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准精快:妇科微创技术的发展与探索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j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重人,呵护人的身体和心灵,以人为本,因循自然之道,解决人体之诸多病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创伤。”这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接受采访时,再三重复和强调的话。
  众所周知,21世纪大外科的发展方向是微创领域的发展与探索,微创技术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业精于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主任段华教授在自己的“术业”领域,依托大量的临床实践,广泛开展微创技术应用与研究工作。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段华主任提出,要“稳、准、精、快”地发展微创技术,引领妇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她强调,技术的发展是必然的追求,但微创技术更要追求理念上的进步。
  “手术刀”的演变
  说起微创技术未推行前的手术,段华教授把它概括为“‘一把刀’的历史时段”。
  “利用手术刀做手术,很难避免对身体的创伤。”段教授谈起我国手术史的发展时说,“在没有利用微创技术做手术之前,手术为患者带来的创伤是在所难免的,医生也为此非常苦恼,特别是妇科手术。比如因为一个微小的肿瘤,就有可能切除整个子宫。这样不但伤害了患者的身体,更摧毁了患者的希望。每每看到这样的情况出现,我都忍不住感叹医学技艺的局限性,但从我接触到微创技术开始,我的希望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如今,我甚至可以百分之百地治好良性肿瘤,以及部分恶性肿瘤。现在做手术,已不再是过去‘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针对局部位置做轻微的手术,给患者以最小的创伤、甚至没有创伤——这正是我的微创技术理念。这样的理念也一直在支撑着我,向更高的技术水平发展和迈进。”
  段华教授接着回顾说,早在我国古代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开始使用手术刀的记载;三国时期华佗刮骨疗毒的事例,即是古代术式的典范。到了明代,医疗器具已非常精致,而使用手术刀也较为频繁。但在历史典籍中较为集中地记载手术刀的使用情况,则是在清代。此后,随着历史的发展,医学科技也在突飞猛进地演变和发展着。现代手术刀的种类已经不胜枚举,如:普通手术刀、高频电刀、PK刀(等离子超脉冲发生器)、氢气刀、Ligasure血管封闭系统、超声刀和微创旋切系统等等。比如单拿临床手术来说,用到的手术刀就有水刀、激光刀、等离子刀等。
  段华教授认为,现代医学手术已经远远不是“一把刀”的状况了。各种新能源、新技术的介入,使得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和快速。形象地讲,现在应该是“几把刀”、甚至各种刀的时代,这也是微创技术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段教授说,医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医生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技术设备的发展,再加上现代高科技、新能源的介入,使得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并且在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下,微创技术备受关注,且发展得非常迅速。
  “微创”的理念与术式
  “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微创的理念就在这里——既要治病,又要减少创伤。”段教授的这句话,一直回响在记者耳边。在采访期间,受段华教授的感染,记者也一直在思考微创到底能给患者带来什么,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进步,如此迅猛的发展状况说明了什么?当记者无意间看到一名患者即将出院时留给段教授的纸条时,顿时有了切实的体会。纸条上是一首七言古诗:“花甲病重看段医,技高貌美名不虚。慢言细诊轻柔语,快刀精准去沉疾。三生有幸逢高手,四季无烦奔古稀。深谢京城医道好,世人称赞不足奇!”
  一句“快刀精准去沉疾”,道出了段教授在微创技术方面的追求以及实践效果。
  “还是那句话,一定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器官功能。” 段华教授介绍道,“微创手术的特点就是创伤小、恢复快,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脏器,缩小并发症的几率。”她举例说,“宫腔镜手术是治疗子宫腔内病变的微创技术,不需要切除子宫、也不影响患者卵巢的内分泌功能、不破坏盆腔正常结构,当然,更保护和维持了患者的女性特征。”
  “创新只是为了加快发展。术式的改变、基础理论的改变以及机制方面的探讨,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段华教授带领着自己的团队兢兢业业地奋斗着。记者看到她手边正在制订的《妇科微创技术标准和规范》,其数万言的标准,更像是一条条成功的经验、一双双指导手术的手,规范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没有在奖项面前停止过追求,却也没被奖项牵绊住追求更高境界的脚步;没有在著书立说方面辍耕不作,却将真正的理念和技术传播得更远。”这是段教授的求学真谛。她一直是在向一种理念进发,而这种理念更是成就了她专研的硕果。
  方兴未艾的“微创技术”
  “微创技术如今已是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段华教授介绍说:“卫生部从2006年开始,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文件,来加强微创技术的规范化发展;2009年就已经建立了相关机构;2010年建立了多个微创技术培训基地,有42家机构已经正式挂牌。以后,还会有更多的正式机构出现。”段华教授认为,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微创技术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良好的发展环境给科研和临床人员以绝佳的、实现理想和向技术奋进的希望和机会。
  在采访中段华教授提出,微创不止是术式,更是理念。记者翻阅了段教授主编的《微创妇科全真手术》,这部由段华教授组织国内知名专家编写的专著,代表了国内宫腔镜、腹腔镜及阴道手术的领先水平,规范了妇科微创手术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囊括了妇科微创手术的常见病种,介绍了当今宫腔镜、腹腔镜手术的最新术式,融合了权威专家的经验和体现,体现了宫腔镜、腹腔镜手术实践和理论的最新进展。借以“全真”形式,重点介绍了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微创治疗特点及诊疗过程,也辑录展示了部分妇科疑难、复杂病例的新术式、治疗方法和经验,并在详细讲解宫腔镜、腹腔镜以及经阴道手术的基础之上,对术式的运用、操作要领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等,进行剖析与点评。这本学术专著由于针对微创手术案例逐个分析和讲解,更像是一本微创世界的天然宝藏,里面有无数的技能等待着相关人士去学习、去理解。
  段华教授认为,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华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北京市外国医师在京短期行医资格考试中心、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委员会等学会协会等机构的诸多职能,以及卫生部妇科内镜培训(北京)基地、北京市妇科微创诊治中心等全国各地培训基地的建立,都是为了更快更好地普及和发展微创技术,减少病痛,以达到真正的“微创”境界,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享受到这项技术带来的福祉。对此,段华教授感概地说:“这在以往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们现在竟然做到了,并且还做得更加出色!”   段华教授还介绍说,虽然我国微创技术起步晚,但发展却异常迅速。从12年间的发展历程来看,不光每年各大医院都组织国际性以及全国性的会议,并且每年定期组织培训班,采用“手把手教”和“手术观摩”的形式,普及微创技术。比如我们将要举行的“第七届全国妇科微创诊疗理论与实践论坛”,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妇科微创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规范微创技术的应用,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微创技术”的探索之路
  据记者了解,被誉为微创治疗“第二次革命”的自然腔道腔镜手术,是以自然腔道作为手术通路,而不对人体皮肤切口进行的内镜手术,具有无瘢痕、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疼痛、住院时间短和医疗开支少等特点。
  对此,段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技术,经身体的自然孔道置入软性内镜,通过其切口经内镜潜道置入操作器材进行消化道壁外的手术。这项技术的发展开启了微创治疗的新时代。
  “经自然腔道手术一直是我们攻坚的方向。”段华教授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说,“因为对于微创技术来说,其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期,国内外的发展都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各种方法的改变或者器具的改变,只能是围绕着这项技术做进一步的完善。比如机器人手术,也只是一种手段的变化,不会像经自然腔道腔镜手术这样,会在未来大大推进技术的进步。”
  “我们现在还处于‘寻证’阶段。经自然腔道手术是一种探索,是微创技术发展的一个方面,而微创技术的发展领域要更加宽泛和广阔。”段教授接着说,“主要还是理念的发展,在寻求最小创伤、最大治愈的理念基础上,微创技术的发展才能更大地发挥对人体的尊重与呵护的理念,在手术中将医生对患者疾病的重视,变成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人文关怀。”
  采访期间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次谈话,谈话的对象既是一名患者,也是段华教授的同行——某医院的一名医生。这名患者术后痊愈、办理出院手续时跟记者说:“我患的是多发性子宫肌瘤,并且单个肌瘤个体很大,直径达11厘米。我先后去过多家医院就诊,都被告知只能经腹切开手术,还都不建议保留子宫。后经医生朋友的推荐,我来找段主任求医。她耐心周到的照顾和她精湛的医术,使我痊愈了,而且手术造成的创伤很小,并没有像其他医院所说的那样,经腹部做开放性手术。因此,我现在拥有了重获新生般的幸福!”
  这位患者的话,使记者感悟到,这也许是段教授不经意的一次手术,却使患者获得了久违的幸福。这样的故事,也许对于段华教授而言,是在手术台上不经意地留下的,但对于多年的追求和医学的严谨性而言,这样的故事却没有一次是不经意的故事,因为所有的动力和目的都从内心出发,从内在的追求出发。一位执着于“微创”理念的医生,是觉得自己的追求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受益和最小的创伤的,因而,一位以“稳、准、精、快”为宗旨实施微创手术的医生,一定也会被患者和社会赞扬的。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肛瘘并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患者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采用保守综合性疗法2个月后,大便通畅,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消失。结论 慢性肛瘘并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明确诊断后,症状表现以内科为主,先采用保守的综合治疗,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统计胆总管多发结石中的应用。 方法 统计和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11年9月临床手术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78例,将B超、普通断层CT及螺旋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胆总管上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5枚、72枚、83枚;胆总管下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6枚、89枚、98枚。 B超与普通断层C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单侧腰椎骶化易引发腰痛和腰椎盘突出,探讨罗氏正骨治疗的手法对其的疗效。方法 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罗氏正骨坐式旋摇法对137例单侧腰椎骶化并有腰痛、椎盘突出的患者对照分析疗效。结果 对侧L4~5椎间韧带损伤55例,总效率为92.7%;L4~5椎间盘突出24例,总有效率为91.7%;L5~S1椎间盘突出37例,总有效率为89.2%;混合型21例,
期刊
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现状调查   刘颖李红崔广凯景鹤张观宇王晶岩  辽阳石化总医院急诊科,辽宁辽阳 11100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辽阳市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实际掌握及需求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现状研究的科学结论,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愿意接受调查的家属或陪送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并对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首用卡托普利12.5~25 mg,3次/d,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次/d治疗;对照组单药卡托普利12.5~25mg,3次/d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结束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 实验组比对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LC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1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文LC组和OC组各55例,LC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C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与OC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
期刊
2011年12月2日,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控烟专业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在杭州召开。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3至4倍,是中国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病因,心血管疾病研究也是世界医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所以,近年来,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就此话题,记者在会后采訪了此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榆升白片联合利血生片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依就诊顺序将103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A组口服地榆升白片,B组口服利血生,C组联合用药,持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结果 C组(地榆升白片+利血生片)治疗显效率为43.6%(17/39),总有效率为87.2%(34/39),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出现部分泛酸、轻度胃部不适病例,复发率14.7%,显著低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规律及胰岛素应用规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0例临床资料,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3 d监测血糖,并选择同期正常血糖孕妇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的变化。 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日内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产前、产后峰点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产时、产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值,胰
期刊
[摘要] 回顾总结1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认识到安静的环境、准确用药是减少痉挛和抽搐发作的前提,及时的气管切开、精心的基础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早痊愈的保证。  [关键词] 重症;破伤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17.3[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81-0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起以局部和全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