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有这样一个说法:10亿人民9亿商,还有1亿在开张。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财富的向往。2007年最热门的话题,除过股票应该还是股票,同样也可以从中看出人们对财富的向往。
对于股票,我不懂。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对有风险的东西不感兴趣;二是我没有多余的钱来搞投资。但是,“我不反对我的朋友或者同事炒股,人本来就有不同,有人不求在一道上精进,而希望在不同的投资渠道中都有点分散的收益;有人觉得自己不明白可以投资基金或者其他理财机构,也多少有些不错的收益,总比钱存银行不动要好。当然,还有人觉得自己业余炒炒股还收益不错呢。我有个朋友专门炒别人不炒的垃圾股,也就是买来压箱底做长线,结果收益还很好。所以,我对炒股的朋友还是要真诚地恭喜他们发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这段话,可以说代表了许多人的观点!
30万元一夜变成废纸
580004必将成为李女士终身的遗憾。炒股仅一个月的李女士误将首创权证当做普通股票,在行权交易日过期之后还懵懂不知,待她发现时,30万元5.7万股首创权证全部化为乌有。
“我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股,一生积蓄全赔光。’”李女士说,今年4月16日下午2时在家里上网委托认购,在银河证券黄寺证券部认购了30万元首创权证(580004)5.7万股。“炒股的朋友告诉我,不要买太高的股票,我一看当时价格是5.33元,挺便宜的,又是首创这个大公司,所以就花了30多万元。”李女士说,买了第二天,这只“股票”就一直停盘,之后她多次与银河证券黄寺公司打电话咨询,对方只是说:“看公告,23日认购。”
结果到23日还没有开盘,24日一大早上电脑一看,就“什么都没有了”。李女士说,她急忙找到证券公司,一名业务部经理一听就来了句“你完了!”他说,16日买的权证,必须到证券公司再认购,否则就是废纸一张。李女士说自己一下就懵了。
记者查找有关公告时得知,首创权证的最后交易日是2007年4月16日,行权期是4月17日至23日,共5个交易日。而在23日后仍未行权的权证,将予以注销。也就是说,李女士一直把行权期当做了停盘,等到的结果是权证作废。
“我赶到首创的一家证券营业部要说法,当时就看见有两三个老头老太太躺在地上,还有一个女的用脑袋撞墙。全是我这样的,可人家只有几百几千,不像我,一下就30万元。”李女士说,最让她难受的是,营业部一个工作人员对她说:“你自己弱智啊,没人从你手里抢钱呀。”
李女士极度难过地说:“我就觉得真應该从7层楼上跳下去。我也40多岁的人了,现在感觉就像开车撞死了人。”
“我只知道买的是580004,是首创。现在老百姓有几个懂这个名词叫认购?老百姓根本就不懂,我想通过这个告诉别人,买权证比股市大跌可怕多了!”
李女士说:“30多万元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到现在都没敢告诉老公。什么是认购,到哪里去认购,不认购后果是什么?”
李女士反复表示,证券公司应该有告知义务。她希望通过这件事儿告诉老百姓买股票有“玄机”。
李女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对股票公司做过任何了解,连买的是什么性质的股票都不清楚,对一般买股票的风险也不知道。她最终表示,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个
问题。
我的“四项基本原则”
文/陈健
我和父亲都是1997年开始炒股的,一起经历了红红火火的牛市和惨淡不堪的熊市,辉煌时手中的股票曾经翻了四五倍,低谷时不但将盈利部分全部赔光,连本金也所剩无几。2004年,我们终于无法忍受漫漫熊市的煎熬而斩仓出局,并发誓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染股”。
2005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买入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牛刀小试尝到了投资基金的甜头。一年后,父亲在我的极力怂恿下也积极参与基金投资,从老股民变身成为新基民。
8年股民、两年基民,近10年资本市场的摸爬滚打,我们一家的投资故事让我悟出了些许基金投资之道:
第一,要坚持长期投资。2005年4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当时银行正在推销华富竞争力基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入了4万份华富基金,买入后基金净值一路下滑,最低一度跌至0.79元。2006年4月,股市的春天悄然到来,华富基金一路小幅上扬,涨至1.12元时,我迫不及待地办理了赎回,扣除认购赎回费后投资收益率接近10%,心里别提那个美了。
可是,现在的华富基金累计净值已经达到2.5元,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能够坚持长期投资,那么4万份的基金就能赚6万元啊。第一单基金给我的教训就是,持有基金要有足够的耐心,买入自己看好的基金后要坚持长期持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我给自己定下“规矩”———只要股市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至少持有三五年。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先后认购了华夏回报二号、华夏优势等多只基金,并遵循“规矩”坚持持有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只基金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二,不要逢新就买。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基民,与当初只买新发行基金的我一样,坚决不碰高净值基金,老人的理由很简单:太贵了!我给父亲算了一笔账,各拿1万元投资于2元的老基金和1元的新基金,分别购得5000份和1万份,假设两只基金的市场表现一样,经过一年基金净值都获得了30%的增长率(即老基金累计净值达到2.6元,新基金累计净值达到1.3元),那么,一年后赎回两只基金都能获得1.3万元,在同等条件下,投资新老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是一样的!我又向父亲列举了购买新基金的诸多劣势:有3个月封闭期、没有过往业绩可供比较、从零开始建仓、在基金热销时要进行比例配售等等。
固执的父亲虽然表面认同,但对于市场上新基金的抢购潮很是困惑,难道大家都是傻子吗?事实胜于雄辩,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开始发行,父亲取出10万元参加认购,比例配售后购入10944份,而我则于当日用2万元购入心仪已久的华夏红利基金,以1.664元成交购入11870份。一个月后,父亲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净值1.0157元,收益率1.57%,而我的华夏红利净值达到1.965元,收益率18.1%,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真实的数据面前父亲终于心服口服了。
第三,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也许因为祖上航海的遗传基因,年近七旬的父亲有着一股敢作敢为、勇担风险的闯劲,在缤纷多彩的基金品种面前父亲几乎来了个照单全收。从2007年3月起,父亲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用10万元先后买入了华富成长趋势、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广发小盘、嘉实主题、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华安中小盘等10只股票型基金。当远在故乡的父亲打来电话夸耀他的赫赫战绩时,我不禁愕然。手头同时持有多只基金是很多新基民的通病,他们美其名曰“分散投资”。
最后,要尽情享受快乐投资。在选择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同时,我也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那就是快乐投资,让钱为自己工作!买入基金的最大快乐就是放手让专业的基金经理人去打理我们的财产,它既不需要每日盯盘、掌握技术分析方法、心情跟着K线图起起落落,也不需要去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在庞大的年报、季报中捕捉任何影响股价波动的信息,更不会经常为买高卖低而懊悔不已,所有这些费时费力的事情都交给基金经理人。而我和父亲则享受着基金净值稳步上扬的快乐,并简单幸福地生活着。
银行职员公款炒股敲响谁的丧钟
文/董登新
2007年3月28日,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建设银行湖北襄城支行28岁的职员王毅,因挪用公款530万元炒股,于3月15日被刑事拘留。
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工作职位也很低微:在低柜区负责代发工资业务。据说,此人平时为人低调,工作勤奋,同事关系和谐。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却能挪用巨额资金?
疯狂能使人犯罪。股市疯狂一样能使人失去理智。我国股市持续一年半暴涨200%,市盈率已飙升至50倍。既有不少股票被炒上百元,更有众多垃圾股“鸡犬升天”,股价连连翻番,每天的涨停股比比皆是,甚至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其中,他们拿着父母给的学费和生活费炒股。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少大学生在股市中大显身手,业绩翻番,一个月便炒足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之,中国股市正在呈现一派“抢钱”景象:“凡跌必抢”、“凡买必涨”,只要买股就能赚钱,经常能有高达10%的日收益率,这种景象可能就是一种刺眼的“财富效应”,它让人产生错觉或梦幻:炒股比上班更划算!炒股比开公司更能赚钱!炒股便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股市的疯狂再次验证了人性“贪婪”的可怕,别人有钱炒,如此容易赚大钱;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没钱,我有银行,何不动用公款来炒!试想,这种可怕的念头与“抢银行”的犯罪有何二样?挪用银行公款与打劫银行同罪,只不过前者是小偷行为,后者是大盗行为。
有人会问:股市会有如此魔力?回答:股市本无如此能力,但疯狂的股市却能让人疯狂!试想想:哪有如此好事?“凡买必涨”、“凡买必赚”,日进斗金,10%的日收益率,庄家能赚,我为何不可!这种逻辑等同于“打劫”、“抢钱”。当然,银行职员公款炒款的现象也给目前严重泡沫化的疯狂股市敲响了警钟,有朝一日,如果“警钟”变“丧钟”,游戏的结局可能就会很难看了!
针对中国发烫的股市,早在2006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明确规定:严厉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除依法严肃处理外,由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将违规记录载入征信管理系统。
坚持一股不炒
文/袁 岳
股市曾经很衰,好在我不炒股票;股市最近很火,但我还是不炒股。到了“猫兄狗弟”都炒股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不炒。
我首先要承认,那是因为我死心眼,其实有活钱就拿去随便炒炒,总能赚点钱,但是我没有兴趣,我对于去弄明白股市的操作原理总是提不起精神。根据我的一贯主张,人不去做不爱好的事情的原理,所以我不炒。
第二,我坚信人不要什么钱都去赚,人在少数自己能赚的钱上专心致志地做好就很好了,也够自己享受的,不要想天下的钱通吃,房地产火就投房地产,外汇火就投外汇,股市火就投股市。其实,人能精一道就不简单,什么钱都想就分神,就可能什么也做不好,我觉得我自己不可能做专业股民,所以我就不去做业余股民。
第三,我不喜欢現在股市的样子,那些股业绩不怎么的,很多基于行政垄断而得到的市场资源的股,我对它们从本质上就反感,而它们恰恰是牛股,我对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常常敬不敬的都远之,更说不上炒了。
第四,公司的业务还可以,稳定的回报水平也不低于平均的股市收益,所以就更没有那种冒险的动力了。
我不反对我的朋友或者同事炒股,人本来就有不同,有人不求在一道上精进,而希望在不同的投资渠道中都有点分散的收益;有人觉得自己不明白可以投资基金或者其他理财机构,也多少有些不错的收益,总比钱存银行不动要好;当然,还有人觉得自己业余炒炒也还收益不错呢,我曾有个朋友专门炒别人不炒的垃圾股,也就是买来压箱底做长线,结果收益还很好。所以,我对炒股的朋友还是要真诚地恭喜他们发财。
至于我自己,就挣点直接投资的钱花花就可以了,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书、写写东西、旅行观赏,而不是去炒股炒汇,这就算是一种人生选择吧。
最近,我有个预期,4000点后会有相当的震荡,在6月至7月股市会有400点至500点的调整,但“十七大”前会重上高点。说完这话,我还是例行说一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是纵然股市连续走到8000点(这在我们最近做的几期投资理财节目中还是有专家提到的),纵然大家对手头的活都三心二意,而只想玩股票,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炒,等大家从股市上凯旋或者铩羽而归的时候,大家再到我这不炒股的怪人这边来坐坐吧。炒不炒股,纯属个人喜好,完全没有是非之论。■
对于股票,我不懂。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对有风险的东西不感兴趣;二是我没有多余的钱来搞投资。但是,“我不反对我的朋友或者同事炒股,人本来就有不同,有人不求在一道上精进,而希望在不同的投资渠道中都有点分散的收益;有人觉得自己不明白可以投资基金或者其他理财机构,也多少有些不错的收益,总比钱存银行不动要好。当然,还有人觉得自己业余炒炒股还收益不错呢。我有个朋友专门炒别人不炒的垃圾股,也就是买来压箱底做长线,结果收益还很好。所以,我对炒股的朋友还是要真诚地恭喜他们发财。”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这段话,可以说代表了许多人的观点!
30万元一夜变成废纸
580004必将成为李女士终身的遗憾。炒股仅一个月的李女士误将首创权证当做普通股票,在行权交易日过期之后还懵懂不知,待她发现时,30万元5.7万股首创权证全部化为乌有。
“我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股,一生积蓄全赔光。’”李女士说,今年4月16日下午2时在家里上网委托认购,在银河证券黄寺证券部认购了30万元首创权证(580004)5.7万股。“炒股的朋友告诉我,不要买太高的股票,我一看当时价格是5.33元,挺便宜的,又是首创这个大公司,所以就花了30多万元。”李女士说,买了第二天,这只“股票”就一直停盘,之后她多次与银河证券黄寺公司打电话咨询,对方只是说:“看公告,23日认购。”
结果到23日还没有开盘,24日一大早上电脑一看,就“什么都没有了”。李女士说,她急忙找到证券公司,一名业务部经理一听就来了句“你完了!”他说,16日买的权证,必须到证券公司再认购,否则就是废纸一张。李女士说自己一下就懵了。
记者查找有关公告时得知,首创权证的最后交易日是2007年4月16日,行权期是4月17日至23日,共5个交易日。而在23日后仍未行权的权证,将予以注销。也就是说,李女士一直把行权期当做了停盘,等到的结果是权证作废。
“我赶到首创的一家证券营业部要说法,当时就看见有两三个老头老太太躺在地上,还有一个女的用脑袋撞墙。全是我这样的,可人家只有几百几千,不像我,一下就30万元。”李女士说,最让她难受的是,营业部一个工作人员对她说:“你自己弱智啊,没人从你手里抢钱呀。”
李女士极度难过地说:“我就觉得真應该从7层楼上跳下去。我也40多岁的人了,现在感觉就像开车撞死了人。”
“我只知道买的是580004,是首创。现在老百姓有几个懂这个名词叫认购?老百姓根本就不懂,我想通过这个告诉别人,买权证比股市大跌可怕多了!”
李女士说:“30多万元是我一辈子的积蓄,到现在都没敢告诉老公。什么是认购,到哪里去认购,不认购后果是什么?”
李女士反复表示,证券公司应该有告知义务。她希望通过这件事儿告诉老百姓买股票有“玄机”。
李女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对股票公司做过任何了解,连买的是什么性质的股票都不清楚,对一般买股票的风险也不知道。她最终表示,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个
问题。
我的“四项基本原则”
文/陈健
我和父亲都是1997年开始炒股的,一起经历了红红火火的牛市和惨淡不堪的熊市,辉煌时手中的股票曾经翻了四五倍,低谷时不但将盈利部分全部赔光,连本金也所剩无几。2004年,我们终于无法忍受漫漫熊市的煎熬而斩仓出局,并发誓从此金盆洗手不再“染股”。
2005年4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买入了第一只开放式基金,牛刀小试尝到了投资基金的甜头。一年后,父亲在我的极力怂恿下也积极参与基金投资,从老股民变身成为新基民。
8年股民、两年基民,近10年资本市场的摸爬滚打,我们一家的投资故事让我悟出了些许基金投资之道:
第一,要坚持长期投资。2005年4月,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当时银行正在推销华富竞争力基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买入了4万份华富基金,买入后基金净值一路下滑,最低一度跌至0.79元。2006年4月,股市的春天悄然到来,华富基金一路小幅上扬,涨至1.12元时,我迫不及待地办理了赎回,扣除认购赎回费后投资收益率接近10%,心里别提那个美了。
可是,现在的华富基金累计净值已经达到2.5元,回过头来看,如果当时能够坚持长期投资,那么4万份的基金就能赚6万元啊。第一单基金给我的教训就是,持有基金要有足够的耐心,买入自己看好的基金后要坚持长期持有。有了这样的信念,我给自己定下“规矩”———只要股市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至少持有三五年。在随后的日子里,我先后认购了华夏回报二号、华夏优势等多只基金,并遵循“规矩”坚持持有至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两只基金都获得丰厚的回报。
第二,不要逢新就买。父亲是个不折不扣的新基民,与当初只买新发行基金的我一样,坚决不碰高净值基金,老人的理由很简单:太贵了!我给父亲算了一笔账,各拿1万元投资于2元的老基金和1元的新基金,分别购得5000份和1万份,假设两只基金的市场表现一样,经过一年基金净值都获得了30%的增长率(即老基金累计净值达到2.6元,新基金累计净值达到1.3元),那么,一年后赎回两只基金都能获得1.3万元,在同等条件下,投资新老基金所获得的收益是一样的!我又向父亲列举了购买新基金的诸多劣势:有3个月封闭期、没有过往业绩可供比较、从零开始建仓、在基金热销时要进行比例配售等等。
固执的父亲虽然表面认同,但对于市场上新基金的抢购潮很是困惑,难道大家都是傻子吗?事实胜于雄辩,2007年4月10日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开始发行,父亲取出10万元参加认购,比例配售后购入10944份,而我则于当日用2万元购入心仪已久的华夏红利基金,以1.664元成交购入11870份。一个月后,父亲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净值1.0157元,收益率1.57%,而我的华夏红利净值达到1.965元,收益率18.1%,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在真实的数据面前父亲终于心服口服了。
第三,要构建适合自己的基金组合。也许因为祖上航海的遗传基因,年近七旬的父亲有着一股敢作敢为、勇担风险的闯劲,在缤纷多彩的基金品种面前父亲几乎来了个照单全收。从2007年3月起,父亲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用10万元先后买入了华富成长趋势、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广发小盘、嘉实主题、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华安中小盘等10只股票型基金。当远在故乡的父亲打来电话夸耀他的赫赫战绩时,我不禁愕然。手头同时持有多只基金是很多新基民的通病,他们美其名曰“分散投资”。
最后,要尽情享受快乐投资。在选择基金作为投资对象的同时,我也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态度,那就是快乐投资,让钱为自己工作!买入基金的最大快乐就是放手让专业的基金经理人去打理我们的财产,它既不需要每日盯盘、掌握技术分析方法、心情跟着K线图起起落落,也不需要去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在庞大的年报、季报中捕捉任何影响股价波动的信息,更不会经常为买高卖低而懊悔不已,所有这些费时费力的事情都交给基金经理人。而我和父亲则享受着基金净值稳步上扬的快乐,并简单幸福地生活着。
银行职员公款炒股敲响谁的丧钟
文/董登新
2007年3月28日,据《楚天都市报》报道:建设银行湖北襄城支行28岁的职员王毅,因挪用公款530万元炒股,于3月15日被刑事拘留。
一个小小的银行职员,工作职位也很低微:在低柜区负责代发工资业务。据说,此人平时为人低调,工作勤奋,同事关系和谐。为什么这样一个人却能挪用巨额资金?
疯狂能使人犯罪。股市疯狂一样能使人失去理智。我国股市持续一年半暴涨200%,市盈率已飙升至50倍。既有不少股票被炒上百元,更有众多垃圾股“鸡犬升天”,股价连连翻番,每天的涨停股比比皆是,甚至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投身其中,他们拿着父母给的学费和生活费炒股。据媒体报道,还有不少大学生在股市中大显身手,业绩翻番,一个月便炒足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总之,中国股市正在呈现一派“抢钱”景象:“凡跌必抢”、“凡买必涨”,只要买股就能赚钱,经常能有高达10%的日收益率,这种景象可能就是一种刺眼的“财富效应”,它让人产生错觉或梦幻:炒股比上班更划算!炒股比开公司更能赚钱!炒股便能实现一夜暴富的梦想!
股市的疯狂再次验证了人性“贪婪”的可怕,别人有钱炒,如此容易赚大钱;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没钱,我有银行,何不动用公款来炒!试想,这种可怕的念头与“抢银行”的犯罪有何二样?挪用银行公款与打劫银行同罪,只不过前者是小偷行为,后者是大盗行为。
有人会问:股市会有如此魔力?回答:股市本无如此能力,但疯狂的股市却能让人疯狂!试想想:哪有如此好事?“凡买必涨”、“凡买必赚”,日进斗金,10%的日收益率,庄家能赚,我为何不可!这种逻辑等同于“打劫”、“抢钱”。当然,银行职员公款炒款的现象也给目前严重泡沫化的疯狂股市敲响了警钟,有朝一日,如果“警钟”变“丧钟”,游戏的结局可能就会很难看了!
针对中国发烫的股市,早在2006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防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证券公司业务往来相关风险的通知》。《通知》第三条明确规定:严厉禁止任何企业和个人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贷款给企业和个人买卖股票。若发现挪用贷款买卖股票的行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立即收回贷款。对有违规行为的企业或个人,除依法严肃处理外,由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将违规记录载入征信管理系统。
坚持一股不炒
文/袁 岳
股市曾经很衰,好在我不炒股票;股市最近很火,但我还是不炒股。到了“猫兄狗弟”都炒股的时候,我还是坚持不炒。
我首先要承认,那是因为我死心眼,其实有活钱就拿去随便炒炒,总能赚点钱,但是我没有兴趣,我对于去弄明白股市的操作原理总是提不起精神。根据我的一贯主张,人不去做不爱好的事情的原理,所以我不炒。
第二,我坚信人不要什么钱都去赚,人在少数自己能赚的钱上专心致志地做好就很好了,也够自己享受的,不要想天下的钱通吃,房地产火就投房地产,外汇火就投外汇,股市火就投股市。其实,人能精一道就不简单,什么钱都想就分神,就可能什么也做不好,我觉得我自己不可能做专业股民,所以我就不去做业余股民。
第三,我不喜欢現在股市的样子,那些股业绩不怎么的,很多基于行政垄断而得到的市场资源的股,我对它们从本质上就反感,而它们恰恰是牛股,我对不喜欢的人或事物常常敬不敬的都远之,更说不上炒了。
第四,公司的业务还可以,稳定的回报水平也不低于平均的股市收益,所以就更没有那种冒险的动力了。
我不反对我的朋友或者同事炒股,人本来就有不同,有人不求在一道上精进,而希望在不同的投资渠道中都有点分散的收益;有人觉得自己不明白可以投资基金或者其他理财机构,也多少有些不错的收益,总比钱存银行不动要好;当然,还有人觉得自己业余炒炒也还收益不错呢,我曾有个朋友专门炒别人不炒的垃圾股,也就是买来压箱底做长线,结果收益还很好。所以,我对炒股的朋友还是要真诚地恭喜他们发财。
至于我自己,就挣点直接投资的钱花花就可以了,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书、写写东西、旅行观赏,而不是去炒股炒汇,这就算是一种人生选择吧。
最近,我有个预期,4000点后会有相当的震荡,在6月至7月股市会有400点至500点的调整,但“十七大”前会重上高点。说完这话,我还是例行说一句: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但是纵然股市连续走到8000点(这在我们最近做的几期投资理财节目中还是有专家提到的),纵然大家对手头的活都三心二意,而只想玩股票,我还是一如既往地不炒,等大家从股市上凯旋或者铩羽而归的时候,大家再到我这不炒股的怪人这边来坐坐吧。炒不炒股,纯属个人喜好,完全没有是非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