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曾说过:“使古书阅读水平很快提高,这种钥匙是有的,那就是掌握常用词的常用意义……”王力教授这段话告诉我们文言文教学必须要加强字词教学。那么,初中阶段如何进行有效的文言字词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遵循“文言统一”,明确要求
文言文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者认为应是“言”与“文”的完美统一。“言”指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现象、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文言知识。“文”的层面包含文章的知识(写法、篇章、体裁)和人文内涵(作品的思想、情感、主题、文化意蕴)等。笔者的理解是在文化中咀嚼文字之美,在文字中品味文化内蕴,“言”和“文”应该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割裂开来就失去了厚重,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读读字音,查查工具书”的僵硬、枯燥的模式,长期下去学生将会对文言文望而生厌。
文言文教的不仅仅就是几个生难字的读音、字义,文章中的那些意味深长的字,或者说“文眼”,是值得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文章中有特点的字值得教,例如《卖油翁》里的一组表示神态的字词:睨、忿然、笑——“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动作?可以联系到窥(偷偷地看——《邹忌讽齐王纳谏》)、顾(回头看——《狼》)、望(远看——《曹刿论战》)、察(细细地看——《童趣》)来教;“忿然”什么意思?想想《陈涉世家》里的“忿恚”一词;“笑”具体又是一种怎样的表情?是释怀的笑还是不以为意的笑,抑或是其它的解释?也就是说,精致的字词教学可以带动文本的分析。文字要“嚼”出文化味、文学味来。
二、紧扣汉字特点,落实教学
汉字由形、音、义三者构成,从文字体系看,属于表义文字,即,字形同其意义直接关联。所以,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词义就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根本解决汉字古义问题,同时,由于是从理据上明了汉字意义的来源,所以掌握得更为牢固持久。具体方法是:
1.利用字形,理解本义。文献越是久远,其文字的本义使用就越频繁,而本义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字形进行意义分析,往往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中的“得兼”,学生很容易记成“兼得”。究其原因,一是断句不当,二是不理解“兼”的含义。
2.比较部首,明辨词义。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中,“洌”容易被学生写作“冽”,课堂上,教师可进行比较,明确,三点水,是属水字部,意思与水相关,洌,《说文》“水清也。从水,列声。”这里形容美酒如水之清澈。
3.比较字形,辨别近义词。如《左传·曹刿论战》一文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视与望,近观为视,远眺为望。视,从见示声;望,繁体作望,上面是“臣”是眼睛,下面是“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到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是远望。
4.学习汉字,领悟文化。汉字与汉文化可以相互论证,前贤做了大量这方面工作,可资借鉴。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其中妻、妾地位迥异:妻,是男子明媒正取的正式配偶,但最初的婚姻却是强婚制,妻,篆书作,字形从女,从中(头发很长,表示成年),从又(古文手字),意为抓住一成年女子,而强婚又是发生在夜晚,所以,婚字从女从昏。(古文手字)妾,从辛,从女。辛甲骨文字形为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故《春秋传》有“女为人妾,妾不娉也。”
三、重视归纳整理,加强积累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有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á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另一个意思是“长时間的”,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读“zhǎng”时,可作名词,意思是“领导者”。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可作动词,意思是“生长、长出”,如“幼有所长。”可作形容词,一个意思是“年长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个意思是“辈分大的”,如“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老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四、注重合作学习,指导学法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串讲,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还学生主动权、话语权,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既可以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如省略句、提宾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揭示主題、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文中的名言警句等。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涉及到的,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在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运用。因为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比较、归纳、揣摩,才能达到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才能把文言字词学“活”。
一、遵循“文言统一”,明确要求
文言文字词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什么?笔者认为应是“言”与“文”的完美统一。“言”指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现象、规律,也就是所谓的文言知识。“文”的层面包含文章的知识(写法、篇章、体裁)和人文内涵(作品的思想、情感、主题、文化意蕴)等。笔者的理解是在文化中咀嚼文字之美,在文字中品味文化内蕴,“言”和“文”应该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割裂开来就失去了厚重,就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读读字音,查查工具书”的僵硬、枯燥的模式,长期下去学生将会对文言文望而生厌。
文言文教的不仅仅就是几个生难字的读音、字义,文章中的那些意味深长的字,或者说“文眼”,是值得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文章中有特点的字值得教,例如《卖油翁》里的一组表示神态的字词:睨、忿然、笑——“睨”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动作?可以联系到窥(偷偷地看——《邹忌讽齐王纳谏》)、顾(回头看——《狼》)、望(远看——《曹刿论战》)、察(细细地看——《童趣》)来教;“忿然”什么意思?想想《陈涉世家》里的“忿恚”一词;“笑”具体又是一种怎样的表情?是释怀的笑还是不以为意的笑,抑或是其它的解释?也就是说,精致的字词教学可以带动文本的分析。文字要“嚼”出文化味、文学味来。
二、紧扣汉字特点,落实教学
汉字由形、音、义三者构成,从文字体系看,属于表义文字,即,字形同其意义直接关联。所以,掌握常用文言词汇的词义就要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这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从根本解决汉字古义问题,同时,由于是从理据上明了汉字意义的来源,所以掌握得更为牢固持久。具体方法是:
1.利用字形,理解本义。文献越是久远,其文字的本义使用就越频繁,而本义常是学生理解的难点,而利用字形进行意义分析,往往能化繁为简,事半功倍。如《孟子·鱼我所欲也》一文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中的“得兼”,学生很容易记成“兼得”。究其原因,一是断句不当,二是不理解“兼”的含义。
2.比较部首,明辨词义。如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一句中,“洌”容易被学生写作“冽”,课堂上,教师可进行比较,明确,三点水,是属水字部,意思与水相关,洌,《说文》“水清也。从水,列声。”这里形容美酒如水之清澈。
3.比较字形,辨别近义词。如《左传·曹刿论战》一文中“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其中,视与望,近观为视,远眺为望。视,从见示声;望,繁体作望,上面是“臣”是眼睛,下面是“壬”,像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到小篆又加“月”字,表望的对象,本义是远望。
4.学习汉字,领悟文化。汉字与汉文化可以相互论证,前贤做了大量这方面工作,可资借鉴。如《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一句,其中妻、妾地位迥异:妻,是男子明媒正取的正式配偶,但最初的婚姻却是强婚制,妻,篆书作,字形从女,从中(头发很长,表示成年),从又(古文手字),意为抓住一成年女子,而强婚又是发生在夜晚,所以,婚字从女从昏。(古文手字)妾,从辛,从女。辛甲骨文字形为古代刑刀,表示有罪,受刑,下面是“女”字,合而表示有罪的女子,本义是女奴,故《春秋传》有“女为人妾,妾不娉也。”
三、重视归纳整理,加强积累
文言字词的积累掌握,有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不自觉到有意识的梳理归纳过程,经过这个过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水平才会逐步提高。比如“也”字,当我们见识了一定数量的有“也”字的句子后,老师引导学生集中理解归纳:“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二日中时远也。”“余闻之也久。”“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也”是语气词,至于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在句中翻译不翻译、怎样翻译,则要根据句子的形式及“也”字在句中的位置来定。文言实词意思的确定,尽管可以有语言环境推断法、多音字不同读音辨析法、词性变化辨析法、依据通假规律辨析法、从已知到未知推断词义法等,但见识到一定量时的归纳整理,能使学习变得简单容易。如“长”读“cháng"时,可作名词,意为“长度”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可作形容词,一个意思是“两端之间距离大”,如“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另一个意思是“长时間的”,如“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读“zhǎng”时,可作名词,意思是“领导者”。如“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可作动词,意思是“生长、长出”,如“幼有所长。”可作形容词,一个意思是“年长的”,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个意思是“辈分大的”,如“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也许,这样梳理归纳以后,记起来还会有些困难,老师还可进一步动脑筋,比如,把几个意思编成一个故事,编成几句顺口溜等,帮助学生巧记。
四、注重合作学习,指导学法
在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以教师过多串讲,学生机械记忆、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还学生主动权、话语权,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既可以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作者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字、词的理解,尤其是文中的通假字的读音、解释,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的意思,词类活用现象等,也可以说说自己对课文句子的翻译、理解,尤其是一些特殊句式的句子(如省略句、提宾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写得精彩的句子,表达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揭示主題、中心的关键性语句,文中的名言警句等。有不同意见,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对于课文的知识点、重难点,如果学生没有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涉及到的,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探讨交流,以全面理解课文。
此外,教师在文言文字词的教学中,还应鼓励学生多实践、多运用。因为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记忆、比较、归纳、揣摩,才能达到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才能把文言字词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