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随着经济浪潮的翻涌,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了城市,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由于缺乏成人的正确引导而导致道德认知薄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留守学生的思想层次更多的关照,加强对留守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促使初中生的整体素养获得提高。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加强
我校是农村学校,其中留守学生较多,留守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多跟着老人长大,老人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上是否吃得饱穿得暖,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很少,这就使得我校学生的思维道德认知薄弱,道德行为失范,缺少价值观正确导向和成人的正确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宣传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结合课本内容,采取有效的德育形式对留守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促使留守学生能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大多为家里老人,他们平时疏于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进行道德教育,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因此,使得德育教育更难进行。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除非能够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围绕课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巧妙地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留守学生大多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家人的爱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过春节”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利用《春节序曲》的音乐来渲染气氛,使得过年的气氛十分浓郁。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一想,不管父母多忙,是否都会在春节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让学生明白春节对于中国人的不同意义,并增强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在“亲子冲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我直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父母,到底应该选择外出打工给孩子挣钱,还是守在家里陪着孩子,使得學生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以及他们对子女的另类但深沉的爱,使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注重榜样的示范引导
留守学生之所以没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是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切身引导,缺失了榜样的示范。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所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使得他们对榜样的渴求十分强烈,他们希望能够有模仿的对象,这时,教师就成为了学生模仿的首要对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书中的道德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注重为学生寻找模仿的对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例如,在学习《少年有梦》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寻找榜样来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钱学森的中学生活”、“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才能使得理想得以变成现实。然后,我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再由“我的梦”上升到“中国梦”的高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作为祖国的一份子,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从而坚定了学生追求梦想的想法。这样,我通过注重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
三、强化家长的引导作用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对孩子德育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虽然现在的很多父母迫于生活压力,需要外出打工,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父母却不能因此而推卸对孩子的教育任务。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信任的情感联系,真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行为和思想状况,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帮助留守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中,我发现留守学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与孩子缺乏畅通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与父母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当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孩子常常出现抵触心理。2、留守学生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因此逢年过节回来后对孩子过分溺爱,可谓是有求必应。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家长也总是本着迁就的心理不予追究。但是,这样过分的溺爱和无原则的宠爱,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于是,我就利用网络、电话等形式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沟通,让他们尽量每天都利用网络视频或电话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也不要过分的溺爱和放纵对孩子的要求,不放松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不放松对孩子的行为养成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从而帮助孩子渐渐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关乎着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农村留守学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学生的道德倾向,借助学科平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促使留守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赵玉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8(04).
[2]朱柳霖.浅新形势下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5(12).
关键词:农村留守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加强
我校是农村学校,其中留守学生较多,留守学生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多跟着老人长大,老人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上是否吃得饱穿得暖,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很少,这就使得我校学生的思维道德认知薄弱,道德行为失范,缺少价值观正确导向和成人的正确引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与法治宣传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结合课本内容,采取有效的德育形式对留守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促使留守学生能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共鸣
留守学生的监护人大多为家里老人,他们平时疏于对留守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直接进行道德教育,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再加上初中生正处于叛逆的青春期,因此,使得德育教育更难进行。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想对初中生进行德育教育,除非能够引起学生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紧密围绕课本来开展教学活动,并巧妙地利用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学习《爱在家人间》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留守学生大多与父母长期分离,对家人的爱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课堂上,我创设了“过春节”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利用《春节序曲》的音乐来渲染气氛,使得过年的气氛十分浓郁。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想一想,不管父母多忙,是否都会在春节赶回家与家人团圆,让学生明白春节对于中国人的不同意义,并增强学生爱家、爱父母的情感。在“亲子冲突”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时,我直接利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来创设了情境,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自己是父母,到底应该选择外出打工给孩子挣钱,还是守在家里陪着孩子,使得學生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以及他们对子女的另类但深沉的爱,使得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注重榜样的示范引导
留守学生之所以没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是因为缺少了父母的切身引导,缺失了榜样的示范。对于初中生而言,由于所处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征,使得他们对榜样的渴求十分强烈,他们希望能够有模仿的对象,这时,教师就成为了学生模仿的首要对象。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书中的道德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做好榜样示范。同时,在课堂上,还要注重为学生寻找模仿的对象,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例如,在学习《少年有梦》这部分内容时,我就通过寻找榜样来引导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播放了“钱学森的中学生活”、“莱特兄弟发明第一架飞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只有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之而奋斗,才能使得理想得以变成现实。然后,我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再由“我的梦”上升到“中国梦”的高度,让学生明白,我们作为祖国的一份子,与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从而坚定了学生追求梦想的想法。这样,我通过注重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促使学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理想。
三、强化家长的引导作用
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们对孩子德育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虽然现在的很多父母迫于生活压力,需要外出打工,不能常常陪伴在孩子身边。但是,父母却不能因此而推卸对孩子的教育任务。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让他们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多与孩子进行情感的交流,建立起亲密、信任的情感联系,真心地关心孩子的心理、行为和思想状况,对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从而帮助留守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中,我发现留守学生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1、与孩子缺乏畅通的情感交流,使得学生与父母产生了很大的隔阂。当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孩子常常出现抵触心理。2、留守学生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因此逢年过节回来后对孩子过分溺爱,可谓是有求必应。在遇到孩子犯错时,家长也总是本着迁就的心理不予追究。但是,这样过分的溺爱和无原则的宠爱,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不利。于是,我就利用网络、电话等形式与留守学生的父母进行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沟通,让他们尽量每天都利用网络视频或电话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也不要过分的溺爱和放纵对孩子的要求,不放松对孩子心理的关注,不放松对孩子的行为养成和思想道德的教育,从而帮助孩子渐渐树立起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促进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总而言之,初中生的道德素养不仅关乎着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农村留守学生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更多地关注留守学生的道德倾向,借助学科平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从而促使留守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参考文献:
[1]赵玉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道德实践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8(04).
[2]朱柳霖.浅新形势下如何在初中政治课堂渗透德育教育[J].文理导航(上旬),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