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学生的转变应从沟通开始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ngtuzhm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看学生,往往看到的是学生的外部表现。其实,任何现象的后面都有其产生的根源。问题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亦如此,他们身上的错误缺点一定有其产生的背景和根源。如果只看到现象,不做深入了解,只纠正一些表面的东西,采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简单办法去治救问题学生,就事论事,采用轻描淡写的批评教育,只求一时之功,采用“激素”疗法,对问题学生来说,往往是不会发生深刻变化的,他们总是口头上服气,心里不服,一时认错,过后重犯。
  常言道:“浇花浇根”。对待问题学生如能从沟通开始,从交流做起,真正了解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时我们看起来很难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很顽固的问题,也能连根拔除。如果做到通过沟通而了解问题的发生原因,和风细雨,滋润心田,就会达到治本的目的。
  
  一、与问题学生本人沟通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打开学生的心扉,了解学生的苦衷。“肚子疼不疼”,病在哪里,只有学生本人知道。我们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从学生那里找到解决的办法。然而,学生的内心世界往往不向成人敞开。要想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学生无顾忌敢讲话,讲真话,真诚对话,唯有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真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无比的信赖。只有真诚地、耐心地,怀着母亲般的爱心和慈怀,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善意沟通,学生才不会有戒备心理,才会跟老师对话。一般来说,老师对问题学生是不够宽容的,常常以个人的眼光好恶来衡量学生。问题学生被老师批评多,指责多,学生的自尊和信心受到损害。因此,与他们沟通,首先必须在沟通中使问题学生感到被尊重,能找到自尊,能感到老师的真心诚意和与人为善。这样,我们的沟通才能触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我班上有一位同学,我知道她父母离异,由外公监护她上学。这是一个特殊家庭的孩子,应该享受贫困家庭寄宿生生活费,但是同学们反对。他们的理由是,她平时爱穿戴,爱买小吃,爱花零钱,不符合享受条件。我有些不理解,后来从她嘴里掏出了真话,她在这样的家庭里,她感到自卑,她怕别的同学看不起她,歧视她。她并不是很有钱,她把外公给她的钱省下来,有意花在人面前,装“富”,换回一点心理平衡。这是一个特殊家庭,造成了一种特殊心理,而采取了特殊做法的例子。我了解了实情后,给予了合理的引导,纠正了该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除了与问题学生谈心对话外,还要注重与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共同活动同样也是一种交流与沟通,同样可以发现学生身上平时不能发现的东西,便于全面了解一个学生。
  
  二、与问题学生家人沟通
  
  许多问题学生在学校与家庭的表现判若两人。有一个在在学校有很多问题的学生,家长却认为该生在家中表现不错。同时,家长素质不同,对学生行为优劣的衡量标准也不同,要求不同,期望不同,影响不同。因此,教育问题学生,非常有必要与学生家人沟通。我们可以通过家访,请家长来来学校作客,与家长聊天交流,从中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家庭结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的教育态度、教育方法、学生在家中的表现等,从中发现一些产生问题的因素,获取一些教育信息。
  
  三、与问题学生的同学沟通
  
  许多家长老师不知道的事情,同学一清二楚,知根知底。许多老师家长挤也挤不出来的话,知心同学跟前,不加掩饰,毫不保留,滔滔不绝。向同学了解到的情况是最真实的情况。不过,与同学沟通也很难。学生有学生的做人原则,他们一般不把同学的“隐情”告诉给老师。由于年龄关系,他们有他们的价值观,有他们对事物的评判标准。因此,与学生沟通,必须出于对问题学生真正的关心,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善意和真诚,必须讲究方式,做到使被访者和问题学生都不受伤害,且能对解決问题带来益处。
  
  四、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一件艺术品,不同角度看到的效果不同,感受不同。就问题学生而言,不同教师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教师在学生身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施教方法也是不同的,取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教师互访就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在学生教育上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五、与社会沟通
  
  学生的活动不限于学校和家庭,我们走访商店、饭店、校外摊点、网吧等,也能获得学生生活中的许多信息,了解学生的校外表现,从而对转变问题学生带来不可多得的帮助。
  总之,问题学生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转化的难度在于对问题形成的原因缺乏了解,吃不透,往往在治救的过程中开错药方,致使治疗不利或产生了耐药性。我们认为,面对对问题学生,首先多方沟通,全面深刻地了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的全部,既能看到问题的表面,又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可以在沟通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消除教育者对问题学生的偏面认识。把学生看成一个全面的人,凭借优点,利用优点,鼓足学生进步的信心,也使学生也能看到真正的自我,使问题学生的教育走上健康轨道,出现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大滩乡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是德育活动中的主体,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所以德育教学中应弘扬人的主体性,挖掘和引发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从学生的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提供有力的标准,抓住有效的契机,扭紧多方力量,在活动中不知不觉进行“无痕迹”教育,从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一、潜移默化渗透,把握教育契机  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经过一个社会的过程,是人在社会交往和社会
“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我只爱你,you are my super star!”刚一下课,我们班上的几个忠实SHE歌迷就围在一起,拿着一张纸条一起哼唱着。从其他同学嘴里得知,她们都特崇拜SHE组合,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再与同学们的深入交谈中了解到,小学生崇拜偶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几乎每位同学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被偶像头上的光环所吸引,他们有着明星一样的梦幻和热情。    一
一个班虽然小,班主任工作却不易做好,特别是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成为一个最棘手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后进生”是指品行差或品学俱差的学生。他们作为受教育者,是班集体的组成部分,他们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极其重要的内容。那么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一、寻找根源  对后进生来说,“寻根”的过程就是老师通过有效的途径了解和掌握他们基本情况的过程。  我们知道,要做好工作,掌握情况是基础,同样,要做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然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作文训练只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做人的培养,致使作文教学中出现“人”与“文”严重分离的现象。朱自清先生称写作是“生活技能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育人训练是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    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使作文真正成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但就作文
摘 要:让学生先构建知识体系,老师通过检验发现学生知识性问题所在,就学生的问题在教学环节中显现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整合知识时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在掌握知识的时候还存在着疑问,老师就会有目标地设计相关教学,选择相应的试题帮助学生突破问题。完整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知识能在应用的过程中顺利地被迁移,我本着这样的教学意图和策略选择了这一公开课的主题,以构建知识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为切入点实现教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其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十分重要,阅读能力是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对提高素质教育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  1.帮助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课前阅读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使自己的思维与教师授课的思维同步,有的放矢;课中阅读,字斟句酌
摘要:想象力是一种思维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进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从美术的角度讲,想象是人在感知客观事物、感知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和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美术活动始终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美术的重要能力,没有想象,无法进行艺术构思,更无法进行艺术创造。  关键词:想象力 思维方式 创造 美术活动 构思    想象是创造的核心,没有想象,就不会有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探究性学习必须充分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探究的基础是有效活动,关键是有效思维,保障是有效评价。新课程规定了三大目标领域—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意味着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所以教师只有充分重视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生成、感悟,促进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独立探究和
作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如何真正实现减负增效,作文批改是关键。  不可否认,教师精批细改,及时讲评,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但实际情况是,任教两个班,每班作文都收上来,摆在面前,像两座大山,压得我们老师喘不过气来。细算一笔账,精批细改一篇作文至少需要5分钟,有时情不自禁,写的评语比作文还长,远不止5分钟。  老师除了批作文,还有其他的教学任务,还有正常的生活,不可能马不停蹄地批改作文
不少高中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经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难写。的确,学生的抱怨不无道理,他们的生活阅历浅,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两点一线,读书,作业,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学生写作难主要是苦于没有材料。殊不知,高中语文课本就是一座巨大的金矿。有效挖掘课本里面的金矿大致可从三方面着手:    一、素材积累——挖掘课本中的人物事例作为作文的有力论据    1. 挖掘名篇作者(名家)的经典事例。古今中外,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