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音乐家——聂耳》教学设计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的指导思想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深入了解反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探究聂耳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正视、尊重并乐于传承这些优秀音乐作品。
  (二)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弘扬民族音乐,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六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人民音乐家----聂耳,并了解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和社会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北京市示范高中高一年级学生,生源质量较高,学习能力较强,对知识的渴求度较高,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直观演示——教师采用“范唱”“演奏”和视听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参与体验——学生通过演唱、乐器音色听辨、乐器演奏,感受聂耳音乐创作的几个主要特点。
  对比分析——学生在对比聆听中鉴赏音乐,主动探究、理性思考聂耳器乐创作和歌曲创作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在感受、体验聂耳代表作品的基础上,使学生领略聂耳的音乐魅力,提高对人民音乐家的兴趣及爱好,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以及聂耳的精神追求。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感受、体验聂耳音乐的基础上,运用聆听、演唱、分析、比较、实践等方法赏析乐曲。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金蛇狂舞》的主奏乐器及乐队编制知识,分辨演奏乐器音色,并了解螺
  蛳结顶传统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2.了解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
  3.在关注聂耳歌曲创作特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歌唱《毕业歌》及其它歌曲片段。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唱、感受、分析《金蛇狂舞》,归纳聂耳器乐作品的特点。
  2.感受、体验《毕业歌》的旋律、节奏、归纳出聂耳声乐作品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通过视唱、听辨、演奏的课堂活动,学生能够总结出聂耳音乐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在大屏幕出示国旗,全体起立随音乐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提出问题
  曲作者是谁?
  设答:聂耳
  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课主题。
  (二)新课讲授
  1.作曲家简介
  2.聂耳代表作分类
  3.聂耳器乐代表作《金蛇狂舞》
  (1)出示谱例并分析创作特点。
  (2)总结螺蛳结顶特点,明确概念。
  (3)对比聆听湖南土家族打溜子《锦鸡出山》片段。
  (4)学生讨论:在这样一个外强侵略、战火纷飞、内忧外患的年代,为什么
  聂耳创作这样欢快喜庆的作品?
  4.学习声乐代表作品
  5.对比聆听三十年代作曲家
  6.对比、总结、提升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整节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教师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如对学生聆听乐器音色、演唱旋律、乐谱分析评价等。
  学生自评主要体现在通过对聂耳音乐作品的分析,是否能归纳出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正确理解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的原因。
  (二)评价量规
  1.能够准确歌唱附点节奏型
  2.能够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片段
  3.能够听辨《金蛇狂舞》音乐主题的主奏乐器
  4.掌握“螺蛳结顶”民族民间音乐创作手法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1.围绕着“聂耳被誉为人民音乐家”这一主题,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主要特点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用关键词的形式,对聂耳的音乐创作特点加以总结归纳,了解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更有效地探究聂耳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社会价值。
  2.从学生的实际认知出发,重视音乐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强调学生参与、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
  3.注重教学评价
  教师始終关注教学过程性评价。如:在学生歌唱时关注歌唱状态;在聆听聂耳器乐作品主题时,要求学生辨别主奏乐器。另外教师还关注教学的终结性评价,如:在课程的最后,让学生结合聂耳音乐创作的三组关键词及其音乐的社会价值,回答“聂耳为什么被誉为人民音乐家”,了解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一次巩固了所学内容。
  八、教学反思
  教师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力求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比、讨论等方法感受、体验聂耳音乐创作的特点,进而力求在表现音乐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和了解音乐作品的社会价值,使学生终身受益。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品了解较少的现状,本课教学内容安排在《萧友梅与黄自》一课之后。让学生对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有一定的了解,再进行本节课学习。对比聆听萧友梅和黄自的代表作品以及刘雪庵为大众创作的流行歌曲,引出在上世纪30年代这个特殊时期,中国人民需要聂耳创作的唤醒民众、催人奋进的音乐作品,教师用“范唱”“范奏”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总结关键词,便于学生快速记忆所学知识,把握学习音乐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学生参与方式还可进一步丰富,参与的机会可进一步增加。
其他文献
一、教材简析  《和田的维吾尔人》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在和田亲身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以及维吾尔族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从而可以感受到维吾尔族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的豁达乐观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的特点及民族风俗,汲取传统民俗文化中的精神营养;二是体会作者的语言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它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的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中形成重要概念: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内容有呼吸的现象和呼吸的实质
期刊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这篇课文通过晏子精妙的语言巧妙的回击了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把语言的思辨之美体现淋漓尽致。文章中人物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回味。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即通读感知大意,细读体会感情,品读领悟方法。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多种读书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并能较好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大致了解事件的梗概。  教学目标:  
期刊
“语感”这一名词于20世纪20年代由夏丏尊先生首次提出,叶圣陶继起,吕叔湘、张志公等人开始提倡语感教学。20世纪90年代,语感及其教学成为研究的热点和焦点,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观念逐渐为学界所理解和认同,新的课程标准中,语感培养作为语文能力培养的核心,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分别从“朗读”、“阅读”、“写作”三方面入手,分别阐述其对语感培养的意义并指出具体的指导方法。旨在推进语感教学、提高学生的
期刊
一、教学内容解析  最短路径问题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又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重要题型。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体现了数学学习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以数学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便顺理成章的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本课就以课题学习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引导学生以“两点之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提倡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的传统。在教学过程中,激发与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已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怎样才能提高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调动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性呢?经过多年的教学探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创设 “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是成
期刊
一、导入  同学们,记得初一上学期我们学过鲁迅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有一位讲美女蛇故事的高手——长妈妈,其实鲁迅在好几篇文章都提到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专门回忆作者儿时与保姆阿长相处情景的文章,那魯迅为什么会对一个普通的保姆花这么多的笔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探个究竟吧!  二、正课  (一)情节梳理,整体感知  1、从标题看,文中是否只写了阿长与《山海经
期刊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乐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期刊
一个人幼年时期所接受的教育会给其后来的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为了让每个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和思想,我国在小学阶段就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程,但是,实际的教学效果却和预想有一定差距,小学生对于该课程的兴趣并不高,一些学生认为其过于抽象,和真实的生活有区别,为此,教育工作者应当将其贴近于小学生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客观要求。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期刊
内容分析: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中专题4的第一单元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它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为学生建立以化合价为主线的硫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使学生掌握的元素与化合物更系统全面。同时本节还花费了大量篇幅重点介绍了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物质在造福人类的过程中也会因不合理使用而引起环境污染,进而促使学生形成合理使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