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化数学游戏中渗透美育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mum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真实的情境模拟游戏,让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知识习得变得妙趣横生,孩子们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知识巧妙的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再现生活中数学经验,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问题。然而,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互相交融,使教育呈现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美育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方面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班开展的《农家乐》数学游戏中,我们以美育教育为纽带,将美育渗透于情境化数学游戏中,让游戏回归到一真实、完整、和谐、融合的生活世界。
  一、情境化环境生活化材料推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
  幼儿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无强制性、在情景中发展的一种假想成人的实践活动。根据《指南》中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和模拟场所中展开。所以,我们选择了以农家为题材,创设系列农家乐游戏,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生活化的材料中体验数学游戏带来的快乐,获得审美愉悦感。
  二、自主协商规则合作游戏推助幼儿培养美的品德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两点:⑴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主体性体现了幼儿是学习过程中发展的主人。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则表达了幼儿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自主游戏环境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包含数学因素的材料和情节设计,幼儿在游戏的情节中,无拘束地利用同伴间的相互影响来共同学习、共同促进与提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充满挑战的游戏总是能让幼儿获得成功感、满足感。在“快乐农场”这一游戏馆中,我们提供了若干只的鸡鸭鹅兔、猪狗羊,哨子、计时器、夹子、棍球棒、竹制的鸡笼鸭笼羊圈等。开始时,孩子很享受于把动物赶到笼子里,个别男孩子也曾出现争吵,争抢着同种动物来赶。针对问题的出现,孩子们一起协商,如何更文明有序的游戏呢?最后大家达成一致,一同制定了几种游戏方式。首先,挑战者分为红黄两队,把场地分为两半,红队笼子和黄队笼子,大家可以挑战规定时间内谁赶得多,并快速统计所赶的动物共有几只脚;也可以挑战规定数量的动物谁用最少的时间赶到相应的家,此时场地需要调整,可针对不同动物设置相应的家,一次只能一人挑战,大家轮流,时间登记于表格上,便于大家互相挑战;除了赶的方式还可以换成夹动物送回相应的家,获胜者同样可以得到一个印章。在自主协商制定规则后孩子们的游戏变的文明有序,大家能坚持完成挑战,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个性品德等,美育是一种侧重于感性而又能够促进感性和理性协调发展的教育。
  三、灵活构建运用数学知识推助幼儿智力和谐发展
  “数学来自生活,最终必回归生活”,这句至理名言充分强调了数学教育的最终归宿--用幼儿能理解的数学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幼儿经历了实践、认识、反思,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以后,锻炼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了必然,幼儿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推助了幼儿智力的和谐发展。
  在“农家乐”数学游戏中,为了提升幼儿10以内数的运算能力,除在每个区中给物品固定价格进行买卖外,我们还模拟生活中的游戏场,开设了“售票处”“银行”,顾客游戏前必须先取钱,买套票,每个馆的门票价格不一,根据门票的价格算出应付的金额,一次购买门票最多三张,凭票入馆,这样孩子必须得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才能准确算出三张门票总金额,若拿的钱太多要怎么找回等?这些都在游戏中得以巩固提升。游戏前阶段,孩子只享受于取钱这一过程,一次又一次往银行里跑,很多孩子都是拿着一大叠的钱,在每个馆中随意付款,银行的钱很快都被孩子们取光。当银行管理员把问题抛于大家时,银行的钱一下子就被取光了怎么办?大家积极探讨,最后,我们实行了钱币奖励的方式,日常在园各方面表现好的,如值日时当的好、阅读认真、不迟到等都可以奖励一元钱,记录在表格中,奖励的这些钱在游戏时可以自由取出,我们鼓励孩子比比谁的得到的钱多,游戏时可以多到喜欢的馆中消费。每个幼儿游戏时都有固定基金5元,除了5元之外日常有得到奖励的金额可以一起取出消费,若日常没得到奖励,游戏时只能用这5元来消费或挑战,孩子们就会积极地去思考怎么样用这5元钱玩更多的游戏项目。
  “游戏是快乐的学习,学习是求知的游戏。”美育滋養下的游戏更加光彩亮丽。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多渠道,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美育,创设美的环境培养美的品德,推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语感”这一名词于20世纪20年代由夏丏尊先生首次提出,叶圣陶继起,吕叔湘、张志公等人开始提倡语感教学。20世纪90年代,语感及其教学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观念逐渐为学界所理解和认同,新的课程标准中,语感培养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分别从“朗读”、“阅读”、“写作”三方面入手,分别阐述其对语感培养的意义并指出具体的指导方法。旨在推进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
期刊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最短路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又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体现了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数学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课就以课题学习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引导学生以“两点之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调动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性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 “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是成
期刊
一、导入  同学们,记得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位讲美女蛇故事的高手——长妈妈,其实鲁迅在好几篇文章都提到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专门回忆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情景的文章,那魯迅为什么会对一个普通的保姆花这么多的笔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二、正课  (一)情节梳理,整体感知  1、从标题看,文中是否只写了阿长与《山海经
期刊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乐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期刊
一个人幼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会给其后来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和预想有一定差距,小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并不高,一些学生认为其过于抽象,和真实的生活有区别,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其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期刊
内容分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专题4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的元素与化合物更系统全面。同时本节还花费了大量篇幅重点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也会因不合理使用而引起环境污染,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合理使用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期刊
作为一名从业十余载的一线教育工作者,面对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如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且有成效的教育,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教师是孩子们学习路上的引路人,“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我们的教学任务。然而,教师的工作就仅限于此吗?我并不这么认为。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因此,在我看来,教师不仅仅要“会教书”,“还应当有情怀”。那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出自语文出版社的A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新课标要求学生“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这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文章。全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优美,内容浅显易懂。课文共有六个小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松子、黄豆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二、学情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