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列举商务英语及英语谚语翻译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误译现象,说明翻译对译者而言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的动态过程。对误译成因的分析,旨在为后学者提供借鉴,触类旁通,减少误译,提高翻译质量。
关键词:误译;专业知识;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H159
翻译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理解和表达两个基本环节。因此,翻译中的误译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一种是理解错误,另一种是表达不地道或是词不达意。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文化认知两方面对误译的成因,作一示范性的讨论。
一、 专业知识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商务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英语翻译在供求方面的矛盾随之突显出来。掌握了翻译技巧的译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国际商务知识,是难以译出正确而又专业化的作品,就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译者。
商务翻译与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密切相关,语体正式,用词专业,内容具体、明确。翻译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原义,尤其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其次在表述中既要专业,遵循国际通用、表达一致的原则,又要地道,注意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违反上述两个基本要求,就容易导致误译,现举例说明:
1. 对母语的理解错误
汉译英往往被认为难在用英语表达,对于翻译的第一个环节--理解不予重视,想当然地认为对母语的理解不存在问题。商务汉英翻译中出现的这类误译充分说明这是一种误解。例如:"保税区"的英译,我国流行的译法是Free Trade Zone(Area)。实际上,我国的"保税区"与欧美国家的Free Trade Zone(Area)是不同的。欧美国家的Free Trade Zone(Area)是指"一个实行区域经济机制的地区,区内各成员之间互不征税,各成员设立共同的税率,一致对外。"我国的"保税区"按其功能和性质应与欧美国家的Foreign Trade Zone相对应,请看定义:Foreign Trade Zone(FTZ):A government-designated area in which goods can be stored, inspected, or manufactured without being subject to formal customs procedures until they leave the zone.目前"保税区"还有Bonded Zone的译法,相比Free Trade Zone更为准确。
2. 表达不地道
这类误译常表现为直译的过度使用造成死译、硬译。直译是商务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如:海运费Ocean Freight,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半成品semi-manufactured goods/semi-finished products。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表达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汉语直译过来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导致难以理解,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不能简单译成mother company and son/daughter company,而是parent company and subsidiaries;"上市公司"不能译成company that goes to the market而应为listed company/company that goes to the public。
忽视语言表达习惯的另一种情况是,译文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影响表达效果。商务交流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多,时间紧,因此商务翻译力求表述简洁明了,避免逐字逐句地对译。例如:(中国抽纱湖南进出口公司)是国家指定专营抽纱及原辅材料、设备、技术进出口业务的国家外贸公司。原译:We are assigned by the state to specialize in dealing in drawnworks, raw and processed materials,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首先,译文中的import and export位置不当,导致意义含糊(原文指上述多方面的进出口业务,而不是仅指"技术、设备"的进出口);其次,"指定专营"(be assigned to specialize in dealing in)用词累赘;另外,辅助材料用processed欠妥,宜用auxiliary。改译为:We are the dealer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to specialize in import and export of drawnworks, raw and auxiliary materials,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e.
3. 表述不专业
专业词语的统一表述是商务翻译的重要原则。译者随意变换同一概念或术语的译名不利于信息传递的完整、顺畅。例如:补偿贸易通用译法为compensatory trade,沉没成本sunk cost,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s,骨干企业key enterprise,坏帐bad account,进口渗透import penetration等等。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商务翻译实践中,术语乱译的现象较为普遍,需要译者共同努力规范表述的专业化。例如,(1)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译者自编译名:agreement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国际通用译名:agreements on mutual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
(2)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译者自编译名: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Alliance,国际通用译名: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Union(BLEU)。 译名的统一取决于译者对待翻译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译者即便缺少相关的业务知识,只要耐心查一下词典便可得到国际通用的译名,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
二、 文化认知
谚语是普遍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的话反映出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在语言中的凝炼,其翻译往往是译者煞费苦心的再创作。
英语谚语翻译的困难,可归纳为以下五种原因:1. 英谚多是孤零零的一两句话,无上下文限定其含义;2. 有些英谚隐晦难懂、模棱两可;3. 译者缺乏英美国家历史、地理、政治、宗教、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4. 有些英谚源于希腊、古英语或方言土语;5. 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凡此种种,给英谚的理解设下了道道难关。翻译英谚,译者首先必须突破理解关,决不能知难而退,或者望文生义。
1. 望文生义造成误译
(1)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原译:东就是东,西就是西。(《美国谚语词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以下称美谚版)
原译表达的仅是一个简单的方向性的问题。请看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s and Fables的East词条:此谚语"emphasising the divergence of views on ethics and life in general between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peoples,"(指东、西方民族在道德观和生活观上的差异。)
拟译:东方国家毕竟是东方(国家),而西方(国家)毕竟是西方(国家)。
(2) Six of one and half-a-dozen of the other.
原译:半斤八两,一模一样。(美谚版)
原译仅强调两个事物之间没有区别,但此谚语的真正含义是:"There is nothing to choose between them; they are both in the wrong."
拟译:六只与半打,两个一样错;毫无正确的选择余地。
2. 忽视英语谚语结构的特殊性造成误译
(3) Kings and bears often worry their keepers.
原译:国王和熊,很难伺候(《简明英汉谚语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拟译:国王像熊一样,很难伺候(或伴君如伴虎)。
(4) Words and feathers are tossed by the wind.
原译:言语和羽毛,风刮到处飘。(《英谚译介》,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下称"福建版")
拟译:言语如羽毛,风刮到处飘。
(5) Love and a cough cannot be hid.
原译:爱情与咳嗽不能隐匿。(同上)
拟译:爱情像咳嗽一样,逃不过人们的耳目。
以上每条英谚中都出现了and连接的并列结构,and连接的这些成分均为名词,形式上对称,词义毫不相关,如国王之于熊,言语之于羽毛,爱情之于咳嗽等。这些结构中的and表比喻之意,误译是由于译者未能把握好and这种属于明喻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的比喻取前后两个并列成分的相同或相似处进行比较,达到生动形象的比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and的这种特殊比喻结构的用法属于旧式用法,现代英语中未见使用。
(6) It is a good gear that lasts aye.
原译:永远用不坏的东西是没有的。(《英语谚语词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7,以下称"北京版")
拟译:再好的工具也有用坏的时候。
(7) It is a foolish bird that fouls soil into its own nest.
原译:只有愚蠢的鸟才弄脏自己的窝。(北京版)
拟译:再笨的鸟也不至于弄脏自己的窝。
(8)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原译:良马不失蹄(上海版)
拟译:好马也有失蹄时。
以上每条英谚中都出现了It is a(n)+adj.+n.+that-clause这一句型。此句型不同于一般的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更不是强调句型,而是一种需要反译的特殊句型。反译的具体方法是先在主句中加"再"、"即便是"之类的词语以加强语气,其次,后面的that-clause原文若是肯定句则译成否定句,原文若是否定句则译成肯定句。上述误译的例子大多是因为译者的思维仅停留在直译阶段,结果只能在表层意思上绕圈,以致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总差一步之遥,未能使译文升华成为一句发人深省的真理。
通过上述误例分析,不难看出,专业知识、文化认知是翻译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是译者作为学习者需要不断积累、发展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法公 商贸汉英翻译评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
[2] 戚云方 新编外经贸英语写作与套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0
[4] Robinson, Douglas. Becoming a Translat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2003. 48
关键词:误译;专业知识;文化认知
【中图分类号】H159
翻译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理解和表达两个基本环节。因此,翻译中的误译不外乎以下两种原因:一种是理解错误,另一种是表达不地道或是词不达意。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文化认知两方面对误译的成因,作一示范性的讨论。
一、 专业知识
随着中国的入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对外商务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商务英语翻译在供求方面的矛盾随之突显出来。掌握了翻译技巧的译者,如果缺乏必要的国际商务知识,是难以译出正确而又专业化的作品,就不能说是一名合格的译者。
商务翻译与贸易、合同、保险、投资、货运、金融等领域密切相关,语体正式,用词专业,内容具体、明确。翻译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原义,尤其对于专业词汇的理解,其次在表述中既要专业,遵循国际通用、表达一致的原则,又要地道,注意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违反上述两个基本要求,就容易导致误译,现举例说明:
1. 对母语的理解错误
汉译英往往被认为难在用英语表达,对于翻译的第一个环节--理解不予重视,想当然地认为对母语的理解不存在问题。商务汉英翻译中出现的这类误译充分说明这是一种误解。例如:"保税区"的英译,我国流行的译法是Free Trade Zone(Area)。实际上,我国的"保税区"与欧美国家的Free Trade Zone(Area)是不同的。欧美国家的Free Trade Zone(Area)是指"一个实行区域经济机制的地区,区内各成员之间互不征税,各成员设立共同的税率,一致对外。"我国的"保税区"按其功能和性质应与欧美国家的Foreign Trade Zone相对应,请看定义:Foreign Trade Zone(FTZ):A government-designated area in which goods can be stored, inspected, or manufactured without being subject to formal customs procedures until they leave the zone.目前"保税区"还有Bonded Zone的译法,相比Free Trade Zone更为准确。
2. 表达不地道
这类误译常表现为直译的过度使用造成死译、硬译。直译是商务翻译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如:海运费Ocean Freight,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半成品semi-manufactured goods/semi-finished products。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汉语和英语的表达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汉语直译过来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导致难以理解,如:"母公司与子公司"不能简单译成mother company and son/daughter company,而是parent company and subsidiaries;"上市公司"不能译成company that goes to the market而应为listed company/company that goes to the public。
忽视语言表达习惯的另一种情况是,译文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影响表达效果。商务交流的一个特点是信息多,时间紧,因此商务翻译力求表述简洁明了,避免逐字逐句地对译。例如:(中国抽纱湖南进出口公司)是国家指定专营抽纱及原辅材料、设备、技术进出口业务的国家外贸公司。原译:We are assigned by the state to specialize in dealing in drawnworks, raw and processed materials,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y import and export。首先,译文中的import and export位置不当,导致意义含糊(原文指上述多方面的进出口业务,而不是仅指"技术、设备"的进出口);其次,"指定专营"(be assigned to specialize in dealing in)用词累赘;另外,辅助材料用processed欠妥,宜用auxiliary。改译为:We are the dealer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to specialize in import and export of drawnworks, raw and auxiliary materials, equipments and technology in the manufacture.
3. 表述不专业
专业词语的统一表述是商务翻译的重要原则。译者随意变换同一概念或术语的译名不利于信息传递的完整、顺畅。例如:补偿贸易通用译法为compensatory trade,沉没成本sunk cost,出口加工区export processing zones,骨干企业key enterprise,坏帐bad account,进口渗透import penetration等等。遗憾的是,在我国的商务翻译实践中,术语乱译的现象较为普遍,需要译者共同努力规范表述的专业化。例如,(1)相互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译者自编译名:agreements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国际通用译名:agreements on mutual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vestment;
(2)比利时-卢森堡经济联盟,译者自编译名: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Alliance,国际通用译名:Belgium-Luxembourg Economic Union(BLEU)。 译名的统一取决于译者对待翻译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译者即便缺少相关的业务知识,只要耐心查一下词典便可得到国际通用的译名,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
二、 文化认知
谚语是普遍流传的固定语句,用通俗的话反映出刻的道理,是社会经验的总结。谚语作为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具有诗的活泼、文的凝重、熟语的简洁。英语谚语是英语文化在语言中的凝炼,其翻译往往是译者煞费苦心的再创作。
英语谚语翻译的困难,可归纳为以下五种原因:1. 英谚多是孤零零的一两句话,无上下文限定其含义;2. 有些英谚隐晦难懂、模棱两可;3. 译者缺乏英美国家历史、地理、政治、宗教、习俗等文化背景知识;4. 有些英谚源于希腊、古英语或方言土语;5. 中西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凡此种种,给英谚的理解设下了道道难关。翻译英谚,译者首先必须突破理解关,决不能知难而退,或者望文生义。
1. 望文生义造成误译
(1) East is East, and West is West.
原译:东就是东,西就是西。(《美国谚语词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以下称美谚版)
原译表达的仅是一个简单的方向性的问题。请看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s and Fables的East词条:此谚语"emphasising the divergence of views on ethics and life in general between the Oriental and Western peoples,"(指东、西方民族在道德观和生活观上的差异。)
拟译:东方国家毕竟是东方(国家),而西方(国家)毕竟是西方(国家)。
(2) Six of one and half-a-dozen of the other.
原译:半斤八两,一模一样。(美谚版)
原译仅强调两个事物之间没有区别,但此谚语的真正含义是:"There is nothing to choose between them; they are both in the wrong."
拟译:六只与半打,两个一样错;毫无正确的选择余地。
2. 忽视英语谚语结构的特殊性造成误译
(3) Kings and bears often worry their keepers.
原译:国王和熊,很难伺候(《简明英汉谚语词典》,江苏人民出版社,1983)
拟译:国王像熊一样,很难伺候(或伴君如伴虎)。
(4) Words and feathers are tossed by the wind.
原译:言语和羽毛,风刮到处飘。(《英谚译介》,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下称"福建版")
拟译:言语如羽毛,风刮到处飘。
(5) Love and a cough cannot be hid.
原译:爱情与咳嗽不能隐匿。(同上)
拟译:爱情像咳嗽一样,逃不过人们的耳目。
以上每条英谚中都出现了and连接的并列结构,and连接的这些成分均为名词,形式上对称,词义毫不相关,如国王之于熊,言语之于羽毛,爱情之于咳嗽等。这些结构中的and表比喻之意,误译是由于译者未能把握好and这种属于明喻的特殊形式。这种特殊的比喻取前后两个并列成分的相同或相似处进行比较,达到生动形象的比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and的这种特殊比喻结构的用法属于旧式用法,现代英语中未见使用。
(6) It is a good gear that lasts aye.
原译:永远用不坏的东西是没有的。(《英语谚语词典》,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1987,以下称"北京版")
拟译:再好的工具也有用坏的时候。
(7) It is a foolish bird that fouls soil into its own nest.
原译:只有愚蠢的鸟才弄脏自己的窝。(北京版)
拟译:再笨的鸟也不至于弄脏自己的窝。
(8) It is a good horse that never stumbles.
原译:良马不失蹄(上海版)
拟译:好马也有失蹄时。
以上每条英谚中都出现了It is a(n)+adj.+n.+that-clause这一句型。此句型不同于一般的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更不是强调句型,而是一种需要反译的特殊句型。反译的具体方法是先在主句中加"再"、"即便是"之类的词语以加强语气,其次,后面的that-clause原文若是肯定句则译成否定句,原文若是否定句则译成肯定句。上述误译的例子大多是因为译者的思维仅停留在直译阶段,结果只能在表层意思上绕圈,以致译文与原文在意义上总差一步之遥,未能使译文升华成为一句发人深省的真理。
通过上述误例分析,不难看出,专业知识、文化认知是翻译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是译者作为学习者需要不断积累、发展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法公 商贸汉英翻译评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1
[2] 戚云方 新编外经贸英语写作与套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3] Edwin Gentzler. Contemporary Translation Theories (revised 2nd edition).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60
[4] Robinson, Douglas. Becoming a Translat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 Routledge, 2003.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