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其主渠道是创新性教学。作文以其能记载、表达、交流、说服、经济等功能为人类社会服务。作文如做人,作文能力是人的多方面的素质的综合体现,而写作作为最具个性特征的精神劳动,为培养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如何在占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习作,这是时代对作文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
一、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模仿课文,参照写法。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2)从修改中反向模仿。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修改含错误的文章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种反向模仿。(3)在欣赏范文中借鉴。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仿写的训练,还可以很好地规划一下,解决各教学阶段、各种文体的仿写如何安排,各种仿写练习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穿插,尤其是精选一系列可仿的句、段、篇而形成一套切合实用的“模板”,由它铺成“必由之路”的台阶,那么学生的作文在中学阶段将得到更符合技能发展规律的培训。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认识发散思维在中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启发学生排除首先想到的是大家都可能想到的素材,鼓励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创新。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用滥的材料,如雨天老师来家中给自己补课,同学之间由于一点小误会而闹矛盾然后又和好等等。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不能用,即使用,提炼主题的角度也要有所创新,写出新意来。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标新立异之作,其目的绝不仅在于克服千人一面、老套雷同,更在于发展其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新能力,必须集中体现在思维的多向性训练上。与多向思维相对,便是单向思维。单向思维处于思维培养的低级阶段,要克服单向思维的弊端,最便当的方法是发展逆向思维。例如《反对自由主义》一课里有个成语叫“敷衍了事”,是贬义词。学生一开始都按贬义造,总跳不出“我们不能敷衍了事”之类的套话。我们可以来个“逆向思维”,让学生把这个词用在正面人物身上,按褒义造。这样一来,单向思维被打破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逆向思维,加上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只是两向思维而已。应将其变为“多向”,这就是作文教学常说的“拓宽思路”。比如对于“知足者长乐”这一传统说法,仅仅会阐述“不知足者长乐”是不够的。我们的思路还应向更多的方面发展。如对什么“知足”?如果是对物质,那么,“知足者长乐”就是对的;如果是对知识,那么“不知足者长乐”才是对的。这样,加入特定条件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思路。新思路与新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意识到“新条件”的存在,充分考虑到在“新条件”下会产生的新情况、新结果,这就是“新思路”。
创新训练的具体途径还有很多,但都不例外是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如在教学生写作《<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否定首先想到的启示,即由南郭先生的下场联想到学习不能不学无术,不懂装懂。启迪学生,让他们多角度发散思维:一是齐宣王好三百人一齐吹竽而导致南郭混下去,想到吃大锅饭的做法要不得;二是由齐珉王不墨守先生之法改为“一听之”,联想到领导人要有改革精神;三是由南郭虽本领不同,但当受到改革大潮冲击时,一不哭闹,二不托人说情,而是主动溜走,联想到激流勇退的精神是可取;四是从南郭不会吹竽却能长期在乐队里混,队长和队友也有责任,不以监督和帮助,从而得出他们即不忠于王职,又不重视友情的做法应该受到指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就很有新意。
一、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1)模仿课文,参照写法。写作,必须从阅读中摄取材料,主要是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技巧可以概括为一套写作规则,如果只是由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肯定是极微的。因为写作规则要真正融入到学生思维中并控制学生写作实践,才会帮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来。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学过的课文中来找规律,总结归纳方法,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的规则比较具体实在,而且印象深刻,在写作中可以运用,并通过老师的批改来验证自己的实践的正确性。(2)从修改中反向模仿。写作中的失误是在所难免的。但明知是错而重犯的机会却是不多的,在写作训练中,加强学生的修改能力的培养也很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修改含错误的文章虽然不是直接模仿吸收人家的长处,但在批评别人的错误时,自己的认识本身是一种提高。因此,我们也可以把修改病文看成一种反向模仿。(3)在欣赏范文中借鉴。欣赏范文中让学生在写作前欣赏一篇类似的优秀范文,目的是着眼于吸取范文在构思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的长处,至于成篇,写作时只能求其神似,而不能照抄。
仿写的训练,还可以很好地规划一下,解决各教学阶段、各种文体的仿写如何安排,各种仿写练习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穿插,尤其是精选一系列可仿的句、段、篇而形成一套切合实用的“模板”,由它铺成“必由之路”的台阶,那么学生的作文在中学阶段将得到更符合技能发展规律的培训。
二、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要充分认识发散思维在中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要在培养学生聚合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针对一篇作文的命题,要启发学生排除首先想到的是大家都可能想到的素材,鼓励大胆地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地开拓和创新。眼睛不要总盯着别人已用滥的材料,如雨天老师来家中给自己补课,同学之间由于一点小误会而闹矛盾然后又和好等等。当然这些材料不是不能用,即使用,提炼主题的角度也要有所创新,写出新意来。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大力倡导标新立异之作,其目的绝不仅在于克服千人一面、老套雷同,更在于发展其独立思考,求新求变的创新能力,必须集中体现在思维的多向性训练上。与多向思维相对,便是单向思维。单向思维处于思维培养的低级阶段,要克服单向思维的弊端,最便当的方法是发展逆向思维。例如《反对自由主义》一课里有个成语叫“敷衍了事”,是贬义词。学生一开始都按贬义造,总跳不出“我们不能敷衍了事”之类的套话。我们可以来个“逆向思维”,让学生把这个词用在正面人物身上,按褒义造。这样一来,单向思维被打破了,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逆向思维,加上原有的习惯性思维,只是两向思维而已。应将其变为“多向”,这就是作文教学常说的“拓宽思路”。比如对于“知足者长乐”这一传统说法,仅仅会阐述“不知足者长乐”是不够的。我们的思路还应向更多的方面发展。如对什么“知足”?如果是对物质,那么,“知足者长乐”就是对的;如果是对知识,那么“不知足者长乐”才是对的。这样,加入特定条件之后,就会产生新的思路。新思路与新条件是密切相关的,意识到“新条件”的存在,充分考虑到在“新条件”下会产生的新情况、新结果,这就是“新思路”。
创新训练的具体途径还有很多,但都不例外是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如在教学生写作《<滥竽充数>的启示》一文时,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否定首先想到的启示,即由南郭先生的下场联想到学习不能不学无术,不懂装懂。启迪学生,让他们多角度发散思维:一是齐宣王好三百人一齐吹竽而导致南郭混下去,想到吃大锅饭的做法要不得;二是由齐珉王不墨守先生之法改为“一听之”,联想到领导人要有改革精神;三是由南郭虽本领不同,但当受到改革大潮冲击时,一不哭闹,二不托人说情,而是主动溜走,联想到激流勇退的精神是可取;四是从南郭不会吹竽却能长期在乐队里混,队长和队友也有责任,不以监督和帮助,从而得出他们即不忠于王职,又不重视友情的做法应该受到指责。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既能锻炼理解、分析能力,又能锻炼归纳、表达能力,然后下笔有神,一挥而就。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不落俗套,就很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