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如何把枯燥的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让学生乐学、活用,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本文从课堂教学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应用生活化等方面,浅谈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经验;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更应该让学生从众多信息中选择需要的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材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学习、理解和正确把握教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领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教学引入生活化
将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年级有140名小朋友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学校要买一些红布来做红领巾,如果你是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办?学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来测量,有的目测、讨论,最后把问题归纳为:“要知道三角形的大小”。我接着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数学家,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一拼,小组同学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为新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例题教学生活化
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喜欢的内容,儿童学习的兴趣就会越差。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时,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热情会大大增加,而且会产生主动的学习行为。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没有按照例题进行教学,而是跳出了课本,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猜扑克牌。学生猜老师手里有几张扑克?(20张)。不对,添一个关系——比20张多3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扑克?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算出来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数量关系才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关系”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经常将一些习题,稍微做点改变,拓展相关的问题,激发學生练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我指着窗子上的一块烂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好一块合适的玻璃呢?学生回答,量玻璃的长和宽呀!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学习了《圆的认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正方形做车轮能行不?为什么?还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的圆心在什么地方。
二、生活经验数学化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一)在学校生活中感受数学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以后,我在教室前面挂了一个钟,上课时问学生:现在几点钟了?下课铃响时,让学生再看一下时钟。几天后学生就掌握了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引导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
班级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活动,外出去活动,学生都要买一些水果、零食和饮料。老师要求学生消费不得超过20元,如何到超市去选购自己需要的食品呢?这就给学生出了一道很好的数学实践题。
(三)在家庭生活中理解数学
周末,学生在家的时间较多,我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以“快乐的星期天”为题,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起床、吃饭、做作业、游戏等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
三、数学应用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道理,竭力培养学生动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解释生活现象
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链接,学生就会产生顿悟,或会对数学现象由朦胧变得清晰起来。如:《植树问题》一课,我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二)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现代家庭几乎都遇到过装修问题,但很少有学生参与这项家庭大事。我设计过一道习题:让学生回家测量并计算客厅的面积,如果你家客厅要铺地砖,至少需要800mm×800mm的地砖多少块?现在铺地砖的工钱是每平方米35元,你该给师傅多少工钱呢?
总之,数学即是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导生活中,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王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8,620(24):62.
[2]吴先美.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1(11):120.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生活经验;应用
《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老师的责任不仅仅是诱发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欲望,更应该让学生从众多信息中选择需要的条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成功与快乐!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教材特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生活中的问题,把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的“生活中的数学”的学习材料。因此,教师要充分学习、理解和正确把握教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领悟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教学引入生活化
将学生熟悉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让学生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年级有140名小朋友加入了少先队组织,学校要买一些红布来做红领巾,如果你是采购员,你打算怎样办?学生有的取下自己的红领巾来测量,有的目测、讨论,最后把问题归纳为:“要知道三角形的大小”。我接着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当小数学家,利用手边的学具,自己拼一拼,小组同学讨论,看谁能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积极主动地探究,为新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例题教学生活化
越是儿童不熟悉的,不喜欢的内容,儿童学习的兴趣就会越差。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时,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有意义的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热情会大大增加,而且会产生主动的学习行为。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没有按照例题进行教学,而是跳出了课本,找到了这节课的灵魂——“关系”。在生活中提炼出数学知识。过程如下:
猜扑克牌。学生猜老师手里有几张扑克?(20张)。不对,添一个关系——比20张多3张,那老师手里有几张扑克?根据关系,学生一下子就算出来了。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知道了:“告诉你一个数,求另一个数,必须知道这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有了数量关系才可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关系”的理解就更加透彻了。
(三)练习设计生活化
教材中有一部分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为此,我经常将一些习题,稍微做点改变,拓展相关的问题,激发學生练习的兴趣,提升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我指着窗子上的一块烂玻璃问:怎样才能配好一块合适的玻璃呢?学生回答,量玻璃的长和宽呀!学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学习了《圆的认识》,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正方形做车轮能行不?为什么?还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的圆心在什么地方。
二、生活经验数学化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无处不充满着数学问题。善于捕捉生活现象,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成为数学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
(一)在学校生活中感受数学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掌握。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以后,我在教室前面挂了一个钟,上课时问学生:现在几点钟了?下课铃响时,让学生再看一下时钟。几天后学生就掌握了一天的作息时间,并引导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数学
班级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最受同学们欢迎的活动,外出去活动,学生都要买一些水果、零食和饮料。老师要求学生消费不得超过20元,如何到超市去选购自己需要的食品呢?这就给学生出了一道很好的数学实践题。
(三)在家庭生活中理解数学
周末,学生在家的时间较多,我布置过这样的作业让学生完成,以“快乐的星期天”为题,安排一天的作息时间,起床、吃饭、做作业、游戏等分别在什么时间进行。
三、数学应用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学习数学的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的道理,竭力培养学生动手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解释生活现象
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链接,学生就会产生顿悟,或会对数学现象由朦胧变得清晰起来。如:《植树问题》一课,我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
(二)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现代家庭几乎都遇到过装修问题,但很少有学生参与这项家庭大事。我设计过一道习题:让学生回家测量并计算客厅的面积,如果你家客厅要铺地砖,至少需要800mm×800mm的地砖多少块?现在铺地砖的工钱是每平方米35元,你该给师傅多少工钱呢?
总之,数学即是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导生活中,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王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我见[J].甘肃教育,2018,620(24):62.
[2]吴先美.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No.63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