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一线教师的习作教学常会忽视写作的真正源头——生活,让写作成为了无“源”的纯文字活动,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常会翻书抄袭,或是胡编乱造,或是照他人仿写……这样的写作教学往往难以实现高效。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无材料可写,教师也会觉得习作难教。叶圣陶曾指出写作的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学生的写作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一样,他们作文的源泉也是社会生活。所以,有效教学背景之下的写作教学是必须“联结”生活的。这里的“联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联系生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写作素材;二是同生活结合,用文字反映生活,表现情趣,从而体现出灵动。本文将从“立足生活,汲取源泉”和“表现生活,体现灵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习作教学活动中“联结”生活,实现写作教学的高效。
(一)立足生活打开写作的素材之源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首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立足于生活,让学生的生活不断地充实。
学生生活的充实首先就需要有意识地多接触生活,增加阅历,不断地接触世间万物,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生活经验,为习作打开素材之源。教师首先就要打破作文只存在于作文课的思想,让学生的学校生活触及点扩大到所有方面。包括数学、英语、体育、美术、实践、科学等学科,包括学校的早操、体育锻炼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等。在校外,鼓励学生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这又包括家庭生活、社区活动、郊游和户外活动等。人又是不断与他人交往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老师等交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让学生打破自我束缚的藩篱,去充实自己的生活面,学生们将会收获广阔而丰富的生活。这种有意识地立足生活、充实生活的过程将会打开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
(二)观察体验汲取写作的素材之美
充实的生活为学生打开了习作的素材之源。可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素材,而是没有意识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让许多宝贵的材料白白流失,等要写作时,又苦于内容难寻了。所以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生活之源中汲取素材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如让学生每天写一条简短的班级新闻,或是用一两句话记录自己的新发现、感受、思考等,让学生们每日交流自己的新闻或发现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意或者无意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
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点点滴滴,就组织学生专门在学生日记中开辟了“每日要闻”栏目。为了鼓励发現,每周都有“每日要闻”的交流活动,评选焦点、热点要闻。时间一长,学生汲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显著提高,一些不为人觉察的小事都会被学生发现并成为写作的素材。
(一)灵活地运用语言,表现生活
从生活中汲取的题材是原生态的,还需要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加工才可以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也必然融入其中。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不会完全一致,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自然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全然相同。这就呼唤教师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表现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笔者最常用的方法是选取学生广泛选取的同一题材开展“同事异写”。具体的操作如下。
1.选取广泛认知的生活素材。因为学校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学校生活也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的生活方面之一,所以从学校生活中选取的题材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笔者通常选择那些多数学生了解且认同的学校生活素材。
2.用自由的方式把素材写成文字。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大部分同学容易下笔,也易于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实现自我的自由表达。
3.选择典型作为范例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学生的写作文稿中,及时发现典型范例或者独特样式。将这些范例作为交流的材料,让学生学习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
如在午睡时间,宣同学一直睡不着,就玩儿起了枕头和被子,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午睡,最后被值班老师发现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个事件班里面的每个学生都知道,属于一个焦点事件,许多学生把它当成了日记的题材。教师在评阅这些学生日记时发现:同样的内容,多数同学通常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把宣同学午休活动的前后过程单纯记录下来。不过有一个同学把写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宣同学的前后行为上;另一个同学把着眼点放在面对宣同学搞怪时其他同学的反应上;还有一个同学则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评述。教师在批阅完学生日记后,在讲评过程中就列举出学生的后三种典型范例,让学生通过比较评价。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虽然大家选用的是同一个素材,但是却仍可以灵活地运用语言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生活。
(二)真实地流露情趣,体现灵动
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素材,但是在用文字把生活素材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依然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真实地流露是习作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倾向于采用“众口说事”的方法。具体的方式如下。
1.选取有“争议”的素材。这种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当事人和旁观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2.运用文字表达观点。大胆鼓励每个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文字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有的思考与情感。
3.流露情趣,体现灵动。选取不同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流露出情趣,并用灵动的方式体现在习作中。
如一次阅读课上,平日表现一贯良好的夏同学自以为是,大胆地自夸说对课外的知识都懂。教师当场请了一名班级里后进的陈同学和他比试课外知识。结果三个问题下去,夏同学一个都没答上来,倒是陈同学对答如流。
很多同学在选择这一个素材写作时,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表露出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有的表达了对夏同学的嘲笑;有的则表达对陈同学的钦佩;有的表达了对这一结果的诧异……
笔者在学生的作文中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且让学生们评选每一种观点在表达上最具独到之处的文章。经过推选发现:最为独到的文章恰恰是情感流露真实且行文灵动的。有的含情感在叙事中;有的采用打油诗的方式表达情感;有的是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希望夏同学谦虚。教师经过相关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发现了其实情感的真实流露原来有那么多种方法啊!久而久之,学生在类似的写作活动中就能运用所学的方式表达真情,体现灵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作文训练的“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而使他们写出生活的“万紫千红”。
作者简介:朱泽芬,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陈斌,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语文教师。
一、立足生活,汲取源泉
(一)立足生活打开写作的素材之源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首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立足于生活,让学生的生活不断地充实。
学生生活的充实首先就需要有意识地多接触生活,增加阅历,不断地接触世间万物,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生活经验,为习作打开素材之源。教师首先就要打破作文只存在于作文课的思想,让学生的学校生活触及点扩大到所有方面。包括数学、英语、体育、美术、实践、科学等学科,包括学校的早操、体育锻炼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等。在校外,鼓励学生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这又包括家庭生活、社区活动、郊游和户外活动等。人又是不断与他人交往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老师等交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让学生打破自我束缚的藩篱,去充实自己的生活面,学生们将会收获广阔而丰富的生活。这种有意识地立足生活、充实生活的过程将会打开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
(二)观察体验汲取写作的素材之美
充实的生活为学生打开了习作的素材之源。可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素材,而是没有意识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让许多宝贵的材料白白流失,等要写作时,又苦于内容难寻了。所以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生活之源中汲取素材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如让学生每天写一条简短的班级新闻,或是用一两句话记录自己的新发现、感受、思考等,让学生们每日交流自己的新闻或发现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意或者无意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
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点点滴滴,就组织学生专门在学生日记中开辟了“每日要闻”栏目。为了鼓励发現,每周都有“每日要闻”的交流活动,评选焦点、热点要闻。时间一长,学生汲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显著提高,一些不为人觉察的小事都会被学生发现并成为写作的素材。
二、表现生活,体现灵动
(一)灵活地运用语言,表现生活
从生活中汲取的题材是原生态的,还需要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加工才可以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也必然融入其中。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不会完全一致,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自然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全然相同。这就呼唤教师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表现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笔者最常用的方法是选取学生广泛选取的同一题材开展“同事异写”。具体的操作如下。
1.选取广泛认知的生活素材。因为学校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学校生活也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的生活方面之一,所以从学校生活中选取的题材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笔者通常选择那些多数学生了解且认同的学校生活素材。
2.用自由的方式把素材写成文字。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大部分同学容易下笔,也易于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实现自我的自由表达。
3.选择典型作为范例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学生的写作文稿中,及时发现典型范例或者独特样式。将这些范例作为交流的材料,让学生学习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
如在午睡时间,宣同学一直睡不着,就玩儿起了枕头和被子,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午睡,最后被值班老师发现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个事件班里面的每个学生都知道,属于一个焦点事件,许多学生把它当成了日记的题材。教师在评阅这些学生日记时发现:同样的内容,多数同学通常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把宣同学午休活动的前后过程单纯记录下来。不过有一个同学把写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宣同学的前后行为上;另一个同学把着眼点放在面对宣同学搞怪时其他同学的反应上;还有一个同学则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评述。教师在批阅完学生日记后,在讲评过程中就列举出学生的后三种典型范例,让学生通过比较评价。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虽然大家选用的是同一个素材,但是却仍可以灵活地运用语言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生活。
(二)真实地流露情趣,体现灵动
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素材,但是在用文字把生活素材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依然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真实地流露是习作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倾向于采用“众口说事”的方法。具体的方式如下。
1.选取有“争议”的素材。这种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当事人和旁观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2.运用文字表达观点。大胆鼓励每个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文字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有的思考与情感。
3.流露情趣,体现灵动。选取不同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流露出情趣,并用灵动的方式体现在习作中。
如一次阅读课上,平日表现一贯良好的夏同学自以为是,大胆地自夸说对课外的知识都懂。教师当场请了一名班级里后进的陈同学和他比试课外知识。结果三个问题下去,夏同学一个都没答上来,倒是陈同学对答如流。
很多同学在选择这一个素材写作时,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表露出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有的表达了对夏同学的嘲笑;有的则表达对陈同学的钦佩;有的表达了对这一结果的诧异……
笔者在学生的作文中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且让学生们评选每一种观点在表达上最具独到之处的文章。经过推选发现:最为独到的文章恰恰是情感流露真实且行文灵动的。有的含情感在叙事中;有的采用打油诗的方式表达情感;有的是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希望夏同学谦虚。教师经过相关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发现了其实情感的真实流露原来有那么多种方法啊!久而久之,学生在类似的写作活动中就能运用所学的方式表达真情,体现灵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作文训练的“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而使他们写出生活的“万紫千红”。
作者简介:朱泽芬,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陈斌,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