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谈论文用例与严谨学风方面的几点感想:一、选例须查原文出处,引原文;二、例子要标明出处;三、例证来源须权威广泛;四、用例须精当;五、慎用出自标题的例子。
关键词 语言学;论文用例;严谨学风
近两年,笔者发表了两篇新词新义小论文。一篇是《“撞脸”新探》,发表在《语文建设》2018年第36期;一篇是《当代汉语“撞N”词语模》,发表在《学语文》2020年第4期。在写作与投稿过程中,有几件关于论文用例的事,使我很受教益。
一、选例须查原文出处,引原文
语言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讲究证据。“实事求是”是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语言学论文的写作中,例子作为主要论证材料,讲究原汁原味,须查准出处,规范引用原文。
在《当代汉语“撞N”词语模》的投稿中,由于我选例的不仔细,文章例子出处上出现了问题,受到《学语文》编辑老师的委婉批评。
笔者在文中用了这样一个例子:
徐若?与张惠妹“撞袜” 阿妹壮腿略逊一成(组图)(标题)(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5日)
这个例子是笔者在百度上检索复制而来,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其中的“?”实际是“瑄”。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4日发表了题为“徐若瑄与张惠妹‘撞袜’ 阿妹壮腿略逊一成(组图)”的新闻,央视网于2008年10月15日将其转载,标题中“徐若瑄”的“瑄”字显示成了“?”。可能是“瑄”字在字库里不常用,没有显示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日期“15”应为“14”。百度上这个例子标题下的信息为:“CCTV.com 2008年10月15日07:27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笔者想着“中国新闻网”是来源,于是就采用了这个网址,就没有进一步打开中国新闻网查看。而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日期为2008年10月14日。
笔者没有做追溯例子源头的工作,导致例中的字和日期均出现了差错。这些却在投稿后被细心的编辑老师查了出来。承蒙老师的及时指出,笔者更正了例句信息,下决心此后在选例上一定要秉承“查原文出处,引原文”的原则。
二、例子要标明出处
现在好些语言学核心刊物上的例子都没有详细出处信息。但也有的刊物不同,比如《语文建设》,例子都标明详细出处。笔者《“撞脸”新探》在《语文建设》发表时,有两个例子的出处信息特别详细,不仅像其他例子保留了报刊名和日期,而且编辑老师还特别保留了作者和文章名,这里举其中的一个:
我没好气地说:“你这驴脸进了驴圈,不和人家撞脸了吗?让人家驴多没面子啊!”(赵娜娜《别让驴没面子(草根趣吧)》,《讽刺与幽默》2009年3月20日)
这是因为“《别让驴没面子(草根趣吧)》”这个信息可以显示语境特点。这个例子在文中是用来说明“‘撞脸’能够表现风趣幽默的风格”这种语用价值的。
三、例证来源须权威广泛
语言研究是份很严谨的工作,所引例子讲究权威规范。目前网络上鱼龙混杂,不乏不合自然语言运用规范的现象。我们在选用例子的时候,如果要用网上的,要尽量避免选用非权威媒体上的,而应多从人民网、光明网这样的权威媒体中选择。
在笔者的《“撞脸”新探》投稿过程中,《语文建设》编辑老师也提出了选例方面的宝贵修改建议。
初次投稿时,笔者用了多个像下面这样的引自“百度”的例句:
史上最撞脸明星对比照,太像了,看完简直惊呆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6257841757615092
关键词 语言学;论文用例;严谨学风
近两年,笔者发表了两篇新词新义小论文。一篇是《“撞脸”新探》,发表在《语文建设》2018年第36期;一篇是《当代汉语“撞N”词语模》,发表在《学语文》2020年第4期。在写作与投稿过程中,有几件关于论文用例的事,使我很受教益。
一、选例须查原文出处,引原文
语言学是一门实证科学,讲究证据。“实事求是”是语言研究中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语言学论文的写作中,例子作为主要论证材料,讲究原汁原味,须查准出处,规范引用原文。
在《当代汉语“撞N”词语模》的投稿中,由于我选例的不仔细,文章例子出处上出现了问题,受到《学语文》编辑老师的委婉批评。
笔者在文中用了这样一个例子:
徐若?与张惠妹“撞袜” 阿妹壮腿略逊一成(组图)(标题)(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5日)
这个例子是笔者在百度上检索复制而来,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其中的“?”实际是“瑄”。中国新闻网2008年10月14日发表了题为“徐若瑄与张惠妹‘撞袜’ 阿妹壮腿略逊一成(组图)”的新闻,央视网于2008年10月15日将其转载,标题中“徐若瑄”的“瑄”字显示成了“?”。可能是“瑄”字在字库里不常用,没有显示出来。
第二个问题是,日期“15”应为“14”。百度上这个例子标题下的信息为:“CCTV.com 2008年10月15日07:27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中国新闻网”。笔者想着“中国新闻网”是来源,于是就采用了这个网址,就没有进一步打开中国新闻网查看。而中国新闻网发表的日期为2008年10月14日。
笔者没有做追溯例子源头的工作,导致例中的字和日期均出现了差错。这些却在投稿后被细心的编辑老师查了出来。承蒙老师的及时指出,笔者更正了例句信息,下决心此后在选例上一定要秉承“查原文出处,引原文”的原则。
二、例子要标明出处
现在好些语言学核心刊物上的例子都没有详细出处信息。但也有的刊物不同,比如《语文建设》,例子都标明详细出处。笔者《“撞脸”新探》在《语文建设》发表时,有两个例子的出处信息特别详细,不仅像其他例子保留了报刊名和日期,而且编辑老师还特别保留了作者和文章名,这里举其中的一个:
我没好气地说:“你这驴脸进了驴圈,不和人家撞脸了吗?让人家驴多没面子啊!”(赵娜娜《别让驴没面子(草根趣吧)》,《讽刺与幽默》2009年3月20日)
这是因为“《别让驴没面子(草根趣吧)》”这个信息可以显示语境特点。这个例子在文中是用来说明“‘撞脸’能够表现风趣幽默的风格”这种语用价值的。
三、例证来源须权威广泛
语言研究是份很严谨的工作,所引例子讲究权威规范。目前网络上鱼龙混杂,不乏不合自然语言运用规范的现象。我们在选用例子的时候,如果要用网上的,要尽量避免选用非权威媒体上的,而应多从人民网、光明网这样的权威媒体中选择。
在笔者的《“撞脸”新探》投稿过程中,《语文建设》编辑老师也提出了选例方面的宝贵修改建议。
初次投稿时,笔者用了多个像下面这样的引自“百度”的例句:
史上最撞脸明星对比照,太像了,看完简直惊呆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6257841757615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