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有丰富的生活,才有丰富的形象思维,才使抽象思维有了扎实的基础,生活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也随之丰满。这些丰满的感情也会流露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感受,作文才有生命力。本文将从生活解开学生写作的困惑。
【关键词】生活;学会观察;倾吐;创新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源。下面我就谈一下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接近生活,寻找写作题材。
一、带领学生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可见“灵感来源于生活”。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所以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时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首先教师应该把握一年两次的外出游玩机会,阳春三月,当燕子飞回时,一年一次的踏青让每个孩子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们的背包了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和玩具,准备接受春的怀抱,迎接春的喜悦。一路上,歌声荡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与物。
其次应该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泛,不要局限于学校的一些小事,应该让他们更加留心社会上的,比如说在回家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去关心电视广播上的新闻,比如浙江频道的“小强热线”、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等,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
如在写看图作文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照片。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当学生在写这样的文章时,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很多学生在写这样的文章时,早已经在电视节目上看过此类的情景,看到这张照片时,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浓重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因为学生习作材料来源之一是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之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源头枯竭,没有习作材料,就谈不到习作。有的学生,正是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才有所领悟,触动情感,产生习作的欲望。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任务。科学家有这样一句右铭:“留意意外之事。”意思是对本来无意观察却闯入视野的有价值的事情,也要留意观察,使之转化为有意注意,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与创造机遇擦肩而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结果。不管观察的对象是动物、植物、人物或者是其他的对象,都要写得具体、细致,就像是用放大镜去观察对象一样,要求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观察人、景、事、物时,最好每次都截取一个侧面进行观察,表现一个中心。
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
现在的语文课应该解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能力的要求来看,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于能写多么长多么好的文章,首先是“我感兴趣”、“我乐于书面表达”、“我要写”,这些念头能在学生幼小心灵中扎根发芽,将是受用终生的。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写自己发生过,或者自己梦想的事。如在写“幸福”话题习作时,教师利用一道值得细细品味的语文素质测试题: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一颗发现幸福、体念幸福、创造幸福的心。我们感受到了课文人物的形形色色的幸福观:在哈尔威船长的眼里,____________就是幸福;在诺贝尔的眼里,
就是幸福;在球星福勒眼里,幸福就是____________;在小音乐家扬科眼里,幸福就是____________……我也拥有我的幸福观:在我的眼里,____________就是幸福;幸福就是____________……
通过这次交流将作文与学生自我联系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一次次的平等对话,有些学生感到幸福,有些学生感到不幸福,有些学生则是不知道现在过得幸福不幸福。对于感到不幸福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不幸福,所以我们才更加地向往幸福,让他们对生活有着积极的向往与憧憬。
这样的一堂习作课堂,在自然而又朴实的对话情境中,生活情境得以再现,内心情弦得以拨动,从而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写的内容,自己将“幸福”在笔下绽放得多姿多彩了。
说是写的基础,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还能写出快乐的文章吗?说对于学生的心理调节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说的状态,让每个学生乐于表达,这样的作文才会写出味道。
生活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从生活的海洋里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人文素养,使“作文”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让之前出现在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套话在作文本中消失,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生活的真实故事,牢固树立“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的写作理念,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述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并能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和加工,进一步提高对生活的感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尹相如,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余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叶圣陶,叶圣向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关键词】生活;学会观察;倾吐;创新
教育家叶圣陶告诉我们:“应该去寻找它(指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这源头就是充实的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告诉我们写作教学必须以生活为本源。下面我就谈一下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接近生活,寻找写作题材。
一、带领学生体验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可见“灵感来源于生活”。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所以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有计划地设计游戏,编导小品,外出旅游等。学生亲身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时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兴趣盎然。由于这些活动开阔了学生眼界,增长了见识,提高认识能力,因而写的文章很有条理,语言也比较生动活泼,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首先教师应该把握一年两次的外出游玩机会,阳春三月,当燕子飞回时,一年一次的踏青让每个孩子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们的背包了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零食和玩具,准备接受春的怀抱,迎接春的喜悦。一路上,歌声荡漾。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与物。
其次应该让学生的视野更加广泛,不要局限于学校的一些小事,应该让他们更加留心社会上的,比如说在回家路上看到的,听到的。还可以去关心电视广播上的新闻,比如浙江频道的“小强热线”、少儿频道的“新闻袋袋裤”等,使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关心国家大事。
如在写看图作文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记者拍下来的照片。习作要求是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会如何?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当学生在写这样的文章时,一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二是能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很多学生在写这样的文章时,早已经在电视节目上看过此类的情景,看到这张照片时,有了更深的体会,更浓重地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要求学生细致观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因为学生习作材料来源之一是直接的观察和体验,之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前者为源,后者为流,源头枯竭,没有习作材料,就谈不到习作。有的学生,正是在观察中有所发现,才有所领悟,触动情感,产生习作的欲望。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遇到“无米下炊”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因而,引导学生学会真实的写作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善于观察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是小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任务。科学家有这样一句右铭:“留意意外之事。”意思是对本来无意观察却闯入视野的有价值的事情,也要留意观察,使之转化为有意注意,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与创造机遇擦肩而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每天写一篇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结果。不管观察的对象是动物、植物、人物或者是其他的对象,都要写得具体、细致,就像是用放大镜去观察对象一样,要求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在观察人、景、事、物时,最好每次都截取一个侧面进行观察,表现一个中心。
三、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思想
现在的语文课应该解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从《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学科能力的要求来看,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于能写多么长多么好的文章,首先是“我感兴趣”、“我乐于书面表达”、“我要写”,这些念头能在学生幼小心灵中扎根发芽,将是受用终生的。
只有敢说真话,才能写出好文章。写自己发生过,或者自己梦想的事。如在写“幸福”话题习作时,教师利用一道值得细细品味的语文素质测试题:生活中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一颗发现幸福、体念幸福、创造幸福的心。我们感受到了课文人物的形形色色的幸福观:在哈尔威船长的眼里,____________就是幸福;在诺贝尔的眼里,
就是幸福;在球星福勒眼里,幸福就是____________;在小音乐家扬科眼里,幸福就是____________……我也拥有我的幸福观:在我的眼里,____________就是幸福;幸福就是____________……
通过这次交流将作文与学生自我联系起来,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一次次的平等对话,有些学生感到幸福,有些学生感到不幸福,有些学生则是不知道现在过得幸福不幸福。对于感到不幸福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告诉他们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不幸福,所以我们才更加地向往幸福,让他们对生活有着积极的向往与憧憬。
这样的一堂习作课堂,在自然而又朴实的对话情境中,生活情境得以再现,内心情弦得以拨动,从而激活了学生的体验,丰富学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有了写的内容,自己将“幸福”在笔下绽放得多姿多彩了。
说是写的基础,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还能写出快乐的文章吗?说对于学生的心理调节也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说的状态,让每个学生乐于表达,这样的作文才会写出味道。
生活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当努力为学生创设真实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从生活的海洋里获取写作的素材,提高人文素养,使“作文”与教“做人”得到和谐的统一,让之前出现在学生作文中的空话、假话、套话在作文本中消失,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写生活的真实故事,牢固树立“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的写作理念,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述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并能对生活素材进行取舍和加工,进一步提高对生活的感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2]尹相如,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余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叶圣陶,叶圣向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