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朗读是小学生语文素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结合课堂实践,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每一个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作者从实际出发,针对目前朗读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
关键词: 朗读小学 语文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何谓朗读?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也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點和基本功。《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就语文学习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实际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在生字教学中,不能扎实地注重每一个生字和生词的发音,有时湖光掠影,一带而过,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朗读质量。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朗读兴趣不浓厚,朗读往往比较平淡、草草了事。
3.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进行朗读训练,朗读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
4.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大多是批评多于表扬,使学生渐渐失去朗读兴趣,举手朗读的学生越来越少。
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做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基础堡垒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读准每个字和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每一课的生字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把普通话的四声、前后鼻韵母及平翘舌的音节读准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轻声、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如在教学“兄弟”一词时,要让学生明白读法不同,意思可能也会不同。读“xiōngdì”四声时,意思是“哥哥和弟弟”,而“xiōngdi”轻声时,意思是“弟弟”,通过朗读对比,学生明白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可能读法不同,意思也随之变化。所以,教师只有在生字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生字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才是把课文朗读好的基础。
2.用心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诸事皆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必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仅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也同样重要。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更好地走进文本,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醒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了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刚开始朗读时,六年级的学生总是读得平平淡淡,缺乏情感,他们把读完作为唯一的目标。为了调动他们的朗读欲望,我让他们听我示范朗读,范读中我通过词句间的停顿、强弱、高低感受安塞腰鼓的豪迈、火烈和磅礴的力量,除此以外,还让学生观看《安塞腰鼓》的相关视频。这样一来,音画结合,安塞腰鼓的粗犷豪迈和激情四射一下子感染学生,从而在朗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模仿,朗读的积极性高涨,朗读效果随之增强。
3.积极创设机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熟能生巧”,朗读也是如此,课文读得次数少,学生自然会生疏,课文读得多,学生自然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朗读课文的机会,采用各种形式,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读课文。如在教学古诗《望洞庭》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由朗读,读准诗,读通诗,随后我指名请学生朗读,并告诉他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接着我让学生练习朗读,之后进行“古诗赛读”,看谁读得正确,看谁读出情感,看谁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古诗。这样通过自读、指名读、赛读、齐读等,为学生创造多种朗读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好古诗也就水到渠成。
4.注重课堂点评,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这种肯定,就是表扬。“良语一句三冬暖”,表扬能给学生力量和信心,无论何时,教师都不要吝啬赞扬,即使在他并不出色的时候,要巧妙点评。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当要请学生朗读课文时,举手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一次,在指导学生朗读《九寨沟》一文时,我请了一位学生朗读,虽然该生朗读得并不流利,经常回读,且停顿较多,下面不时传来阵阵嘲笑声。但此时我并没有批评他,因为我发现他是全班第一个举手的学生。读完后,我表扬了该生读得很认真,十分佩服他的勇气,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那次之后,该生每次上课都坐得端端正正,朗读时更是目不转睛,真情投入,朗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在他的感召下,课堂上举手朗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总之,朗读对于语文是一个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门有声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字词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朗读机会唤醒学生的朗读欲望,而且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广大教师带着足够的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
关键词: 朗读小学 语文朗读能力 培养策略
何谓朗读?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语文教学最重要最直接的训练方式,也是小学生完成阅读的起點和基本功。《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由此可见,就语文学习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实际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在生字教学中,不能扎实地注重每一个生字和生词的发音,有时湖光掠影,一带而过,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朗读质量。
2.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欲望,从而使得学生朗读兴趣不浓厚,朗读往往比较平淡、草草了事。
3.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给学生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进行朗读训练,朗读形式比较单一枯燥,学生缺少锻炼的机会。
4.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大多是批评多于表扬,使学生渐渐失去朗读兴趣,举手朗读的学生越来越少。
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做法
1.重视字词教学,夯实基础堡垒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让学生读准每个字和词。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重视每一课的生字教学,除了要让学生把普通话的四声、前后鼻韵母及平翘舌的音节读准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轻声、儿化音的发音规律。如在教学“兄弟”一词时,要让学生明白读法不同,意思可能也会不同。读“xiōngdì”四声时,意思是“哥哥和弟弟”,而“xiōngdi”轻声时,意思是“弟弟”,通过朗读对比,学生明白在不同的语境中,一个词可能读法不同,意思也随之变化。所以,教师只有在生字教学中,重视每一个生字的教学,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才是把课文朗读好的基础。
2.用心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诸事皆顺。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朗读欲望。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师必须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不仅小学低年级,高年级也同样重要。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能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与课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更好地走进文本,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唤醒他们强烈的朗读欲望。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当时说了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如教学《安塞腰鼓》一课,刚开始朗读时,六年级的学生总是读得平平淡淡,缺乏情感,他们把读完作为唯一的目标。为了调动他们的朗读欲望,我让他们听我示范朗读,范读中我通过词句间的停顿、强弱、高低感受安塞腰鼓的豪迈、火烈和磅礴的力量,除此以外,还让学生观看《安塞腰鼓》的相关视频。这样一来,音画结合,安塞腰鼓的粗犷豪迈和激情四射一下子感染学生,从而在朗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模仿,朗读的积极性高涨,朗读效果随之增强。
3.积极创设机会,给予学生充足的朗读时间
“熟能生巧”,朗读也是如此,课文读得次数少,学生自然会生疏,课文读得多,学生自然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朗读课文的机会,采用各种形式,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读课文。如在教学古诗《望洞庭》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由朗读,读准诗,读通诗,随后我指名请学生朗读,并告诉他们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接着我让学生练习朗读,之后进行“古诗赛读”,看谁读得正确,看谁读出情感,看谁读出诗所表达的意境,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古诗。这样通过自读、指名读、赛读、齐读等,为学生创造多种朗读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好古诗也就水到渠成。
4.注重课堂点评,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这种肯定,就是表扬。“良语一句三冬暖”,表扬能给学生力量和信心,无论何时,教师都不要吝啬赞扬,即使在他并不出色的时候,要巧妙点评。在教学中,我发现每当要请学生朗读课文时,举手的学生总是寥寥无几,有时甚至一个也没有。一次,在指导学生朗读《九寨沟》一文时,我请了一位学生朗读,虽然该生朗读得并不流利,经常回读,且停顿较多,下面不时传来阵阵嘲笑声。但此时我并没有批评他,因为我发现他是全班第一个举手的学生。读完后,我表扬了该生读得很认真,十分佩服他的勇气,并号召其他学生向他学习。那次之后,该生每次上课都坐得端端正正,朗读时更是目不转睛,真情投入,朗读水平显著提高,而且在他的感召下,课堂上举手朗读的学生越来越多。
总之,朗读对于语文是一个的重要环节,也是一门有声的艺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字词教学,积极为学生创造朗读机会唤醒学生的朗读欲望,而且在课堂上要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广大教师带着足够的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国正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