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六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了解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生源质量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直观演示——教师采用“范唱”“演奏”和视听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参与体验——学生通过演唱、乐器音色听辨、乐器演奏,感受聂耳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特点。
对比分析——学生在对比聆听中鉴赏音乐,主动探究、理性思考聂耳器乐创作和歌曲创作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在感受、体验聂耳代表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领略聂耳的音乐魅力,提高对人民音乐家的兴趣及爱好,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以及聂耳的精神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感受、体验聂耳音乐的基础上,运用聆听、演唱、分析、比较、实践等方法赏析乐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蛇狂舞》的主奏乐器及乐队编制知识,分辨演奏乐器音色,并了解螺
蛳结顶传统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2.了解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
3.在关注聂耳歌曲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毕业歌》及其它歌曲片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唱、感受、分析《金蛇狂舞》,归纳聂耳器乐作品的特点。
2.感受、体验《毕业歌》的旋律、节奏、归纳出聂耳声乐作品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通过视唱、听辨、演奏的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总结出聂耳音乐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大屏幕出示国旗,全体起立随音乐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提出问题
曲作者是谁?
设答:聂耳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
1.作曲家简介
2.聂耳代表作分类
3.聂耳器乐代表作《金蛇狂舞》
(1)出示谱例并分析创作特点。
(2)总结螺蛳结顶特点,明确概念。
(3)对比聆听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片段。
(4)学生讨论:在这样一个外强侵略、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年代,为什么
聂耳创作这样欢快喜庆的作品?
4.学习声乐代表作品
5.对比聆听三十年代作曲家
6.对比、总结、提升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如对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演唱旋律、乐谱分析评价等。
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聂耳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否能归纳出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理解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
(二)评价量规
1.能够准确歌唱附点节奏型
2.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
3.能够听辨《金蛇狂舞》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
4.掌握“螺蛳结顶”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围绕着“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这一主题,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关键词的形式,对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加以总结归纳,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更有效地探究聂耳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2.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
教师始終关注教学过程性评价。如:在学生歌唱时关注歌唱状态;在聆听聂耳器乐作品主题时,要求学生辨别主奏乐器。另外教师还关注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如:在课程的最后,让学生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三组关键词及其音乐的社会价值,回答“聂耳为什么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一次巩固了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
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讨论等方法感受、体验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而力求在表现音乐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品了解较少的现状,本课教学内容安排在《萧友梅与黄自》一课之后。让学生对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本节课学习。对比聆听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作品以及刘雪庵为大众创作的流行歌曲,引出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人民需要聂耳创作的唤醒民众、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教师用“范唱”“范奏”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结关键词,便于学生快速记忆所学知识,把握学习音乐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六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了解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生源质量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直观演示——教师采用“范唱”“演奏”和视听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参与体验——学生通过演唱、乐器音色听辨、乐器演奏,感受聂耳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特点。
对比分析——学生在对比聆听中鉴赏音乐,主动探究、理性思考聂耳器乐创作和歌曲创作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在感受、体验聂耳代表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领略聂耳的音乐魅力,提高对人民音乐家的兴趣及爱好,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以及聂耳的精神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感受、体验聂耳音乐的基础上,运用聆听、演唱、分析、比较、实践等方法赏析乐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蛇狂舞》的主奏乐器及乐队编制知识,分辨演奏乐器音色,并了解螺
蛳结顶传统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2.了解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
3.在关注聂耳歌曲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毕业歌》及其它歌曲片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唱、感受、分析《金蛇狂舞》,归纳聂耳器乐作品的特点。
2.感受、体验《毕业歌》的旋律、节奏、归纳出聂耳声乐作品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通过视唱、听辨、演奏的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总结出聂耳音乐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大屏幕出示国旗,全体起立随音乐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提出问题
曲作者是谁?
设答:聂耳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
1.作曲家简介
2.聂耳代表作分类
3.聂耳器乐代表作《金蛇狂舞》
(1)出示谱例并分析创作特点。
(2)总结螺蛳结顶特点,明确概念。
(3)对比聆听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片段。
(4)学生讨论:在这样一个外强侵略、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年代,为什么
聂耳创作这样欢快喜庆的作品?
4.学习声乐代表作品
5.对比聆听三十年代作曲家
6.对比、总结、提升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如对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演唱旋律、乐谱分析评价等。
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聂耳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否能归纳出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理解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
(二)评价量规
1.能够准确歌唱附点节奏型
2.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
3.能够听辨《金蛇狂舞》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
4.掌握“螺蛳结顶”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围绕着“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这一主题,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关键词的形式,对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加以总结归纳,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更有效地探究聂耳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2.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
教师始終关注教学过程性评价。如:在学生歌唱时关注歌唱状态;在聆听聂耳器乐作品主题时,要求学生辨别主奏乐器。另外教师还关注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如:在课程的最后,让学生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三组关键词及其音乐的社会价值,回答“聂耳为什么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一次巩固了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
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讨论等方法感受、体验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而力求在表现音乐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品了解较少的现状,本课教学内容安排在《萧友梅与黄自》一课之后。让学生对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本节课学习。对比聆听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作品以及刘雪庵为大众创作的流行歌曲,引出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人民需要聂耳创作的唤醒民众、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教师用“范唱”“范奏”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结关键词,便于学生快速记忆所学知识,把握学习音乐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