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无歌等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恨无歌
  高佳麟
  
  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就像躲藏在墙壁、地板中的一群白蚁,当许多患者还在庆幸“能吃能喝”时,高血糖造成的代谢紊乱,已经在悄悄地啮噬其血管和神经了。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时,治疗往往为时晚矣。
  医疗事故鉴定会,一个空气沉闷得令人窒息的地方。 “申请鉴定人:张石锁,与被鉴定人关系:患者之子。申请鉴定理由:患者张有根在糖尿病明显好转的情况下,于×月×日由某三级医院转入当地卫生院巩固治疗。因卫生院检查延误继而抢救不力,导致患者三天后突然死亡。家属要求鉴定以确认医疗事故及其等级并追究责任……”
  按照鉴定程序,我们首先倾听了申请鉴定方的陈述。
  “我爸70岁,身板可结实了!虽说得糖尿病+多年,平时能吃能喝。没住院前查过两三次空腹血糖,大夫说有高有低。有时在医疗站验小便,尿糖不算高,就是有点尿蛋白。”
  我微微皱了皱眉。糖尿病患者除了执行糖尿病饮食疗法计划以外,每周应经常监测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可叹的是很多患者数月数年才查一次血糖,发展到糖尿病。肾病四期,出现蛋白尿,还在沾沾自喜“尿糖不高”。其实,此期因肾受损,尿糖已根本不能反映血糖情况。
  “老头子可有数呢,他知道血糖一高就渴。”石锁妈插话了:“渴得紧了,吃上一粒降糖片就好多啦。这几年,全家人一分钱掰两半攒钱盖新房,石锁他爹自己买药,一年也就只三四十块。”“这次住院那真是天上掉下的祸!那天他爹突然半边身子不能动弹,接着就不省人事,卫生院让赶紧送大医院抢救,说再晚会儿就过不来啦……”
  我翻阅了患者在省级医院的出院小结:“2型糖尿病合并多发性脑梗塞、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心功能衰竭、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张大爷就诊时的情况可想而知12型糖尿病起病隐匿,就像躲藏在墙壁、地板中的一群白蚁,当许多患者还在庆幸“能吃能喝”时,高血糖造成的代谢紊乱,已经在悄悄地啮噬其血管和神经了。出现心脑血管意外、严重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时,治疗往往为时晚矣。
  石锁低着头,略微嘶哑的声音充满悲伤:“为了救我爹,娘卖了三口长得正欢的架子猪,我瞒着爹取了没到期的建房存款,前后花了两万多元。好不容易才把他从鬼门关拉回来!但爹心疼钱闹着要出院。”
  几十里颠簸转回家乡卫生院后,张大爷精神、食欲差多了。石锁娘俩田头床头两头忙,也是疲惫不堪、顾此失彼。第三天夜里,石锁趴在爹床边打个盹,醒来一看爹脸色不对,连忙叫医生,已经没救啦。
  “花了那么多钱,能说能吃才转回的,怎么一下就没了呢?卫生院一定得说清楚!”石锁母子俩嚷着。
  卫生院的老院长苦笑着连连摇头:“卫生院条件差,治不了这样复杂的病。可这病人家属硬要住院,还说巩固两天就回家。医生怎敢不收治?病房开了化验单,家属为省钱,悄悄拿了血标本到门诊冒别人的名做化验,结果人都死了化验报告还没到;护理又跟不上,家属对病情变化一问三不知。唉!”
  主持人把询问的目光转向我。我只觉得有一股苦涩的味道堵住喉咙。该说什么呢?本来,像张大爷这样的病人,在预防和早期治疗上肯花一元钱,胜过在并发症挽救治疗上花100元钱,能用最小的代价赢得健康。可悲的是,许多患者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总是企图通过少检查、晚用药来“节省”医疗费用,甚至想方设法改用医保病人的名字看病,使医生的诊断治疗异常困难。待到糖尿病晚期,要挽救张大爷这样垂危的生命,国家和个人要付出多大的经济代价,医护人员要经历怎样的千辛万苦!而患者本人面对的,却是谁也无法替代的灾难和危险。今天我举这个典型的事例,说明无知的代价竟是如此惨痛!
  (编辑/钟卉)
  
  全面呵护,送给自己
  孙海艳
  
  高血糖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脆弱和易受伤害,动脉逐渐硬化、皮肤逐渐变薄、肾功能逐渐下降。在我们还没有察觉的时候,这些变化可能已经悄悄发生。除了控制血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五驾马车”足够了吗?
  说起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大家并不陌生,它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合理饮食、适当运动、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五个方面,驾驭好这五驾马车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事实上,糖尿病患者毕竟是有病在身,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照顾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更好地预防并发症,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
  
  给自己更全面、更贴心的关爱
  1.关爱自己,从细节做起
  在生活中,我们除了控制“万恶之源”的高血糖以及它的“帮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外,还要给身体更细致的关照,比如选择舒适的鞋袜、保持皮肤湿润、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不轻信广告,不把自己的身体当“试验田”。
  2.重视微小信号,预防并发症
  并发症的出现常常是无声无息的,在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会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此时若不注意,很有可能发展到难以挽回的程度。若想早期发现并发症,则必须重视身体发出的微小信号,比如:足底有麻木或刺痛的感觉,可能意味着已有神经病变;视力比以往下降,可能视网膜已有出血;性功能下降也是神经病变的常见表现。
  3.应对生活中的特殊时期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好、没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可以怀孕,但是怀孕期间对血糖控制要求很严格,既不可高也不能低,否则对胎儿发育非常不利。因此妊娠期间要求严密监测血糖。
  旅行期间不论你外出旅游还是工作,一定不要忘记携带你的“武器”,包括药物、血糖仪、病情卡片及甜点。外出时也要尽量保持生活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或不按时进食。
  生病期间生病是一种应激的过程,一系列的代谢变化都可导致血糖较大波动,因此应加强监测血糖,并且多饮水,必要时还要监测尿酮体的情况。出现较为严重的情况时,最好尽早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或导致较严重的急性并发症。
  4.每天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
  很多患者在患糖尿病后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常会经历否认、焦虑、抑郁等情绪变化,甚至无法走出自己的心理阴影。广大患者们要坚信:糖尿病并不可怕,诚实勇敢地面对糖尿病也并不困难,只有战胜自己的不良情绪,才会有能力战胜疾病。
  “全面呵护,安心备至”
  良好的自我管理,除了“五架马车”外,还包括机能康复、生活護理、心理治疗、预防筛查、家庭关爱等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将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把健康送给你》中,谢芳和韩善续生动演绎了糖尿病患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一看。日益发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也可以帮助大家,落户社区医院的拜耳糖尿病小屋,扎根社区贴近大众,会为大家提供糖尿病管理的指导。拜耳糖尿病关怀俱乐部这样的病友组织,秉承“全面呵护,安心备至”的理念,可为广大用户提供形式多样的健康服务。
  得了糖尿病并不可怕,控制糖尿病,也并不遥远。您还等什么?马上行动吧!把全面呵护送给自己!
  
  没啥别没精神,有啥别有病
  
  
其他文献
拜唐苹可以替代二甲双胍?  李 经    吴女士今年68岁,患糖尿病4年多,一直坚持服用二甲双胍。自从患病后,她很重视生活方式的干预,每天坚持去公园锻炼身体,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病友。前两天她听别人说用二甲双胍疗效不好,现在她有了并发症,就问病友什么药好。有人说拜唐苹好,就自己去药店买了拜唐苹服用,还把原来服用的二甲双胍私自停掉。结果,前些天在公园跳舞时,吴女士突然昏迷,被送入医院。解读  吴阿姨犯了
期刊
“闲人”马大姐的戴泵生活  悠 悠    熟人都称马阿姨为“马大姐”,退休后的她也真有着《闲人马大姐》中马大姐的那种热情如火、爱人如己的性格,而且她的“闲”也是那种闲不住的闲。马阿姨患2型糖尿病十几年了,刚开始几年,通过药物控制效果尚可。后来因为看外孙比较劳累,血糖有波动,就改用胰岛素治疗。但去年年底,马阿姨生活在上海的小女儿又给她添了一个外孙女,这下可忙坏了马阿姨,又是看小的,又是照顾大的,心里
期刊
做好血糖自我监测的8点建议  李 经    监测强调的是“自我”,意思是检测要自己做,不要靠别人。只要有能力。连自己的亲人都不必依靠。因为自己最了解自己。  检查强调的是“定期”,依照生理和病理的变化,对疾病的监测与检查必须定期、有计划地进行,有些检查需要天天做或随时做.有的检查需要2~3个月做一次,有的检查需要半年或一年做一次,每种检查各有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1.早餐前血糖(指早晨6:00
期刊
糖尿病教育细则  武宝玉    开展糖尿病教育,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成立一个训练有素的专业队伍,统一认识,统一教育内容。  目前糖尿病治疗达标率较低,分析其原因主要有:医生缺乏对糖尿病全面控制和达标的观念,缺乏对新药物的认识;未针对基本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落后;基层保健系统不完善;患者缺乏规范的糖尿病管理,不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恐惧不良反应,恐惧低血糖,治疗依从性差等。由此可见
期刊
有人把骨质疏松症形象地称为“无影的窃贼”、“无声无息的疾病”。这是因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由子骨密度降低、骨质变得脆弱,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造成骨折,甚至造成残疾。而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这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有关,与钙、磷、镁等矿物质代谢关系也很密切。据统计,约半数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骨质疏松症。    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临床表现    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院内分泌科冯晋光主任医师指出
期刊
糖尿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艾 新    没有哪一种病像糖尿病一样,给人们带来如此多的、危害其生命的并发症;也没有哪一种病像糖尿病一样,充分体现出知识对人类健康的至关重要。在国外,医疗机构一般都会鼓励病友和家属一起阅读专业健康期刊,随时获取方便实用的知识和信息,以便更好地控制和治疗糖尿病。我们衷心地希望我国的病友也重视和参与进来,掌握更多的糖尿病知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中国糖尿病杂志》主
期刊
避免截肢,请用心呵护双足——糖尿病合并足病的药物治疗  于德民 高 璐    近年來,糖尿病足病日益受到重视,以下就有关糖尿病足的治疗做几点简要介绍。    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患者常感觉下肢发凉、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对于轻中度缺血患者,有规律小运动量的行走有利于增加下肢血液供应。由于糖尿病常合并高凝状态,因此慢性缺血的患者,应用阿斯匹林75~100毫克或低分子肝素5000~1
期刊
为健康长寿,在学习实践中认识中医——吕仁和教授谈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李 晋    有人挑战传统医学,口出狂言:告别中医;  有人痴迷中医,深信中医“根治”论;  有人黑心卖药,中药被说成“基因”疗效;  有人屡屡受骗,却仍然偏听偏信……  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为何现代中医学走向两个极端?  中医中药究竟能否治疗糖尿病?对待中医中药,我们应该持什么心态?  针对糖尿病防治,中医药有哪些优势?又存
期刊
让糖尿病饮食有据可依  杨勤兵    糖尿病患者日常饮食五大原则  1 饮食结构要合理:  健康的保证是在适宜热量的同时,强调营养素的均衡摄入,而合理的饮食结构则是营养均衡的前提。通常糖尿病的饮食治疗要求每日碳水化合物和单不饱和脂肪酸供热比占总热量的60%~70%(美国糖尿病学会2002年建议),蛋白质供热比占總热量的15%左右,其他热量由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同时还要考虑膳食中提供的其
期刊
胰岛素“八十五岁”了  李长玉    1921年,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发现了胰岛素,至今已85年了。胰岛素的发现开创了糖尿病治疗的新纪元。如今,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地位从饮食、药物后的第三位上升到了第一位,国外2型糖尿病胰岛素使用率已达到30%~50%。    发明胰岛素的历史背景  1891年11月14日,班廷医生出生于加拿大的阿里斯顿。医科大学毕业那年,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班廷应征入伍。在欧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