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变革了传统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指导方式,教师应与时俱进,依托网络应用平台创新阅读书目的推荐方式、优化阅读过程的指导、拓宽阅读成果展示渠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实效。
【关键词】互联网+ 儿童文学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1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夯实学生终身学习基础的重要作用。”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但传统的儿童文學课外阅读往往成了学生的“个体活动”:教师每学期开学罗列长长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家长根据推荐书单为孩子购买了不少书籍。学生在阅读前期,无法判断书中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阅读过程中也无法及时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阅读后,很少有和师生交流阅读感受的机会,阅读成效不甚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不再局限统模式,它突破时空、方式的束缚,变得异彩纷呈,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翻转着阅读的方式,如“光影阅读”“微信互动”“网络电台”……如此丰富的阅读体验,开启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生活的新天地。
如何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实效呢?近年来,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依托网络光影资源,创新推荐书目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求小学生于都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一阅读目标,光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海量的课外儿童文学阅读。
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推荐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明晰的阅读指向,有效避免了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然而,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通过传统的课堂推荐儿童文学阅读,已难以满足当下儿童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于是,“光影阅读”应运而生。“光影阅读”就是以经典电影为媒介,将“直观性”的观影与“抽象性”的阅读相结合,将静态、平面化的文字阅读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立体化阅读①。当前,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如《淘气包马小跳》《草房子》《不一样的卡梅拉》等一系列深受儿童喜爱的读物已经被拍成电影或制成动画片。教师推荐阅读这些作品时,可以“观”引“读”,通过引导学生看这些作品的部分电影,以生动的画面、声音,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感,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感受进入阅读的世界,进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儿童文学。
二、借助“一起阅读”平台,创新儿童文学阅读模式,体验阅读乐趣
把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应用——“一起阅读”引进校园,推广给家长和学生。在“一起阅读”的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所教年级在书库里找到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图书,在班级平台中给全班学生发布阅读计划,推荐阅读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图书购买并进行线下阅读。学生不但可以每天通过阅读平台上传自己的读书笔记,还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读书笔记,对其点赞或留言,老师也可以评论同学的作品。学生阅读完毕,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内涵等方面进行线上阅读检测,闯关积分。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线上阅读检测,他们在你追我赶的动态阅读积分中体验到了阅读乐趣。阅读周期结束后,班级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反馈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既能及时监测班级全部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又能有效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情况,为教师开展个性化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提供了参考。
三、建立班级阅读微信群,在互动交流中优化阅读过程的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传统的课外阅读中,老师基本很少参与阅读过程。大多数时候,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后,会在选择在特定的时间里上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供学生进行读后交流。但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基本没有参与阅读指导。如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随时跟进指导,确保阅读成效呢?基于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高效、个性化的交流平台,我尝试在班级中建立“班级阅读微信群”,架起家校阅读的桥梁。
为了发挥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我首先根据“一起阅读”平台反馈的书目阅读进度,及时推送有关该作品阅读问题,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如学生阅读《城南旧事》一周后,我在“班级阅读微信群”中先抛出了关于作品内容的问题:“你能从《惠安馆》《我们看海去》《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四个故事中选择一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主要内容吗?”学生纷纷在微信上留言,这样的留言有效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态势。在阅读的后期,我又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物形象剖析的问题——“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好几个人物,其中最让你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你认为他(她)什么地方打动了你?”班级阅读群里又掀起热潮,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阅读思考在群里和老师、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互动问答中始终保持阅读的亢奋状态,以“答”导“读”,由浅入深地行进在有效阅读的路上。“班级阅读微信群”以其交互、便利、快捷的特点,在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运用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打破了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界限。在阅读互动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内化、再表达,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的感悟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理解、运用的好习惯。 四、利用网络空间、网络电台拓宽阅读成果展示渠道,感受阅读之乐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非多读不可,非勤写不可。”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平台。传统的校刊、班刊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因刊物版面有限,又缺乏互动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平台上展示作品。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信、QQ空间等网络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下,把其有利因素应用到阅读成果展示中去。学生将阅读心得、读后感或者自己的小创作上传至“班级阅读微信群”、QQ空间,并由同学们相互交流、点评,有效加强了阅读交流,促进了生生双向提高。如一年级的学生读完绘本《好饿的小蛇》后,我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好饿的小蛇还会看到什么?它会怎么做?不少学生畅所欲言后,创作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绘本,并把这些图文并茂的“绘本”拍照上传至“班级阅读微信群”、朋友圈及QQ空间,他们的作品收获了师生们、家长们的点赞,甚至有些作品还被转发到其他朋友圈里,学生的创作热情就这样被点燃了。实践证明,这种展示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的参与热情比起单纯在作文本上写作文,学习讨论的氛围更高,修改成效也十分显著。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以“写”为媒介展示阅读成果外,通过“读”来展示阅读成果的方式更是受到了同学们的追捧。当前,“荔枝FM”“为你诵读”等网络电台、微信、QQ空间等应用的兴起,也为学生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展示天地。学生通过“荔枝FM”或“为你诵读”等网络电台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精美文章大声朗读出来,实现了人人当主播的梦想,他们在平台上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听读中爱上阅读,在感情朗读中提升对作品的感悟,实现“阅”和“读”的有效互动,改变课外阅读只“阅”不“读”的缺失。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革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不仅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必将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模式进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以其独特的操作方式吸引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与时俱进,巧妙借助网络平台,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引领学生畅享阅读之乐,在书香中升华气质、拔节成长。
参考文献:
[1]葛煜斐.微信在低学段课外阅读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艳.“光影阅读”:一种抵达儿童心灵的阅读方式[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11).
【关键词】互联网+ 儿童文学 课外阅读 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2-0217-0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巩固学生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夯实学生终身学习基础的重要作用。”儿童文学的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前,广大语文教师已充分认识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组织开展阅读活动。但传统的儿童文學课外阅读往往成了学生的“个体活动”:教师每学期开学罗列长长的课外阅读书目推荐给学生,家长根据推荐书单为孩子购买了不少书籍。学生在阅读前期,无法判断书中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的口味;阅读过程中也无法及时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阅读后,很少有和师生交流阅读感受的机会,阅读成效不甚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阅读方式不再局限统模式,它突破时空、方式的束缚,变得异彩纷呈,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翻转着阅读的方式,如“光影阅读”“微信互动”“网络电台”……如此丰富的阅读体验,开启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生活的新天地。
如何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有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实效呢?近年来,笔者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进行指导,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依托网络光影资源,创新推荐书目的方式,激发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求小学生于都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要完成这一阅读目标,光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海量的课外儿童文学阅读。
面对琳琅满目的儿童文学作品,教师的推荐阅读就显得十分重要,明晰的阅读指向,有效避免了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然而,信息化发展的今天,通过传统的课堂推荐儿童文学阅读,已难以满足当下儿童的阅读兴趣,激起学生阅读的愿望。于是,“光影阅读”应运而生。“光影阅读”就是以经典电影为媒介,将“直观性”的观影与“抽象性”的阅读相结合,将静态、平面化的文字阅读转化为形象、生动的立体化阅读①。当前,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如《淘气包马小跳》《草房子》《不一样的卡梅拉》等一系列深受儿童喜爱的读物已经被拍成电影或制成动画片。教师推荐阅读这些作品时,可以“观”引“读”,通过引导学生看这些作品的部分电影,以生动的画面、声音,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感,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感受进入阅读的世界,进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儿童文学。
二、借助“一起阅读”平台,创新儿童文学阅读模式,体验阅读乐趣
把广东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应用——“一起阅读”引进校园,推广给家长和学生。在“一起阅读”的平台上,老师可以根据所教年级在书库里找到适合本班学生阅读的图书,在班级平台中给全班学生发布阅读计划,推荐阅读书目。学生可以根据老师推荐的图书购买并进行线下阅读。学生不但可以每天通过阅读平台上传自己的读书笔记,还可以查看其他同学的读书笔记,对其点赞或留言,老师也可以评论同学的作品。学生阅读完毕,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内容、内涵等方面进行线上阅读检测,闯关积分。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崭新的阅读方式很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线上阅读检测,他们在你追我赶的动态阅读积分中体验到了阅读乐趣。阅读周期结束后,班级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反馈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既能及时监测班级全部学生的整体阅读情况,又能有效地关注学生个体的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情况,为教师开展个性化的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提供了参考。
三、建立班级阅读微信群,在互动交流中优化阅读过程的指导,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传统的课外阅读中,老师基本很少参与阅读过程。大多数时候,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后,会在选择在特定的时间里上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供学生进行读后交流。但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基本没有参与阅读指导。如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随时跟进指导,确保阅读成效呢?基于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高效、个性化的交流平台,我尝试在班级中建立“班级阅读微信群”,架起家校阅读的桥梁。
为了发挥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我首先根据“一起阅读”平台反馈的书目阅读进度,及时推送有关该作品阅读问题,组织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如学生阅读《城南旧事》一周后,我在“班级阅读微信群”中先抛出了关于作品内容的问题:“你能从《惠安馆》《我们看海去》《驴打滚》《爸爸的花儿落了》四个故事中选择一个故事,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其主要内容吗?”学生纷纷在微信上留言,这样的留言有效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态势。在阅读的后期,我又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物形象剖析的问题——“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好几个人物,其中最让你感兴趣的人物是谁?你认为他(她)什么地方打动了你?”班级阅读群里又掀起热潮,学生们畅所欲言,将自己的阅读思考在群里和老师、其他家长进行交流分享,互相学习。学生在饶有兴趣的互动问答中始终保持阅读的亢奋状态,以“答”导“读”,由浅入深地行进在有效阅读的路上。“班级阅读微信群”以其交互、便利、快捷的特点,在儿童文学课外阅读教学的运用打通了线上和线下的关系,打破了学校和家庭的阅读界限。在阅读互动过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炼归纳、内化、再表达,在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内涵的感悟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感悟能力、审美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理解、运用的好习惯。 四、利用网络空间、网络电台拓宽阅读成果展示渠道,感受阅读之乐
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非多读不可,非勤写不可。”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为了保证阅读的质量,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平台。传统的校刊、班刊固然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然而因刊物版面有限,又缺乏互动性,只有少数学生能在平台上展示作品。隨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信、QQ空间等网络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家长的监督与帮助下,把其有利因素应用到阅读成果展示中去。学生将阅读心得、读后感或者自己的小创作上传至“班级阅读微信群”、QQ空间,并由同学们相互交流、点评,有效加强了阅读交流,促进了生生双向提高。如一年级的学生读完绘本《好饿的小蛇》后,我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好饿的小蛇还会看到什么?它会怎么做?不少学生畅所欲言后,创作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绘本,并把这些图文并茂的“绘本”拍照上传至“班级阅读微信群”、朋友圈及QQ空间,他们的作品收获了师生们、家长们的点赞,甚至有些作品还被转发到其他朋友圈里,学生的创作热情就这样被点燃了。实践证明,这种展示方式更受学生的欢迎,他们的参与热情比起单纯在作文本上写作文,学习讨论的氛围更高,修改成效也十分显著。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以“写”为媒介展示阅读成果外,通过“读”来展示阅读成果的方式更是受到了同学们的追捧。当前,“荔枝FM”“为你诵读”等网络电台、微信、QQ空间等应用的兴起,也为学生开辟了一方崭新的展示天地。学生通过“荔枝FM”或“为你诵读”等网络电台把课外阅读中读到的精美文章大声朗读出来,实现了人人当主播的梦想,他们在平台上听到自己的声音,在听读中爱上阅读,在感情朗读中提升对作品的感悟,实现“阅”和“读”的有效互动,改变课外阅读只“阅”不“读”的缺失。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变革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不仅大大降低了阅读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儿童文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效率,必将成为一种崭新的阅读模式进入语文阅读教学中,并以其独特的操作方式吸引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与时俱进,巧妙借助网络平台,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引领学生畅享阅读之乐,在书香中升华气质、拔节成长。
参考文献:
[1]葛煜斐.微信在低学段课外阅读中的运用[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6(4).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王艳.“光影阅读”:一种抵达儿童心灵的阅读方式[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