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谭嗣同《仁学》中的平等思想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等”是谭嗣同《仁学》的主旨。谭嗣同在近代中国以新的思维方式来论证人人平等的思想。他以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以太”学说为基础,构建了“以太-仁-通-平等”的哲学体系。其平等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要求上下,男女,中外,人我的平等。其中所体现的强烈的批判精神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谭嗣同;《仁学》;平等
  谭嗣同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中的激进分子,一生对于平等思想推崇备至。其代表作《仁学》中通篇贯穿着平等思想,可以说,平等是《仁学》的轴心,是谭嗣同思想的明显特征。其中对于社会平等的追求更是谭嗣同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平等思想的形成
  谭嗣同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其父谭继洵宠爱妾卢氏,谭嗣同和母亲在家中没有地位。正如谭嗣同后来在《仁学》中写道:“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忍受。”谭嗣同童年的悲惨遭遇,使他体验到了封建礼教的桎梏和黑暗,养成了反叛的性格,从而激起了他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憎恶,转而向西方寻求真理,接受新知识,新思想,勇敢追求平等、自由与个性的解放。
  甲午战争是近代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但使中华民族面临着空前严重的亡国灭种的危机,也促使知识分子的空前觉醒。《马关条约》的签订深深刺激了谭嗣同,于是他决定放弃传统旧学,转而研究济世安邦的新学,设计出中西结合的理想社会模式。可以说,谭嗣同《仁学》中的的平等思想,正是在晚清社会动荡变化的大背景下,在强大的爱国主义时代氛围中产生的。
  二、平等思想的基本内容
  谭嗣同认为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是由于现实社会“网罗重重”,处处阻塞隔阂的种种“不通”所导致的,“不通”是由于人们被“名教”思想所束缚。“不识仁之体,故为名乱。乱于名,故不通。”封建名教造出种种人为的等级、区别、界限和隔阂,导致“不仁”、“不通”、“不平等”。谭嗣同认为,封建名教是虚伪的,其实质是用来压制人民、巩固其专制统治的工具,是扼杀人们灵魂的“愚黔首之术”。接着,谭嗣同进一步揭露了纲常名教的罪恶。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核心是“三纲”,“三纲”要求臣对君必须“忠”;子对父必须“孝”;妻对夫必须“从”。“三纲”所规定的严格的等级界限摧残和窒息了个体的基本自由,束缚了人的个性,抑制了生命的合理欲望。谭嗣同对封建纲常的揭露和批判是大胆而激烈的。他说:“俗学陋行,动言名教”的封建伦理道德,使人们“敬若天命而不敢逾,畏若国宪而不敢议。名之所在,不惟关其口,使不敢昌言,乃并锢其心,使不敢涉想……三纲之慑人,足以破其胆,而杀其灵魂。”
  同时,谭嗣同对“三纲”进行了逐一的批判。在“三纲”中,“君为臣纲”是核心。也是谭嗣同批判的重点。他说:“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君臣”一伦是造成“三纲”惨祸的根源,因为“君臣之祸巫,而父子、夫妇之伦遂各以名势相制为当然矣。”“君主的灾祸已经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在夫妇关系上,谭嗣同明确提出了男女平等的主张,猛烈抨击封建纲常对妇女的摧残。在封建纲常思想统治下,妇女饱尝了从家庭到社会的压迫和歧视,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多领域中,女权被彻底剥夺,致使妇女没有任何自由与独立人格。谭嗣同说:“男女应该平等相均”。他反对妇女缠足,要求妇女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对于婚姻,他主张妇女应有自主之权,鼓励妇女要冲破封建枷锁,争取起码的平等权利。
  谭嗣同对无人敢触及的“父为子纲”也进行了大胆的批判,他认为父子同是天生,都是“天之子”,他们的关系是平等的。“至于父子名,则真以为天之所合,卷舌而不敢议。不知天合者,泥于体魄之言也,不见灵魂也。子为天之子,父亦为天之子,父非人所得而袭取也,平等也。”就身体而言,儿子固然为父亲所给予但从灵魂而言,父与子同为上天之子,儿子的灵魂与父亲同样,直接与上天沟通,因而二者的地位是平等的。纲常名教所提倡的子对父只有绝对服从的观念,只不过是“钳制之术”。“夫大同之治,不独父其父,不独子其子,父子平等。”父可以责子,子可以反父,父不能以名压子。谭嗣同把平等观念移植到了父子关系上。对于几千年来人们“卷舌而不敢议”的“父为子纲”一伦是一种否定。
  谭嗣同把名教称之为封建“网罗”,阻碍了人与人的平等交往。在《仁学》中勇敢地提出了“冲决一切网罗”的口号,号召人们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他把自己的学说称为“冲决网罗”之学,要求“废纲常,行平等”。在他心目中,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应是朋友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惟独朋友一伦,“最无弊端有益”,因为它“一曰‘平等’;二曰‘自由’;三曰‘节宣惟意’,总括其义,曰不失自主之权而已。”这一伦体现了民主、平等、自由。
  三、谭嗣同的理想社会模式
  谭嗣同认为“冲决网罗”,实现平等的最后归宿是进入大同世界。“何谓大同?《春秋》之言太平,远近大小若一,如‘为政以德’、‘颜渊问为邦’之类是也,《春秋》之义,天下一家,有分土,无分民。”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的状态是:“地球之治也,以有天下而无国也……人人能自由,是必为无国之民。无国则吵域化,战争息,猜忌绝,权谋弃,彼我亡,平等出;且虽有天下,若无天下矣。君主废,则贵贱平;公理明,则贫富均。千里万里一家一人。视其家,逆旅也;视其人,同胞也。父无所用其慈,子无所用其孝,兄弟忘其友恭,夫妇忘其倡随。若西书中百年一觉者,殆仿佛《礼运》大同之象焉。”因此,谭嗣同的大同社会给人们展现的是一个无矛盾、无斗争、无坏人、无坏心,人人自由、平等,“天下为公”的极乐世界,建立这个世界的关键是实现平等。
  四、对平等思想的评价
  谭嗣同的平等思想充满了近代色彩,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重要的一环。其平等思想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他们汲取《仁学》的精华,决心为“冲决世界之层层网罗”而奋斗。可以说,谭嗣同的思想与民主革命者虽然存有很多差异,但在主张以激烈方式推翻现有政权这一点上,确有一定的共通性和连续性。
  但是不可否认,其思想还是有局限性的。谭嗣同受佛教的影响,重视灵魂而忽视体魄,他批评世人“不能超体魄而生亲疏,亲疏生分别。礼与伦常皆原于仁,而其究也,可以至于大不仁,则泥于体魄之为害大矣哉。”也就是说,他认为人们由于泥于体魄不知灵魂而妄生分别,才有了三纲五伦,有了名教,从而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如果这一逻辑能够成立的话,那么要实现平等,则似乎永远不可能,因为人永远不可能超出肉身的限制而只重灵魂,不可能没有亲疏远近之别。平等的含义,本来就不是人与人之间生理上无差别、关系上无亲疏,而是人格的平等、政治和法律上的平等。另外,在《仁学》中,我们也基本上看不到关于制度设计的论述,而没有民主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所谓的平等就只能是空谈,无法实现。在这方面,谭嗣同的理论无疑是欠缺的。当然,理论上的不足,毫不掩盖其人格的崇高和伟大。谭嗣同大胆的政治思想和英勇的献身精神将永远为后人所铭记。
  【参考文献】
  [1]蔡尚思,方行.谭嗣同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98.
  [2]谭嗣同.仁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3]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徐义君.谭嗣同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经济发展的认识也在不断完善。从传统发展观中忽略人的权利,到新发展观的“以人为中心”,再到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人的价值及重要性在不断变化着的发展观中愈发突显。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内涵及地位对我们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依据马克思
期刊
【摘 要】领土主权争端存在的判定有着客观的国际法标准。日本单方面对主权争端存在问题的主观判定并不具有国际法效力。本文在比较研究日本对钓鱼岛和独岛主权争端存在与否的态度主张之基础上,认为日本并非如其自诩的那样恪守国际法规则。当国际法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日本事实上采取着挑战国际法尊严与权威的实用主义态度。  【关键词】日本;领土争端;认定;国际法;实用主义  日本自诩其率先赶上国际法律文明的潮流,频
期刊
【摘 要】研究生是高校学历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本文笔者从研究生党员发展的实践需要出发,提出了四个问题供大家思考。  【关键词】研究生;党员发展;若干问题  研究生是高校学历层次较高的学生群体。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想成熟度、认识能力、价值判断能力、综合素质都是比较高的。在这样一个以“高知”为显著特点的群体中,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还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的。从研究生党员发展的实践需要出发,笔者提出四个问题供大
期刊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充分展现了对中国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作用。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实力,扩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力,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贡献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银河中,中国
期刊
【摘 要】权威和民主并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正确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实质关系,能不能认清政治的发展规律。在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过程中,党和人民群众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的,创造性的实现了政府权威与政治民主的统一。  【关键词】民主;和谐;政府权威;国家治理  要权威,还是要民主?似乎是21世纪初叶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深化期的中国面临的两难选择。其实,权威和民主并不一定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键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了社会治理创新视野下社会工作介入信访工作的背景,并分析了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实务介入信访工作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依托社会工作来提高信访工作水平。  【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信访工作  一、为什么提出社会治理创新视野下的社会工作介入信访工作  (一)加强信访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转型、机制转换、社会分工进一步深化以及利益格局调整,我国利益主体和价值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央针对公共部门的“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颁布,我国政府部门的资源浪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政府部门人员隐性福利的减少。政府部门的效率问题一直为社会所诟病,因为政府部门的“公共性”和“复杂性”使组织很难去激励组织中的成员,而现在隐性福利的减少,这必然使政府部门本来就很复杂的激励问题雪上加霜。此时我们更应该将目光转向精神激励,因为精神激励才是最深层次和最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汉语中等级形容词的相关语义特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级阶性和模糊性。所谓级阶性,即是一种线性的语义特征,如“高”这个词可以设定一个集合,在这个D集合中,有一组序列集合,可以从高到低进行排列。而所谓的模糊性,即是当我们在计量语义真值时,如何去确定等级形容词的真值?如多高才为高?我们试图通过对等级形容词的的这两个语义特征去考察等级形容词,并通过分析含有等级形容词的相关句式对其
期刊
【摘 要】本文将结合第一手语料,分析淘宝广告用语中的“语用陷阱”,揭示卖家根据消费者从众、抢购、贪便宜、末班车等消费心理,通过语用语言方式设置语用陷阱的语言行为,以期提高淘宝买家识别语用陷阱的能力,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关键词】淘宝;广告用语;“语用陷阱”  1.引言  淘宝网作为亚太地区较大的网络零售商圈,卖家群体庞大,竞争激烈。其中淘宝广告是买家选购商品的重要参考对象。然而不少卖家为提高广告
期刊
【摘 要】《摸彩》是雪莉·杰克逊的著名短篇小说。该篇小说表现出对父权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的、复杂的态度,即一方面支持和倡导父权制,而另一方面又反对和抨击父权制。  【关键词】父权制;性别偏见;传统性别角色  雪莉·杰克逊是一位著名的、多产的美国女性作家,一生写有六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短篇小说《摸彩》是她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是美国文学史上重要著作,短篇小说经典,入选美国文库。《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