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阅读指导 促进语文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gans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引导阅读。
  一、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仍未成熟,很多时候他们的思考、行动都带着非理性的,排除家长与老师的压力,兴趣往往是维系他们持续不间断从事某项工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决定学生能否养成阅读习惯、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课堂上老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地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二、课堂上注重积累,少一点对语文知识的灌输
  过去语文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学习语文,这样知识得不到内化,能力得不到提高。要让学生把语文知识真正地“占为己有”,尤其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其中必然要有积累。教师指导学生语文积累不能以自己的好恶代替学生自己的自主选择,必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欲望,积累才有驱力。应适时给予学生合理的阅读指导,而这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开展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读物。在阅读指导中,教师不能只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忽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既要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又要加强其对读物选择的指导。教师除了指导家长做好家庭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的去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进行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有教师的及时鼓励和引导。只有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学生也就逐渐形成了自觉的阅读的习惯。总之,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应该还学生以“学习的自由”,在教学中彻底扭转“牵得过牢,导得过细,教得过死”的局面,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地还给学生,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指导学生的阅读就必须了解小学生的特性。小学生都是儿童,儿童的意志、能力、水平、与定型的成年人有显著的区别,要克服小学生常见的好奇心和盲目冒进的心理,所以要讲究阅读的先后,阅读要有计划地进行。如今,社会生活高度开放,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发的教学模式,拓展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令语文学习通过文字阅读的形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安排时,我们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课文,特殊的节日,特殊的事件,特殊的纪念日等,有计划地开展活动,请同学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并根据资料,配合班级或者自己进行各种形式地处理与表达。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各种信息单元,使学生初步具备集中与扩散相结合的信息处理能力。
  四、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促使阅读与学习相得益彰
  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首先,从体裁上,低年级安排一些儿歌等浅显的儿童读物;中年级安排一些易懂的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高年级安排一些有代表性的中长篇小说等文学作品及报纸杂志等;其次从时间上,平时上课时间紧,安排篇幅较小的文章、快报;寒暑假期时间长安排一些篇幅较长的读物;最后,要注意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由于每个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因此,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以及其个性、兴趣、知识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令其能阅读与学习相得益彰。
  五、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积累更多的具有典范性的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读书的积极态度,令其认真投入,和作者想在一起。只有在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有深刻的印象,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会做笔记。阅读就要“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这就是阅读的收获。
  阅读能让学生积累,而积累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必须掌握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没有创新精神。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可鼓励学生提出与书中不同的见解,或者解决书中或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以谦虚的心态从书中探求所需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并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有选择地扬弃。在阅读中,会对一贯的、公认的模式、结论提出异议的阅读能力其实就是求异思维的表现。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过滤”阅读,对他们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允许孩子在品评、质疑时的这种超“文本”现象的发挥。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看法才得到真正地真切地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实地提高,思维得到真正地发散,才真正得到阅读的最终目的。也只有合理地阅读、正确地阅读,能有效地促进学习,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提高其探索与创新精神。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 要】语感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需要我们在具体教学工作中,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  【关键词】语感 培养 方法 途径  所谓语言感受能力即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通过听人讲话或阅读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笔者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 从教学中我摸索了一些作文教学的具体操作策略:  1、注重观察,积累习作素材  我们身边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我们身边不是缺少乐趣,而是我们自己缺少发现乐趣的能力;我们身边不是缺少丰富、深刻的哲理,而是缺少发现丰富、深刻的哲理的能力。然而,要发现这些就必须细心观察,提
期刊
分析初高中语文教材,真正对学生提出较高层次文学鉴赏要求的是高二阶段。为什么从诗歌开始呢?因为诗歌是文学之母,诗歌鉴赏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  没有戏剧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没有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没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诗歌以其凝炼性、抒情性、音乐性等特点决定了它自有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如果学生还只是单纯地追求矛盾冲突,情节人物,还不会透过字面去体味
期刊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究其原因在于作文教学具有复杂性、主观性、持续性等方面的特点。语文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燃起学生写作的热情,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抓住每一次契机,以丰富多变的教育艺术,探索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去开启学生思想的宝库,使作文教育成为新型教育模式下的一个突破点。  【关键词】作文教学 序列教学  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写作文,到了初中仍然是抬笔难言;教师也感到困难较大,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笔者深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已成为中职语文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对此笔者有几点拙见以供讨论。  一、改变教学方法  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开展积极的“双向互动”,诱导学生的主动投入,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充当“导演”,发挥主导作用。  有人认为,课堂上让学生站起来读一读,讲一讲,到
期刊
【摘 要】如何在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的大环境特点下,针对这一地区初中学生的特点,从传统作文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一条道路,从而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发展,整体性的提高。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 初中作文 教学方式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更应以学生为主体,对症下药。城市边缘地区有其独有特点,一般表现为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这个地区大部分的家长过多地专注于如何快速有效地提高家
【摘 要】本文笔者围绕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语文这一主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 个性阅读 巧设导入 学生思维  两年以来,我校“六环”课改逐渐走向成熟。近日,有幸听了学校几位同行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老师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了学生。  课堂上,老师的问题一出,各小组便活跃起来,各自组员打破座位限制迅速围拢,形成以组长为核心的探究组,迅速查资料,组织答案,准备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