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革命 半生流放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l56676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的藏书中,有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革命与流放》,记述了一位革命老人唐有章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项南在该书的序言中说他“中国50年,苏联30年,一生革命,半生流放”,称赞他为革命兢兢业业,作出了自己最大的贡献。
  
  “红色囚徒”
  
  唐有章1906年1月出生于湖南省攸县一户贫农家庭。1921年在湖南攸县一高毕业后,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一师学习期间,他受到徐特立、李维汉、田汉等教师的影响,秘密参加了革命。1926年考入黄埔军官学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受党组织派遣,唐有章到叶剑英任团长的第四军军官教导团炮兵连任指导员,并随即参加了广州起义。广州起义后,他带部队在广东海陆丰参加农民革命运动。1928年12月,受中央军委派遣,他和叶剑英等六人一起到莫斯科中国共产主义劳动者大学(前身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军事。
  在中大期间,唐有章与叶剑英一道,为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而进行了坚决的斗争。然而,由于王明当时在党内占统治地位,唐有章与叶剑英的正确行为都受到了错误的处分,叶剑英被劝退回国,而唐有章却在1930年被打成“天然托派”,流放到苏联西伯利亚的摩尔曼斯克州一个叫买依古巴的小村镇的劳改营接受劳改。
  劳改营的岁月是十分残酷的。一天要进行12小时的强体力劳动,生活十分清苦,一日三餐尽是黑面包加大麦或燕麦稀饭,几乎没有青菜。在当地,大麦和燕麦都是用来喂马的。坏血病常常在劳改营里流行,许多体质虚弱的人经不住磨难,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不少人因经不住折磨而自杀。唐有章凭着自己曾经过贫困生活以及军旅生涯的磨炼,靠自己坚实的身体和顽强的意志度过了北极圈内的一个个漫长的冬季。1934年,被判五年刑期的唐有章因完成工作量而被提前释放。
  释放后,唐有章到普罗柯皮耶夫斯克担任中国过境士兵劳动团团长,具体任务是帮助从中国到苏联的过境士兵积极参加生产活动,自食其力,以便早日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战争。在唐有章的具体领导下,中国过境士兵纷纷回国参加了抗日战争,如东北伪满洲国国防部长马占山,从东北逃到苏联后,就在中国过境士兵团接受教育,回国后,马占山组织了骑兵旅,参加了抗日,成为一名抗日将领。
  好景不长,1934年12月,联共(布)中央书记处书记、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被刺身亡。斯大林召开了联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开展大清洗。在这次大清洗中,唐有章又受到牵连,他的罪名是进行“反苏、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于是再次被逮捕流放,服劳役的地点是西伯利亚的马加丹市,刑期10年。马加丹市在苏联东部最北边的鄂霍茨克海的北岸,地处北极圈边缘,非常寒冷。那里从头年10月到次年3月都是冰冻期,化冻时间还得延续三个多月。在长达半年的冬季里,一般白天日照只有八九个小时,12月的有些日子,白天一晃即逝,被流放者只能苦守灯下,完成服刑期间规定的劳役。
  在流放期间,唐有章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考取了莫斯科市政通用机械工业学院,学习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并多次进行技术革新且获得成功,同时还获得了副博士学位。
  1947年,唐有章的刑期满了,但仍没有接到恢复自由的通知,直到1956年11月12日,唐有章才收到苏联最高法院对他作出的无罪平反通知书。1957年6月22日,又收到了一份“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撤销唐有章案证书”。唐有章历时28年的“托派”问题,终于得到了澄清。
  
  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结束了在苏联的牢狱生涯,唐有章迫切希望回到祖国。1956年冬天,唐有章向中共攸县县委写信,请党组织传递他的家书。1957年,他终于收到母亲的第一封信——母亲还活着!唐有章高兴得热泪纵横。母亲在信中谈到他参加革命后家里的悲惨遭遇和家人对他朝暮期待的心情,字字句句都是血和泪。读了信,唐有章更是恨不得插翅飞回祖国。
  为了促使苏方加速为他办理回国手续,唐有章冥思苦想。1957年4月,唐有章代替母亲用俄文向赫鲁晓夫致函,说她是一个年老多病丧失劳动力的寡妇,惟一的儿子自1927年参加革命后一直没有见过面,现在才知道他在苏联工作,非常高兴,迫切恳求赫鲁晓夫帮助从速办理儿子的回国手续,使母子能早日团聚。1958年1月,唐有章终于收到了中国驻苏大使馆已为唐有章办理好回国签证的通知,叫他到苏联有关部门领取。然而,就在唐有章抓紧办理回国手续的时候,突然接到老家来信。读了家信,他悲痛欲绝:母亲因患白喉而与世长辞了。他最终没能见上母亲最后一面。
  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关怀下,在叶剑英同志的多次督促下,1958年6月底,唐有章终于拿到了回国护照。7月初,他便同苏联妻子伊柳辛娜、女儿一行三人登上了回国的列车。
  中共中央组织部把唐有章一家三人接到北京南河沿一号翠明庄住下,这里原来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住所。7月8日,他和叶剑英元帅见了面,彼此非常高兴。因为在1928年冬一起去苏联的六位同志,现在只剩下叶帅和唐有章两个人了。叶帅用俄语向伊柳辛娜问好,邀请他一家三口到家中作客。叶帅亲自斟酒,为唐有章一家接风洗尘。叶帅跟唐有章谈起了在莫斯科“中大”跟王明的那场斗争。他说:“你在我的示意下发了言,被王明打成托派;以后我回国了,你却被流放,吃了这么多苦,我心里过意不去。”
  饭后,叶帅又关切地问唐有章的工作问题,他建议唐继续搞军事。唐有章说他多年没有跟部队打过交道了。叶帅又说,那就到外贸部去,那里很需要人,唐有章说他不会做生意,只会摸机器。叶帅高兴地说,外贸部就需要会摸机器的行家,就到外贸部门去工作吧。
  1958年8月,根据中央组织部的安排,唐有章到国家对外贸易部工作。但他不愿坐机关,决定到基层去。外贸部有个机械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因为美国等国家对我国进行封锁,只好专门跟苏联和东欧国家打交道。唐有章熟悉苏联和东欧,就高兴地下到这个公司去了。伊柳辛娜则到外贸部机关任俄文辅导。此间,曾任一机部外事局局长的江泽民和唐有章有过很多的接触,他非常敬佩唐有章的才华,二人成了好朋友。
  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唐有章无事可做。这时,国务院副总理谭震林主管农林口,他要唐有章到农业机械部去。当时,全国正处在农业机械化运动的高潮中,有很多工作要做,亟需人手,唐有章便去了农机部,担任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院长。
  
  坎坷人生不改革命初衷
  
  对唐有章来说,平静的日子总是太短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唐有章被诬为“苏联派遣特务”,于1968年4月被逮捕。先是关押在北京第二监狱,后转第一监狱,再转秦城监狱。由于罪名是“莫须有”的,最后无法定罪。折腾几番后,终于被“挂”了起来,一关就是七年,1978年才获得平反。平反后,他又以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作为国家科委农机口的科委委员和中国农机学会负责人,他多次率领代表团出席国际学术会议,为我国农机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60年漫长的革命生涯中,唐有章几乎有半生是在监狱和流放中度过的。但不论何时何地,他始终充满着乐观,充满着希望,充满着信心。他把坐牢和流放也当作是革命的一个历程,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对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正因为如此,他从未向困难和恶劣环境低过头,而是积极进取。不管何时何地,不管什么人,只要提到他的流放生涯,他都表现出一种乐观、开朗、豁达的胸怀,从没有怨言,更没有牢骚。
  唐有章的知识是非常渊博的。早年,他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接受现代教育,英文和数、理、化以及文学功底都非常扎实。凭着自己的知识,唐有章在苏联西伯利亚流放时期当上了绘图员、图书馆管理员。凭着顽强的学习精神,他考取了苏联莫斯科市政通用机械工业学院。特别是在北极圈流放阶段,唐有章拜一批被打成“工党分子”、同被流放的学者名流、专家教授为师,如彼得堡大学历史系教授、《十二月革命史》作者米亚可夫斯基,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院士,锅炉设计者朗姆莘(美国现有的锅炉设计专利所有者),著名历史学教授塔尔列等,更使他如虎添翼。唐有章虽然学的是理工科,并获取了副博士学位,但他对俄罗斯文学却是十分爱好和熟悉,他特别赞美俄文词汇十分丰富,在80多岁时,还常常背诵俄罗斯著名作品的一些片断。同时,他的德文和法文也相当不错。
  在秦城监狱里,唐有章通读了《俄华大辞典》,对全书9万条单词作了注释,并纠正了普希金著作译本中许多错误之处,还解答了北京外语学院向他提出的许多疑难问题。2000年1月9日,被誉为“革命老人”的唐有章病逝。
  ( 责编 兴 柱 )
其他文献
李立功同志的《往事回顾》最近由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一部38万字的口述历史,笔透纸背,将老一代共产党人革命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作为党史研究工作者,展卷披阅,便恍如徜徉在晋绥革命根据地的热土上,穿越壮美的三晋河山。革命战争年代的烽火烟尘,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滚滚热浪,扑面而来,令人荡气回肠,胸襟为之一亮。  李立功同志是我省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老领导。无论是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期刊
提起王春,不少读者可能感到陌生,他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  王春,字千秋,1907年12月30日出生于山西阳城县东四侯村。幼年时代,王春便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常常手不释卷,《三字经》《千字文》《四书集注》等都能过目不忘,被誉为“神童”。在阳城第五高小读书时,全县竞艺会考,他考取头名“状元”,并得到奖励。1923年考入省立第四师范(在长治市)。他还写得一手好文章,被称“王夫
期刊
前中国奥委会秘书长、前中国奥委会副主席、2000年奥申委秘书长、北京2008奥组委高级顾问……一串长长的头衔向人们展示着魏纪中和奥运的不解之缘。  2008年,古稀之年的魏纪中正期待着以北京奥组委高级顾问的身份见证奥运会。奥运百年,魏纪中亲身经历了50年。这50年,魏纪中见证了中国崎岖的奥运之路。总结这50年的体育生涯,他说:“我不能说我有所成就,我只能说我尽到了责任,惟一的遗憾就是有些事情还能干
期刊
1962年10月,中印两个亚洲大国因为边界争端而爆发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战争,这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极不愿意看到的。作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此前曾全面主持了与印度就边界问题举行的各种级别的交涉,为争取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尽了一切可能的努力。1960年初,他在中印关系全面恶化的形势下亲赴印度谈判,就是这种努力的集中体现。    中印边境危机四伏,周恩来亲赴新德里    中印边境局势是在1959年西藏反动
期刊
刘庄位于河南省新乡县县城南边25公里处的黄河故道上。解放前,这里土地贫瘠,十年九旱,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新中国成立后,在史来贺的带领下,刘庄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刘庄在20世纪60年代就基本解决温饱,20世纪80年代初提前达到全面小康,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成为拥有10亿元固定资产的“红色亿元村”。刘庄因其独特的发展模
期刊
你问我对知青下乡到底怎么着,我认为,除了当时国家的急需以外,本质的一点就是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在很多的课本里边,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时,都有这一条。可以很坦率地说,我认为这一条没错,直到现在也这么认为。凡是有知识有作为的青年,一定要接触民众,一定要懂得中国国情,要不然你不一定能实现良好的愿望,更无法成为栋梁。现在都讲精英,精英们了解国情更是不可缺少的。    我不是“老三届”,我是“文化大革命”前的
期刊
澄合战役的硝烟已经散去了近60年,但在位于陕西渭北高原澄城县境内的壶梯山区,至今还流传着人民解放军胜利进行澄合战役的动人故事。在纪念王震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这里的山河大地更是铭记着他在此役中的战斗风采。    壶梯山是块难啃的骨头,彭总点了王震的将    1948年夏,一个风云多变、战火纷飞的季节。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西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在进行西府陇东战役之后集中主力于
期刊
山西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结束于80年代初,前后历时20多年。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度出现粮食短缺的现象。对此,毛泽东深感忧虑。1955年4月,团中央代表团在访问苏联时了解到,苏联在1954年开展了大规模垦荒运动,动员了27万城市青年移民垦荒。此举既解决了粮食短缺,又解决了城市青年就业问题。代表团回国后,向党中央汇报了苏联的做法,得到毛泽东的首肯。于是在1955
期刊
1916年,毛泽东23岁,他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两年。他逐步摆脱纯粹的课堂学习,转而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特别可贵的是,他作为一介书生,却怀有强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开始了对国家前途与命运乃至国际关系的战略思考。他不仅大胆而准确地预言了20年之后将要爆发的抗日战争,而且充满激情地、乐观地描绘了太平洋战争和中美联合对日作战以及二战后,中美两国之间日益接近、建立通商贸易往来,并科学地认为中美
期刊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 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这首著名的《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中的“柳”,即是指他的早年挚友、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烈士。  柳直荀是怎样牺牲的呢?让我们先从他的生平谈起。  柳直荀,原名柳克明,湖南长沙人。其父柳大谧,系杨开慧烈士之父杨怀中先生的同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