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精读又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关于这一话题,多少年来,很多语文老师一直在思考着、实践着,我们也不例外。下面,笔者将结合苏教版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课例,谈谈精读教学的一些新的思考。
一、寻找良法,让精读有温度
1.以核心问题为统领,聚焦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犯一种通病,就是“问得太多,教得太碎”,学生忙于应答老师的提问而思维散乱,为了改变这一通病,我们应该基于课程、学情、学段目标和文本提1-2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而发散思维,切忌以琐碎的提问和教师的分析替代孩子的思维。
案例中,所有阅读内容的展开都是围绕“他们是怎么学的?”这个主问题展开,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才会“整”而不“碎”。
2.以感悟语言为依托,指导感情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时最高的要求,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评价理解的指标。
【案例《看菊花》】
课文第二自然段要重点感受菊花颜色美、数量多、不怕寒冷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教学:
◎颜色美
1.怎么好看呢?(颜色好看)
一幅幅出示图:瞧。
2.有哪些颜色呢?谁连起来读读?请你读。
◎数量多(看图理解)
1.菊花不仅颜色美,数量还很多呢!
出图: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你们看,菊花一朵接一朵抢着开,不是一朵,而是许多朵,就叫“一朵朵”。
3.三朵五朵菊花凑在一起,就叫“一丛”,黄的一丛,白的一丛,淡绿的一丛,紫红的一丛,菊花更多啦,这就叫“一丛丛”。(指读,齐读)
4.这里一丛,那里一丛,最后,越开越多,连成了一大片,汇成了菊花的海洋,就叫“一片片”(指读,齐读)。
◎不怕寒冷
1.菊花不仅颜色美,数量多,还(不怕寒冷)呢!
2.春天百花盛开(出图),欣欣向荣,喇叭花、茉莉花、玫瑰花开得真鲜艳。可是天气越来越冷啦,到了秋天,你们看,喇叭花谢了,茉莉花谢了,玫瑰花也谢了,他们都怕冷。可是,瞧瞧,菊花还开放着呢!
3.菊花颜色美、数量多,还不怕冷。让我们看着画面和文字,配上音乐,再来读一读第二句话!
以上的案例中,借助语言文字本身,抽丝剥茧,让学生体会菊花的特点从而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二、习得知识,让精读有广度
系统知识可以是指学生对标点的认识、一系列词语的搭配或者是同一类文体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二下教材的第四单元讲的都是寓言故事,既有中国寓言页是世界寓言,既有古代寓言,也有现当代寓言,可以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习得寓言的基本特点、学习方法。比较四篇课例《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狐假虎威》《猴子种果树》不难发现寓言故事的几个共同点:①语言生动②形象鲜明③寓意深刻。如果不经过大量改编,往往寓言的篇幅会比较简短。
发现了这样的共同点,我们通过以下策略尝试寓言教学:①品味语言、感知形象②揭示寓意、启发明理③联系现实、理解寓意④续编、改编、创编寓言。
以后孩子再学到寓言类的文章就会有法可循。
三、积累语言,让精读有厚度
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有这样的意识,通过一篇篇课例的学习,让孩子每次都在积累和语用上有所得,可以是积累两三个词语也可以是学会一个句式的运用或者一系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这样有意识地去做,孩子的语感才会越来越好,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台湾的蝴蝶谷》语言优美、描写色彩的词语和描写动作的詞语使用准确,就是一篇很适合孩子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课例。
【案例《台湾的蝴蝶谷》】
学习第2自然段,抓住动词,体会用词准确,感受蝴蝶飞往山谷的急切心情
1.蝴蝶是怎样赶到山谷里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老师的要求。
(出示要求 指名朗读)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句子。再读读句子,圈出表示蝴蝶动作的词。(示范表示“圈出来”)
(1)蝴蝶是怎样赶到山谷里来的?把你画出的句子响亮、清楚地读给大家听。
(2)读读你找到的表示蝴蝶动作的词语。
【指名交流 强调句子和动词 点红】
2.再读读这句话,特别是这几个字,看看它们的字形,想想它们的意思,你能想象蝴蝶是怎样赶到山谷里的?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中说说。
(引导小组进行交流:你们小组想说哪个词?随机强调字词)
让我们做做动作,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四、学会思考,让精读有深度
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而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短板。要想让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知识,这个过程与我们老师是否指导、指导是否得当有密切的关系。指导思维就应该教给孩子一个问题时应该想什么和怎么想,怎样想得全面、怎样想得深刻、怎样想得周到、怎样想得有创造性。下面介绍几种我们常用的培养学科思维的方法:①定向思考②逆向思考③多角度思考。
(1)定向思考。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在此简单地讲一讲,在课文的学习中,词语、句子、段落、篇章都要读懂,它们都是学习的对象,如果疑问就出现字某一个具体对象上,思考的方向就确定无疑了。
(2)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是一种由结论出发通过否定结论或者思维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判断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运用地比较多的是刚才提到的由现象到本质的定向思考方式,如果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进行逆向思考,往往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多角度思考。思维科学认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一件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正确的做法。而要取得这样的结果,就要进行“多角度思考”。思考的角度就是思考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思考的着眼点。通俗地说,就是从哪里开始去想。那么,多角度思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多个方面(朝着目标)开始去想”。这一点在我们课堂也呈现的较多,即教师的引导要导在学生思维的发散出。
语文课堂是离不来读的,我们尤其要关注精读的方法,使用多种策略去促进学生的读书,拨动思维的琴弦,享受阅读的乐趣。
一、寻找良法,让精读有温度
1.以核心问题为统领,聚焦学生思维
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犯一种通病,就是“问得太多,教得太碎”,学生忙于应答老师的提问而思维散乱,为了改变这一通病,我们应该基于课程、学情、学段目标和文本提1-2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而发散思维,切忌以琐碎的提问和教师的分析替代孩子的思维。
案例中,所有阅读内容的展开都是围绕“他们是怎么学的?”这个主问题展开,牵一发而动全身,课堂才会“整”而不“碎”。
2.以感悟语言为依托,指导感情朗读
有感情的朗读时最高的要求,要让学生用恰当的语音语调朗读,来表现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既是理解的手段也是评价理解的指标。
【案例《看菊花》】
课文第二自然段要重点感受菊花颜色美、数量多、不怕寒冷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教学:
◎颜色美
1.怎么好看呢?(颜色好看)
一幅幅出示图:瞧。
2.有哪些颜色呢?谁连起来读读?请你读。
◎数量多(看图理解)
1.菊花不仅颜色美,数量还很多呢!
出图:读一朵朵,一丛丛,一片片
2.你们看,菊花一朵接一朵抢着开,不是一朵,而是许多朵,就叫“一朵朵”。
3.三朵五朵菊花凑在一起,就叫“一丛”,黄的一丛,白的一丛,淡绿的一丛,紫红的一丛,菊花更多啦,这就叫“一丛丛”。(指读,齐读)
4.这里一丛,那里一丛,最后,越开越多,连成了一大片,汇成了菊花的海洋,就叫“一片片”(指读,齐读)。
◎不怕寒冷
1.菊花不仅颜色美,数量多,还(不怕寒冷)呢!
2.春天百花盛开(出图),欣欣向荣,喇叭花、茉莉花、玫瑰花开得真鲜艳。可是天气越来越冷啦,到了秋天,你们看,喇叭花谢了,茉莉花谢了,玫瑰花也谢了,他们都怕冷。可是,瞧瞧,菊花还开放着呢!
3.菊花颜色美、数量多,还不怕冷。让我们看着画面和文字,配上音乐,再来读一读第二句话!
以上的案例中,借助语言文字本身,抽丝剥茧,让学生体会菊花的特点从而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二、习得知识,让精读有广度
系统知识可以是指学生对标点的认识、一系列词语的搭配或者是同一类文体的学习方法。我们都知道二下教材的第四单元讲的都是寓言故事,既有中国寓言页是世界寓言,既有古代寓言,也有现当代寓言,可以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让学生习得寓言的基本特点、学习方法。比较四篇课例《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狐假虎威》《猴子种果树》不难发现寓言故事的几个共同点:①语言生动②形象鲜明③寓意深刻。如果不经过大量改编,往往寓言的篇幅会比较简短。
发现了这样的共同点,我们通过以下策略尝试寓言教学:①品味语言、感知形象②揭示寓意、启发明理③联系现实、理解寓意④续编、改编、创编寓言。
以后孩子再学到寓言类的文章就会有法可循。
三、积累语言,让精读有厚度
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有这样的意识,通过一篇篇课例的学习,让孩子每次都在积累和语用上有所得,可以是积累两三个词语也可以是学会一个句式的运用或者一系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这样有意识地去做,孩子的语感才会越来越好,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升。
《台湾的蝴蝶谷》语言优美、描写色彩的词语和描写动作的詞语使用准确,就是一篇很适合孩子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课例。
【案例《台湾的蝴蝶谷》】
学习第2自然段,抓住动词,体会用词准确,感受蝴蝶飞往山谷的急切心情
1.蝴蝶是怎样赶到山谷里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读读老师的要求。
(出示要求 指名朗读)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这段话,用横线画出句子。再读读句子,圈出表示蝴蝶动作的词。(示范表示“圈出来”)
(1)蝴蝶是怎样赶到山谷里来的?把你画出的句子响亮、清楚地读给大家听。
(2)读读你找到的表示蝴蝶动作的词语。
【指名交流 强调句子和动词 点红】
2.再读读这句话,特别是这几个字,看看它们的字形,想想它们的意思,你能想象蝴蝶是怎样赶到山谷里的?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中说说。
(引导小组进行交流:你们小组想说哪个词?随机强调字词)
让我们做做动作,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四、学会思考,让精读有深度
思维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而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短板。要想让孩子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就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思维知识,这个过程与我们老师是否指导、指导是否得当有密切的关系。指导思维就应该教给孩子一个问题时应该想什么和怎么想,怎样想得全面、怎样想得深刻、怎样想得周到、怎样想得有创造性。下面介绍几种我们常用的培养学科思维的方法:①定向思考②逆向思考③多角度思考。
(1)定向思考。这是我们教学中最常使用的方法,在此简单地讲一讲,在课文的学习中,词语、句子、段落、篇章都要读懂,它们都是学习的对象,如果疑问就出现字某一个具体对象上,思考的方向就确定无疑了。
(2)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是一种由结论出发通过否定结论或者思维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判断分析的逻辑思维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运用地比较多的是刚才提到的由现象到本质的定向思考方式,如果能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适当进行逆向思考,往往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多角度思考。思维科学认为: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正确答案,一件事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正确的做法。而要取得这样的结果,就要进行“多角度思考”。思考的角度就是思考的出发点,或者说是思考的着眼点。通俗地说,就是从哪里开始去想。那么,多角度思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从多个方面(朝着目标)开始去想”。这一点在我们课堂也呈现的较多,即教师的引导要导在学生思维的发散出。
语文课堂是离不来读的,我们尤其要关注精读的方法,使用多种策略去促进学生的读书,拨动思维的琴弦,享受阅读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