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绘本教学备受关注。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要立足于幼儿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绘本内容、重构绘本内容,使其更适合幼儿阅读。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绘本教学
学前教育属于儿童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本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将信息技术引入绘本教学,一方面为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为绘本教学的多样化开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另一方面能为众多学前儿童提供优秀的绘本教学资源,可以为处于较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开展规范有效的绘本教学提供好的参考和示范,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活动前调整情绪,做好准备
学前儿童的情绪状态对于活动的开展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利用好活动前的两三分钟来调节儿童的情绪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帮助。学前儿童处于认识世界的萌芽阶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且易被各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信息技术作为引入教学的新手段,其本身便有着易吸引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特性,这一特性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活动前准备提供了好的选择。因此在活动前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所要教授的绘本内容,对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引导,一方面使得学前儿童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好要开始活动的准备;另一方面旨在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信息技术让绘本内容化静为动,引人入胜
绘本主要以画面为主,辅以少量文字,需要幼儿耐心地去阅读。但是,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去安静地阅读一本书,略显枯燥,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降低参与绘本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使绘本画面动起来,加入配音、伴奏等,给幼儿带来一个良好的视听体验,使幼儿不由自主地融入故事情境之中,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绘本故事《小黑捉迷藏》的活动开展中,小班幼儿开心地观看着动画,听着朗朗上口的配音,不由自主地就说出来“藏在盒子里”“小黑藏在草里”,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完全被故事情节吸引,还替故事中的主角出主意,想办法。可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在绘本静态的画面与文字基础上,带给幼儿一种动态的表现形式,化静为动,能燃起幼儿的参与热情。
三、信息技术让绘本内容多重解构,各有精彩
绘本内容通常简单明了,但是值得反复品读,细致剖析。教师要引导幼儿领会其中的道理,深入挖掘绘本中蕴含的多重的教育价值。教师可对绘本内容进行多重解构,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角度,开展多次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为绘本教学上的创新尝试提供便利。信息技术的运用让绘本内容的解构更加便捷和多元,凸显教育目标,展现的活动各有精彩。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遇到狐狸,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把语言活动、美术活动和音乐活动分别体现在故事中,实现多重解构。语言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可利用生动形象的PPT动画效果展示,通过情景重现,让幼儿身临其境,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母鸡萝丝散步的过程,以及狐狸遇到的一次次挫折,体会母鸡和狐狸的心情。美术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可运用电子白板中的放大、缩小功能,引领幼儿有重点、有目的去关注绘本中的画面装饰方式,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学习。音乐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运用丰富的音效加入到故事之中,让幼儿听着音乐去感知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尝试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
四、信息技术让绘本内容反复建构,千变万化
1.调整取舍绘本内容
“好的绘本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去阅读。”绘本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绘本内容都适合在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中开展活动。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绘本内容进行调整与取舍,使绘本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效达成活动開展的目标。绘本故事《首先有一个苹果》的画面简单有趣,故事脉络十分清晰,情节重复,适合放在小班进行使用,但是绘本中涉及了1~10的手口一致的点数技能,对于小班来说难度太大。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将绘本内容进行修改。将“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小鸟想吃那些虫子,四个猎人想打那些鸟,五只狗想去找那些鸟,就在这时从森林里跑出来六只熊,七条小船停在岸边……猎人扔出来十只蜂窝”改为“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小鸟想吃那些虫子,四只熊想抓那些鸟,不小心撞到了五个蜂窝。”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小班幼儿也能够在欣赏绘本的同时尝试掌握1~5手口一致点数的本领。
2.变换绘本内容呈现方式
绘本的每一张画面如同一张张美丽的卡片,在装订成册之后,基本的架构已经固定下来了。应用信息技术可使绘本中的画面变回独立的卡片,可以随心所欲变换呈现方式。例如,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在画面的空白部分有少量文字,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少数识字的幼儿会去找字而忽视画面的观察。于是,教师在呈现绘本内容时,可将文字抹去,只留下画面。在绘本故事欣赏之后,教师还可根据幼儿之前的经验,让幼儿绘制标记,续编故事,投放在电子白板中,自由调整画面的位置,尝试与绘本内容衔接,成为一个新的故事。再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小猪错误地来到了狐狸家,却有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将绘本的结果前置,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一点点根据线索猜测小猪的自救措施。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绘本内容呈现形式更加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不同的设计、构建,丰富绘本活动。
五、结束语
在幼儿园绘本活动开展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使绘本活动更加精彩。但同时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如何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教师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出发,不断去学习、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杨雪晴,何颖.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4-155.
[2]申端凝.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绘本教学相融合[J].贵州教育,2019(20):26-27.
[3]周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34):74.
[4]缪菽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36.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绘本教学
学前教育属于儿童的启蒙教育阶段,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绘本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前儿童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发挥了促进作用。将信息技术引入绘本教学,一方面为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为绘本教学的多样化开展提供了更多机会;另一方面能为众多学前儿童提供优秀的绘本教学资源,可以为处于较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开展规范有效的绘本教学提供好的参考和示范,从而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一、活动前调整情绪,做好准备
学前儿童的情绪状态对于活动的开展效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利用好活动前的两三分钟来调节儿童的情绪对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着很大的帮助。学前儿童处于认识世界的萌芽阶段,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且易被各种新奇的事物所吸引。而信息技术作为引入教学的新手段,其本身便有着易吸引学前儿童注意力的特性,这一特性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活动前准备提供了好的选择。因此在活动前利用信息技术结合所要教授的绘本内容,对学前儿童进行简单的引导,一方面使得学前儿童调整自己的状态,做好要开始活动的准备;另一方面旨在引起学前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所学知识一探究竟的欲望。
二、信息技术让绘本内容化静为动,引人入胜
绘本主要以画面为主,辅以少量文字,需要幼儿耐心地去阅读。但是,让年龄较小的幼儿去安静地阅读一本书,略显枯燥,很容易使幼儿失去兴趣,降低参与绘本教学的积极性。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使绘本画面动起来,加入配音、伴奏等,给幼儿带来一个良好的视听体验,使幼儿不由自主地融入故事情境之中,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在绘本故事《小黑捉迷藏》的活动开展中,小班幼儿开心地观看着动画,听着朗朗上口的配音,不由自主地就说出来“藏在盒子里”“小黑藏在草里”,表现出极高的参与度,完全被故事情节吸引,还替故事中的主角出主意,想办法。可见,巧妙运用信息技术,在绘本静态的画面与文字基础上,带给幼儿一种动态的表现形式,化静为动,能燃起幼儿的参与热情。
三、信息技术让绘本内容多重解构,各有精彩
绘本内容通常简单明了,但是值得反复品读,细致剖析。教师要引导幼儿领会其中的道理,深入挖掘绘本中蕴含的多重的教育价值。教师可对绘本内容进行多重解构,发现并利用不同的角度,开展多次教学活动,运用信息技术为绘本教学上的创新尝试提供便利。信息技术的运用让绘本内容的解构更加便捷和多元,凸显教育目标,展现的活动各有精彩。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是一本外国经典绘本,讲述的是母鸡萝丝去散步遇到狐狸,狐狸追逐猎物却屡屡受挫的故事。教师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把语言活动、美术活动和音乐活动分别体现在故事中,实现多重解构。语言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可利用生动形象的PPT动画效果展示,通过情景重现,让幼儿身临其境,感知故事情节,了解母鸡萝丝散步的过程,以及狐狸遇到的一次次挫折,体会母鸡和狐狸的心情。美术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可运用电子白板中的放大、缩小功能,引领幼儿有重点、有目的去关注绘本中的画面装饰方式,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学习。音乐活动《母鸡萝丝去散步》运用丰富的音效加入到故事之中,让幼儿听着音乐去感知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迁移,尝试选择不同的乐器进行演奏。
四、信息技术让绘本内容反复建构,千变万化
1.调整取舍绘本内容
“好的绘本适合不同年龄层的人群去阅读。”绘本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绘本内容都适合在不同年龄层的幼儿中开展活动。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对绘本内容进行调整与取舍,使绘本内容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效达成活动開展的目标。绘本故事《首先有一个苹果》的画面简单有趣,故事脉络十分清晰,情节重复,适合放在小班进行使用,但是绘本中涉及了1~10的手口一致的点数技能,对于小班来说难度太大。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将绘本内容进行修改。将“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小鸟想吃那些虫子,四个猎人想打那些鸟,五只狗想去找那些鸟,就在这时从森林里跑出来六只熊,七条小船停在岸边……猎人扔出来十只蜂窝”改为“首先有一个苹果,两条虫子从里面钻出来,三只小鸟想吃那些虫子,四只熊想抓那些鸟,不小心撞到了五个蜂窝。”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小班幼儿也能够在欣赏绘本的同时尝试掌握1~5手口一致点数的本领。
2.变换绘本内容呈现方式
绘本的每一张画面如同一张张美丽的卡片,在装订成册之后,基本的架构已经固定下来了。应用信息技术可使绘本中的画面变回独立的卡片,可以随心所欲变换呈现方式。例如,绘本《兔子先生去散步》在画面的空白部分有少量文字,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少数识字的幼儿会去找字而忽视画面的观察。于是,教师在呈现绘本内容时,可将文字抹去,只留下画面。在绘本故事欣赏之后,教师还可根据幼儿之前的经验,让幼儿绘制标记,续编故事,投放在电子白板中,自由调整画面的位置,尝试与绘本内容衔接,成为一个新的故事。再如,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小猪错误地来到了狐狸家,却有一个令人意外的结局。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将绘本的结果前置,引发幼儿探究的欲望,一点点根据线索猜测小猪的自救措施。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绘本内容呈现形式更加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开展需要进行不同的设计、构建,丰富绘本活动。
五、结束语
在幼儿园绘本活动开展中,教师通过信息技术的巧妙运用,使绘本活动更加精彩。但同时活动的开展变得更加富有挑战性,如何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还需要教师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出发,不断去学习、实践、和反思。
参考文献
[1]杨雪晴,何颖.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154-155.
[2]申端凝.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绘本教学相融合[J].贵州教育,2019(20):26-27.
[3]周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绘本教学中的运用探研[J].成才之路,2018(34):74.
[4]缪菽丰.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