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unv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初中数学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新生刚进校时数学兴趣浓厚,没几天兴趣消失、甚至厌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内容的合理编排、活泼生动,调动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兴趣培养
  
   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老教材左右着教学改革和教学进程,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新教材内容安排新颖合理、生动活泼,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只要教师教法得当,就能比较容易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么,面对新教材应该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经过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充分把握起始阶段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 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 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工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第一章时,可让学生参与部分实验. 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基础弱的学生能不能学好数学”等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展开与折叠”时,让学生俩俩一组互相制作,同学们积极地、认真地画、剪、叠,又互相验证:画的时候要注意边与边之间的关系. 再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可利用切豆腐的方法,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 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 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①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 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如教学“七巧板”时,一开始就用事先准备好的七巧板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提出: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它们的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待他们思考回答后再进行总结. 最后让他们自由合作进行制作,拼出一些优美的图案. 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 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②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操作. 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 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了“自我”.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和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安排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栏目,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 其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中进行: ①培养阅读习惯. 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的度量与表示”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 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 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②培养讨论的习惯. 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 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还有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③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对图形、对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 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 结果进行讨论;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 如在教学“平行”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名学生,并根据他们的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 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④培养小结习惯. 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名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 由于经常强调自己去归纳、小结,这使学生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 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能保持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上只是我个人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一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各位同仁给予指教. 如何用好新教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其方法、措施是多种多样的,体会也各不相同,还有待于我们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以求真正胜任新教材的教学改革.
其他文献
当参数λ在临界值λk=k^2(k=1,2,…)附近且小于它时,利用Liapunov-Schmidt方法在奇函数空间H1中得到了两个严格的非平凡定态解,在整个空间H1中得到了一个分岔圆.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应用题对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一个部分,也是讲解过程中一个很难讲清的问题.在初中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考查学生的主要是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能力,并重点要求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或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而习题以工程问题、行程问题为主.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运用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
针对属性值以模糊变量形式给出的特点,运用2004年基础数学领域完成的研究模糊现象数量规律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可信性理论的原理,我们做了以下三点研究:(i)结合模糊变量之间
“我们用身处这个时代的眼光来观赏这篇文章,使读者在接受的同时达到再创造的效果。所以尽管后世的解读可能有违王蒙初衷,但是在一部伟大的作品诞生的那一天,它便以万众瞩目的角
在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时期,建设《高等数学》教材,必须以学生为本.要编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的能力、适合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和以后实际需要的
本文观察了明恢77父本散粉习性,探讨了明恢77父本花粉密度的时间和田间分布,为制种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过程,应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活动中,从而调动学生的“情”与“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境,形成问题,使学生愿学   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情,以情激境,以最好的境、最浓的情导入新课,形成问题. 问题可由教师在情境中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 但是,提出的问题要击中思维的兴奋点,这样才能把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迅速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