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也就是说,把学生培养成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都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了完成这一总体目标,语文教学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语文教学改革发展中我们应思考的问题。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课堂中心,学生处在听的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讲解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点,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学模式:“教室里,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一行的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因为单纯的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是‘静听’的另一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識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采取自主、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涪城区“体验——生成——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钻研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只有对教材、对课标做到胸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特级教师李梦玲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2、关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五岁时对罗盘产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达尔文跨入生物学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3、立足课堂教学,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6年,涪城区构建了“体验——生成——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全区语文教师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语文中考成绩。近几年来,中考语文成绩涪城区居全市第一。
⑴布置任务应注意指向性和明确性。每上一堂课,我们免不了要提很多问题供学生思考,要布置很多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此时,应充分估计学生的学情,在提问的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范围和梯度,布置任务尽可能做到目标明确、范围清晰。这样,学生的思考和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⑵精炼语言,尽可能地减少课堂废话。作为语言课,语文对教师的语言要求非常高,一堂高质量的课,不仅要有鲜明的层次感,更要有足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教师语言侧重在听、说、读等方面显得非常关键。作为老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更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不该重复的坚决不重复,尽可能做到表述准确、精炼、优美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⑶学习任务安排应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大班额中要实现因材施教,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掌握学情,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做好科学的分工和协作。这样,学生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合理,才能各有所得。
4、课堂的延伸——联系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总之,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根据本地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适合的方法,自己不一定适用。正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活,用我者死。”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与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课堂中心,学生处在听的被动地位。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讲解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点,步步为营,滴水不漏;学生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要紧扣教材观点和考点,不敢越雷池半步。学生成了录音机,只有复制的功能,没有主动、自由的个性。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就这样形容和批判传统教学模式:“教室里,几何图形排列着一行一行的简陋的课桌,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少有移动的余地;这些课桌的大小几乎都是一样的,仅能够放置书、笔和纸;另外,有一个讲台,一些椅子,光秃秃的墙壁,还可能有几幅画。我们看了这些情况,就能推断在这样的场所可能进行的唯一的教育活动。这一切都是有利于‘静听’的,因为单纯的学习书本上的课文,只是‘静听’的另一种形式。它标志着一个人的头脑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的传统教育偏重知識的传授而轻视实践活动。而实际上,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生活的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
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采取自主、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洋思教学模式、杜郎口教学模式、涪城区“体验——生成——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采用科学的高效的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我个人认为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钻研教材,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选文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只有对教材、对课标做到胸中有数,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才能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特级教师李梦玲说:“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
2、关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人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能更为有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探寻、深入研究。爱因斯坦从五岁时对罗盘产生兴趣,最后成为物理学界的泰斗;从小对动物的兴趣引导达尔文跨入生物学殿堂,创立了不朽的进化论。
3、立足课堂教学,高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2006年,涪城区构建了“体验——生成——运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全区语文教师采用了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语文中考成绩。近几年来,中考语文成绩涪城区居全市第一。
⑴布置任务应注意指向性和明确性。每上一堂课,我们免不了要提很多问题供学生思考,要布置很多学习任务让学生完成。此时,应充分估计学生的学情,在提问的过程中注意问题的范围和梯度,布置任务尽可能做到目标明确、范围清晰。这样,学生的思考和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⑵精炼语言,尽可能地减少课堂废话。作为语言课,语文对教师的语言要求非常高,一堂高质量的课,不仅要有鲜明的层次感,更要有足量的听说读写的训练,而教师语言侧重在听、说、读等方面显得非常关键。作为老师,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作为语文老师,更要锤炼自己的语言:不该重复的坚决不重复,尽可能做到表述准确、精炼、优美是我们应该追求的。
⑶学习任务安排应注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大班额中要实现因材施教,切实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充分掌握学情,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并做好科学的分工和协作。这样,学生学习任务明确、分工合理,才能各有所得。
4、课堂的延伸——联系生活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总之,采取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根据本地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切不可照搬照抄。别人适合的方法,自己不一定适用。正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活,用我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