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翼》中米莉·西奥尔的多重性格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亨利·詹姆斯小说《鸽翼》中的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是一个自由奔放的女性,由于罹患不治之症,所以她必然要走向早逝。但在面对人生和爱情的时候,米莉·西奥尔却没有放弃,而是选择了和命运抗争。本文重点分析了米莉·西奥尔这种多元性格形成的轨迹,以及她身上的两种重点性格:抗争,自我的身份错位。
  关键词:米莉·西奥尔 亨利·詹姆斯 《鸽翼》
  《鸽翼》是亨利·詹姆斯晚期所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内容相对于作家早期的作品更为晦涩难懂。《鸽翼》这部小说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并不是小说当中所呈现出来的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而是作者所设置的人物性格,以及这种非常复杂和纷繁的情感波动。而米莉·西奥尔作为这部小说的女主人公,其性格变化的轨迹,尤其是其抗争命运的不屈性格和对于自我认知的错位,则表现了人类性格中坚强和脆弱的两面。
  一 《鸽翼》之米莉·西奥尔的人生脉络
  继承了父母留下来的一大笔遗产的美国女孩米莉·西奥尔来到英国伦敦,她受到了一些在伦敦上流社会混迹的附庸权贵的人物的追求,并结识了富有的英国小姐凯特。
  正在追求凯特小姐的人物之中,有一位英国的贵族马克爵士,他悄悄向凯特透露了米莉·西奥尔已经罹患了无法治疗的疾病。凯特觊觎米莉的财富,因为自己的男朋友莫顿过于穷困潦倒,无法和自己缔结连理。所以,凯特希望自己的男友莫顿能够攀附上米莉,然后等米莉死后窃取遗产。而米莉·西奥尔最终以其性格打动了莫顿与凯特,以至于莫顿放弃了这笔遗产,在米莉死后,与凯特分道扬镳。
  亨利·詹姆斯对于小说的女主人公米莉·西奥尔并没有进行大篇幅的直接刻画,但是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心理构造以及性格,却采用了比较多元化的视角来进行呈现,从而形成了一个具备着多元性格以及丰富个性的米莉·西奥尔。
  二 米莉·西奥尔性格之核心——抗争命运的不屈性格
  米莉·西奥尔是一个有着善良灵魂的勇者,她虽然是一个女孩子,而且遭遇到了失去双亲、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甚至是罹患不治之症的境遇,但是她依然决定继续活下去,即便生命即将走向了尽头。米莉·西奥尔有着世上许许多多的人都羡慕的东西,比如说数之不尽的财富,以及上流社会的地位等,但是她仍然要和命运抗争,因为她是一个注定走向悲剧的人物。
  1 米莉·西奥尔抗争命运的不屈性格形成之原因
  在英国首都伦敦的社交场合呆着的时间越长,米莉·西奥尔越加感觉到自己是处在于一个非常危险的境地之中。她感觉自己是一只珍稀罕见的猎物,并且她的身边呆着许许多多觊觎着她财富的各种猎手,比如说凯特、上流阶层的马克爵士等,随时都可能向自己伸出贪婪之手。所以,摆在米莉·西奥尔面前的有这样的两条道路:一条道路是选择在第二天的早晨,马上离开伦敦;另一条道路就是继续留在伦敦,任由人们的觊觎或者宰割。这就注定了,米莉·西奥尔要选择和命运抗争,只有选择了和命运抗争,她才能够获得自己的自由。尽管对于米莉·西奥尔而言,她的身边一直都会有着苏珊的陪伴,但是苏珊已经不能够完全信赖了,面对另一个人物邓谢尔,她也不方便去把自己心中所想倾囊而出,所以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命运困境,她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够突出重围。
  2 米莉·西奥尔在伦敦时抗争性格的体现
  米莉·西奥尔面对着自己身上无法被治愈的疾病,以及即将来到的早年夭折,并没有消极怠惰,而是选择继续活下去,由此,她的抗争性格也更为彰显。在这个过程之中,米莉·西奥尔放弃了原先一些经常佩戴的小花装饰,而选择了一把奇特的防身武器,比如一支长矛,或者是一把火枪,这些防备性质的武器佩戴在身上;这些配饰让米莉·西奥尔即使走在伦敦街头,都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她似乎做好了随时和人们进行战斗的姿态。米莉·西奥尔非常自信地大跨步走着,仿佛冲锋的集结号角已经吹响了。或许是抗争的勇气促使了米莉·西奥尔活下去的勇气,这些奇特的饰物让这个曾经彷徨的人走向了更为坚毅的道路,如同一个随时可以进行战斗的士兵,面对着无形或者有形的敌人。
  米莉·西奥尔是马克爵士非常关注的贵妇人,也是罗德夫人心目中的活着的财富,而凯特则把米莉·西奥尔看成了自由、金钱,以及改变自己和莫顿·邓谢尔命运的契机,而苏珊对于米莉·西奥尔,则是一种无意识下的背叛。这位单纯的美国姑娘,不得不选择保卫自己,也不得不选择这种抗争的个性。对于米莉·西奥尔而言,人生的意义,不再是财富或者是地位,而是活着。如果想要活着,就要自己去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表明自己内心之中的决心。
  3 米莉·西奥尔在威尼斯时抗争性格的体现
  在离开英国伦敦之后,米莉采用了一些策略以及手段,比如运用财富的力量。米莉·西奥尔在离开了英国之后,选择在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租借了一座非常壮丽的宫殿作为自己的府邸,然后以自己的财富作为与命运反抗斗争的武器。拥有足够的钱,米莉·西奥尔可以拒绝很多自己不想要的人与物,比如马克爵士的两次求婚,最后无私地将自己的财富交给了邓谢尔,也表明了这些财富让米莉成为了笑傲命运与人生的坦荡之人,她把真挚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
  米莉·西奥尔还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气面对命运对自己的挑战。正如小说的名字《鸽翼》——奔向自由一样,凯特比喻米莉是一只鸽子,鸽子拥有非常优秀的飞行能力,同时也有翅膀,它十分温柔,能够在特别的时候,展开自己的羽翼庇护他人。从这些方面看来,米莉·西奥尔的抗争性格让她自己活得更为丰富多彩,并且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也不会因为这些事情感到后悔,因为她追求了自己所向往的自由。
  米莉·西奥尔邀请好朋友凯特一同去意大利的威尼斯游玩。在这个过程当中,凯特发现米莉·西奥尔的确是罹患了不治之症,不过米莉却迷恋上了凯特的男朋友莫顿。因此,凯特产生了对米莉·西奥尔财产的觊觎心态,并且开始和记者莫顿策划了一个阴谋。凯特让莫顿去追求已经不久于人世的米莉·西奥尔,准备等到米莉去世后,让莫顿掌握继承米莉的财富,进而能够和自己在一起。米莉·西奥尔和莫顿在一起感受到很多人生的快乐,人生也焕发出了各种光彩。但是,米莉还是从一些渠道获知了,原来自己珍视的爱情不过是好友凯特和莫顿的一个秘密阴谋。   然而,生性坦荡的米莉·西奥尔还是决定与命运做最后的抗争。她非常坦然地把这笔财富悉数交给了莫顿。到了最后,莫顿受到良心的责备,而且想起了米莉往昔的种种良善,他不忍心靠这样的一笔不义之财去获得自己的幸福,于是放弃了继承财产。而凯特也因此看清了莫顿对米莉·西奥尔的留恋和真情,于是决定离开莫顿,让一切的算计和阴谋随风而去。
  三 米莉·西奥尔的负面性格——对于自我身份的错位
  米莉·西奥尔最缺乏的就是自信,而这一点也是作者亨利·詹姆斯重点指出的。对于米莉·西奥尔而言,她拥有着许多别人渴望的东西,如灵活的头脑,充足的金钱以及自由,而且她的个性中也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魅力,这种魅力让她成长成为一个独特的女性。
  1 米莉·西奥尔产生自我身份错位的原因:源于攀比
  来到英国伦敦之后,米莉感受到了伦敦上流阶层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的状况,马克爵士也对她说,在这样的一个社会交往圈子当中,没有一个人不是为了追求某些东西,而做一些事情。但是这样反而却让米莉更加清晰地了解到,要对自我有所定位。自己究竟是谁,究竟是要为了什么目的去生活。在伦敦上流社会的晚宴之中,米莉和凯特相互遭遇了,这种对于自我身份的疑虑更加加重了。米莉在想,自己和凯特相互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凯特去到什么地方都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快乐,人们总会欢迎凯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以及观察之后,米莉渐渐明白,凯特是一个非常老练并且成熟的上流人物,而自己显得头脑相当的单纯;另一方面,凯特生命十分有活力,能够展现出健康美丽的女性特质,但是米莉却因为疾病而显得病怏怏的。
  可以说,凯特的存在,是米莉·西奥尔内心最悲伤的一个地方。凯特某个程度上,是米莉内心对于自己形象的理想模样。米莉非常希望获得凯特这样的美貌以及健康,同时,她也非常嫉妒凯特活力四射的生活,认为这样才是生活。
  2 米莉·西奥尔自我错位性格的体现:趋同和自卑
  面对着诸多的不足,米莉内心产生了一种近似于拉康所谈到的“趋同”心理效应,这样的一种效应,往往是米莉·西奥尔企图缩短自己和凯特之间的差别。她内心十分不安,对于自己的身份也渐渐感觉到模糊和迷失,特别是想起这些差距之后的惶恐不安。这一点在莫顿·邓谢尔被凯特的魅力所迷住,而这个事实被米莉·西奥尔发现之后,在米莉的内心更是剧烈地进行挣扎。这也是最后米莉·西奥尔选择遁世的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米莉·西奥尔渴望像普通人,或者像凯特一样去体验各种各样的人生,感受生活当中的美好和美丽,渴望能够有这样美好的爱情,只是残酷的现实世界,逼迫她不得不否定了自己。
  米莉·西奥尔始终没有办法和伦敦的上流社会互相融合到一起,因为对于伦敦这些上流社会的人物而言,米莉·西奥尔只是一个珍奇的观赏物。永远是站立在伦敦上流社交圈子外端的米莉,面对着这些人物的艳羡目光,这种客体效应也作用于她自身,让她一度没有办法感受到自我的真切存在,在某个程度上,她将自己的性格进行了异化。
  正如小说当中描述到米莉·西奥尔见到了布隆基诺的画像的时候,米莉开始把自己和绘画作品里的人物联系到一起,悲戚一同,面对着悲伤的命运,一起黯然神伤,结果不禁流下了复杂的泪水。米莉看到这样一位被各种高贵光环笼罩的女性肖像,再反观自我,感受到无比的痛苦,仿佛这就是自己的未来,即便是死去多少年的人也要比自己更好。这种性格上的自我错位,让米莉·西奥尔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身份危机。米莉发现了自己尽管非常有钱、非常年轻,仍然没有办法逃离死亡的命运。
  受到生存下去的欲望撕扯,以及对于美好的爱情内心的热烈渴望,米莉·西奥尔最终选择了自我欺骗。这种自我的欺骗让米莉·西奥尔暂时寻找到了人生的虚幻避风港,这样的虚无的安全感,也让米莉·西奥尔还一直认为莫顿·邓谢尔对自己或许还有些爱意。
  四 结语
  亨利·詹姆斯是一个对于清教伦理较为恪守的人,所以他笔下的米莉·西奥尔也是一个具备较为浓重的清教伦理传统的人物形象。米莉·西奥尔对于自由有着无限的热爱,并且敢于大胆追逐自己心目中的幸福,对于遇到的事情能够忍让和节制,有着相对他人更为严格的道德意识。米莉·西奥尔年纪相当轻,但是命运却多舛,而这样的人生却无处不彰显着道德的力量能够对人产生的感化影响。不过,米莉·西奥尔对于自我身份认知的错位,则是其对于人生意义认识的模糊所导致。可以说,这个勇敢但是又不幸的女性形象,带来的启迪仍然十分深远。
  参考文献:
  [1] 周晓红:《不屈的女勇士——〈鸽翼〉中米莉·西奥尔形象分析》,《安徽文学》,2010年第8期。
  [2] 王跃洪:《亨利·詹姆斯笔下的女性形象》,《名作欣赏》,2006年第24期。
  [3] 董洪川、王庆:《新时期我国的亨利·詹姆斯研究:回顾与反思》,《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8年第2期。
  [4] 陈平:《意识呈现的方式:〈鸽翼〉的现代性》,《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薛艺丽,西安外事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弗朗茨·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浪漫主义乐派中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1826年,年仅十五岁的李斯特完成了十二首高难度的钢琴练习曲,被誉为“超级练习曲”,其中第九首“回忆”是最动听的练习曲之一。该曲温婉柔情,十分平静,曲子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美好的留恋和回忆。本文试对《回忆》的创作背景、调式和声、旋律特点、情感内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同行共勉。  关键词:李斯特 超级练习曲《
期刊
影片中的笑话让人欢喜也让人动容,这些小演员们的表现出奇精彩。一部套着小短裤却意味深长的电影。  ——《巴黎竞赛》  小淘气尼古拉是法国著名插画绘本,曾伴随许多法国人度过快乐的童年,以小尼古拉的形象创作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创作于1959年,在法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在法国拥有无数的“小尼古拉迷”,可与“小王子”相媲美。  “小淘气尼古拉”诞生于战后的法国,属于经济稳定的“黄金年代”,最早出现在1959年3
期刊
《我们从哪里来》是诗人南永前对千古的追问,是时代的呼唤,它关乎自然、社会、人生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学习研究图腾诗的价值,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一 图腾诗的原创价值  图腾是早期人类社会群体认为与之有特殊血缘关系的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物。图腾信仰是人类社会随着氏族部落的形成而产生的信仰。氏族成员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图腾的化身或转世,图腾有超人的能力,能庇佑他们,并将图腾视为部落的徽号和象征,以此来划分
期刊
摘要 《狼图腾》是一部以内蒙古草原中狼群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它以几十头狼的故事为主体,通过为数不多的几个主要人物活动将其串联起来。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四起,引人入胜。而作为绝对主人公的狼一改过去我们熟悉的狡诈、残暴、忘恩负义的形象,被作者赋予了一种全新的形象与解读。本文对小说《狼图腾》背后主题全面解析,以便更为全面地解读这部经典生态文学作品。  关键词:《狼图腾》 狼群 形象 主题  引言
期刊
摘要 《文学的邀约》是一部从整体上“反思现代性”进而寻找文学新生的著作。格非运用福柯、韦伯、浪漫主义美学、现代语言学、中西文学传统等思想文化资源,清理了18世纪以来现代文学观念中的成规,重新理解传统文学资源,呼唤“真正意义上文学”。“现代文学的终结”这一观念并非对文学沦落的悲悼,更是一种望其速朽进而涅槃的冲动。  关键词:格非 文学的邀约 现代文学 终结 涅槃  格非身兼大学教授与作家两种身份。在
期刊
摘要 “五四”以来,精英文化和平民文化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条线索,金庸小说,打破了这条界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武”和“侠”为载体,传播了中国文化,其主题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梳理,真实地展现了儒、道、佛家和我们的世俗生活。  关键词:金庸小说 传统文化 文以侠化  “五四”以来,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在经济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结构的现实处置下,始终在主流与非主流的阅读视域中处于对峙状态。前者一直居高凌下
期刊
摘要 中国20世纪的知识分子主要与两个重要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从根源上看,这两种主义的发端并非源自中国,而是一种外来的思想。在不断的冲击与浸润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其在与中国传统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伦理思想之间形成一种思想文化意义上的交流与互动的过程中,都未能真正地融入和内化成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思想概念,相对而立。鲁迅在进行文学创
期刊
在当代文学史上,文学对民歌的吸收和接纳有两次高潮。一次是1958年的大跃进时期的民歌搜集和创作浪潮。这次浪潮是政治权力话语主导下的民歌与文学的联姻,各种赛诗会、民歌演唱会、诗歌展览会、诗擂台、诗街会等以口头演唱、诵读等形式,在工农业生产大跃进激进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令人瞠目的“虚假繁荣”,与此同时,大量的民歌进入文学作品成为作家创作时有意识的选择,文学作品中的民歌也就在意识形态和狂热激情的共谋中走上
期刊
摘要 《我是猫》中“猫”的陌生化视角,意味着在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批判时,其动力源于本能反应。现代主体“我”在文明转化过程中无处认同,在一种“文化不适症”的“病态”中漂流着。夏目漱石及其小说主人公在“拆穿西洋镜”的文化实践中,发展出一种作为“社会感觉学”的“审美现代性”。  关键词:我是猫 主体 审美现代性  一 批判的动力  明治三十八年(1905年)的一天,日本东京,珍野苦沙弥先生坐
期刊
摘要 有位诗人说过,从“境界”方面来说,戴望舒不能算大诗人,因为在他的诗里,很难看到时代的影子,也很难听到民族的声音。笔者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笔者认为戴望舒在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做着韧性的抗争,表现了时代精神。  关键词:道义 自主 象征 朦胧  在国运维艰、民生凋敝的时代里,对一个诗人的考验首先来自于某种写作道德的规定。时代往往都设定了一个相应的道义和责任承担的方式,以此来“约束”和“考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