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1849年10月复会的国民议会上,波拿巴宣布解散巴罗内阁。巴罗内阁是路易·波拿巴就任总统后随即任命的内阁,并且和波拿巴在镇压国内民主力量、清除共和派的过程中曾经"精诚合作",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解散了。笔者以独到的见解深入分析巴罗内阁被解散的原因。
关键词:巴罗内阁 路易·波拿巴 秩序党 权力
引言
在1849年10月复会的国民议会上,波拿巴突然宣布解散巴罗内阁,组成以多特普尔为首的新内阁。路易·波拿巴于1848年12月20日就任总统。随即,12月21日组成了以奥边隆·巴罗为首的新内阁。巴罗是温和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也是奥尔良派的首领之一,他激烈地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巴罗内阁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解散了,让我们回顾一下波拿巴与巴罗为代表的内阁的恩怨情仇,分析巴罗内阁被解散的原因。
一、巴罗内阁被解散是波拿巴与秩序党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巴罗是温和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也是奥尔良派的首脑之一。波拿巴之所以选择巴罗组阁并不是出于对巴罗才华的认可以及对巴罗的信任,而是因为波拿巴刚刚从国外返回法国,势力不强,根基不稳,需要依靠奥尔良派和正统派支撑门面。而且二者在对待国内政治问题上,如清除共和派的影响、镇压国内民主力量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可以说选择巴罗组阁是波拿巴与秩序党相互妥协与进行交易的结果。
巴罗上台以后,立即恢复了七月王朝时期的政府机构,奥尔良分子又都纷纷登上了内阁大臣的宝座。帕西荣获财政部长的桂冠,梯也尔的朋友马尔维尔登上了内务部长的宝座,弗什·莱昂被任命为社会工作部长,法卢伯爵则荣任国民教育部长,德卢埃恩·德·路伊斯被安插在外交部长的交椅上。这样一来,这些人聚集在巴罗周围,也就保证了教权派对内阁的支持。同时为了保证共和派右混分子对政府的支持,巴罗又在他的机构中安插了卡芬雅克的朋友比克西奥,并且授予他商业和土地部长的职位,同时将陆军和海军大权分送给反动分子留利耶尔和特技夏将军。此外,巴罗本人则又兼任了司法部长。巴罗所组成的这个内阁,是秩序党的内阁,即正统派与奥尔良派的联合内阁。这时,波拿巴派只不过是秩序党的一个“可怜的附属物”。
12月27日,路易·波拿巴对内务部长马尔维尔拒绝他接触1836年和1840年波拿巴分子密谋政变的档案材料深表不满,于是,马尔维尔坚决要求辞职。这件事在内阁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同奥尔良党人发生冲突,路易·波拿巴深感不安,因为他十分清楚地知道,没有奥尔良派的支持,他就无法掌握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路易·波拿巴为了保住自己的总统桂冠,便卑躬屈膝,委曲求全,恳求各位部长留在自己的岗位上。但是,马尔维尔坚决离开了政府,比克西奥也随其一起辞职。马尔维尔辞职以后,弗什接管了内务部。这种情况说明了巴罗政府地位进一步相对的稳定和巩固,权力进一步增强。也充分显露了路易·波拿巴仍然处于依附状态。
后来,随着他们共同敌人从政治舞台中央淡出后,波拿巴和巴罗之间的矛盾立即显示出来。巴罗内阁被解散成为必然。
二、巴罗内阁被解散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斗争的结果
随着秩序党击败民主派后,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斗争成为法国政治斗争的焦点。这一斗争早在1848年宪法的权力设计中就埋下了伏笔,只是由于在第二共和国前期波拿巴需要联合秩序党与民主共和派进行斗争,行政权与立法权的矛盾才被掩盖起来。民主共和势力刚从法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消失,波拿巴与秩序党的冲突和矛盾便浮出水面。
一方面,议会对路易·波拿巴进行了有力的打击。1849年下半年,波拿巴要求巴罗内阁向议会提交提高总统薪俸的议案,但巴罗没有按照波拿巴的要求办事。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巴罗内阁却极力要求议会批准给予路易·菲利普儿媳奥尔良公爵夫人30万法郎的寡妇抚恤金。更加令波拿巴气愤的是,这一议案在秩序党的奔走下得到批准。在1850年5月31日废除普选权的法律问题上,路易·波拿巴受到更加严厉的打击。毫无疑问,废除普选权的首要目的是针对下层民众。但是,这一法令的通过也有针对波拿巴的一面,使得他当选总统的变数增大。因为按照当时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当选票数的底线是200万张,如果总统候选人中没有一人获得这个最低限度的票数,国民议会就有权从得票最多的三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总统。这个法律通过时,法国大约有960万选民,限制普选权的法案通过后,法国有近300万人被剥夺了选举资格。但是,当选总统需要获得200万张选票的法定最低限额依然存在。这就意味着,法定的最低限额从五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换句话说,这一法律的微妙之处是把总统选举从人民手里暗中转移到国民议会手里。所以,相对于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发动的政变,5月31日的法律就是秩序党的政变。
另一方面,为了与秩序党斗法,波拿巴可谓处心积虑,用尽各种手段。保守派控制的国民议会处心积虑地剥夺人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与秩序党斗法,打击国民议会,波拿巴则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向议会提出为贫困阶层设立“荣誉贷款银行”的法案,而且还向议会提出给下级军官每天增加四个苏津贴的建议,意在蛊惑下层民众、迷惑军队将士。失去民意基础的国民议会日益软弱,连连败下阵来,在波拿巴的讹诈下且战且退。波拿巴则步步为营,加大打击国民议会的步伐。在5月31日的法律通过后,波拿巴趁机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国民议会拨付300万法郎的文官费。更为甚者,他威胁秩序党欲把其的恶行告诉国民,代价是议会必须以每年300万法郎换取他的沉默。虽然国民议会否决了波拿巴在议会中的直接讹诈,却代之以为他一次增发216万法郎。此外,波拿巴开始着手培植自己的势力——“十二月十日会”。该团体成立于1849年,名为慈善团体,实际上是一个流氓无产者的大本营。在这个团体里,除了一些来历不明和生计可疑的破落放荡者、资产阶级可憎的败类中的冒险分子之外,还有一些流氓、退伍的士兵、释放的刑事犯、脱逃的劳役犯、骗子、卖艺人、游民、扒手、玩魔术的、赌棍、私娟狗腿、妓院老板、挑夫、下流作家、拉琴卖唱的、捡破烂的、磨刀的、镀锡的、叫化子,一句话,就是随着时势浮沉流荡而被法国人称做浪荡游民的那个五颜六色的不固定的人群。[1] “十二月十日会”充当波拿巴的肆元忌惮的打手,它的一个分支竞然计划暗杀国民议会议长杜班和国民自卫军指挥尚加尔涅将军。
争夺军队的领导权是波拿巴与秩序党斗争的关键所在。按照1848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统帅军队,但不能亲自指挥,只能通过支配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来真正控制军队。但是,此时的最高指挥官尚加尔涅是秩序党的支持者,号称“议会将军”。为了搬掉这个绊脚石,波拿巴可谓绞尽脑汁。首先,1851年1月,波拿巴通过报纸《祖国》公布一条消息称尚加尔涅在1849年下令驻巴黎的军队不听从议会调遣。这一命令与1848年5月11日的一项有关议会主席有权调动军队的法律相违背。随后,波拿巴的堂兄弟就利用这则消息对尚加尔涅提出质询,波拿巴乘机以此为借口要求尚加尔涅辞职。紧接着,1月3日,波拿巴就撤消了尚加尔涅塞纳省国民自卫军总指挥和巴黎卫戍部队司令的职务。最后,1月9日,议会不得不同意波拿巴的决定,尚加尔涅被迫辞职。尚加尔涅失去了他在军队中的权力,波拿巴把他的两个亲信狄利埃和佩罗安置在塞纳省国民自卫军总指挥和巴黎卫戍部队司令的位置上。军权实现了从秩序党人手中向波拿巴手中转移。1851年7月,波拿巴又让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阿尔诺取代狄利埃担任塞纳省国民自卫军总指挥。阿尔诺上任后,就在军队中树立波拿巴的绝对权威。波拿巴实际上控制了军队。
波拿巴与秩序党的斗争直接表现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斗争,解散巴罗内阁正是波拿巴与秩序党的斗争使用的重要招数。
三、波拿巴做法国皇帝的野心,解散巴罗内阁正是其清除主要障碍的反映
波拿巴在玩弄权术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虽然一直表示忠于共和国与宪法,但是,他一刻也没放弃做法国皇帝的野心。出于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他暂时表现得“温顺”和“民主”。路易·波拿巴清楚地看到不但共和派在制宪议会中仍居优势,而且当时人民民主力量还很强大,特别是在反动阵营里,路易·波拿巴尚未得到可靠的支柱,波拿巴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波拿巴主义的宣传也尚未渗透到官吏与军队中。他要和民主制度摊牌的时期尚未成熟,加之两次政变失败的惨痛经验教训,使他不得不小心从事,暂时忍耐。
虽然巴罗内阁和波拿巴在镇压国内民主力量、清除共和派的过程中有深厚的共同利益,并且曾经“精诚合作”过,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作为秩序党代言人的巴罗内阁,向来不肯买波拿巴的帐,也便成为了波拿巴称帝的绊脚石。因而,波拿巴解散巴罗内阁,任命听命于自己的新内阁,起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向世人宣布,尤其是向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宣布,它和秩序党并非是一丘之貉。二是解散巴罗内阁也切断了议会对行政权力的操纵。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称帝清除主要障碍。
结语
查·科尔顿说过,要想知道掌权的痛苦,就该去问那些当权者;要想知道它的乐趣,就应该去问它的追求者。不管是波拿巴,还是巴罗,都是执着于对权力的追求,然而,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往往只有一个,巴罗内阁被解散正是波拿巴与巴罗以及其所代表的秩序党对权力争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巴罗内阁被解散与其说是各种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不如说都是权力惹得祸。
参考文献:
[1]李延明等.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关键词:巴罗内阁 路易·波拿巴 秩序党 权力
引言
在1849年10月复会的国民议会上,波拿巴突然宣布解散巴罗内阁,组成以多特普尔为首的新内阁。路易·波拿巴于1848年12月20日就任总统。随即,12月21日组成了以奥边隆·巴罗为首的新内阁。巴罗是温和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也是奥尔良派的首领之一,他激烈地反对民主和社会主义。为什么巴罗内阁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解散了,让我们回顾一下波拿巴与巴罗为代表的内阁的恩怨情仇,分析巴罗内阁被解散的原因。
一、巴罗内阁被解散是波拿巴与秩序党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
巴罗是温和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也是奥尔良派的首脑之一。波拿巴之所以选择巴罗组阁并不是出于对巴罗才华的认可以及对巴罗的信任,而是因为波拿巴刚刚从国外返回法国,势力不强,根基不稳,需要依靠奥尔良派和正统派支撑门面。而且二者在对待国内政治问题上,如清除共和派的影响、镇压国内民主力量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可以说选择巴罗组阁是波拿巴与秩序党相互妥协与进行交易的结果。
巴罗上台以后,立即恢复了七月王朝时期的政府机构,奥尔良分子又都纷纷登上了内阁大臣的宝座。帕西荣获财政部长的桂冠,梯也尔的朋友马尔维尔登上了内务部长的宝座,弗什·莱昂被任命为社会工作部长,法卢伯爵则荣任国民教育部长,德卢埃恩·德·路伊斯被安插在外交部长的交椅上。这样一来,这些人聚集在巴罗周围,也就保证了教权派对内阁的支持。同时为了保证共和派右混分子对政府的支持,巴罗又在他的机构中安插了卡芬雅克的朋友比克西奥,并且授予他商业和土地部长的职位,同时将陆军和海军大权分送给反动分子留利耶尔和特技夏将军。此外,巴罗本人则又兼任了司法部长。巴罗所组成的这个内阁,是秩序党的内阁,即正统派与奥尔良派的联合内阁。这时,波拿巴派只不过是秩序党的一个“可怜的附属物”。
12月27日,路易·波拿巴对内务部长马尔维尔拒绝他接触1836年和1840年波拿巴分子密谋政变的档案材料深表不满,于是,马尔维尔坚决要求辞职。这件事在内阁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同奥尔良党人发生冲突,路易·波拿巴深感不安,因为他十分清楚地知道,没有奥尔良派的支持,他就无法掌握政权。在这种情况下,路易·波拿巴为了保住自己的总统桂冠,便卑躬屈膝,委曲求全,恳求各位部长留在自己的岗位上。但是,马尔维尔坚决离开了政府,比克西奥也随其一起辞职。马尔维尔辞职以后,弗什接管了内务部。这种情况说明了巴罗政府地位进一步相对的稳定和巩固,权力进一步增强。也充分显露了路易·波拿巴仍然处于依附状态。
后来,随着他们共同敌人从政治舞台中央淡出后,波拿巴和巴罗之间的矛盾立即显示出来。巴罗内阁被解散成为必然。
二、巴罗内阁被解散是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斗争的结果
随着秩序党击败民主派后,立法权与行政权之间的斗争成为法国政治斗争的焦点。这一斗争早在1848年宪法的权力设计中就埋下了伏笔,只是由于在第二共和国前期波拿巴需要联合秩序党与民主共和派进行斗争,行政权与立法权的矛盾才被掩盖起来。民主共和势力刚从法国政治舞台的中心消失,波拿巴与秩序党的冲突和矛盾便浮出水面。
一方面,议会对路易·波拿巴进行了有力的打击。1849年下半年,波拿巴要求巴罗内阁向议会提交提高总统薪俸的议案,但巴罗没有按照波拿巴的要求办事。与此形成强烈对照的是,巴罗内阁却极力要求议会批准给予路易·菲利普儿媳奥尔良公爵夫人30万法郎的寡妇抚恤金。更加令波拿巴气愤的是,这一议案在秩序党的奔走下得到批准。在1850年5月31日废除普选权的法律问题上,路易·波拿巴受到更加严厉的打击。毫无疑问,废除普选权的首要目的是针对下层民众。但是,这一法令的通过也有针对波拿巴的一面,使得他当选总统的变数增大。因为按照当时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当选票数的底线是200万张,如果总统候选人中没有一人获得这个最低限度的票数,国民议会就有权从得票最多的三个候选人中选出一位总统。这个法律通过时,法国大约有960万选民,限制普选权的法案通过后,法国有近300万人被剥夺了选举资格。但是,当选总统需要获得200万张选票的法定最低限额依然存在。这就意味着,法定的最低限额从五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换句话说,这一法律的微妙之处是把总统选举从人民手里暗中转移到国民议会手里。所以,相对于1851年12月2日波拿巴发动的政变,5月31日的法律就是秩序党的政变。
另一方面,为了与秩序党斗法,波拿巴可谓处心积虑,用尽各种手段。保守派控制的国民议会处心积虑地剥夺人民的基本权利。为了与秩序党斗法,打击国民议会,波拿巴则反其道而行之,不但向议会提出为贫困阶层设立“荣誉贷款银行”的法案,而且还向议会提出给下级军官每天增加四个苏津贴的建议,意在蛊惑下层民众、迷惑军队将士。失去民意基础的国民议会日益软弱,连连败下阵来,在波拿巴的讹诈下且战且退。波拿巴则步步为营,加大打击国民议会的步伐。在5月31日的法律通过后,波拿巴趁机利用人民的强烈不满,要求国民议会拨付300万法郎的文官费。更为甚者,他威胁秩序党欲把其的恶行告诉国民,代价是议会必须以每年300万法郎换取他的沉默。虽然国民议会否决了波拿巴在议会中的直接讹诈,却代之以为他一次增发216万法郎。此外,波拿巴开始着手培植自己的势力——“十二月十日会”。该团体成立于1849年,名为慈善团体,实际上是一个流氓无产者的大本营。在这个团体里,除了一些来历不明和生计可疑的破落放荡者、资产阶级可憎的败类中的冒险分子之外,还有一些流氓、退伍的士兵、释放的刑事犯、脱逃的劳役犯、骗子、卖艺人、游民、扒手、玩魔术的、赌棍、私娟狗腿、妓院老板、挑夫、下流作家、拉琴卖唱的、捡破烂的、磨刀的、镀锡的、叫化子,一句话,就是随着时势浮沉流荡而被法国人称做浪荡游民的那个五颜六色的不固定的人群。[1] “十二月十日会”充当波拿巴的肆元忌惮的打手,它的一个分支竞然计划暗杀国民议会议长杜班和国民自卫军指挥尚加尔涅将军。
争夺军队的领导权是波拿巴与秩序党斗争的关键所在。按照1848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统帅军队,但不能亲自指挥,只能通过支配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来真正控制军队。但是,此时的最高指挥官尚加尔涅是秩序党的支持者,号称“议会将军”。为了搬掉这个绊脚石,波拿巴可谓绞尽脑汁。首先,1851年1月,波拿巴通过报纸《祖国》公布一条消息称尚加尔涅在1849年下令驻巴黎的军队不听从议会调遣。这一命令与1848年5月11日的一项有关议会主席有权调动军队的法律相违背。随后,波拿巴的堂兄弟就利用这则消息对尚加尔涅提出质询,波拿巴乘机以此为借口要求尚加尔涅辞职。紧接着,1月3日,波拿巴就撤消了尚加尔涅塞纳省国民自卫军总指挥和巴黎卫戍部队司令的职务。最后,1月9日,议会不得不同意波拿巴的决定,尚加尔涅被迫辞职。尚加尔涅失去了他在军队中的权力,波拿巴把他的两个亲信狄利埃和佩罗安置在塞纳省国民自卫军总指挥和巴黎卫戍部队司令的位置上。军权实现了从秩序党人手中向波拿巴手中转移。1851年7月,波拿巴又让自己一手栽培起来的阿尔诺取代狄利埃担任塞纳省国民自卫军总指挥。阿尔诺上任后,就在军队中树立波拿巴的绝对权威。波拿巴实际上控制了军队。
波拿巴与秩序党的斗争直接表现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斗争,解散巴罗内阁正是波拿巴与秩序党的斗争使用的重要招数。
三、波拿巴做法国皇帝的野心,解散巴罗内阁正是其清除主要障碍的反映
波拿巴在玩弄权术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他虽然一直表示忠于共和国与宪法,但是,他一刻也没放弃做法国皇帝的野心。出于适应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他暂时表现得“温顺”和“民主”。路易·波拿巴清楚地看到不但共和派在制宪议会中仍居优势,而且当时人民民主力量还很强大,特别是在反动阵营里,路易·波拿巴尚未得到可靠的支柱,波拿巴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波拿巴主义的宣传也尚未渗透到官吏与军队中。他要和民主制度摊牌的时期尚未成熟,加之两次政变失败的惨痛经验教训,使他不得不小心从事,暂时忍耐。
虽然巴罗内阁和波拿巴在镇压国内民主力量、清除共和派的过程中有深厚的共同利益,并且曾经“精诚合作”过,但是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作为秩序党代言人的巴罗内阁,向来不肯买波拿巴的帐,也便成为了波拿巴称帝的绊脚石。因而,波拿巴解散巴罗内阁,任命听命于自己的新内阁,起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一是向世人宣布,尤其是向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宣布,它和秩序党并非是一丘之貉。二是解散巴罗内阁也切断了议会对行政权力的操纵。同时也为自己今后的称帝清除主要障碍。
结语
查·科尔顿说过,要想知道掌权的痛苦,就该去问那些当权者;要想知道它的乐趣,就应该去问它的追求者。不管是波拿巴,还是巴罗,都是执着于对权力的追求,然而,最高权力的拥有者往往只有一个,巴罗内阁被解散正是波拿巴与巴罗以及其所代表的秩序党对权力争夺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巴罗内阁被解散与其说是各种政治力量斗争的结果,不如说都是权力惹得祸。
参考文献:
[1]李延明等.马克思恩格斯政治学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