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学习的探索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er1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改强调的就是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所提倡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学习的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教师要转换好角色、建立和谐平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主动学习方式。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增强探究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方法,发展综合思维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它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方法,并在教师的适度点拨引导下,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感悟得到原创性的知识与技能。它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
  1.教师要更新观念
  教学观念决定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物理教师只有理解接受了新的观念,并不断实践,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
  但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出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况导致教师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只注重教师的“教”而轻视学生“学”。教师讲的很辛苦而学生听的也是一头雾水。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因该转化自己的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的引路人,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合作,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的前提下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逐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同学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初中生是全面接触物理知识的最初阶段,再加上初中物理知识特别是实验教学实践性和探究性较强,学生在学习时困难重重,那么这就需要物理教师进行慢慢地指导。教师进行指导的目的一方面是转变学生的观念,一方面又要使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与教师一起来参与物理课堂的教学的思考。教师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影响学生,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一对基本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共同实现教学目标而形成的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新课改的成败。故而,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很重要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潜能,首要的是要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并使每位学生感到无语言伤害的“安全”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才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只有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上,学生思维冲破了旧教学观念的束缚,才能有学生自主提出的科学探究的前提——问题,才能呈现多彩的学生个性化的猜想与假设,才能展示出自主探究的各具特色的探究方案及结论表述。
  当然,既要善于赞赏学生们的敢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们会说,会提出有探究价值的科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鼓励学生善观察、勤思考,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同时引导和鼓励学生积累生活和学习经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敢质疑,肯创新。
  自主探究学习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自主学习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这是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学习是被动的。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改变“师道尊严”的观念,将饱满的热情和甜蜜的微笑带到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使学生努力学习、快乐学习。通过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兴趣,并能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保证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3.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所以,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学生探究、实验等,学生由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其学习兴趣得以发展。
  物理学科是从初中二年级才开始的一门学科,可是在上这门课之前有很多同学就听“前辈们”说,物理是很难学的一门功课。也就说,还没等他们学习物理呢就已经有了畏难情绪。这对以后的学习非常不利。因此上第一节物理课时一定要带着以下两个任务: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3.1.1树立崇高的志向。
  一个学生能否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其志向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理想的人犹如茫茫大海上迷失方向的一叶小舟,学习物理缺乏动力。要矫正这种厌学心理,必须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鼓励他们以物理学家为榜样,学习他们对知识执着追求的精神,结合有一些科学家开始时读书并不优秀,成功是靠后天的努力换来的故事;结合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讲物理学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突出物理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美军轰炸我国驻南使馆,讲“落后要挨打,贫穷要被欺”的道理,唤醒他们以振兴中华为目的,以学好物理报效祖国为内部动力。一个学生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有明确和积极的学习动机。
  3.1.2提出明确而又适当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越明确、越适当,学习动机越强烈、稳定,激励作用越大。“明确”是指目标要具体,而且理解它的意义。“适当”是指目标实现的难度要适度,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让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物理教学中我们依据教学大纲,认真钻研教材,把每一章、每一节的具体要求和通过学习应该达到何种程度都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明确目标,久而久之,逐渐教会学生自己如何从章节中来设置合适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目标,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强大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因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效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1)要善于珍惜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对物理规律探究的兴趣常来自于对物理现象的好奇,但由于中学生的知识有限,有时提出的问题是不成熟的。这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并加以启发,使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规律探究的兴趣。
  (2)要及时对学生的探究结果给于鼓励性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运用电化教学激发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手段很多,包括:板书、挂图、模型、幻灯投影、录像、电视机、汁算机。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电化教学成为当今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这种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上被许多专家论证过,而无需置疑,它的教学方式绝不是那种以“黑板加粉笔”、“张口就讲”、“抬手就写”为特征的传统教育方式。在各种电教媒体的介入下,在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学生能够积极地动口、动手、动脑,参与到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完全可以摒弃“教师中心论”这一错误观点,它的使用给物理教法的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
  (4)变教学方式。
  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和补充的过程,让学生变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4.搭建“小组学习”的合作探究平台
  在自主探究学习中,要特别注重合作交流学习。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也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应该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应有预设合作交流的空间,同时教师还必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
  合作探究学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探究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与高效性的途径。
  新课程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学生兴趣高、探究热情浓、一派生动鲜活。但是由于目前初中的班额仍较大(一个班60多学生),一级平台师生交流时空较少,要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搭建教学交往的二级平台——“小组学习”平台。
  4.1在教师的组织下,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班级学生组成若干小组,但不以学生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每组约3-4名学生,组内学生可取长补短、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4.2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观察员、操作员、记录员及考察员等学习角色(考察员行使对其它组的学习与评价)。
  4.3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领下,形成科学探究合力,学生们共同参与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交流等各项活动。
  4.4在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中,要求各组或展示、或演示、或交流、或评价,展现学生们的自主性和个性化。
  4.5在学生小组学习中,教师要注意适时引导、组织、参与,并注意将学生探究的结论由个性化引导到科学化。
  5.构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5.1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索与形成过程,既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和体验,而是尽可能使教学活动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恰当的教学程序——自主探究,指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方法。
  教师应改变过去的忽略学生主体性的注入式教学方式,回归到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引领下,产生了对学习知识的和解决问题的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讨论、教学的互评作用,引导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构建系统条理的知识框架,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中充分发展。
  5.2师生积极互动。
  教师不仅要当好“导演”,有时还应该当好学生学习的“助手”,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一道从学生的角度去参与各种讨论、学习,共识、共享、共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放下架子,甘心当一名“同学”。另外,教师还特别应该当好一名“优生”和一名“学困生”。通过“优生”的作用,在关键处引导点拨学生,通过一名“学困生”的作用去引起争议、辩论。例如在上“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为了提高学习的乐趣,教师安排了一节课前引导课:引导学生制作水膜透镜、水杯透镜和望远镜。这一过程是教师导演的,但在制作中教师还要做学生的助手,此时教师也是一名“学习伙伴”,当学生完成一项制作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制好的镜子看近处物体,如书上的字;再看远处的物体,如黑板上的字。此时教师可以当一名“学困生”,进行有意“示错”,如说水膜透镜看近处书上的字一定是缩小的,望远镜看远处的物体一定是放大的等等。如果在此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发现水膜透镜看近处书上的字,有的放大有的缩小;有人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放大了,而有人用望远镜看远处物体缩小了,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可当一名“优生”,进行解释。
  6.发挥实验功能,培养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能引起学生强烈兴趣,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强烈的探索欲望。准确把握“以实验为基础”这一基本特点,做好各种实验,以生动新奇,鲜明的实验现象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等都能产生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改进一些实验常规教法,改编某些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改编某些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主动探索物理中的奥秘,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开发利用好现有实验室的课程资源,自实施新课程标准以来,原按以前教学大纲配套完备的物理实验室也感觉到实验器材已远远不能满足课堂需求。新课标实验器材的短缺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不确实加以解决,势必会重蹈黑板(课件)上做实验的怪现象。可喜的是,不少教师根据本校实际,改造和制作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教具,给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了不少资源,满足了部分需求。
  这样,通过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实验方案和选择个性化的实验器材(物品),使学生借用身边的物品,敢于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技能本领进行自主科学探究,既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探究习惯的养成,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技法的形成。借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科学探究,既是新课程理念和现状的要求,也是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必需,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
  7.组织有效评价
  教师应组织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评价活动。评价一般以激励为主,在评价过程中应尽量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开展激励性评价,能够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
  有效评价活动应贯串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探究过程中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师应积极组织进行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可以讨论评估各个探究环节的其他做法或想法、特点等,写出探究活动的整体性总结、报告,讨论探究感想、体会。
  由教师激励性引导学生总结这类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学生自主科学探究过程中,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应该有所改进与发展。我们不仅仅应该看到学生在探究操作中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更应该重视探究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应特别注意,物理科学探究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意愿,对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更多加肯定和表扬,只要无科学性和安全性问题,即可鼓励按学生的设计方案去准备和实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护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发展自主探究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探索活动是以物理学科知识为背景,通过学科渗透方式,在学科课程以外由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以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方式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开展的以初中学生为活动主体的多样性活动。它是一种既把学生校内的学习活动同校外生活相结合,又把学生主观需要和兴趣密切统一的整体。课外活动的形式有:组织课外阅读、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看科技电视或电影、组织物理竞赛辅导、组织学生参观访问等,这些不仅能帮助他们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热爱科学的优良品质。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需要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反复摸索探究的艰辛历程,才能切实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搞好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石国锋,文海山.物理新课程的体验学习.中国教育学刊,2006.2.
  [2]杨建.新课程形势下“自主学习”物理教学模式初探.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3.5.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论来改进课堂教学是当前学校地理教育改革的一条重要思路。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地理教育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情境”。可见,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应该成为教育信息化背景下
期刊
【摘要】随着电脑使用的日益普及和学校多媒体网络设施的日益完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溶入传统教学中。本文通过调查分析,阐述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各自优势及缺陷,结合对两者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如何将多媒体教学方法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让多媒体更好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体育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征。因此,如何把学生培养成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数学教学,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乐学、爱学呢?  1.在生活中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
期刊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激活状态,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诱发思维、引导思路,掌握思维的策略和方法,进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实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问题是现实生活数学化的结果。
期刊
【摘要】广西体育高考是100米、8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男5公斤,女4公斤)后抛,它包括了速度、耐力、力量、爆发力的测试,衡量考生的全面素质。在高中阶段,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身体机能状态以及道德品质思想作风均已形成,学生精神状态日趋完善。积极性高,但易疲劳,注意力集中比较短,自我控制能力差。根据以上特点:选拔速度,爆发力好,能吃苦耐劳,可以承受大运动量训练的考生。在教学和训练中,遵循循序渐
期刊
【摘要】听说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研究表明:在人们日常的言语活动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也就是说,人们有大半的时间在使用听说能力。可见,听说能力在日常交际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听说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训练,原则,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祖国的语言文字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期刊
【摘要】只要教师有心、留心、用心,就能为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广阔天地。从在课堂中培养,到活动中训练,再走进生活实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经历了一个由精心培养到勤加训练,再到实践中应用的过程。  【关键词】兴趣,自信心,目标整合,多样途径    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发现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重视写作训练,常常忽略了口语交际的基础作用。溯本求源,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理念的偏颇。  改革后的《新课
期刊
【摘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但在一些课堂仍存在重讲不重读的现象,特别在农村小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朗读的好坏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严重时会直接导致语文的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善于在教学中加强指导,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更好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理解,提高 
期刊
【摘要】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应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提供适合其阅读的读物,让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促进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阶段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50万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
期刊
做为班主任,如果能充分利用“心理学效应”来指导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1.利用“破窗效应”构建和谐班级  在学校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张课桌,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及时清理,不久,桌子就会布满各式各样的“课桌铭”,形成所谓的“课桌文化”;一个班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与持续的养护,讲台处与垃圾桶周围往往成为班级卫生的死角。这其实是教育领域中的“破窗效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