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对外汉语课堂是汉语教师传播知识与文化的主要舞台,与国内的课堂教学相比,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在真实的对外汉语课堂中会因课堂内部或外部因素引发非预设性事件而使教学过程发生动态的变化,从课前准备、课上恰当应对和课后反思提升三方面更好地处理好课堂非预设性事件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对外汉语 非预设性事件 对策
“未雨绸缪,防范为先”这句话对对外汉语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提前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是课堂教学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必要手段。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就对可能发生的常见课堂问题做好了应对准备,从而沉着冷静的解决常见问题。而非预设性课堂事件是因某种原因出现在课堂上地教师始料未及的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可大可小,但是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有效地处理,这不仅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也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教育智慧。
一.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类型
(一)产生的原因
談到对外汉语教学,仅从“对外”二字人们就可以清晰地得出教学的对象是外国人,教授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既新奇有趣又充满挑战。同一个班级中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可能来自世界各地、说多种语言、有各种宗教信仰,多元文化因子在课堂上接触、碰撞,甚至产生性质不同的“火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可见一斑。目前对外汉语课堂中非预设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已有多种研究成果,刘际东从哲学的角度将原因分为由内因引起和由外因引起两部分。内因引起是指由课堂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外因方面则是指环境因素、设备的故障等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1]。
(二)具体类型
“有因必有果”由于非预设性事件是由内部、外部两个因素造成的,所以非预设性事件也自然而然的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师生引发的非预设性性事件,二是由教学设备,环境因素等引发的非预设性事件。
由于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非预设性事件也多是由师生二者共同引起的,所以此处不分开谈论,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当堂提出建议或要求。中国的教学方式是适应本国国情而产生和发展的,大班教学、传授式教学方式适应国内人口基数大、青少年人口多的特点,且中国历来遵循尊师重教的传统,师生之间讲究礼貌、尊重,学生不轻易质疑老师。而国外人口较少大多是小班制教学,师生之间多是面对面沟通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天性的发展。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产生矛盾,留学生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往往会直接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对教学的要求和不适应的地方并希望教师能够做出调整,而在国内的中小学课堂,学生很少会当堂对老师提出质疑。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要时刻注意中外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妥善处理学生的各种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对敏感性问题的提问而引发的非预设性事件。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时不时会有学生提问敏感问题,比如香港问题、南海问题、人权问题等。学生们不仅关注中国,还会涉及国际方面的问题,比如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中东问题。各国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所持的动机大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希望了解、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留学生自幼在母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可能会对一些问题以惯性思维思考,认为老师讲授的不正确或不符合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因此这类敏感问题所引起的非预设性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处理敏感问题以及及时制止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讨论需要引起外汉语教师的注意。
3.教师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或学生捣乱而产生的课堂非预设性事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新手教师。留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与课堂有相关性的发散性问题,教师可能由于没有接触过或没有事先准备好而被问得哑口无言,出现十分尴尬、不知所措的局面。也可能有留学生对中国怀有偏见,故意刁难他不认可的老师,问一些与课堂无关且不方便回答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况,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妥善处理非预设性问题,维护教师威信从而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4.国内外课堂纪律的差异所引起的非预设性事件。来中国的留学生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他们自小到大已经接触到了一套自己国家的相对完整的教育,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由课堂外部因素所引起的非预设性事件虽只占了小部分,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加以注意,有以下几点:
1.由于教学设备发生故障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学的现代化、科技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多媒体等各种高科技产品已经逐步走入了课堂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但科技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弥补了老式教学手段的不足,另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使教师产生了依赖感,课堂中因为教学设备发生故障或者网络连接故障、U盘中毒等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课件以至造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中断,教师在教学中断时应该怎样做以保障教学进程是教师们要仔细思考并有所准备的重要问题。
2.受环境因素影响而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人们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学习环境是无法完全被控制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屏蔽非内部因素的影响,教师也无法预测教学环境何时会突然发生变化,诸如“教室窗外突如其来的噪音”、“从窗外飞入的蜜蜂”、“教室的灯管突然炸了”等,这些干扰因子会破坏教学秩序、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在应对突发问题时,要始终抓紧教学这条主线,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二.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由于对外汉语课堂的跨文化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等原因,构建良好的对外汉语课堂需要教师做出巨大的努力。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非预设性事件时所需要的应对策略分为三个部分: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恰当应对和课后反思提升。这三部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有利于提升教师处理非预设性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充分准备。备课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每位教师的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教学的各个步骤、细致了解教学对象、认真钻研教学材料、谨慎选取教学方法等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每位负责任地教师都会认真思考的,但是这些准备真的足够了吗?留学生多是成年人,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提出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师仅对书面内容进行准备不足以支撑多元化的开放性汉语课堂。只有拓展研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多加涉猎各种知识才能避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产生的非预设性问题。以百分之百的准备来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教师应该努力达到的高度。
(二)課上恰当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具有无限的生成性。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发状况,这就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临场应变、灵活应对的教学策略。临场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运用才智,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非预设性课堂事件中最重要的便是随机应变,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教师威信的建立。教师应该具备随机应变、准确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积淀才能有所提高。
2.冷却处理、简要略过的教学策略。冷处理是教师常用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是一种以短时屏蔽的方式对“热点”进行降温的好方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留学生不像国内中小学生那样认真地听从老师的讲解,而是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追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广西玉林等地的人喜欢吃狗肉、中国人吃猪脑等)并展开讨论,教师应及时予以干涉进行冷却处理(如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无类似饮食习惯),不然容易将课堂拖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干扰教学节奏。教师也可以采取简单概括的带过的方式,首先承认这种状况在部分地区存在并向同学们介绍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地区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如法国的蜗牛面包等具有相似性的例子,用简单带过的几句话从而及时地制止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讨论,恢复正常的教学进程。
3.放低姿态、化解尴尬的教学策略。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问题,但有时教师回答不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面对尴尬,教师可在课上向学生坦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向学生做出承诺,课后老师会进行学习并及时给以反馈。人都有不足之处,这并不可耻,要防止因情感上不能承受而以“没什么原因,就是这样用的”等理由敷衍学生。当然更为行之有效的长久之计是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不断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身全面成长。
4.反向思考、转弊为利的教学策略。有时非预设性课堂事件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在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非预设性事件(如课堂造访、天气变化、学生非学习行为、电气故障等)中,如果能和语言教学发生关联都可以用于教学。
(三)课后反思提升。有学者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即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2]在现代教育学界,写教学日志、分析教育案例、阅读名师教育心得、学习各方面知识等已经成为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找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弥补漏洞,才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际东.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探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李瑾.教学反思刍议[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对外汉语 非预设性事件 对策
“未雨绸缪,防范为先”这句话对对外汉语课堂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教学中提前预设课堂可能出现的常见问题是课堂教学防患于未然的一种必要手段。许多教师在上课前就对可能发生的常见课堂问题做好了应对准备,从而沉着冷静的解决常见问题。而非预设性课堂事件是因某种原因出现在课堂上地教师始料未及的偶发性事件。这些事件可大可小,但是需要教师及时进行有效地处理,这不仅考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也要求教师具备足够的教育智慧。
一.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具体类型
(一)产生的原因
談到对外汉语教学,仅从“对外”二字人们就可以清晰地得出教学的对象是外国人,教授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既新奇有趣又充满挑战。同一个班级中来华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可能来自世界各地、说多种语言、有各种宗教信仰,多元文化因子在课堂上接触、碰撞,甚至产生性质不同的“火花”,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可见一斑。目前对外汉语课堂中非预设性事件的产生原因已有多种研究成果,刘际东从哲学的角度将原因分为由内因引起和由外因引起两部分。内因引起是指由课堂主体因素(包括教师和学生)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外因方面则是指环境因素、设备的故障等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1]。
(二)具体类型
“有因必有果”由于非预设性事件是由内部、外部两个因素造成的,所以非预设性事件也自然而然的划分为两大类,一是由师生引发的非预设性性事件,二是由教学设备,环境因素等引发的非预设性事件。
由于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非预设性事件也多是由师生二者共同引起的,所以此处不分开谈论,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当堂提出建议或要求。中国的教学方式是适应本国国情而产生和发展的,大班教学、传授式教学方式适应国内人口基数大、青少年人口多的特点,且中国历来遵循尊师重教的传统,师生之间讲究礼貌、尊重,学生不轻易质疑老师。而国外人口较少大多是小班制教学,师生之间多是面对面沟通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天性的发展。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方产生矛盾,留学生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往往会直接在课堂上说出自己对教学的要求和不适应的地方并希望教师能够做出调整,而在国内的中小学课堂,学生很少会当堂对老师提出质疑。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要时刻注意中外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教学的意识,妥善处理学生的各种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2.学生对敏感性问题的提问而引发的非预设性事件。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时不时会有学生提问敏感问题,比如香港问题、南海问题、人权问题等。学生们不仅关注中国,还会涉及国际方面的问题,比如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关系、中东问题。各国的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所持的动机大不相同,但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希望了解、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留学生自幼在母语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可能会对一些问题以惯性思维思考,认为老师讲授的不正确或不符合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因此这类敏感问题所引起的非预设性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处理敏感问题以及及时制止与教学内容无关的讨论需要引起外汉语教师的注意。
3.教师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或学生捣乱而产生的课堂非预设性事件。“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尤其是新手教师。留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与课堂有相关性的发散性问题,教师可能由于没有接触过或没有事先准备好而被问得哑口无言,出现十分尴尬、不知所措的局面。也可能有留学生对中国怀有偏见,故意刁难他不认可的老师,问一些与课堂无关且不方便回答的问题。面对上述情况,教师应具体情况、具体应对,妥善处理非预设性问题,维护教师威信从而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4.国内外课堂纪律的差异所引起的非预设性事件。来中国的留学生大多数都是成年人,他们自小到大已经接触到了一套自己国家的相对完整的教育,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国特色的教育理念。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由课堂外部因素所引起的非预设性事件虽只占了小部分,但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加以注意,有以下几点:
1.由于教学设备发生故障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促进教学的现代化、科技化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多媒体等各种高科技产品已经逐步走入了课堂成为辅助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但科技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弥补了老式教学手段的不足,另一方面计算机的使用使教师产生了依赖感,课堂中因为教学设备发生故障或者网络连接故障、U盘中毒等问题而无法正常使用课件以至造成课堂教学过程的中断,教师在教学中断时应该怎样做以保障教学进程是教师们要仔细思考并有所准备的重要问题。
2.受环境因素影响而造成的非预设性事件。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人们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在学习过程中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学习环境是无法完全被控制的,学生并不能完全屏蔽非内部因素的影响,教师也无法预测教学环境何时会突然发生变化,诸如“教室窗外突如其来的噪音”、“从窗外飞入的蜜蜂”、“教室的灯管突然炸了”等,这些干扰因子会破坏教学秩序、影响学习效率,教师在应对突发问题时,要始终抓紧教学这条主线,确保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二.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由于对外汉语课堂的跨文化性和复杂性以及学生自身的汉语水平等原因,构建良好的对外汉语课堂需要教师做出巨大的努力。对外汉语教师在处理非预设性事件时所需要的应对策略分为三个部分:课前充分准备、课上恰当应对和课后反思提升。这三部分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有利于提升教师处理非预设性问题的能力。 (一)课前充分准备。备课作为教学的基础阶段,在每位教师的心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计教学的各个步骤、细致了解教学对象、认真钻研教学材料、谨慎选取教学方法等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每位负责任地教师都会认真思考的,但是这些准备真的足够了吗?留学生多是成年人,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会提出一些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教师仅对书面内容进行准备不足以支撑多元化的开放性汉语课堂。只有拓展研究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多加涉猎各种知识才能避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产生的非预设性问题。以百分之百的准备来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是教师应该努力达到的高度。
(二)課上恰当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是动态的,具有无限的生成性。课堂上随时都可能出现突发状况,这就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临场应变、灵活应对的教学策略。临场应变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及时运用才智,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在非预设性课堂事件中最重要的便是随机应变,在一定程度上,教师的随机应变能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以及教师威信的建立。教师应该具备随机应变、准确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的积淀才能有所提高。
2.冷却处理、简要略过的教学策略。冷处理是教师常用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是一种以短时屏蔽的方式对“热点”进行降温的好方法。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留学生不像国内中小学生那样认真地听从老师的讲解,而是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喜欢追问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广西玉林等地的人喜欢吃狗肉、中国人吃猪脑等)并展开讨论,教师应及时予以干涉进行冷却处理(如课后查阅资料看看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无类似饮食习惯),不然容易将课堂拖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干扰教学节奏。教师也可以采取简单概括的带过的方式,首先承认这种状况在部分地区存在并向同学们介绍在世界各地也有许多地区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如法国的蜗牛面包等具有相似性的例子,用简单带过的几句话从而及时地制止与课堂教学无关的讨论,恢复正常的教学进程。
3.放低姿态、化解尴尬的教学策略。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学生经常向老师提问问题,但有时教师回答不了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面对尴尬,教师可在课上向学生坦诚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向学生做出承诺,课后老师会进行学习并及时给以反馈。人都有不足之处,这并不可耻,要防止因情感上不能承受而以“没什么原因,就是这样用的”等理由敷衍学生。当然更为行之有效的长久之计是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学习,提升自身的知识含量,不断积累教学智慧,促进自身全面成长。
4.反向思考、转弊为利的教学策略。有时非预设性课堂事件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在与课堂教学无关的非预设性事件(如课堂造访、天气变化、学生非学习行为、电气故障等)中,如果能和语言教学发生关联都可以用于教学。
(三)课后反思提升。有学者认为: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即教师全面发展的过程。[2]在现代教育学界,写教学日志、分析教育案例、阅读名师教育心得、学习各方面知识等已经成为教学反思的重要手段,通过反思找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的弥补漏洞,才能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刘际东.对外汉语课堂非预设事件及应对策略探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
[2]李瑾.教学反思刍议[D].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