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研文化引领课堂教学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j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教研文化引领课堂教学”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为每个学科、每位教师都树立起一根教学研究思维、研究形态和价值追求的标杆。
  一、什么是教研文化
  教研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师在学校所倡导的校训、校风、教风等指导下,经过多年的教学研究实践、感悟、磨合以及严谨的理性反思和总结,逐步形成的共同的教学研究道德规范、价值观以及体现这种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不同教学研究行为方式、风格等特质形态的文化现象。在教研文化的影响下,各教研组、各学科组在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下有着自己的共同愿景,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教师个人发展愿景,连同学校发展愿景,三者有机融合,相互影响,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呈现出一种鲜明的价值取向,凝聚成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在教研文化的影响下,能够以文化立人,以文化立事,以文化激发各教研组、各学科组、各个体的内在潜能,以教研文化引领,为完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而达成的共同意识。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教研文化不仅是一种现象,其实更是一种意识。
  二、教研文化对于课堂教学的意义
  (一)教研文化是当前课堂教学发展的取向。
  全会公报把对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诠释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推动着的社会的发展,因而它必然具有形成这一文化的价值取舍的社会性功能。教研文化也不例外。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而教师个人的智慧、个人水平、个人的力量、个人的知识存储量等毕竟都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种引领的教研文化,通过开展教研文化的研究就能让教师广开言路、资源共享、相得益彰,如此的教学研究又是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最终目的,我们认为,进行教研文化的研究,是实现改善教研方式、讲究教研成效、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取向,是当前课堂教学发展的取向。
  (二)教研文化可以建立共同的愿景,最大限度地激励教研组成员的积极性。
  在教研文化的影响下,各教研组、各学科组、各教师个体都可以建立一种共同的愿景,而共同的愿景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激发人的内在力量,并形成一种为之不断奋斗的动力,始终以一种意识践行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自觉地、主动地、有效地思考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从而有效地推进我们的课堂教学,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促进学校的教学发展。
  三、如何开展教研文化的课堂教学研究
  (一)教研文化内涵的研究。
  从调查本校各学科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活动状态着手,发现课堂教学质量较高、教学研究开展得较好的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实践经验,客观分析影响我校教学研究成效的存在问题;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纲要》的有关精神,努力构建教研文化的丰富内涵,为推进学校教学研究工作提供既具有指导意义又切合实际的教学理念和文化思想。
  (二)教研活动实践的研究。
  将教研文化全面、具体落实到各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中去,加强教研组(或备课组)的建设,提倡带着研究小专题,有目的、有计划、有实效地研究,提倡教学研究中将实践、反思和总结有机地结合起来,讲究科研服务于教研,教研促进科研,在提高教研质量的同时锻铸自己的教研文化,把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和研究活动上升到文化层面。在教研文化引领下的专题活动值得去探索一下。专题活动要抓住本学科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专题活动去不断改进。
  (三)体现教研文化指向的教研制度建设的研究。
  以教研文化为指导,在总结以往教研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各自的教学研究管理制度,为学校有序推进教学研究工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坚持制度化的刚性管理和人文化的柔性管理相结合,注意发挥情感上和心理上的激励作用,致力于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努力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积极性。文化发挥的是感召作用,制度所起的往往是规范的作用。因此,除了制度的规范外还必须有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以使在教学研究中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教师自主创造性的激励作用。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影响日渐扩大。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改变了世界。网络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最先接触和最先接受互联网络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也就最早、最普遍的,对此,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和研究。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的影响
期刊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既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科学课程标准》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既有基础性经典内容,又有大量的新知识和拓展性内容。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小组协同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作业展示等形式。怎样组织好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
期刊
一、深入情境,熏陶语感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读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可选择精彩的范读,要求学生听清楚、听完整、抓要害,从语音、语调、节奏、重音、停顿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反复琢磨,并跟随练习,这样自然会使他们的语言变得流畅、正规,语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师精彩的范读,也能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加强语感能力。如学生在学习《四季之美》一文时,我通过一组表现四季美
期刊
“90后”作为一个社会新兴的代名词,在一般语义范围中,指整个20世纪90年代,即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90后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的“6+1”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背景,造就他们独特的思想、心理、行为、认知特点。  一、90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  (一)性格情感特点: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造成了90后大学生情感上不稳定,荣誉感、虚荣心强,具有较强叛逆意识,隐蔽性差的
期刊
大教育家孔子曾将“因材施教”作为教育者善教的标准,教育成功的法宝。新一轮教改中,职业中学将因材施教作为培养基础,激发潜能,增强个性,强化特长的重要手段。语文教育也在教学实践中寻找因材施教的突破口,在文化知识传授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针对学生个性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获得到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一、针对学生性格特征,通过多变的教学形式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  应试教育的惯性让学生始终在书本——题
期刊
一、研读孩子  (一)熟悉各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最近发展区,是科学活动设计的保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一个教学内容既可以适合大班、中班、也可以是小班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同时学习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当前经验,从而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划分。如,“水”这个教学内容包括很多小的内容:水的基本特征、水的三态、水的用途、水的沉浮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水的基
期刊
一、引言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接工具,是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各种表达符号。人们借助语言保存和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学习外语的热情逐日高涨,尤其是英语。伴随着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儿童加入了外语学习的庞大队伍中来。在研究二语习得个体差异时,年龄一直都是学者们最频繁关注的因素之一。究竟年龄和第二语言学习之间存不存在内在联系?国内外语言学家、心理学家长久以来就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