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如果抓住此期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
1 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如教《钟表的认识》一节,课件创设情境:画面1:电影院门口《小鬼当家》的海报场景。画外音:星期天的晚上7点整,电影院播放《小鬼当家》。小明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6时57分。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1:妈妈快点吧,电影就要开始了。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生3:妈妈,快到七点了!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4: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生5:都过了七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妈妈我们迟到,不能进场了……教师解释说:“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 “快到7时”和“刚过7时”可以说成“大约7时”。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2 注重设计开放性题,促进思维发展
课堂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开放性试题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新教材很注重开放性题目的编排,如例题既让学生填出过程,又让说出不同的想法和算法,非常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些内容。
我在教学第二册《解决问题》这节课时,电脑出示小精灵聪聪带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的场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学生解决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敢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吗?看谁的问题提的好、提的多、解决的对。”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精神十足。一会就提出了八九个不同的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解答。等到第二个场景时,学生竟提出十几个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加快了。意想不到的活跃场面令我兴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尽情地想象,尽情地说出自己的伟大发现,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快乐,将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再次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热爱数学的激情也会不断攀升。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1 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如教《钟表的认识》一节,课件创设情境:画面1:电影院门口《小鬼当家》的海报场景。画外音:星期天的晚上7点整,电影院播放《小鬼当家》。小明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6时57分。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1:妈妈快点吧,电影就要开始了。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生3:妈妈,快到七点了!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4: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生5:都过了七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妈妈我们迟到,不能进场了……教师解释说:“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 “快到7时”和“刚过7时”可以说成“大约7时”。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2 注重设计开放性题,促进思维发展
课堂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开放性试题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新教材很注重开放性题目的编排,如例题既让学生填出过程,又让说出不同的想法和算法,非常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些内容。
我在教学第二册《解决问题》这节课时,电脑出示小精灵聪聪带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的场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学生解决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敢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吗?看谁的问题提的好、提的多、解决的对。”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精神十足。一会就提出了八九个不同的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解答。等到第二个场景时,学生竟提出十几个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加快了。意想不到的活跃场面令我兴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尽情地想象,尽情地说出自己的伟大发现,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快乐,将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再次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热爱数学的激情也会不断攀升。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