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an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当前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在学校中,实施德育的途径很多,其中通过各学科教学使德育与教学相结合,用知识本身去吸引、教育、影响学生是重要的途径之一。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美术课以其自身的特点向我们证明在教学中也可以渗透德育。它主要是通过完美的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必要性和实效性。那么如何利用美术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并产生良好效果呢?
  1 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美术教学以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主的特点,在中学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主要包括:一是在欣赏课,二是在技法课这样两个教学过程中进行,即通过欣赏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开辟一个贯穿爱国主义教育与继承发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教育新天地。本文旨在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中学美术教材中的欣赏部分,有大量的中国历代以来各种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及图片资料,如彩陶、青铜器、石雕、秦陵兵马俑、秦长城、汉画像石、壁画、帛画、版画及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作品等。这些教材中,又有大量的内容蕴含着爱国思想情感因素,可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揭示教材的内在思想性。在教学中,应首先围绕作品的时代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作品有关的爱国主义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使学生逐步加深理解、领会东方文化的骄傲--我国历代美术作品自信、豪迈、博大、精深的艺术所孕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通过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悠久的、光辉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美术;培养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从而加深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同时,欣赏教学可采取多种形式,如结合挂图和课本图片及平时收集的史料典故进行分析讨论,可以运用投影仪放映幻灯片展示并作简要讲解,也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画展等,使欣赏教学的指导思想及教学方式始终落实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之上。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化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3 用艺术家的人格进行德育教育
  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毕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进行斗争。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经赞扬她是一位有丈夫气概的妇女。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始终以她特有的激情,努力表现劳苦大众所受的苦难和他们的英勇斗争,如铜板组画《农民战争》,这些作品曾对现代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过积极的作用。我国现代著名画家蒋兆和为了创作《流民图》曾有十年时间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搜集素材,画了许多素描、人物速写,最后完成了这一名作。艺术家用自己的生命、情感、力量,赋予了自己的作品以生命,达到人的精神情感合一。美术作品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优秀的美术作品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并高于生活,给人以教义。美术教学中的德育,应该是有机地与审美教育结合,有意识地渗透,“润物细无声”。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很大。学校是德育工作主要场所,教师是德育工作的实施者,教育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要因材施教,当教师分析某一优秀作品时,要介绍历史状况、艺术观念,也要作艺术的分析,同时不要忘了德育因素的发掘和培养,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新时代需要新的施教者和受教者,在教学中把德育教育贯穿始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这也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程改革中更是明确的提出了这一点,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加以潜移默化的渗透,学生品德的提高,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有用于社会的建设者。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和教育策略无不影响着每一位学生,而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努力实现教育的最优化,特别是德育的渗透,必须从实际出发,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不断提升教育的全部精华。
其他文献
【摘 要】 独立学院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一批年轻有为的辅导员队伍,他们年轻有朝气,但由于工作经验的欠缺,他们存在着定位偏差和素质能力不全面等问题。而作为学生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找准独立学院辅导员定位,提高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势在必行。本文着重介绍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定位和所需的素质能力,旨在为提高独立学院的基层教育水平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期刊
【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是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意志品格、良好习惯和健康个性等心理品质方面的要求和培养,这种以人为本,追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自然成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  【关键词】 心理健康 语文教育 人格 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心理素质是素质的基础、核心,是第一素质;心理素质可以制约也可以促进其它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心理素质影响其
期刊
【摘 要】 在新课改的践行中,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活动课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
期刊
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常被视为“副科”。虽然,美术课教学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 面向全体,提高各层次学生素质  由于不同学生的美术先天禀赋不同,以及
期刊
作文教学是长期的文学积累和积淀的结果。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是相当困难的一个课题。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总结了以下经验。  1 阅读习惯  1.1 激趣朗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一定要从兴趣上入手。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的能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寻找生动、有意思、能感染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待学生阅读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时,就引导学生自己去读书,
期刊
【摘 要】 许多时候,我们的写作教学往往是在学生“谁动了我的文字”的疑虑中草草收场。我们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在评讲这一点上给予足够的关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是时代的需要,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使命。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更是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任务。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也是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随着新课改在全国各地方的开展,“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许多地方一提到教学改革,就必然提到快乐教学,甚至于有的地方教育工作者认为,能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快乐教学”是一堂好课的标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使初中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走入了误区。  【关键词】 初中政治 快乐教学 新课改  1 “快乐教学”对政治课教师的要求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
期刊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 从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约翰·洛克说:“因为年龄增长,自由便跟着来到;许多事情他都应该信托自
期刊
孟子曰:“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培养阅读、自学能力有重要作用。下面仅以小学阶段的某些课文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时常用的一些方法。  1 揭题法  有些课文的题目揭示了文章中心,审题时的提问可以单刀直入。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教师可提问:狼牙山五壮士是哪五个
期刊
【摘 要】 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因此,本文提出了有效地进行课文多元化讲析的方法与对策,切实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文讲析 有效 创新 多元化  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