样化的选教材现象仍然存在,依旧造成了不同年级课程与同年级不同课程间的衔接与融合,教师围绕新课标进行的教学目标活动变得难以丰富。
问题三:培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缺少有效策略。
作为特殊教育培智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是都认可且认为必要的。针对调整,一线培智教师也集中出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认可且认为必要进行教学目标调整,但很少教师会在结合新课标与新教材方面尝试调整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策略时多以自身理论结构为准,缺少统一有效的策略指导。
二、需求与意义
上述问题得以有效解决一方面依赖于教育政策、课程标准、学科教材的进一步优化与覆盖,另一方面更需要一线教师开展“自救”,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自我调整来满足新课标与新教材的使用需求。
(一)需求
以一堂课的实施过程为框架,教师依托课程标准,结合教学进度,选取教学目标与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实施教学,最后实现学习评价。在此框架中,教学目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能够承接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对启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形成目标性指引。因此,要实现一线教师的“困难自救”,从教学目标调整入手,成为最实际、最有效的方法。
(二)意义
培智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对解决本文提出的问题具有引领与现实意义。
1.以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导向,满足集体课堂学生的差异需求
开展教学目标调整能够使统一的课标与教材实现课堂教学多样化。目前,特殊教育主流采取小班额集体化教学,虽然班额小,但班内程度差异大,调整教学目标可以以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导向,做到贯彻执行国家统一的教育政策,同时将课程标准与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进行融合。
2.以教材为指引,促进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培智新课标实现了培智教育九大科目的统一标准,但配套只推出了一至三年级的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三大生活科教材。以一至三年级而论,培智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可以有效促进无教材科目与有教材科目教学上的融合。例如,在其他科目使用相同的主人公创设情境,以三大生活科教学内容为背景开发教学内容,开展相同教材因素下的学习评价等。以四至九年级而论,在教育部尚未颁发统一教材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教学目标的调整,实现年级之間教学内容连贯性,同时对课程标准的解析与实践更具科学性,可以更加有效避免无教材科目培智教师“各自执教”,避免学生学习缺少系统性。 3.以成果为强化,增强培智教师职业成就感
在缺少升学成绩、“得意门生”的特殊教育领域,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较普校教师更难寻找,培智教师的职业倦怠也往往来的更加容易。通过调整教学目标,教师一方面能够开展更加有效的教学,得到直接的课堂反馈,同时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成长、经验积累、总结成果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成就感,实现从事特殊教育的职业幸福感。
三、因素与模式
开展教学目标调整是教师适应新课标要求、追求有效教学的需求,而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它又非硬性要求,这使得调整工作成为了教师的自发动作,缺少行之有效的策略方法。本文认为,有效开展教学目标可明确为如下几点关键因素及策略。
(一)策略因素
1.个别化教育目标
为了有效满足学生差异学习需求,个别化教育成为特殊教育的一种“灵魂”式思路。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制定合适的长短期教育目标。现欲以集体教学的方式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的,要进行教学目标调整,要以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出发点,确定现阶段要实现的学生长短期教育目标,做到以目标定义课标。
2.学科课程标准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每个学科以学习领域、学段、目标内容为层级,照顾到了课程标准的学科特性、学段特性、内容特性。课程标准在目标内容上进行了广义描述,给教师进行目标选择留有了余地。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时,以学生的个别化教育目标为出发点,可根据自身所教学科,在学科课程标准框架内将目标内容进行解析与重构,做到选择学生所需的、教学可实现的目标内容。相同的目标内容,难度大的对其简化,不符合现阶段个别化教育目标的对其删减。
3.生活情境
教育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培智教育更注重教育服务生活的功能开发,真实有效的生活情境是培智教育是否成功的保障。所有的教学目标均需转化到智力障碍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加以试炼,以真实生活情境进行表述。
(二)策略模式
综上所述,教师开展教学目标调整可总结出一套策略模式,如下图:
此策略模式主要针对培智教师集体课堂中唯教材而教忽略学生个体差异和无教材而教忽视学生教育需求的两大问题。综合多方面因素,将个别化教育与集体课堂教学进行了有效融合,在新课标与新教材的背景下,实现集体课堂学生差异化教育需求,能够为教师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开展教学目标调整的策略思路,从而保障培智教育教学整体有效。
在实施中教师可以一方面不断掌握策略模式,形成适合自己的教学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就策略模式所需的专业知识进行不断自我提升。例如,学生长短期目标制定的方法与策略,整合课程标准的基础与能力,以学生视角开展生活实践的过程与方法,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特点与对策,教学目标表述的专业知识等,通过长期的实践与查补,最终实现特殊教育有效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5[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31c66fdb33687e21ae45a923.html
[3]张灿永.科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制定与表述——“为学生更有价值学习”而教[J].课程教学研究,2020(3):8-11+28.
[4]陈奇娟.从特殊教育需求评估到个别化教育计划:英國全纳教育的两大核心主题[J].外国教育研究,2014(4):10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