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中,要坚持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导向,始终抓住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爱国教育;勤奋学习、和谐发展的成才教育;行为习惯、劳动及心理素质教育。着眼整体发展,立足个体成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道德教育不应是说教式的,而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如润物细无声般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以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教育;道德教育;归属感
教师应对学生输以爱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心志教育。爱父母、爱家庭、爱亲人、爱学校、爱师长、爱家乡、爱祖国。针对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道德教育不应是说教式的,而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如润物细无声般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以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目的。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坚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要使他们形成对所处群体的归属感。我们发现,校内所谓的“问题生”大多来自“有问题”的家庭,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工作繁忙,或父母溺爱。在这样一个不被“正确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由此看来,在班级中也是这样,如果学生没有来自班级的爱,他就很难爱这个班级,责任又从何谈起呢?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又如何肩负起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呢?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使学生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是一个有用的人,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久而久之,他的主人翁意识就被激发出来,开始愿意承担起班级责任和义务。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处事能力,让他们分清好坏,明辨是非。老师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虽说劳动不分贵贱,但鄙视体力劳动的人不在少数。反过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民主观、质疑观,师生切磋,师生共同提高,与时俱进倒是很重要的。
二、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
记得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而多读书、读好书,品味书中的优秀思想,聆听先贤哲人的教诲,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它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并不断迈向更高的道德境界。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
读书的益处多多,但国人却疏于读书,这也成为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中国13亿人口中,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而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量排名第一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4本书。
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学生每天晨读30分钟,名家名段等国学经典与美文赏析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的同时,既能丰富文学修养又可感悟古人遗训,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使学生喜欢读书,学会做人、做事,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树立榜样,然后才能真正教书育人,否则是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三、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正向引导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提升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人文主义,是爱自己,爱人类的结合,而爱自己不仅仅是使自己的正确权利得到满足,也包括对自己的改造和提升,所以人文主义者既关注如何完善、提升社会,也关注如何完善、提升个体,所以人文主义者不能泛泛而论人文关怀和变革社会。变革者,首先要有变革自身、批判自身的意识和勇气。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心存偏见。如果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上不停地给学生消极暗示,不仅破坏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扭曲他的品行。不少学生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就如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学生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生产性。教师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道德教育必须全员参与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师的事,校内的每一名教职工都要肩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或许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就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态度,一个后勤人员的处事方法就能改变学生的做人方式。
此外,教育的重担不应仅仅落在学校的肩上,家长更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那么他就更容易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做到绿化、美化、净化。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那些发展特别优秀或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把评价、表彰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建立规范化评价表彰制度。每一个阶段的评价,应帮助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对照班集体建设目标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新的起点,促使集体意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做到绿化、美化、净化。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锻炼才干、体验行为准则、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孙春峰、张杰初、王宁宁;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J];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2】王欢欢、张静静、周雅欣;浅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J];中国社会教育;2011年12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道德教育;归属感
教师应对学生输以爱的教育,实际上就是情感教育、心志教育。爱父母、爱家庭、爱亲人、爱学校、爱师长、爱家乡、爱祖国。针对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的现状,道德教育不应是说教式的,而应该贴近学生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如润物细无声般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以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目的。在实施上述教育中,要坚持把德育同智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同智育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必须要使他们形成对所处群体的归属感。我们发现,校内所谓的“问题生”大多来自“有问题”的家庭,或父母离异,或父母工作繁忙,或父母溺爱。在这样一个不被“正确爱”的环境下成长,他们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由此看来,在班级中也是这样,如果学生没有来自班级的爱,他就很难爱这个班级,责任又从何谈起呢?在其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又如何肩负起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呢?因此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产生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出每个学生的特长与潜能,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和信任,使学生觉得自己在班级中是一个有用的人,是班级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久而久之,他的主人翁意识就被激发出来,开始愿意承担起班级责任和义务。
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独立处事能力,让他们分清好坏,明辨是非。老师重要的是转变观念,虽说劳动不分贵贱,但鄙视体力劳动的人不在少数。反过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民主观、质疑观,师生切磋,师生共同提高,与时俱进倒是很重要的。
二、读书对道德养成有促进作用
记得笛卡尔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交谈”。而多读书、读好书,品味书中的优秀思想,聆听先贤哲人的教诲,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更为重要的是读书是学知识、明事理的最好途径,它教给我们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并不断迈向更高的道德境界。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
读书的益处多多,但国人却疏于读书,这也成为道德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中国13亿人口中,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而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量排名第一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64本书。
学校有责任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例如,学校可以开展校园读书活动,学生每天晨读30分钟,名家名段等国学经典与美文赏析成为了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在体会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的同时,既能丰富文学修养又可感悟古人遗训,用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要使学生喜欢读书,学会做人、做事,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树立榜样,然后才能真正教书育人,否则是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的。
三、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正向引导
教育心理学上有个着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它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提升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
人文主义,是爱自己,爱人类的结合,而爱自己不仅仅是使自己的正确权利得到满足,也包括对自己的改造和提升,所以人文主义者既关注如何完善、提升社会,也关注如何完善、提升个体,所以人文主义者不能泛泛而论人文关怀和变革社会。变革者,首先要有变革自身、批判自身的意识和勇气。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要心存偏见。如果教师在言语和行动上不停地给学生消极暗示,不仅破坏学生的积极性,还可能扭曲他的品行。不少学生在品行方面出现偏差,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不断地遭遇成人“垃圾思维”的侵害。这些垃圾思维就如一些企业单方面追求生产,任意排放的有毒气体和污水一样,慢慢地污染了学生原本纯净的天空和大地,结果是破坏性完全抵消了生产性。教师用健康的心态对待学生,才能让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四、道德教育必须全员参与
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和品德老师的事,校内的每一名教职工都要肩负起道德教育的责任。或许一位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就可以影响学生今后的工作态度,一个后勤人员的处事方法就能改变学生的做人方式。
此外,教育的重担不应仅仅落在学校的肩上,家长更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到的是勤劳、善良,学会的是自强不息、好学博爱,那么他就更容易成长为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做到绿化、美化、净化。要重视个别教育。个别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对那些发展特别优秀或存在严重不足和缺陷的学生,更具有重要意义。把评价、表彰作为一个教育过程,建立规范化评价表彰制度。每一个阶段的评价,应帮助班集体和每一个学生,对照班集体建设目标和学生素质培养目标开展自我评价,从而确定新的起点,促使集体意识、学生自主意识的发展和成熟。
综上所述,学科教学中除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外,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良好习惯的教育,以及意志,毅力等个性品格的培养。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校园环境建设要坚持教育性和知识性原则,做到绿化、美化、净化。重视学生的活动和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是锻炼才干、体验行为准则、接受教育的重要形式。
参考文献:
【1】孙春峰、张杰初、王宁宁;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J];高中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年02期
【2】王欢欢、张静静、周雅欣;浅议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J];中国社会教育;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