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在音乐声中徜徉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与文学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心里的“喜怒哀乐”,两种方式各有自己不同凡响的魅力。文学通过民间歌手讲美丽的传说传唱至今,如陕北民歌;音乐又在文学作品的启示下谱出了优美的乐章,如儿歌《歌唱二小放牛郎》,流行歌曲《青花瓷》和《水调歌头》等,因此文学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章其实是作者感情的流露,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由于音乐长于表达感情,也最容易触发听者的情感,在音乐欣赏中很容易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应该以乐传情,把音乐带入课堂,作为情境教学的一种理念,使学生得到文学美和音乐美的双重熏陶。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学生沉浸在音乐与作品交织构成的意境中,思绪纷飞,情感产生共鸣,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课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上课伊始,教师可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将学生的思维聚拢起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赶海》一课时,我以播放《大海啊,我的故乡》这首歌导入新课。这是一首赞美大海的歌,这动听的歌仿佛把孩子们带到了海边。那蓝蓝的海水,洁白的浪花,金色的沙滩,五彩的贝壳……孩子们脸上顿时浮现出了对大海的无限向往!课文的小作者每当唱起这首歌就会想起童年的往事,由歌曲自然过渡到了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小时候,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的故乡。”这句歌词,有了开始对这首歌曲的初步印象,所以当孩子们感受到了赶海的乐趣还余意未尽时,我再次播放这熟悉的旋律,孩子们不由自主地以唱代读,可谓入情入境,真情流露啊!
  托尔斯泰说:“音乐的魅力,足以使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有所感受,对理解不了的事有所理解,使不可能的事一变而为可能。”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诗章,音乐能打动所有真诚而富有的心灵。在用音乐导入时,绝不能有“捡到篮里都是菜”的态度,而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严肃认真的精心选择,选择与课文有内在联系的、与课文的思想感情基调一致的音乐作品,使其未学课文先有情,进而移情到学文之中。
  二、以乐曲烘托朗诵,激情随之飞扬
  听音乐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生活之一。校园若没歌声会出奇的闷,学生若无歌声就会显得呆板,因而让音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是一种美的享受。音乐是有魔力的。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性极强的艺术形式,它通过乐曲中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使人获得比其他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语文课上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与朗读同步播放,让学生们配乐朗读,声情并茂,感情会更加充沛。
  如《虎门销烟》描述的是一次大快人心的壮举,学生情绪高昂,通过视频图片体会到老百姓的欢天喜地以及战果之大后,配上背景音乐,在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的朗读中,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章的内涵,更能通过激情的朗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以音乐渲染情境,深入理解课文
  朗读既是一种把书面语言用声音表达出来的言语活动,也是一种讲究吐字、表情达意的艺术,所以,培养语感就必须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进行。歌曲能让学生情动,使其进入歌中所描绘的情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而流连往返。
  如《月光启蒙》的原文中是这样的:“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课文中慈爱聪颖的母亲与此时痴呆傻笑的母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反差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我将原文出示,配乐示范朗读,充分调动孩子的情绪,在情感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出示一段话的填空:看到这一轮明月,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练说,进一步体会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觉亲。”学生根据歌曲所提供的情境,文章就会在头脑中“鲜活”起来,仿佛身临其境,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深入理解文意。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无不可作吟唱——语文与音乐有着天然的、广泛的联系,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它与其他学科的相互包容、相互渗透。让音乐走进语文,渗透于语文教学,课堂会是另一番天地,学生会因此拥有一个愉快的学习情境,语文学习会在愉悦的情境中得以升华。让语文具“山水”之韵,让音乐渗透于语文教学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邹区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行的“科学课”,是由以前初中阶段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此项改革旨在超越学科界限,强调各学科领域的融合与互通,这必然对“科学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对“科学课”教学有效方法进行一些探讨。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运用知识迁移,这不但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学会质疑;知识迁移;减轻
摘 要:《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其中,诊断与改善是目标和方向,激励是方法与手段,可见激励性评价对音乐教学的重要意义。教师要善于通过激励性教学评价来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提升学生的音乐自信心、表现力,让激励成为音乐课堂最美的音符。文章探讨了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意义,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激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行体育课程中的一些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这导致体育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不能很好完成,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以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实施问题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的要求, 提出了在初中体育课教学中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    体育教学的实质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紧密配合来进行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交往,
和谐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只有和谐才能发展,只有和谐才能进步,只有和谐才能实现终极突破。学校发展也是如此。我校是一所城镇发展中的学校,没有名校精深的传统文化和精神积淀,各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为把学校建成“文明和谐的校园,积极向上的学园,现代信息的教园,学生成长的乐园”,我们以学校发展为目标,以教师发展为纽带,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校长“精神源”的垂范作用,建设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领导
摘 要:小古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小古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读懂小古文,积累小古文并爱上小古文,需要从儿童视角出发,构建高效的“生本课堂”即“古风小课堂”,教师以此为抓手,扎实地通过一读、二补、三想、四评、五链接的策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独特魅力,并形成小古文阅读学习经验,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古文;品读;补充;联想;评价;链接;支架  中圖分类号:G623.2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小学作文能力的训练,却一直是老师们最头痛的事情。  对种种写作困难,许多老师束手无策。如何使学生会写作文、爱写作文,并且写得生动、写得具体是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才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关键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提高兴趣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赏识学生,而提高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正确的
一、隐喻理论简介    隐喻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们每时每刻都在使用大量的隐喻。英国修辞学家I.A.Richards曾经说过: “我们日常会话中几乎每三句话中就可能出现一个隐喻。”  在国外,隐喻现象的研究源远流长。传统的隐喻研究把它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后来Richards 突破了传统的隐喻观,建立了隐喻和思想行为的关联。1980年,美国两位学者G.Lakoff和M.Johnson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
[案例一]  《蜗牛的奖杯》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教师由猜有关蜗牛的谜语导入新课,在出示蜗牛图片,板书“蜗牛”两字后捧出一个纸做的奖杯。  师:教师手里有什么?  生:奖杯。  师: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出来。  生:老师手里有一个奖杯。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奖杯?  生: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奖杯。  生:这是一个精美的奖杯。  师: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奖杯呢?  生:本领大的人才能获
摘要:素质教育在中国一路坎坷的走了20年,却举步维艰,收效甚微。人们不禁反思:是什么阻碍了素质教育前进的步伐?本文试析造成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原因。  关键词:素质教育概念;实施途径;素质结构;考试与教育关系    素质教育在中国一路坎坷走了二十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导致其步履艰难的原因有三:人们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什么是素质,人的素质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素质教育要达到的目标状态没达成共
摘 要:加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学校应开展各类活动,提升学生的内在行为素养;同时联合社会一切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文章从以上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育;开展活动;教育合力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