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爱的种子,收获一片春光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dam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主要在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基础上,初步分析与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密切相关的三个因素,即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提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四个有效途径,第一,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培养幼儿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第二,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第三,通过移情训练和游戏,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第四,通过表扬与奖励,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 亲社会行为 家长 老师 同伴 移情 游戏
  《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其中“健康”与“社会”两个领域都讲到幼儿与社会的关系,其他三个领域也有涉及。加强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在学习《指南》的基础上,初步分析与幼儿亲社会行为相关的几个重要因素,立足于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日益增多,但他们的家长和老师一般忽视对其进行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和训练的现状,并提出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有效途径。
  一、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心理学界,美国著名学者威斯伯于1972年在《社会行为的积极形式考察》一文中,首先提出“亲社会行为”一词,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与侵犯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行为,例如同情、慈善、分享、协助、捐款、救灾等等。
  社会心理学家对此给出的定义是:亲社会行为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它是指人们表现出来的一些有益的行为,比如帮助、分享、合作、安慰、捐赠、同情、关心、谦让、互助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亲社会行为可以从小培养。所以《指南》提出诸多相关要求。比如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提出“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的要求,在“社会”领域“目标2”中,对3~4岁幼儿的要求是“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对4~5岁幼儿要求是“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能轮流、分享”,对5~6岁幼儿的要求是“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
  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同伴及大众传媒等。家庭(主要指父母)和同伴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与幼儿之间的交往而发生作用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帮助、谦让、协商、友爱、尊敬长辈、分享、关爱别人等行为,就是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在家长的教育方式下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的。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与方式对幼儿与他人包括同伴的交往也有极为明显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幼儿成年以后的人际关系的交往态度与行为。
  大众传媒是社会传递渗透文化和道德价值观的主要途径。为幼儿提供符合其年龄特征、深受幼儿喜爱的电影、电视、报刊书籍对幼儿亲社会行为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那些反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帮助和善良的故事及动画片,能为幼儿学习和巩固亲社会行为提供直观、生动的示范,有助于幼儿通过观察、模仿,习得亲社会行为。
  2.认知因素
  有关研究发现,道德判断水平较高者,那么他的亲社会行为也多些。那些在四、五岁时表现出较多自主分享行为并且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相对成熟的幼儿,在他们的整个儿童期、青春期以及进入成年早期之后仍然会帮助助人,更多地会为别人着想;与此同时,他们对亲社会问题和社会责任的推理也更加的复杂。由此可见,亲社会性能够较早地建立,并且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在认知方面,幼儿园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指南》“教育建议”提出“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等等要求,就是要求教师通过言传身教,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让幼儿养成亲社会行为。
  3.情感因素
  移情是指对另一个人情绪状态的理解而产生的与此相一致的感情状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夫曼认为非常年幼的儿童已经能够感受其他人的情绪状态,并使自己受到影响进而影响他人,慢慢地形成亲社会行为。大量的研究也表明,移情增加了助人和其他的亲社会行为。
  因此《指南》“教育建议”要求:“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游戏或活动,让幼儿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关注幼儿的感受,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如对幼儿好的行为表现多给予具体、有针对性的肯定和表扬,让他对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有所认识并感到满足和自豪,不要拿幼儿的不足与其他幼儿的优点作比较”等。幼儿受到教师影响,潜移默化,对于形成亲社会行为具有积极作用。
  三、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途径
  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良好社会行为的学习和形成,主要是通过在幼儿园、家庭、同辈群体和大众传媒的影响及自身的认知水平与移情训练的作用下逐步实现的。针对幼儿的这种特点,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营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培养幼儿对亲社会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及游戏中的角色,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因此,教师和家长及各种社会工作者,都要创设出有利于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环境。特别是作为幼儿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并注意对幼儿的引导。所以《指南》提出“教育建议”:“成人以身作则,以尊重、关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和其他人,经常问候父母,主动做家务;礼貌地对待老年人,坐车时主动为老人让座,看到别人有困难能主动关心并给予一定的帮助。”
  2.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期主要有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交往:一种是幼儿和成人之间的交往,另一种是同辈群体中的交往。在同辈群体的交往中,幼儿不仅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且在建立与他人之间的平等关系之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为人处世,如何关心同伴,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学会在争执或矛盾中,怎样去协调关系,正确对待和采纳接受别人的意见。因此,同辈群体在培养幼儿的“去自我中心”,培养分享、合作等社会性行为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家长必须十分重视发挥同辈群体的作用,为幼儿创造出更多的与同伴交往的条件。
  3.通过移情训练和游戏,提高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水平
  移情也叫做情感移入或情感转移,就是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思想及活动的一种能力,简而言之,是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水平。而游戏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也可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交往机会。教师和家长必须利用游戏这一教育手段,把分享、谦让、合作、帮助等各项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入其中,让幼儿反复练习,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稳固的亲社会行为习惯。
  4.通过表扬与奖励,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无论是自觉的还是不自觉的,都需要得到认可。幼儿一旦出现了利他行为,家长和教师要及时强化,如表扬、奖励等,使儿童获得积极反馈,达到逐渐稳固的目的。反之,家长和教师如果视而不见,幼儿会感到失落,习得的利他行为可能消退。我曾经做过一项试验,采用创设需要谦让的假设情景,并施以精神奖励法,对幼儿进行谦让观念、行为的训练和教育。结果表明,精神奖励在巩固儿童谦让行为中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指南》对此也有论述,不再赘述。
  总之,从幼儿时期培养亲社会行为,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对于未来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今天播下爱的种子,明天将收获一片春光。所以,每一位教师、家长和相关社会人士,都要按照《指南》的要求,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和实践,合力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版.
  [2] 李辽 著. 青少年移情与亲社会的关系,《心理学报》,1990年第1期.
  [3] 王振宇 著.《儿童社会化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4] 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
  [5] 蔡真妮 著.《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漓江出版社,2010年版.
  [6] 李跃儿 著.《把幸福还给孩子》,国际文化出版公,2013年版.
  (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历阳镇幼儿园)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英语写作是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英语学习的整体运用,对大多数高中生都有一定的难度。词块理论是近些年被重视的一种英语学习、教学方法,对英语写作有很大的潜在作用。  【关键词】词块理论 高中 英语 写作  词块理论最初是由语言学家Becker在1976年首次提出的,后来由Michael Lewis(1993)在The Lexical Approach一书中正式提出了词块法。
【内容摘要】《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液压传动》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这对基础不扎实的中专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各个知识点以便能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笔者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机械基础 兴趣 教学方法 学生主体  《机械基础》课程是机械专业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有涵盖面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好的识字教学形式以识字为重点,引导学生不断发现字词与事物之间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从而对字词所指代的事物展开深层次的认识活动,在逐步深入的认识过程
【内容摘要】随着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智力上的发展、变化,其个性发展上也呈现一些新特点。初中体育教学不仅是学生掌握体育技能,增强体质的手段,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 初中生 个性发展 作用 措施  一、引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在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逐步形成有别于他人的独特个性。这种独特的个性既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影响,又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教学。因为,
【内容摘要】高中音乐以鉴赏为主,纵观湘教版高中音乐教材,它收录的作品音乐元素广泛,又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在鉴赏教学中,活动教学法能让师生用多元的感知方式去理解作品内涵,体会音乐作品的独特之处。活动教学法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巧妙运用?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 体验活动 趣味活动 对比探究  高中音乐课程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有着重要作用。经典作品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心理教师的事,它更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不久前我国发生了两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件发生在湖南省常德市某小学。刘某,一个13岁的学生,因觉学校伙食太差,愿意为同学们作出牺牲而吊死在自家房中。第二件发生在天津市河东区某小学。该学校一名六年级的小男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班主任发现后,本着对
【内容摘要】读史可以明道理,读史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辨善惡。本文拟从德育教学的目标确立、德育内容的挖掘和德育渗透的途径等角度,探析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教育学生惩恶扬善,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 课堂教学 德育渗透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不可少。在极具人文价值的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德育渗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
新课改要求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教学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课程资源,对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好处的,也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利用历史乡土课程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  历史乡土课程资源是指学生所在地区各种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开展乡土历史教学,可以结合中国历史教材的相关内容,穿插使用。通过学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好的身体是开展任何事情的前提,而养成好身体的黄金时期就是人的青少年时期,尤其在高中阶段。然而,当今我国的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普遍的挑食厌食现象,这不仅是令家长苦恼的事情,也是教育体系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营养健康教育出现在了高中课程教育计划中。但是因为师资力量、设备供应、资源配置等等因素,营养健康教育并没有全面开展起来,有些学校甚至完全忽视了这门课程,
特级教师宁鸿彬在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第一,请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二,请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三,请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学生在作答时分别用到了文章的标题、导语和正文主体的主要内容。宁老师说明了自己的设计意图。原来这三个巧妙的问题既初步整体感知了文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他能用这三个问题自然的引出新闻的一般常识,即第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