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枯燥,数学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的心声。然而成功攻破数学难题又是学生公认的最大快乐。拿到一个题目,如何快速敏捷地想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题感?特别要添加辅助线的题目,体现的是各种解题方法综合应用的能力,它不是一下子就能产生,而是在丰富知识量和记忆储备的基础上进行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是必要的条件。就我个人而言,通过十几年一线教学和体会,我认为双基教学是重要的一环。在这前提下,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如下几个方面来加强题感的培养:
一、放飞学生思维,暴露学生思路
1.多让学生“想”。
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后,教师不要忙于分析、讲解,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弄清题意,并告诉学生,试试看,你由“条件”能想到些什么?你由“结论”又想到些什么?只要是与条件或结论或本题有联系的知识或方法尽可能多的想出来。(经常地从普通适用的问句与提示开始,经常地启发提问相同、类似的问句,指示相同、相类似的步骤,以强化同一的心智活动,并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就是需要从强制到认同再到自觉的一个过程)
2.多让学生画。
在弄清题意之后,首先想到要画出一个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或图表,以帮助自己直观思考问题。不仅几何问题需要这种画图意识,对非几何问题,这种画图意识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要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良好解题习惯。
3.多让错误曝光。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错误的缘由。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要适时点拨,暴露教师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在学生充分思考后,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哪怕是一点点苗头,不管正确与否都要适时抓住;若学生实在没有想出,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或直接说出来。特别是难题,学生束手无策时,他最关心的是老师怎么想。老师要勇于暴露自己的思路,要多讲自己怎么想的,要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要有目的地暴露挫折、失败、甚至成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和教训。
三、适时借题发挥,开拓学生思路
教学中要突出变,更要善于变。让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变化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极大关注,从而启发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随时对例题、习题求变,表现在:
1.一题多变。
把题目进行加工,引申发展,提问问题的背景,增加发散的成分,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方式、减少问题条件、逆向改编、引申发展等手段。教师可增加问题变化不定的因素,让学生在好奇、趣味中探索问题,使学生经过联想、探索,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提高学生良好的解题感觉。
2.一题多解。
这是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限制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思路广阔,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此类例题很多,在此不作赘述。但是在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追求不同解题方法的数量,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比较,注意解题思想、方法的挖掘。
3.一法多用。
即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如常见的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等。
四、深钻解题规律,精炼解题技巧
数学与其它科目不同,其它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提高就可以了,而数学要经常练习,即“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尤其一些基础性运算要非常熟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特例和特殊解法的研究,并力求从中引申出一般的解题规律,除此之外,要注意解题技巧、规律的发展和深化;同时在训练中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每一次训练都要有创新的成分,不能使训练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五、注重双基教学,培养数感、图感
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方法、基本的图形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记忆储备,培养数的感觉、图形的感觉。在教学中,学生的解题感觉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引导和启迪才能形成。
六、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于“教”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熟悉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
七、让数学为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课堂教学仍是开发学生大脑,发展学生思维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题感。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见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放飞学生思维,暴露学生思路
1.多让学生“想”。
就是将要解决的问题展示给学生后,教师不要忙于分析、讲解,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弄清题意,并告诉学生,试试看,你由“条件”能想到些什么?你由“结论”又想到些什么?只要是与条件或结论或本题有联系的知识或方法尽可能多的想出来。(经常地从普通适用的问句与提示开始,经常地启发提问相同、类似的问句,指示相同、相类似的步骤,以强化同一的心智活动,并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就是需要从强制到认同再到自觉的一个过程)
2.多让学生画。
在弄清题意之后,首先想到要画出一个能体现问题特征的图形或图表,以帮助自己直观思考问题。不仅几何问题需要这种画图意识,对非几何问题,这种画图意识更加重要,也更加有效。要让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良好解题习惯。
3.多让错误曝光。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忽视揭示知识形成过程中错误的缘由。事实上,错误是正确的先导,成功的开始。有道“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所犯错误及其对错误的认识,是学生获得和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教师要适时点拨,暴露教师思路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满堂灌”。在学生充分思考后,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真实想法,哪怕是一点点苗头,不管正确与否都要适时抓住;若学生实在没有想出,教师可以适时点拨或直接说出来。特别是难题,学生束手无策时,他最关心的是老师怎么想。老师要勇于暴露自己的思路,要多讲自己怎么想的,要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特别是要有目的地暴露挫折、失败、甚至成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受到启发和教训。
三、适时借题发挥,开拓学生思路
教学中要突出变,更要善于变。让学生在充满新奇的变化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对新问题的极大关注,从而启发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挖掘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随时对例题、习题求变,表现在:
1.一题多变。
把题目进行加工,引申发展,提问问题的背景,增加发散的成分,一般可通过隐去结论、增加限制、改变陈述方式、减少问题条件、逆向改编、引申发展等手段。教师可增加问题变化不定的因素,让学生在好奇、趣味中探索问题,使学生经过联想、探索,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提高学生良好的解题感觉。
2.一题多解。
这是通过对解题方法的限制加大问题的难度,使学生思路广阔,有助于解题能力的提高。此类例题很多,在此不作赘述。但是在采用一题“多”解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追求不同解题方法的数量,而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比较,注意解题思想、方法的挖掘。
3.一法多用。
即用不变的规律去解千变万化的题目,以不变应万变,从而提高解题能力。如常见的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等。
四、深钻解题规律,精炼解题技巧
数学与其它科目不同,其它课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获得提高就可以了,而数学要经常练习,即“曲不离口,拳不离手”,尤其一些基础性运算要非常熟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重视特例和特殊解法的研究,并力求从中引申出一般的解题规律,除此之外,要注意解题技巧、规律的发展和深化;同时在训练中要注意训练的层次,每一次训练都要有创新的成分,不能使训练老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五、注重双基教学,培养数感、图感
让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方法、基本的图形基础知识进行必要的记忆储备,培养数的感觉、图形的感觉。在教学中,学生的解题感觉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到的,需要我们老师长期引导和启迪才能形成。
六、在数学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长期以来,教师只习惯于“教”教材,对教材的使用不敢越雷池半步。新课程无论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的更新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不仅要研究教材,更要研究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经验,熟悉他们已有的知识背景。
七、让数学为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
课堂教学仍是开发学生大脑,发展学生思维的主渠道。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题感。
以上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见解,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