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生活,追求习作教学的高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一线教师的习作教学常会忽视写作的真正源头——生活,让写作成为了无“源”的纯文字活动,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常会翻书抄袭,或是胡编乱造,或是照他人仿写……这样的写作教学往往难以实现高效。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无材料可写,教师也会觉得习作难教。叶圣陶曾指出写作的源头就是我们充实的生活。学生的写作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一样,他们作文的源泉也是社会生活。所以,有效教学背景之下的写作教学是必须“联结”生活的。这里的“联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联系生活,立足于生活,从生活中得到写作素材;二是同生活结合,用文字反映生活,表现情趣,从而体现出灵动。本文将从“立足生活,汲取源泉”和“表现生活,体现灵动”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习作教学活动中“联结”生活,实现写作教学的高效。

一、立足生活,汲取源泉


  (一)立足生活打开写作的素材之源
  学生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所以,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首先就要把着眼点放在如何立足于生活,让学生的生活不断地充实。
  学生生活的充实首先就需要有意识地多接触生活,增加阅历,不断地接触世间万物,从而形成自己的一种生活经验,为习作打开素材之源。教师首先就要打破作文只存在于作文课的思想,让学生的学校生活触及点扩大到所有方面。包括数学、英语、体育、美术、实践、科学等学科,包括学校的早操、体育锻炼和其他文化体育活动等。在校外,鼓励学生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这又包括家庭生活、社区活动、郊游和户外活动等。人又是不断与他人交往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人、学生与老师等交往也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见,让学生打破自我束缚的藩篱,去充实自己的生活面,学生们将会收获广阔而丰富的生活。这种有意识地立足生活、充实生活的过程将会打开学生写作素材的源泉。
  (二)观察体验汲取写作的素材之美
  充实的生活为学生打开了习作的素材之源。可是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缺乏写作素材,而是没有意识到这些生活中的素材,让许多宝贵的材料白白流失,等要写作时,又苦于内容难寻了。所以高效的写作教学活动还需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生活之源中汲取素材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意识地记录每天发生的点点滴滴。如让学生每天写一条简短的班级新闻,或是用一两句话记录自己的新发现、感受、思考等,让学生们每日交流自己的新闻或发现等。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有意或者无意间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许多可供写作的素材。
  笔者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点点滴滴,就组织学生专门在学生日记中开辟了“每日要闻”栏目。为了鼓励发現,每周都有“每日要闻”的交流活动,评选焦点、热点要闻。时间一长,学生汲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显著提高,一些不为人觉察的小事都会被学生发现并成为写作的素材。

二、表现生活,体现灵动


  (一)灵活地运用语言,表现生活
  从生活中汲取的题材是原生态的,还需要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加工才可以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情感也必然融入其中。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不会完全一致,对同一事件的看法自然不同,所以每个学生的作文也不会全然相同。这就呼唤教师在习作教学活动中倡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来表现生活。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笔者最常用的方法是选取学生广泛选取的同一题材开展“同事异写”。具体的操作如下。
  1.选取广泛认知的生活素材。因为学校是学生的学习场所,学校生活也是学生最熟悉、最了解的生活方面之一,所以从学校生活中选取的题材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笔者通常选择那些多数学生了解且认同的学校生活素材。
  2.用自由的方式把素材写成文字。对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大部分同学容易下笔,也易于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来表达。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大胆、自信地实现自我的自由表达。
  3.选择典型作为范例培养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从学生的写作文稿中,及时发现典型范例或者独特样式。将这些范例作为交流的材料,让学生学习灵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写作。
  如在午睡时间,宣同学一直睡不着,就玩儿起了枕头和被子,还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午睡,最后被值班老师发现并进行了批评教育。这个事件班里面的每个学生都知道,属于一个焦点事件,许多学生把它当成了日记的题材。教师在评阅这些学生日记时发现:同样的内容,多数同学通常是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把宣同学午休活动的前后过程单纯记录下来。不过有一个同学把写作的落脚点放在了宣同学的前后行为上;另一个同学把着眼点放在面对宣同学搞怪时其他同学的反应上;还有一个同学则从价值观的角度进行评述。教师在批阅完学生日记后,在讲评过程中就列举出学生的后三种典型范例,让学生通过比较评价。这个过程让学生明白,虽然大家选用的是同一个素材,但是却仍可以灵活地运用语言来从不同的方面表现生活。
  (二)真实地流露情趣,体现灵动
  虽然学生不像作家那样以审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素材,但是在用文字把生活素材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依然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情感。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真实地流露是习作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倾向于采用“众口说事”的方法。具体的方式如下。
  1.选取有“争议”的素材。这种素材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当事人和旁观者可能有不同的观点。
  2.运用文字表达观点。大胆鼓励每个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用文字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独有的思考与情感。
  3.流露情趣,体现灵动。选取不同的观点,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流露出情趣,并用灵动的方式体现在习作中。
  如一次阅读课上,平日表现一贯良好的夏同学自以为是,大胆地自夸说对课外的知识都懂。教师当场请了一名班级里后进的陈同学和他比试课外知识。结果三个问题下去,夏同学一个都没答上来,倒是陈同学对答如流。
  很多同学在选择这一个素材写作时,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表露出自己的思维和情感。有的表达了对夏同学的嘲笑;有的则表达对陈同学的钦佩;有的表达了对这一结果的诧异……
  笔者在学生的作文中选取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且让学生们评选每一种观点在表达上最具独到之处的文章。经过推选发现:最为独到的文章恰恰是情感流露真实且行文灵动的。有的含情感在叙事中;有的采用打油诗的方式表达情感;有的是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希望夏同学谦虚。教师经过相关的点拨指导,让学生发现了其实情感的真实流露原来有那么多种方法啊!久而久之,学生在类似的写作活动中就能运用所学的方式表达真情,体现灵动。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一切写作的源头活水,写作是对生活的高度概括。作文训练的“生活化”,就是要求学生作文要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真情实感。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而使他们写出生活的“万紫千红”。
  作者简介:朱泽芬,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语文教师;陈斌,江苏省宜兴市陶都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村子的后面是山。山坡上有一片茶树。茶园里不时传来采茶姑娘欢快的笑声。——《月亮湾》第三自然段【教学过程】  师:读完了这一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老师,什么叫“不时”呢?  师:谁已经理解这个词语了?请告诉大家好吗?  生1:“不时”就是不停地,不断地。  生2:也可以说是经常地。  师:你们两个说的都对。“不时”也就是时时,随时。你们懂了吗?  生:明白了。  师:还有问题要问吗? 
期刊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还要写信吗?写信速度太慢了,效率似乎太低了,但写信的最大意义就在于“慢”,正如木心写的一首诗《从前慢》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书信是生活中常用的沟通方式,是向特定对象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应用文书。书信交流应该是抵达学生心灵深处的有效媒介。学会读写书信,娴熟地运用书信与人交流,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和素养。一、开学季,营造书写氛围  (一)开学季
期刊
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地位颇重。小学语文教师都能感受到习作训练的重要性,也十分重视习作训练。除了完成课本中的习作外,如何再安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练笔,常常成了语文教师的头疼问题。其实,只要做个有心人,精彩的资源就在身边。一、模仿学习资源,习作不难  教材就是一个例子,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习作的方法。学生可以仿写,可以续写等等。  如在教授苏教版第九册第25课《黄鹤楼送别》即将结束时,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
期刊
三年级开始,学生的写作生涯正式拉开了序幕。“我的体验”是学生步入三年级写的第一篇习作,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就是“把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做过的事”写下来。我提前布置学生回家洗碗,然后第二天写题为“洗碗”的习作。在指导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除了会把洗碗的基本步骤说出来,很少有生动的句子出现,作文也写不长。  这是为什么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很多孩子其实并没有从头到尾完成洗碗的
期刊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小学中高年级段学生在阅读过后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他们迫切期待与他人分享交流,因此要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创设交流互动的空间。一、网络互动,以微博、博客实现无距离分享交流  通过网络平台,学生的课外阅读交流不再受空间、时间、距离、对象的约束。  1.“互粉”微博,了解阅读点滴感悟。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交流微博圈,当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即时性收获时,可用微博来发布“当
期刊
以理服人是议论文的最终目的。许多考生对议论文的论点、论据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但是,在利用材料对观点进行深层次分析和多角度论证方面却显得束手无策。这就使得所写出的文章没有层次递进和逻辑推进,结构松散无序,自然会影响考试成绩。一、通过使用关键词增强逻辑的严密性  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体现在遣词造句、思路结构和推理的方方面面。遣词造句主要是指关联词的使用。单句之间使用不同的关联词可以形成句意完全不同的复句
期刊
2010年9月,在育才小学一次语文教研活动中,“主题阅读”作为新的研究课题被正式提出。  第一次听到“主题阅读”这个词,我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主题阅读?围绕一个相同的主题,进行相关文本的教学?这与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研究、广东黄田小学的“新语文主题阅读”不是如出一辙?会不会是步人后尘?  课题主持人的解读和对研究步骤的设计,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研究的方向,虽然它是那样模糊与邈远。迷茫——教什么  
期刊
谈及语文,总要强調语文学科的审美特性。审美意味着精神的自由,意味着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但美或审美,并不只属于语文学科。在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的颁奖礼上,获得大奖的数学家许晨阳发言,他谈到的是自由和美。  他说:“我们享受那种日复一日,能够从现实生活中超越出来,去聆听和发现世界运行规律的时刻。沉浸在数学研究中的数学家们,只需要服从数学世界的客观法则。构成一个研究者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本质,是他们聆听事物
期刊
中国语文教育史研究已走过了数十年,经过一批专家与学者的辛勤探索,语文教育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7年岁末,作为语文教育史研究的最新成果,《百年语文教育经典名著》由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出版。这套书共15卷,由扬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林祥教授任总主编,分卷主编14位,他们是张心科、龚孟伟、许艳、高笑可、余虹、赵志伟、张立兵、欧阳芬、韦冬余、程稀、冯永玲、陈黎明、闫淑惠、兰保民,是以这套书堪称语文教育史
期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精神影响力和感染力,对培育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突出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浸润传统文化,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