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森林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针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工作。森林资源的建设与发展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火灾就是其中之一,这会对森林资源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因此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利用科学的技术以及手段从根本上预防火灾的发生。
关键词:森林火灾;营林技术;措施
森林火灾其实是一种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是其明显特征,同时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安全与森林防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同时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火源控制、防火队伍建设、提高群众防火意识是森林防火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就是营林技术,因此在实际针对森林资源开展防火工作时需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营林技术的科学使用。
一、森林火灾成因与营林技术的相关性分析
森林火灾可以说是一种林火行为,已经失去人为控制,可自由在林地内进行蔓延与扩展,森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人类都会受到火灾的影响。对火灾的成因进行熟悉与掌握是预防森林火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氧气是森林火灾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火源以及人为火源都在外来火源的涵盖范围之内,外来火源预热完成并且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后,森林可燃物被引燃就会导致森林火灾的出现。
控制火源是森林火灾预防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同时还要在预警以及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对完备的防火预案和人力、物力的储备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营林技术措施可实现对自身价值与意义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在原有基础上促使林内可燃易燃物积累得以减少必须实现对营林技术措施的使用,这也可在可燃物燃烧环境改善的同时对森林自身的难燃性与抗火性进行有效增强。在不断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森林防火的目的也可逐渐达成。
现阶段我国国家以及政府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得以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营林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进行高度重视,做到提早进行规划与设计工作,注意生态建设工程与预防森林火灾的营林技术措施处于同步进行,这对我国生态建设成效的保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
1.森林林内可燃物的营林调控技术
森林可燃物是发生森林火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火种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也需要依赖森林可燃物进行。在实际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划分时我们可将易燃程度作为主要依据,下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一是易燃物,它在一般情况下,易干燥,易燃,且燃烧速度快;如地表干枯的杂草、枯落叶、凋落树皮、地衣和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
二是燃烧缓慢可燃物,它一般指颗粒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树根、大枝、倒木、腐殖质等。这些可燃物不易燃烧,但着火后能长期保持热量,不易扑灭。在清理火场时很难清理,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
三是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森林林内可燃物越多,火災隐患者就越大。林内可燃物一般为枯枝、枯立木、落叶、杂草、灌木、地被物和树脂含量高的树种如松、桉树等。
2.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
在森林防火的方法中,隔离法也是森林防火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隔离法即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在营林技术上,通过建设完善的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可实现绿色防火。
生物防火林带能有效阻碍火源及已发生林火的蔓延,起到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或减少已发生林火的进一步危害的作用。在营林建设中,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在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的营建过程,要将各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
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在规划时,要根据林分、主风向、地形、道路、河流、山脉、火灾隐患和人为活动等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根据林地及林火可能发生的情况,科学区划分片,在各区划分隔带营造一定宽度的耐火树种林带网络,阻隔林火的蔓延。
二是在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上,对于具体防火树种的选择还要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树种。在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区划上,按适宜的面积,近可能营造闭合的防火林带圈。在大面积造林时,在整地同时建设防火林带。树种选择上,生物防火林带树种必须是适应本地生长、抗火性强的树种。
3.可燃物燃烧环境的营林调控技术
通过各种营林技术措施还可以改变林内光照、湿度、温度等条件来控制可燃物燃烧环境,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林内湿度。通过造林树种结构和造林密度的科学设置,使林分的树种结构、密度和比例合理,可提高森林健康度及稳定性,从而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功能,增强森林自身防火能力。
一是参照森林自然群落结构,营造阔叶混交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和结构合理的阔叶林。以此为基础,通过长期自然演替最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且植物区系组成十分丰富的异龄阔叶林。
二是采取间伐措施,对针阔混交林选择性疏伐树脂含量高的针叶树,伐除小径级林木、枯立木,保留大径级的抗火阔叶林木。三是进行林分改造即对针叶林进行阔叶化改造,特别是对南方林区的松、杉等针叶林进行改造,最终形成防火能力较强的阔叶林分。
三、预防森林火灾营林技术的建议
1.全面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绿色防火网络
实践证明,生物防火林带网络能实现主动、高效预防森林火灾的,阻隔森林大火、减缓林火的蔓延,是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绿色屏障。因此,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在规划初期应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和科学性,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并与其他林业工程规划协调一致。
2.重视综合营林技术措施的协同和累加效应
当前,许多地方存在重造不重管的情况。造林资金多,但抚育资金跟不上,导致造后不成林。因此,要贯彻“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运用森林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全面实行“造、抚、封、管”的综合营林措施,促进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减少可燃物和燃烧环境,提高森林自身防火防灾能力。
3.强制将营林措施纳入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中
森林防火除控制火源、强化林火监测和增强扑救火能力外,要重视营林技术措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在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中,要强制将营林措施纳入到其中。
参考文献:
[1]李树军.简析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49-249.
[2]刘剑.浅谈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J].低碳世界,2015(22):321-322.
关键词:森林火灾;营林技术;措施
森林火灾其实是一种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是其明显特征,同时会对森林资源造成相当严重的破坏。森林资源以及生态安全与森林防火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同时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财产安全造成直接影响。火源控制、防火队伍建设、提高群众防火意识是森林防火的主要方式,除此之外就是营林技术,因此在实际针对森林资源开展防火工作时需要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实现对营林技术的科学使用。
一、森林火灾成因与营林技术的相关性分析
森林火灾可以说是一种林火行为,已经失去人为控制,可自由在林地内进行蔓延与扩展,森林、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人类都会受到火灾的影响。对火灾的成因进行熟悉与掌握是预防森林火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与前提,森林可燃物、火源和氧气是森林火灾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自然火源以及人为火源都在外来火源的涵盖范围之内,外来火源预热完成并且温度达到一定高度后,森林可燃物被引燃就会导致森林火灾的出现。
控制火源是森林火灾预防首先需要满足的条件,同时还要在预警以及监控的基础上实现对完备的防火预案和人力、物力的储备的建立,在这一过程中营林技术措施可实现对自身价值与意义最大限度的发挥。为在原有基础上促使林内可燃易燃物积累得以减少必须实现对营林技术措施的使用,这也可在可燃物燃烧环境改善的同时对森林自身的难燃性与抗火性进行有效增强。在不断对生物防火林带进行建设的过程中森林防火的目的也可逐渐达成。
现阶段我国国家以及政府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也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得以大力发展的主要原因,我们必须对营林技术所发挥的作用进行高度重视,做到提早进行规划与设计工作,注意生态建设工程与预防森林火灾的营林技术措施处于同步进行,这对我国生态建设成效的保证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
1.森林林内可燃物的营林调控技术
森林可燃物是发生森林火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火种在实际传播过程中也需要依赖森林可燃物进行。在实际对森林可燃物进行划分时我们可将易燃程度作为主要依据,下面对其进行仔细分析。
一是易燃物,它在一般情况下,易干燥,易燃,且燃烧速度快;如地表干枯的杂草、枯落叶、凋落树皮、地衣和苔藓及针叶树的针叶、小枝等。
二是燃烧缓慢可燃物,它一般指颗粒较大的重型可燃物,如枯立木、树根、大枝、倒木、腐殖质等。这些可燃物不易燃烧,但着火后能长期保持热量,不易扑灭。在清理火场时很难清理,而且容易发生复燃火。
三是难燃可燃物:指正在生长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森林林内可燃物越多,火災隐患者就越大。林内可燃物一般为枯枝、枯立木、落叶、杂草、灌木、地被物和树脂含量高的树种如松、桉树等。
2.生物防火林带营建技术
在森林防火的方法中,隔离法也是森林防火的一种重要、有效的方法。隔离法即采取阻隔的手段,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分隔。在营林技术上,通过建设完善的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可实现绿色防火。
生物防火林带能有效阻碍火源及已发生林火的蔓延,起到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或减少已发生林火的进一步危害的作用。在营林建设中,生物防火林带的建设是重要的一环。在生物防火林带网络的营建过程,要将各个环节有机统一起来。
一要科学规划、合理设置。在规划时,要根据林分、主风向、地形、道路、河流、山脉、火灾隐患和人为活动等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合理布局。根据林地及林火可能发生的情况,科学区划分片,在各区划分隔带营造一定宽度的耐火树种林带网络,阻隔林火的蔓延。
二是在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上,对于具体防火树种的选择还要贯彻适地适树的原则,选好树种。在生物防火林带网络区划上,按适宜的面积,近可能营造闭合的防火林带圈。在大面积造林时,在整地同时建设防火林带。树种选择上,生物防火林带树种必须是适应本地生长、抗火性强的树种。
3.可燃物燃烧环境的营林调控技术
通过各种营林技术措施还可以改变林内光照、湿度、温度等条件来控制可燃物燃烧环境,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优化林分结构,增加林内湿度。通过造林树种结构和造林密度的科学设置,使林分的树种结构、密度和比例合理,可提高森林健康度及稳定性,从而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功能,增强森林自身防火能力。
一是参照森林自然群落结构,营造阔叶混交林,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和结构合理的阔叶林。以此为基础,通过长期自然演替最终形成多层次、多类型且植物区系组成十分丰富的异龄阔叶林。
二是采取间伐措施,对针阔混交林选择性疏伐树脂含量高的针叶树,伐除小径级林木、枯立木,保留大径级的抗火阔叶林木。三是进行林分改造即对针叶林进行阔叶化改造,特别是对南方林区的松、杉等针叶林进行改造,最终形成防火能力较强的阔叶林分。
三、预防森林火灾营林技术的建议
1.全面建设生物防火林带绿色防火网络
实践证明,生物防火林带网络能实现主动、高效预防森林火灾的,阻隔森林大火、减缓林火的蔓延,是保护和美化环境的绿色屏障。因此,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在规划初期应具有前瞻性、整体性和科学性,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害设防、合理布局,并与其他林业工程规划协调一致。
2.重视综合营林技术措施的协同和累加效应
当前,许多地方存在重造不重管的情况。造林资金多,但抚育资金跟不上,导致造后不成林。因此,要贯彻“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运用森林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全面实行“造、抚、封、管”的综合营林措施,促进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高,减少可燃物和燃烧环境,提高森林自身防火防灾能力。
3.强制将营林措施纳入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中
森林防火除控制火源、强化林火监测和增强扑救火能力外,要重视营林技术措施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在森林防火工程建设中,要强制将营林措施纳入到其中。
参考文献:
[1]李树军.简析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1):249-249.
[2]刘剑.浅谈预防森林火灾的主要营林技术措施[J].低碳世界,2015(22):32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