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语言有日常谈话语体和讲述语体之分。中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训练不应停留在他们日常对话水平上,而应在推广普通话的基础上,以讲述语体的训练为重点。
口头语言表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需要讲话者迅速把有关发言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思路,然后边讲边想,边想边说。在思维和表达几乎同时进行的情况下,讲话者熟练地把头脑中的思维材料组合成有条理的、连贯的语言向听众讲述。从语言形成的角度说,它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思维)借助于词语,按一定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言语(有声言语)的过程,从口头语言形成的这个过程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它的一些特点和构成因素。
一、口头语言的特点
(一)现想现说
在一定的场合下,人们讲话总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速度的差异。据统计,一般人口述的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而书写大体只有20字左右,相差七、八倍。这就要求说话人在转瞬之间确定说什么,所说的内容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针对性,既要切合实际,又要沉实有力。在确定说话内容之后,还要迅速考虑怎么说,先说哪些,后说哪些,怎样安排结构层次等。其次是语言结构形式和语法现象的差异。一般来说,口头语言本身是短句多,自然句(结构比较松散、自由的句子)多,省略句多(因对象比较确定,常常就在眼前,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易位现象多(常常把要强调的部分前置,先传递给听者)等。再次是语音一闪而过,讲述的的话是连续不断,稍纵即逝的,而且说出来之后就成了最终的形式,不能像书面语言那样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到比较完善的地步,才能发表出去。
口头语言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的思维更为敏捷,有较熟练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语音清晰易懂。
(二)定向表达
定向表达是指讲话人有确定、具体的对象,与听话者有共同的背景。这一特点决定着讲话人的内容可省可添,当表达者与接受者双方所表达的事物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时,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省略,同时也可常常根据对象情况作即兴发挥和补充。
“定向表达”要求说话要得体。讲话人是在一定场合给具体的对象进行讲述,为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就要使讲话合乎对象的社会地位、身份、知识修养程度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即:说要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才合适,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话不该说,如何随机应变,换个方式去说,如何措辞才恰当,以至注意说话的声音技巧。
重视讲话的反馈因素,调节讲话时的情景和内容。讲话既然有具体的对象,对象就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讲话人传递他们的反馈信息。有的是情绪上的反映,如听众聚精会神,不时微笑点头,表示赞许,或无精打采,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是言语的直接反映,如听众向讲话人传递纸条,或当面质询,或提出驳议。这就要求讲话人要及时调节讲话的情致、内容以及表达的技巧,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借助“人体语言”和“副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所谓“人体语言”,就是指人们说话时的手势、姿态、动作;“副语言”,是指人们讲话时的表情,或笑、叹气,或端庄、严肃等,以此来作为表达时的辅助手段,补充表达的意思和情绪,增强表达效果。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因素
构成口头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因素有:思维能力、运用语音的能力和快速、准确组织语言的能力。
(一)思维能力
上面对口头表达与思维的关系已经论及,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在口头表达时所需要的思维能力。既然口头表达是现想现说,首先,它就需要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有了思维的敏捷性,才能快速地组织内容,并使表达开始时的朦胧思想逐渐变得明确、周密;有了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具有口头表达时的应变能力。
口头表达还需要思维的条理性。有了一大堆要讲的内容,如何使要讲的内容有层次、依次序、有中心地讲述,就要求思维有条理,否则,就是语无伦次,杂乱无序的零碎语言,达不到表达的效果,失去了表达的意义。
联想和想象对口头表达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丰富讲话的内容,增强讲话的生动性。讲话需要有鼓动性和说服力,有时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要有比喻;有时又要将人们不熟悉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类比说明;有的内容为了使人们由此及彼,就要类推联想;有的内容要丰富完美,或预想、推测,就需要用想象。这些都不可能像书面语言那样仔细地琢磨、修饰,而要在讲时加以补充,这就要靠讲话者思维的灵活性了。
(二)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语音能力包括说话时的音质、音调、音律和音力。音质,就是发音的质地,要在说话时音质纯正,没有杂质。音调,就是优美动听,会运用音调的高低粗细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音律,就是讲话的节奏,快慢要适度。音力,指讲话声音的力度,就是讲话声音的强弱、大小的适度,要持久强韧。
(三)快速、准确组织语言的能力
人们讲话的过程也是快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在讲话的一瞬间要迅速地准确地选词组句,要把说的意思系统地表达出来,这是口头表达需要的基本能力。这里有准确与谬误,系统与凌乱之分。准确,关键在于能否恰当地选择那些表现力强,能揭示事物本质特点的词语;能否系统地进行表达,主要取决于组句,句与句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显示出内在的逻辑性来,使所讲的内容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即使当中有插说,或说完一个完整的意思后补充,也要交代明白,使前后关联起来。
构成口头表达能力的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在讲话时它们往往是同时发挥作用,其中又以快速、准确地组织语言为能力的核心,思维贯穿其中,语音运用织附其上。
以上我们对口头语言的特点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构成因素的分析,旨在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探寻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快速适应交际的需要,同时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口头语言表达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需要讲话者迅速把有关发言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思路,然后边讲边想,边想边说。在思维和表达几乎同时进行的情况下,讲话者熟练地把头脑中的思维材料组合成有条理的、连贯的语言向听众讲述。从语言形成的角度说,它是人们将自己的内部言语(思维)借助于词语,按一定句式快速转换为外部言语(有声言语)的过程,从口头语言形成的这个过程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它的一些特点和构成因素。
一、口头语言的特点
(一)现想现说
在一定的场合下,人们讲话总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速度的差异。据统计,一般人口述的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而书写大体只有20字左右,相差七、八倍。这就要求说话人在转瞬之间确定说什么,所说的内容既要有思想性,又要有针对性,既要切合实际,又要沉实有力。在确定说话内容之后,还要迅速考虑怎么说,先说哪些,后说哪些,怎样安排结构层次等。其次是语言结构形式和语法现象的差异。一般来说,口头语言本身是短句多,自然句(结构比较松散、自由的句子)多,省略句多(因对象比较确定,常常就在眼前,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易位现象多(常常把要强调的部分前置,先传递给听者)等。再次是语音一闪而过,讲述的的话是连续不断,稍纵即逝的,而且说出来之后就成了最终的形式,不能像书面语言那样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到比较完善的地步,才能发表出去。
口头语言的这一特点,要求人们的思维更为敏捷,有较熟练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语音清晰易懂。
(二)定向表达
定向表达是指讲话人有确定、具体的对象,与听话者有共同的背景。这一特点决定着讲话人的内容可省可添,当表达者与接受者双方所表达的事物有共同的背景知识时,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可以省略,同时也可常常根据对象情况作即兴发挥和补充。
“定向表达”要求说话要得体。讲话人是在一定场合给具体的对象进行讲述,为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就要使讲话合乎对象的社会地位、身份、知识修养程度以及所处的心理状态,即:说要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才合适,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话不该说,如何随机应变,换个方式去说,如何措辞才恰当,以至注意说话的声音技巧。
重视讲话的反馈因素,调节讲话时的情景和内容。讲话既然有具体的对象,对象就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讲话人传递他们的反馈信息。有的是情绪上的反映,如听众聚精会神,不时微笑点头,表示赞许,或无精打采,彼此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是言语的直接反映,如听众向讲话人传递纸条,或当面质询,或提出驳议。这就要求讲话人要及时调节讲话的情致、内容以及表达的技巧,有较强的随机应变能力。
(三)借助“人体语言”和“副语言”进行口头表达
所谓“人体语言”,就是指人们说话时的手势、姿态、动作;“副语言”,是指人们讲话时的表情,或笑、叹气,或端庄、严肃等,以此来作为表达时的辅助手段,补充表达的意思和情绪,增强表达效果。
二、口头表达能力的基本因素
构成口头表达能力最基本的因素有:思维能力、运用语音的能力和快速、准确组织语言的能力。
(一)思维能力
上面对口头表达与思维的关系已经论及,不再赘述。这里主要谈谈在口头表达时所需要的思维能力。既然口头表达是现想现说,首先,它就需要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有了思维的敏捷性,才能快速地组织内容,并使表达开始时的朦胧思想逐渐变得明确、周密;有了思维的灵活性,才能具有口头表达时的应变能力。
口头表达还需要思维的条理性。有了一大堆要讲的内容,如何使要讲的内容有层次、依次序、有中心地讲述,就要求思维有条理,否则,就是语无伦次,杂乱无序的零碎语言,达不到表达的效果,失去了表达的意义。
联想和想象对口头表达也是很重要的,它可以丰富讲话的内容,增强讲话的生动性。讲话需要有鼓动性和说服力,有时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要有比喻;有时又要将人们不熟悉的事物,用人们熟悉的事物作类比说明;有的内容为了使人们由此及彼,就要类推联想;有的内容要丰富完美,或预想、推测,就需要用想象。这些都不可能像书面语言那样仔细地琢磨、修饰,而要在讲时加以补充,这就要靠讲话者思维的灵活性了。
(二)运用语音表情达意的能力
语音能力包括说话时的音质、音调、音律和音力。音质,就是发音的质地,要在说话时音质纯正,没有杂质。音调,就是优美动听,会运用音调的高低粗细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音律,就是讲话的节奏,快慢要适度。音力,指讲话声音的力度,就是讲话声音的强弱、大小的适度,要持久强韧。
(三)快速、准确组织语言的能力
人们讲话的过程也是快速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的过程,在讲话的一瞬间要迅速地准确地选词组句,要把说的意思系统地表达出来,这是口头表达需要的基本能力。这里有准确与谬误,系统与凌乱之分。准确,关键在于能否恰当地选择那些表现力强,能揭示事物本质特点的词语;能否系统地进行表达,主要取决于组句,句与句之间要有紧密的联系,显示出内在的逻辑性来,使所讲的内容完整、连贯地表达出来,即使当中有插说,或说完一个完整的意思后补充,也要交代明白,使前后关联起来。
构成口头表达能力的三个因素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在讲话时它们往往是同时发挥作用,其中又以快速、准确地组织语言为能力的核心,思维贯穿其中,语音运用织附其上。
以上我们对口头语言的特点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构成因素的分析,旨在我们在教学中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探寻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快速适应交际的需要,同时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