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内在需求,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幼儿家长的重视。本文就如何针对幼儿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讨,以期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对于幼儿来讲是第一重要的,而健康的幼儿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并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阶段,幼儿园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应重视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健康向上的幼儿,这不仅是家长的希望,还是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探讨的重点。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对幼儿的行为、心理障碍等及时进行干预、矫正,引导幼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幼儿形成完整的人格,维护并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何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正确的疏导方式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实践中,有的幼儿存在一般的行为问题,而有的幼儿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教师应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存在不同问题的幼儿,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幼儿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例如,在幼儿园内开设心理宣泄室,引导幼儿在产生较大的压力时,去心理宣泄室击打沙袋、大老虎玩偶等,将自身的不满、怨气、怒气宣泄出来,这样的方式比教师强制让幼儿接受说教的效果更加明显。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每天进行互相赞美,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让幼儿在同伴的赞美中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幼儿的性格会逐渐开朗起来,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表现自己,能够更快地进步。
二、构建良好环境,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学实践中为幼儿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以尊重、关怀、接纳的心态与幼儿进行交往。其次,帮助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以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提供基础。再次,教师还应加强对自身的反思意识,提升自我调控能力,避免因自身的言行、態度对幼儿与同伴的交往造成负面影响。最后,教师与家长需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引导幼儿家长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陶冶幼儿的情操。教师还应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多给幼儿一些鼓励,引导幼儿形成健康活泼的性格。
三、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游戏对幼儿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树立自信心,进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自由发挥。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他们扮演较为安静的角色,如解放军战士、门卫等,叮嘱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克制自己,严格遵守纪律,进而培养其坚定、稳重的性格;对于比较内向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其扮演灵活性较强的角色,如宴请宾客的主人、顾客等,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积极与人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勇敢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获得更多的体验,进而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够逐渐形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幼儿培养成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人才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健康的心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切不可忽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心理,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采用正确的方式疏导幼儿的心理,构建良好的环境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以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为祖国培养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高静.浅谈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中华少年,2016(14):237.
[2]支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5):11-12.
[3]岳增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147.
[4]高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14):158.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对于幼儿来讲是第一重要的,而健康的幼儿不仅要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并且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现阶段,幼儿园不仅要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还应重视儿童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健康向上的幼儿,这不仅是家长的希望,还是所有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探讨的重点。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对幼儿的行为、心理障碍等及时进行干预、矫正,引导幼儿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幼儿形成完整的人格,维护并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何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以正确的疏导方式解决幼儿的心理问题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实践中,有的幼儿存在一般的行为问题,而有的幼儿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问题。教师应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及时发现存在不同问题的幼儿,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幼儿及时进行批评指正,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幼儿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例如,在幼儿园内开设心理宣泄室,引导幼儿在产生较大的压力时,去心理宣泄室击打沙袋、大老虎玩偶等,将自身的不满、怨气、怒气宣泄出来,这样的方式比教师强制让幼儿接受说教的效果更加明显。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每天进行互相赞美,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其中,让幼儿在同伴的赞美中增强自信,消除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幼儿的性格会逐渐开朗起来,对自己充满自信,敢于表现自己,能够更快地进步。
二、构建良好环境,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状况,在教学实践中为幼儿构建安全的心理环境,以尊重、关怀、接纳的心态与幼儿进行交往。其次,帮助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以良好的同伴关系引导幼儿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为幼儿的心理健康提供基础。再次,教师还应加强对自身的反思意识,提升自我调控能力,避免因自身的言行、態度对幼儿与同伴的交往造成负面影响。最后,教师与家长需共同致力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引导幼儿家长重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幼儿树立学习榜样,陶冶幼儿的情操。教师还应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多给幼儿一些鼓励,引导幼儿形成健康活泼的性格。
三、开展游戏活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
游戏对幼儿具有独特的吸引力,在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乐趣,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树立自信心,进而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在组织游戏活动时,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到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释放天性,自由发挥。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对于稳定性较差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他们扮演较为安静的角色,如解放军战士、门卫等,叮嘱他们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要克制自己,严格遵守纪律,进而培养其坚定、稳重的性格;对于比较内向的幼儿,教师可以安排其扮演灵活性较强的角色,如宴请宾客的主人、顾客等,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积极与人交流,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勇敢克服害羞、胆怯的心理。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幼儿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获得更多的体验,进而改善自身存在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交际能力。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展示了自己的能力,逐步建立起自信,能够逐渐形成勇敢、坚强、活泼、开朗的性格。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将幼儿培养成与未来社会相适应的人才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健康的心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切不可忽视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幼儿教师应注重观察幼儿的行为及心理,及时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创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采用正确的方式疏导幼儿的心理,构建良好的环境确保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以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为祖国培养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高静.浅谈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法[J].中华少年,2016(14):237.
[2]支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思考[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6(5):11-12.
[3]岳增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147.
[4]高灵.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1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