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破伤风1例护理分析

来源 :中国医药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ong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回顾总结1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救治与护理,认识到安静的环境、准确用药是减少痉挛和抽搐发作的前提,及时的气管切开、精心的基础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及早痊愈的保证。
  [关键词] 重症;破伤风;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1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4-181-01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严重急性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起以局部和全身肌肉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1]。常由于心力衰竭、呼吸道感染、气道分泌物阻塞等全身器官衰竭原因死亡[2]。笔者所在科室于2010年3月成功救治了1例重症破伤风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4岁,行为异常2年,肢体僵直伴发作性抽搐3 d,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经精神科积极抢救呼吸心跳恢复,因右手环指、小指部分坏死需手术故转入笔者所在科室治疗。入院:T 37 ℃,P 120次/min,R 28次/min,BP l40/100 mm Hg,神志清楚,查体欠合作,颈部抵抗明显,阵发性全身抽搐。骨科查体:右手环指末节外伤性缺如,残端发黑,近节指体肿胀,血运差,右小指中节以下干性坏死。入院后给予抗破伤风感染,抗炎、截指术。2010年3月1日突然出现周身严重痉挛,角弓反张,口唇及全身皮肤紫绀、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导尿,抗痉挛、胸外心脏按压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心跳恢复。患者经过1个月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于4月1日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病房与环境的要求
  患者入院时虽未确诊破伤风,但仍将其安排在单人隔离病房,防止交叉感染。一经确诊后严格按照特殊感染病例处理及专人护理。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强光刺激,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各种干扰,因一切不良刺激易引起破伤风抽搐。医护人员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避免发出噪音。尽量在使用镇静剂后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以减少患者抽搐次数。
  2.2 防止交叉感染
  隔离病房做明显标志,病房内每日定时通风,地面消毒液拖拭及空气紫外线照射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时必须穿一次性隔离衣,戴手套、口罩。患者使用的器械物品应专用,最后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敷料必须焚烧,用物及排泄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2.3 积极处理伤口
  在局麻下行截指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用双氧水冲洗伤口,破伤风抗毒素3 000 U行伤口周围封闭治疗。定时伤口换药,仍需用双氧水冲洗伤口,并破伤风抗毒素刀口周围封闭治疗。
  2.4 气管切口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致使痰液堵塞气道而窒息死亡,应立即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3],必要时行气管切开。电动吸痰应在镇静剂使用后进行,选择细软的吸痰管,吸痰动作轻柔。每次前应加大氧流量,每次吸痰不超过15 s。痰液黏稠不宜吸出者应给予雾化吸入后再吸痰。吸痰管应每次一根。妥善固定气管套管,严防脱出。内套管每8 小时取出清除痰痂,用2%茂二醛浸泡消毒;更换气管创口纱布1次/d,污染时随时更换 (先用75%酒精消毒创口周围皮肤,再用凡士林纱布及无菌纱布各一层覆盖)[4]。待患者病情平稳后,进行气管插管处堵管训练,鼓励病人用口鼻呼吸,最后拔出气管插管。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入院时处于浅昏迷状态,持续心电监护,吸氧,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抽搐的部位、次数、发作时的症状、持续和间隔时间、缺氧程度等。注意痉挛征兆。患者反復出现高热,及时监测体温变化,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防冲动,防自杀,防外伤。
  2.6 及时准确地用药保持静脉通畅
  此患者给予青霉素、替硝唑抗感染,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以中和血液中游离的外毒素,同时伤口破伤风抗毒素局部封闭。给予安定静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准确执行医嘱,保持静脉通畅,防止因抽搐引起的输液管道堵塞或脱落。患者因反复抽搐、出汗多,能量消耗大伴吞咽困难,易导致营养不良和体液不足,因此要注意加强营养支持治疗,能进食以后,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3 结论
  破伤风患者病情复杂,护理难度较大,早期及时救治,有效控制痉挛发作,预防并发症发生,积极抢救窒息患者,加强基础护理,是降低致残率,促进破伤风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5-6]。
  
  
  [参考文献]
  [1] 段慧玲.13例重症成年破伤风的救治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01,5 (9):1166.
  [2] 李先献.破伤风护理中的几点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4,2,06(10):875.
  [3] 宁文文.重症老年破伤风1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3(8):1983.
  [4] 陈春瑞.1例破伤风患者成功救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6(6):148.
  [5] 周英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4):105.
  [6] 蔡淑芬,彭东娟,陈富巧.重型破伤风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15-116.
  (收稿日期:2011-09-27)
其他文献
他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心肌桥的影像学特征  他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  他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冠状动脉旋磨手术  他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斑块破裂……  他就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心脏病研究专家之一、我国杰出的心内科专家葛均波院士    2011年12月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51名科学家新当选为中科院院士,其中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葛均波。记者第一时间发去短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肛瘘并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2007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4例患者诊断为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直肠炎,采用保守综合性疗法2个月后,大便通畅,腹痛、腹泻及黏液血便消失。结论 慢性肛瘘并发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明确诊断后,症状表现以内科为主,先采用保守的综合治疗,效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统计胆总管多发结石中的应用。 方法 统计和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9月~2011年9月临床手术胆总管多发结石患者78例,将B超、普通断层CT及螺旋CT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胆总管上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5枚、72枚、83枚;胆总管下段B超、普通CT及螺旋CT检出结石分别为76枚、89枚、98枚。 B超与普通断层C
期刊
[摘要] 目的 分析单侧腰椎骶化易引发腰痛和腰椎盘突出,探讨罗氏正骨治疗的手法对其的疗效。方法 常规行腰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位X线摄片,CT及MRI检查。罗氏正骨坐式旋摇法对137例单侧腰椎骶化并有腰痛、椎盘突出的患者对照分析疗效。结果 对侧L4~5椎间韧带损伤55例,总效率为92.7%;L4~5椎间盘突出24例,总有效率为91.7%;L5~S1椎间盘突出37例,总有效率为89.2%;混合型21例,
期刊
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掌握现状调查   刘颖李红崔广凯景鹤张观宇王晶岩  辽阳石化总医院急诊科,辽宁辽阳 111003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辽阳市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知识实际掌握及需求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出宏伟地区居民自救互救现状研究的科学结论,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有关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制定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来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愿意接受调查的家属或陪送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并对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糖尿病高血压老年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6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首用卡托普利12.5~25 mg,3次/d,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1次/d治疗;对照组单药卡托普利12.5~25mg,3次/d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结束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结果 实验组比对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LC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11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文LC组和OC组各55例,LC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C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C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与OC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
期刊
2011年12月2日,全国范围内唯一一个控烟专业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论坛在杭州召开。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3至4倍,是中国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心血管疾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致死和致残的最主要病因,心血管疾病研究也是世界医学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所以,近年来,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热点话题。就此话题,记者在会后采訪了此
期刊
[摘要] 目的 观察地榆升白片联合利血生片剂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依就诊顺序将103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分为3组:A组口服地榆升白片,B组口服利血生,C组联合用药,持续观察治疗2个疗程。 结果 C组(地榆升白片+利血生片)治疗显效率为43.6%(17/39),总有效率为87.2%(34/39),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出现部分泛酸、轻度胃部不适病例,复发率14.7%,显著低
期刊
[摘要] 目的 了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规律及胰岛素应用规范。 方法 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0例临床资料,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连续3 d监测血糖,并选择同期正常血糖孕妇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糖水平的变化。 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日内血糖水平呈波动性变化,产前、产后峰点血糖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产时、产后应密切监测血糖值,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