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诗歌,其主要元素即景与情,因此,要把握一首古代诗歌,从景物描写入手是科学而又必不可少的切入方法之一。而承载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都与诗歌中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里的人物,有的时候指诗人自己,有的时候指诗中出现或塑造的人物。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景物描写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一、烘托人物形象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景物描写,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分析: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二、烘托或反衬人物心情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结合诗中景物描写,分析诗人的情感。
参考分析: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分析颔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分析:颔联两句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画面形象而鲜明,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
三、暗示人物处境
寄韩潮州愈(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
月明初上浪西楼。
分析诗中颈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分析:“悬”字写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表现沿途行路之艰辛;“浸”字写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表现流放之地的生活条件之苦。两个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感,用景物烘托出诗人对朋友深深的关怀。
一、烘托人物形象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景物描写,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参考分析: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温馨而富有生机、高雅,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二、烘托或反衬人物心情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结合诗中景物描写,分析诗人的情感。
参考分析:诗人由深秋的衰残景象和阴沉气氛感发情怀,书写了因战乱而常年流落他乡、不能东归中原的悲哀和对干戈不息、国家前途未卜的担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分析颔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分析:颔联两句展示了两幅美景,一幅是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一幅是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云遮寺”,“柳拂桥”,最能体现地方风物和季节特色,画面形象而鲜明,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的依恋之情。
三、暗示人物处境
寄韩潮州愈(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
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
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
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
月明初上浪西楼。
分析诗中颈联景物描写的作用。
参考分析:“悬”字写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表现沿途行路之艰辛;“浸”字写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表现流放之地的生活条件之苦。两个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感,用景物烘托出诗人对朋友深深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