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连坐车都会晕的人,让我在颠簸的船上坐半小时简直是要命的事,如果运气不好,碰到风急浪高的日子,好吧,那是我一生中最悲惨的时刻。
我是一名海岛教师,任教于象山南端一座普通小岛上的一所普通小学――鹤浦小学。作为一只会晕船的旱鸭子,每次的回家,每次的上岛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我没事便尽量待在小岛上,这一待,便是七年。七年里我注视着鹤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默默无语的老楼,崭新挺拔的新楼,被拆除的大铁门,新安装的电子门,一个一个离开的老同事,一批一批进来的新同事……时光的流逝变迁了世事,唯有自己对鹤浦小学的感情是恒定着不断加深的,七年来,鹤浦小学在我的心里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看着她成长,看着她发展,看着她逐渐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是由这座海岛的环境,是由这座岛屿的居民,是由这所学校里认认真真学习的学生和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一起培育出来的,她的养成是曲折的,是独一无二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也是深具自身特色的,犹如那陈年酒酿。
一、海岛小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
1.渔民画
鹤浦小学位于南田岛,而南田岛是象山第一大岛,然而再怎么样大的岛也掩盖不了自身的一个缺憾,那就是封闭性。在跨海大桥没建好之前,连接小岛和陆地的是渡轮,岛上的居民除非是有事需要外出,不然的话一般都是待在岛上,环境的相对封闭也造成校园的相对封闭。所以那时的鹤浦小学是比较闭塞的,无论是想走出去,还是想请进来都是比较费力的事,于是那时的鹤浦小学便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画渔民画。
海岛的居民自然是靠海吃海,学校里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是渔民,即便父母不是渔民,亲戚里也是必有渔民的,所以孩子们从小便都跟“渔”挂牵在一起。对他们来说,等待外出捕鱼的亲人归来是一件很经常的事。夕阳在那海天交接处燃起一片火红,归巢的海鸟叫唤着从远处归来,此时的渔港上,你总会发现一些孩子的身影。年龄大的,懂事的孩子往往会坐在那海坝上,极目眺望着远方,期盼着那海平面上能出现一道船影,年龄小点的,则会在那平地上欢呼雀跃着,尽情挥洒着那独属于童年的欢笑,等待亲人回来的渔港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老师便教他们画渔民画,让他们把对亲人的担忧,思念都汇聚在这张小小的画纸上,并告诉他们,要好好画,远航的人啊马上就会回来了,到时候把你美丽的画作送给他,他一定会亲你,抱你的!于是从那时起,这些小小的画纸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东西。老师们也总会把画得精彩的画收集起来,然后找个显眼的地方贴上去,任孩子们在那下面惊叹、赞美。
2.书香校园
时间飞逝,在一片欢腾中,跨海大桥造好了,这座挺拔的大桥把小岛和陆地牢牢地连接在了一起,就好像打通了一条生命线似的,鹤浦小学也搭着这条线快速前进起来。新的宿舍楼、教学楼接连拔地而起,篮球场,手球场,乒乓球场也是一个个快速地建立起来,而这其中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那一间间宽敞明亮,挂着雪白的窗帘,墙上贴着可爱的图画,最重要的是书架上放满了图书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每幢楼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阅览室,根据年段的不同布置成不同的样子,里面摆放着适合该年段孩子看的书籍,每天中午,都是这些图书室、阅览室最热闹的时候。一批批小朋友涌进这里,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找着之后,就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让自己沉浸在书中的梦幻世界里。
书香校园的建设为鹤浦小学的校园文化带来了阳光,融入了书香,让鹤浦小学在硬件设施大步前进的时候,也大踏步的提升了自身的精神文化底蕴。
二、海岛小学校园文化的未来展望
大桥的建成,让小岛不再封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小岛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了整个地区的教育大环境中。这当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起来了,教师的眼界开阔起来了,学生也是足不出户就能见到外面广阔的天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有了更多可以借鉴的对象,通过外出考察交流,鹤浦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新的变化,在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开始校园社团的建设,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创办不同的社团,吸引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特长。
然而,我却总觉得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是已经逐渐趋向于大众化,普通化?回想起以前画渔民画时的孩子那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对比下现在社团课上孩子们的笑容,虽然都是一样的快乐,但是总觉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向城里的孩子靠拢,海岛的特色反而逐渐在消失,我赞同这样的培养方式。因为它们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让他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发现并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我的心里却是充满着遗憾的:我们是海岛小学,我们独有的海岛文化就这样渐渐消失在我们的小学校园文化里面了么?我们能不能把他融入到现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呢?
1.把海岛文化融入社团中来
我有过这样的设想,既然学校组织开展了这么多的社团,那我们也可以开发一个渔民画社团,把曾经广受孩子欢迎的渔民画重新开办起来。挑选好认真负责的社团老师,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加入到社团里,把他们的画作展示出来,这样既体现了社团的活动的成效,也展示了自身特有的海岛文化。
我们也可以创办渔家号子研究班,渔家歌曲演唱班,在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海岛上,从来不会缺少这些渔家号子和歌曲,走到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人,总能哼上那么一两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和音乐社团合并起来,让他们在能唱儿童歌曲的同时,也能喊出风味独特的渔家号子,这不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事情么?
海岛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想,仔细去做,总能发掘出来的,集思广益之下,总能创造出深具特色的各类社团。
2.把海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中去
除了用社团来体现海岛文化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把海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中去。我们可以用渔民画和船模来妆点我们的校园,我们可以在中午的时候让孩子们听听渔家歌曲,我们可以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带孩子们去沙滩玩一玩,去渔港走一走,看海鸟在洋面上飞舞盘旋的优美姿势,听渔船响起归家的马达声。
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和我们的海岛文化息息相关的,我们不需要特意地去寻找,特意地去强求,有时只需要顺势那么一为,就能很好的把海岛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了。当我们的客人跨越海洋来小岛上,进入我们的校园,迎面感受到的就是我们浓浓的海岛校园文化,这不是一件很应景、很有特色的事么?
我是一名海岛教师,任教于象山南端一座普通小岛上的一所普通小学――鹤浦小学。作为一只会晕船的旱鸭子,每次的回家,每次的上岛都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我没事便尽量待在小岛上,这一待,便是七年。七年里我注视着鹤小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默默无语的老楼,崭新挺拔的新楼,被拆除的大铁门,新安装的电子门,一个一个离开的老同事,一批一批进来的新同事……时光的流逝变迁了世事,唯有自己对鹤浦小学的感情是恒定着不断加深的,七年来,鹤浦小学在我的心里已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精神的寄托,看着她成长,看着她发展,看着她逐渐沉淀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校园文化。这种校园文化,是由这座海岛的环境,是由这座岛屿的居民,是由这所学校里认认真真学习的学生和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一起培育出来的,她的养成是曲折的,是独一无二的,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也是深具自身特色的,犹如那陈年酒酿。
一、海岛小学校园文化的发展过程
1.渔民画
鹤浦小学位于南田岛,而南田岛是象山第一大岛,然而再怎么样大的岛也掩盖不了自身的一个缺憾,那就是封闭性。在跨海大桥没建好之前,连接小岛和陆地的是渡轮,岛上的居民除非是有事需要外出,不然的话一般都是待在岛上,环境的相对封闭也造成校园的相对封闭。所以那时的鹤浦小学是比较闭塞的,无论是想走出去,还是想请进来都是比较费力的事,于是那时的鹤浦小学便孕育出一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画渔民画。
海岛的居民自然是靠海吃海,学校里很多孩子的家长都是渔民,即便父母不是渔民,亲戚里也是必有渔民的,所以孩子们从小便都跟“渔”挂牵在一起。对他们来说,等待外出捕鱼的亲人归来是一件很经常的事。夕阳在那海天交接处燃起一片火红,归巢的海鸟叫唤着从远处归来,此时的渔港上,你总会发现一些孩子的身影。年龄大的,懂事的孩子往往会坐在那海坝上,极目眺望着远方,期盼着那海平面上能出现一道船影,年龄小点的,则会在那平地上欢呼雀跃着,尽情挥洒着那独属于童年的欢笑,等待亲人回来的渔港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的老师便教他们画渔民画,让他们把对亲人的担忧,思念都汇聚在这张小小的画纸上,并告诉他们,要好好画,远航的人啊马上就会回来了,到时候把你美丽的画作送给他,他一定会亲你,抱你的!于是从那时起,这些小小的画纸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东西。老师们也总会把画得精彩的画收集起来,然后找个显眼的地方贴上去,任孩子们在那下面惊叹、赞美。
2.书香校园
时间飞逝,在一片欢腾中,跨海大桥造好了,这座挺拔的大桥把小岛和陆地牢牢地连接在了一起,就好像打通了一条生命线似的,鹤浦小学也搭着这条线快速前进起来。新的宿舍楼、教学楼接连拔地而起,篮球场,手球场,乒乓球场也是一个个快速地建立起来,而这其中最让孩子们开心的是那一间间宽敞明亮,挂着雪白的窗帘,墙上贴着可爱的图画,最重要的是书架上放满了图书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每幢楼都有属于他自己的阅览室,根据年段的不同布置成不同的样子,里面摆放着适合该年段孩子看的书籍,每天中午,都是这些图书室、阅览室最热闹的时候。一批批小朋友涌进这里,寻找着自己喜欢的图书,找着之后,就选择一个安静的角落,让自己沉浸在书中的梦幻世界里。
书香校园的建设为鹤浦小学的校园文化带来了阳光,融入了书香,让鹤浦小学在硬件设施大步前进的时候,也大踏步的提升了自身的精神文化底蕴。
二、海岛小学校园文化的未来展望
大桥的建成,让小岛不再封闭,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小岛更快更好的融入到了整个地区的教育大环境中。这当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教育教学资源丰富起来了,教师的眼界开阔起来了,学生也是足不出户就能见到外面广阔的天地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有了更多可以借鉴的对象,通过外出考察交流,鹤浦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有了新的变化,在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开始校园社团的建设,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创办不同的社团,吸引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特长。
然而,我却总觉得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不是已经逐渐趋向于大众化,普通化?回想起以前画渔民画时的孩子那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庞,对比下现在社团课上孩子们的笑容,虽然都是一样的快乐,但是总觉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向城里的孩子靠拢,海岛的特色反而逐渐在消失,我赞同这样的培养方式。因为它们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让他们能够在小学阶段就发现并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我的心里却是充满着遗憾的:我们是海岛小学,我们独有的海岛文化就这样渐渐消失在我们的小学校园文化里面了么?我们能不能把他融入到现在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呢?
1.把海岛文化融入社团中来
我有过这样的设想,既然学校组织开展了这么多的社团,那我们也可以开发一个渔民画社团,把曾经广受孩子欢迎的渔民画重新开办起来。挑选好认真负责的社团老师,让喜欢画画的学生加入到社团里,把他们的画作展示出来,这样既体现了社团的活动的成效,也展示了自身特有的海岛文化。
我们也可以创办渔家号子研究班,渔家歌曲演唱班,在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海岛上,从来不会缺少这些渔家号子和歌曲,走到大街上,随便拉住一个人,总能哼上那么一两句,我们可以把它们和音乐社团合并起来,让他们在能唱儿童歌曲的同时,也能喊出风味独特的渔家号子,这不是一件很有意思,很有特色的事情么?
海岛文化还有很多很多,只要我们认真去想,仔细去做,总能发掘出来的,集思广益之下,总能创造出深具特色的各类社团。
2.把海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中去
除了用社团来体现海岛文化以外,更主要的还是要把海岛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细节中去。我们可以用渔民画和船模来妆点我们的校园,我们可以在中午的时候让孩子们听听渔家歌曲,我们可以在实践活动的时候带孩子们去沙滩玩一玩,去渔港走一走,看海鸟在洋面上飞舞盘旋的优美姿势,听渔船响起归家的马达声。
我们的生活其实就是和我们的海岛文化息息相关的,我们不需要特意地去寻找,特意地去强求,有时只需要顺势那么一为,就能很好的把海岛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去了。当我们的客人跨越海洋来小岛上,进入我们的校园,迎面感受到的就是我们浓浓的海岛校园文化,这不是一件很应景、很有特色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