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故事教学中,我们一般只重视幼儿语言的发展、故事的理解和故事的教育意义,往往都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就是跟着教师一起念重点句式和词语,直到把故事内容基本掌握为止,而忽视了幼儿在故事教学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故事教育中,教师应该打破思维定式,把思维定向性转变为思维多样性和变通性,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引导。
一、在续编故事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在进行这个故事的教学时,都夸奖曹冲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教师往往都忘了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想什么好办法称象呢?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后,发现我们的孩子也有许多自己的好办法,一个孩子说:“把石头都搬到船上去,这个办法太慢了,也太重。如果请很多人站到船上去,这不是又方便又省力吗?”
有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大象赶到大卡车上,只要卡车开到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就会显示卡车和大象一共多少重,然后减掉卡车原来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时代不同了,技术发展了,“地磅”这一称重传感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对庞大物品的称重难题。幼儿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是和他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
案例二:
《狐狸请客》故事大意:狐狸请鹤吃饭,却把汤放在浅盆子中,鹤的长嘴巴吃不到浅盘子里的食物。第二天鹤请狐狸吃饭,鹤把食物放进细长的瓶子中,狐狸也吃不到瓶中的美味食物。
听完故事,有孩子说:“狐狸太笨了,只要把瓶子里的食物倒出来,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了”。有孩子说:“下次告诉鹤,你到狐狸家去吃饭要带好自己的餐具,到时候把汤放进瓶子就可以吃到了。”还有孩子说,拿个吸管,就能吃到瓶子里的食物了……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打破思维定式能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都愿意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
二、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
以小班幼儿故事《小心水坑》为蓝本,以“?”这个符号为主要线索。故事大意是:小熊、小白兔、小刺猬、小鸭、小蚂蚁、小象这六个动物分别是如何过小水坑的。教师给小朋友们制作动物头饰,幼儿戴上头饰后就成了那个小动物。当“小熊”出现在小水坑前时,就出现小问号——“?”,老师就会问小熊:“想一想,小熊你会怎么样过水坑?”以此类推。
幼儿主要是直觉形象思维,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熟悉的场景,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入故事的角色中,亲自参与故事的发展,解决故事中发生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加入音乐作为故事的背景,渲染故事,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在启发引导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教学中班故事《这真是幸福的一天》时,教师给孩子出示两个人物:小猪和狼,让孩子猜一下:小猪遇上狼,这将是谁幸福的一天?为什么?有孩子说:“狼是凶猛的动物,狼可以吃掉小猪了,所以应该是狼的幸福一天。”有孩子说:“小猪被狼吃掉,太可怜了,我们帮小猪想想办法,怎样打败大灰狼。”于是根据教育设置情境,在吃小猪前先让狼为小猪洗澡,让小猪洗得舒舒服服,然后把小猪喂得饱饱的,把老狼折腾得累死掉,小猪顺利地逃出狼窝等。
案例二:
教学大班故事《超级擂台赛》时,教师投石问路:“孩子们,最近羊村里可不太平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孩子们说:“灰太狼来了。”教师说:“是啊,是狼来了,而且不是一只,是一群狼,这下可怎么辦呢?小羊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他们会请谁来做保镖呢?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去挑选保镖呢?会比哪些项目呢?”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提问,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主张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并注意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来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通过多角度思考,寻求到更多的有创意的回答,养成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形成多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让幼儿在多观察、多思考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知识,以此营造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而故事教学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充分利用故事教育,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概念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创新,让故事教育给孩子一个创新的空间,给孩子在故事教育中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小学幼儿园)
一、在续编故事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曹冲称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在进行这个故事的教学时,都夸奖曹冲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教师往往都忘了给孩子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你是曹冲,你会想什么好办法称象呢?
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后,发现我们的孩子也有许多自己的好办法,一个孩子说:“把石头都搬到船上去,这个办法太慢了,也太重。如果请很多人站到船上去,这不是又方便又省力吗?”
有孩子说:“我们可以把大象赶到大卡车上,只要卡车开到高速公路的收费口,就会显示卡车和大象一共多少重,然后减掉卡车原来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时代不同了,技术发展了,“地磅”这一称重传感器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对庞大物品的称重难题。幼儿能想出这样的方法也是和他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
案例二:
《狐狸请客》故事大意:狐狸请鹤吃饭,却把汤放在浅盆子中,鹤的长嘴巴吃不到浅盘子里的食物。第二天鹤请狐狸吃饭,鹤把食物放进细长的瓶子中,狐狸也吃不到瓶中的美味食物。
听完故事,有孩子说:“狐狸太笨了,只要把瓶子里的食物倒出来,就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了”。有孩子说:“下次告诉鹤,你到狐狸家去吃饭要带好自己的餐具,到时候把汤放进瓶子就可以吃到了。”还有孩子说,拿个吸管,就能吃到瓶子里的食物了……
从上面两个案例来看,引导幼儿进行故事创编,打破思维定式能提高幼儿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创编的过程中,不仅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而且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幼儿都愿意来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在创编的过程中幼儿感受主动学习的快乐。
二、在创设情境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
以小班幼儿故事《小心水坑》为蓝本,以“?”这个符号为主要线索。故事大意是:小熊、小白兔、小刺猬、小鸭、小蚂蚁、小象这六个动物分别是如何过小水坑的。教师给小朋友们制作动物头饰,幼儿戴上头饰后就成了那个小动物。当“小熊”出现在小水坑前时,就出现小问号——“?”,老师就会问小熊:“想一想,小熊你会怎么样过水坑?”以此类推。
幼儿主要是直觉形象思维,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熟悉的场景,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入故事的角色中,亲自参与故事的发展,解决故事中发生的问题,还可以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适当加入音乐作为故事的背景,渲染故事,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想象力,培养其创新思维,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三、在启发引导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思维
案例一:
教学中班故事《这真是幸福的一天》时,教师给孩子出示两个人物:小猪和狼,让孩子猜一下:小猪遇上狼,这将是谁幸福的一天?为什么?有孩子说:“狼是凶猛的动物,狼可以吃掉小猪了,所以应该是狼的幸福一天。”有孩子说:“小猪被狼吃掉,太可怜了,我们帮小猪想想办法,怎样打败大灰狼。”于是根据教育设置情境,在吃小猪前先让狼为小猪洗澡,让小猪洗得舒舒服服,然后把小猪喂得饱饱的,把老狼折腾得累死掉,小猪顺利地逃出狼窝等。
案例二:
教学大班故事《超级擂台赛》时,教师投石问路:“孩子们,最近羊村里可不太平了,你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孩子们说:“灰太狼来了。”教师说:“是啊,是狼来了,而且不是一只,是一群狼,这下可怎么辦呢?小羊们该如何保护自己呢?他们会请谁来做保镖呢?他们会用什么方法去挑选保镖呢?会比哪些项目呢?”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采用探究式的提问,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幼儿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主张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并注意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提问来训练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通过多角度思考,寻求到更多的有创意的回答,养成寻求多种答案的习惯,形成多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让幼儿在多观察、多思考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知识,以此营造创造的氛围,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而故事教学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充分利用故事教育,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人才概念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创新,让故事教育给孩子一个创新的空间,给孩子在故事教育中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让孩子在创新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商城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