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人才是高校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使用知识来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如何定位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院校在新的改革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通过对当前高校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的研究和分析,在校企合作教育背景下构建高校应用型混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一、研究意义
通过对潍坊科技学院等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从政府,企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探讨了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它为政府部门、大学和企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完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参加应用型人才的合作培训,有利于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研究目标
以本科高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掌握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本科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校企合作对策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提出优化路径。
围绕复合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专业人才培养规律,通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案,融合多元自主教学方式及活动内容的、富有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即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本科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滿足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
三、解决的问题
1.以企业行业需求为起点,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观念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立实践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2.有效解决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校内教学过程中教材特点不鲜明、不能贯穿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3.为潍坊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彰显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
四、采取的有效措施
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应用型的道路。行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需求量更大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我们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企业的需求相吻合。
2.修改、完善相应制度
(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实践教学课时数,实践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开课的先后次序等。我们不但注重专业必修课的实践、我们还注重了专业选修课的实践,在学生刚入校后,学校开设了认知实习课,在学生毕业前,开设了综合实践课。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做好“五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财务总监(注册会计类师/高级会计师)进课堂相结合(双导);课下线上实训与课上线下实训相结合(双轨);通识课程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双能);企业顶岗实习与仿真虚拟实训相结合(双练);校内顶岗实习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双岗)。
(2)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
针对实践教学从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制定了具体的、系统的、可行的实践教学标准,如:实训课时的安排、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平台的构建,教材的选择、实训项目的设计、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对师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每门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设计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在实施过程中让企业、行业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最终培养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
一是在教学模式上:
构建系统的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认知实习课程,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初步的认知;例如学习完《基础会计》之后,到实训中心进行实训,让学生熟悉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
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化实践教学”的任务驱动为引导,以任务为载体,校内校外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边学、边做、边问,用学生动手实训来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又进一步领会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3.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筑线上线下并行的多样化教学平台,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日常实践中的练习、比赛与考试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创设并实施集案例、理论、实训与实习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建立保障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从体制机制、经费、师资和实习条件、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高效、有序进行。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的设立和常态化的考核机制的形成,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日常实践中的练习、考试与比赛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方丹.试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4):26-27.
[2]陈增明,王娟.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0(05):76-81.
[3]张马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255-256.
[4]黄婕.刍议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校企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9(21):183-184.
作者简介
张强(1980—),男,山东寿光人,硕士,潍坊科技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9年潍坊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19)。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
一、研究意义
通过对潍坊科技学院等高等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究,从政府,企业和企业三个层面探讨了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它为政府部门、大学和企业制定了相关政策,完美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校企合作的热情,参加应用型人才的合作培训,有利于培养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增强企业竞争力。
二、研究目标
以本科高校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掌握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梳理本科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多角度的校企合作对策分析,结合国内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提出优化路径。
围绕复合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遵循专业人才培养规律,通过科学设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方案,融合多元自主教学方式及活动内容的、富有特色的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即校企协同育人背景下本科高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滿足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
三、解决的问题
1.以企业行业需求为起点,从校企协同育人的观念入手,建立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参与,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构建应用型师资队伍、建立实践基地、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人才培养体系。
2.有效解决地方本科应用型高校校内教学过程中教材特点不鲜明、不能贯穿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3.为潍坊科技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撑,进一步深化地方高校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彰显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特色。
四、采取的有效措施
1.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应用型的道路。行业自身的特点也决定了企业需求量更大的应用型技能人才,我们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企业的需求相吻合。
2.修改、完善相应制度
(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出发,强化实践教学,努力吸引产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如:实践教学课时数,实践课程的开课时间与开课的先后次序等。我们不但注重专业必修课的实践、我们还注重了专业选修课的实践,在学生刚入校后,学校开设了认知实习课,在学生毕业前,开设了综合实践课。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做好“五结合”:校内教师与校外财务总监(注册会计类师/高级会计师)进课堂相结合(双导);课下线上实训与课上线下实训相结合(双轨);通识课程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双能);企业顶岗实习与仿真虚拟实训相结合(双练);校内顶岗实习与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双岗)。
(2)制定了实践教学方案
针对实践教学从顶层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入手,制定了具体的、系统的、可行的实践教学标准,如:实训课时的安排、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平台的构建,教材的选择、实训项目的设计、指导学生参加大赛、对师生进行职业素养培训;每门课程进行了实践教学设计并得到了很好的执行。在实施过程中让企业、行业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最终培养出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胜任相关工作。
一是在教学模式上:
构建系统的可行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专业认知实习课程,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的单位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建立初步的认知;例如学习完《基础会计》之后,到实训中心进行实训,让学生熟悉本门课程的核心内容。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
任务驱动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法。在实践课程教学中以“项目化实践教学”的任务驱动为引导,以任务为载体,校内校外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边学、边做、边问,用学生动手实训来提升专业技能。同时,在实训的过程中又进一步领会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3.构建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构筑线上线下并行的多样化教学平台,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日常实践中的练习、比赛与考试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创设并实施集案例、理论、实训与实习于一体的多元化教学内容。建立保障体系、质量监控体系,从体制机制、经费、师资和实习条件、质量监控等方面入手,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高效、有序进行。通过科学的考核方式的设立和常态化的考核机制的形成,充分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将老师的教、学生的学与日常实践中的练习、考试与比赛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形成良性互动的反馈机制。
参考文献
[1]方丹.试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4):26-27.
[2]陈增明,王娟.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商科人才培养创新路径研究[J].福建商学院学报,2020(05):76-81.
[3]张马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现状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8(02):255-256.
[4]黄婕.刍议信息不对称企业人才需求和校企人才实践教学培养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9(21):183-184.
作者简介
张强(1980—),男,山东寿光人,硕士,潍坊科技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9年潍坊科技学院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