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线传媒电影业务2013年的成功,有两点值得关注:本土中小成本商业电影突围、对新人的大胆使用。除此之外,公司在电影宣传、发行等专业运作体系化建设上也取得明显进展。公司的这些努力在为自身带来超额利润和品牌提升,其市场成功和相关经验亦带动内地电影产业向前发展。
三年铸“核”
电影是光线传媒目前的核心业务,近两年,公司上市所得的10.03亿元超募资金中,1/3强投向了电影制作。
光线影业是光线传媒目前最重要的战略棋子。成功上市后,公司先后两次动用超募资金增资光线影业,总额2.4亿元。而光线影业的战略调整始于上市之前,特别是在2011年初公司管理层出现人员变动,王长田长期的副手、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出任光线影业总裁之后,公司在电影方面的主攻方向从以往与香港的合拍全面转向与内地导演、企业合作,本土中小规模商业片和新人导演随之成为新业务重点。
虽然结果证明当初果断转型确属先见之明,不过在2011年年初,业内对光线影业的前途颇有疑问,毕竟新总裁李晓萍之前主要从事电视行业,而原有的高管团队有很多离职,例如执掌公司多年的前总裁张昭转投了乐视影业,负责发行的副总徐林加盟了银润影业。不过事情发展出乎多数人预料。实际上在2011当年,光线电影的业绩不降反升:这一年里公司推出的《最强喜事》《画壁》《鸿门宴传奇》票房超过1.5亿元,年度累计票房则达到5.6亿元,在国产片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从前两年的5%左右上升到了近8%。
2012年,光线电影的转型继续深入。当年公司共投资、制作了12部电影,其中既有《神探亨特张》这样的夺奖大户,也不乏票房过亿的《四大名捕》《铜雀台》《大海啸之鲨口逃生》等卖座片,而年底《人再囧途之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更是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在后者的强力驱动下,光线全年的总票房达到了创纪录的16.1亿元,在国产片市场中的份额也一举跃升至近20%。这一年里,无论是发行影片的数量还是票房产出,光线影业均首次迫近行业榜首。
如果去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于《泰囧》的意外大卖的话,那么光线2013年的表现则更具说服力,公司之前在本地类型片和新人导演方面的积累进一步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光线今年已发行了7部电影,其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7.2亿元的票房居国产片年度卖座亚军,《中国合伙人》以5.4亿元排名年度第4,此外《不二神探》和《厨子戏子痞子》的票房也都超过了2亿元。王长田表示年底还会推出4部电影,包括卖座续集《四大名捕2》和《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2013年我们的总票房预计将冲击25亿元,国产片市场份额也有望达到25%”。
新人的超强“生产力”
今年光线共有4部电影票房突破2亿元,成绩可谓空前。比这一数据更具含金量的是:这4部电影没有1部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片,其中3部出自青年导演。
在内地电影界,扶持和开掘创作新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是一回事,真正动手去做则是另一回事,像光线这样将其作为主攻方向的公司目前只此一家。最近两年公司推出的电影中,有7部是导演处女作,包括《泰囧》《致青春》《铜雀台》《伤心童话》《不二神探》,以及将在今年年底上映的两部新片。其中《怒放》是内地歌手卢庚戌的导演处女作,该片由滕华涛监制;另一部也是低成本电影,“是一位作家的电影处女作”。
光线对新导演的力推源自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光线影业以往的重点是与香港合拍、合作,全面转向内地意味着公司必须迅速找到新的项目来源。而王长田认为,国内市场上既有的知名导演无论数量还是对商业片的理解,很多都已不能适应眼下的实际需要。因此,发掘新导演和新项目就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掘新导演是电影创新的一部分。在电影行业,选择合适的项目从来都是一大难题,光线在新人导演方面极高的命中率显示其眼光的独到。令记者记忆深刻的是2011年4月光线影业年度新片发布会上,公司一气推出了4位初次执导的新人。当时恐怕没人能想到这4部处女作未来会带来超过16亿元的票房收入——彼时最被看好的项目是周润发领衔的古装片《铜雀台》,而非王长田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谈定的小片《泰囧》。
当然,仅仅拿到潜力项目还不够,还需要在市场运作中发挥出影片潜力。中小成本电影的运作很重要的一条是走特色化路线,既要“接地气”,也要尽可能寻找和制造话题效应。很多投资并不高的影片,在话题度和关注度上也能做到大片级别,《致青春》就是一例。王长田还特别提到了将在明年上映的另一部青春题材电影《左耳》,“原著小说就有1100万的销量,这在当代题材里是相当少见的”。
目前光线的电影生产线中,新人作品和中小成本占据了中坚位置。公司2014年的新项目中,除了与徐峥再度合作的《港囧》,又一部明星导演的新片、邓超执导的《分手大师》也被王长田寄予厚望,“这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喜剧”,该片预计明年暑期上映。另一位新人导演郭帆的《同桌的妳》计划在暑期推出,该片由周冬雨、林更新主演。公司2014年已经确定的新片还有柴智屏、九把刀监制,柯震东、林依晨主演的《我的情敌是超人》。此外,继2013年成功发行国产动画《赛尔号3战神联盟》后,公司明年将投资发行《巴啦啦小魔仙2》。
大片&合拍
光线影业的定位是商业电影公司,“虽然对我们来说好电影是最重要的,类型放在第二步考虑,但从公司角度来说,商业类型片肯定是重点。”王长田肯定地说:公司不会只为了满足一小部分观众,或是在电影节上夺奖而拍片,“这些对我们不重要。”
光线在摸索更成熟的商业电影模式,比如品牌续集,代表当属陈嘉上执导的《四大名捕》系列。王长田介绍,这套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很多项目其实是拍成了一个,看反响不错之后才考虑下一个;而我们一开始的规划就是做系列”。第一部《四大名捕》去年推出后反响不错,随后的两部续集很快推出,其中《四大名捕2》于今年11月22日首映,《四大名捕3》已拍摄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明年推出。 就商业电影的开拓而言,大片的战略价值无可替代。虽然目前华语大片的市场风险处于高位,但在商业经营方面,中小制作的成功率还是难比大片,“不管怎么说,大片运作的精确度更高,商业计算也更准确”。在大片方面,光线一直在策划,只是运作相对谨慎。王长田表示,公司未来两年的新项目中会出现多部大片,其中有预算高达2亿的项目,“既有国产片也有合拍片,有现代题材也有古装类型。”
光线披露的新项目中,最受关注的《盗墓笔记》和《诛仙》是两个可能的大片选择。王长田表示目前这两个项目仍在筹备中,“我希望明年都能启动,但还得看具体推进情况”。他格外看好前者,“会是一个特别大的项目,要做的话应该是一个四五部电影的体量。”该项目会考虑国际合拍。此外,预计2015年启动的《少林寺》同样被王长田看好具有走向国际市场的潜力。
与对待大片相似,光线对待合拍的态度既开放又谨慎。一方面“和好莱坞主要电影公司在探讨不同的合作项目”;另一方面,王长田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电影的重点还是在国内,“不能超越当前阶段,只有国内做好了才能有更好的基础打出去。”
全员电影公司
光线的电影战略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宣传、发行的内部体系化。专业电影公司,要求正是对项目运作的实际把控力,这也是王长田对光线影业的要求。
发行方面,光线影业承接的项目大部分都参与了投资,这也是为了保证对项目实际运作的话语权。虽然项目主导权,公司并不做绝对要求,“毕竟有些项目确实不是我们发起的”,但在具体合作中,光线必须有实质性的参与和发言,“有时执行中往往就变成以我们为主了”。 更多的职责与话语权也能使公司在项目中争取到更多权利和收益,“也能给我们更大动力”。
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王长田表示,进一步完善电影宣发体系是公司2011年大调整时就确立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光线影业近两年花了大力气的领域,“发行系统不是说在各地放一批人就行,而是必须解决宣传、推广、媒体、活动乃至海报、预告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光线影业努力的目标,就是达到公司能在内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倾向于自己做所有工作”——大到发行,公司目前的发行团队已有上百人规模;小到具体执行环节,例如预告片和海报,“我们也有一个专门团队负责,从创意到拍摄都能自己完成。”
建立宣发系统,光线有一定优势,特别在相关资源和专业经验积累。公司是以电视娱乐栏目起家,即拥有宣传平台,相关团队和专业经验也能被移植到电影领域。“我觉得我们的宣传团队能顶几个外面的公司。”在王长田看来,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宣发系统和流程能使项目运作更有效率。
光线做电影的一大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全公司各部门的力量,“不止光线影业,必要的话,整个光线传媒600多人都可以为一个项目服务。”目前公司内部的分工合作已经相当机动灵活。例如最近《四大名捕2》刚刚完成的主题曲,“演唱者是公司的歌手胡夏;作曲是包装工作室的一个年轻人;之前我们也动员了十个员工分别作词,最后选中了资讯事业部总裁丁丁张的作品。”同样,录音、MV剪辑等工作也全部在公司内部完成。
“全员电影公司”是光线的一种文化,其与近来电影工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趋势有明显区隔。近两年,内地不少制片方更多地将宣发等工作分包给专门公司。不过,王长田对此做法持鲜明反对态度。“华语电影现有的分工根本没达到这样的专业程度,很多公司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不管是沟通的有效性,执行的效率还是创意的水平及其跟市场的契合度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看,大量分包的做法不利于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王长田看来,现在很多电影公司越做越简单,“把复杂的活儿都包出去了嘛”——光线选择的是越做越复杂,因为复杂意味着竞争门槛的提高,“别的公司想要复制我们的系统就很难了,因为我们的体系覆盖了各环节。”
打造这种“新型电影公司运作的复杂度”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合作伙伴,“现在对于国内很多电影项目来说,我想我们应该是首选的合作方了”。首先是项目经营成本的降低,“不管什么业务交给哪家公司,人家都得再加上利润,而且现在的利润还很高”,但与光线合作,“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以上面提到的《四大名捕2》主题曲为例,“现在做这样一首歌在外面大概需要30万元,但我们内部做也就几万块甚至几千块的成本。”
“我们有一整套体系,肯定比从外面找各块公司搭一个拼盘更有效率。”王长田自信地表示,“同样一部电影,交给光线做,我们有信心票房能高出30%-40%。”这不是保证公司接手的每个项目都能大卖,“但至少通过我们的努力,市场能够做得更好一点。”王长田认为,内部形成专业体系和成为行业里首选的合作伙伴,这两个目标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都是保证企业在电影方面能长远发展的基石。
三年铸“核”
电影是光线传媒目前的核心业务,近两年,公司上市所得的10.03亿元超募资金中,1/3强投向了电影制作。
光线影业是光线传媒目前最重要的战略棋子。成功上市后,公司先后两次动用超募资金增资光线影业,总额2.4亿元。而光线影业的战略调整始于上市之前,特别是在2011年初公司管理层出现人员变动,王长田长期的副手、光线传媒副总裁李晓萍出任光线影业总裁之后,公司在电影方面的主攻方向从以往与香港的合拍全面转向与内地导演、企业合作,本土中小规模商业片和新人导演随之成为新业务重点。
虽然结果证明当初果断转型确属先见之明,不过在2011年年初,业内对光线影业的前途颇有疑问,毕竟新总裁李晓萍之前主要从事电视行业,而原有的高管团队有很多离职,例如执掌公司多年的前总裁张昭转投了乐视影业,负责发行的副总徐林加盟了银润影业。不过事情发展出乎多数人预料。实际上在2011当年,光线电影的业绩不降反升:这一年里公司推出的《最强喜事》《画壁》《鸿门宴传奇》票房超过1.5亿元,年度累计票房则达到5.6亿元,在国产片市场中所占份额也从前两年的5%左右上升到了近8%。
2012年,光线电影的转型继续深入。当年公司共投资、制作了12部电影,其中既有《神探亨特张》这样的夺奖大户,也不乏票房过亿的《四大名捕》《铜雀台》《大海啸之鲨口逃生》等卖座片,而年底《人再囧途之泰囧》所创造的票房奇迹更是被载入中国电影史册。在后者的强力驱动下,光线全年的总票房达到了创纪录的16.1亿元,在国产片市场中的份额也一举跃升至近20%。这一年里,无论是发行影片的数量还是票房产出,光线影业均首次迫近行业榜首。
如果去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于《泰囧》的意外大卖的话,那么光线2013年的表现则更具说服力,公司之前在本地类型片和新人导演方面的积累进一步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光线今年已发行了7部电影,其中《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7.2亿元的票房居国产片年度卖座亚军,《中国合伙人》以5.4亿元排名年度第4,此外《不二神探》和《厨子戏子痞子》的票房也都超过了2亿元。王长田表示年底还会推出4部电影,包括卖座续集《四大名捕2》和《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2013年我们的总票房预计将冲击25亿元,国产片市场份额也有望达到25%”。
新人的超强“生产力”
今年光线共有4部电影票房突破2亿元,成绩可谓空前。比这一数据更具含金量的是:这4部电影没有1部是传统意义上的大片,其中3部出自青年导演。
在内地电影界,扶持和开掘创作新力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想是一回事,真正动手去做则是另一回事,像光线这样将其作为主攻方向的公司目前只此一家。最近两年公司推出的电影中,有7部是导演处女作,包括《泰囧》《致青春》《铜雀台》《伤心童话》《不二神探》,以及将在今年年底上映的两部新片。其中《怒放》是内地歌手卢庚戌的导演处女作,该片由滕华涛监制;另一部也是低成本电影,“是一位作家的电影处女作”。
光线对新导演的力推源自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光线影业以往的重点是与香港合拍、合作,全面转向内地意味着公司必须迅速找到新的项目来源。而王长田认为,国内市场上既有的知名导演无论数量还是对商业片的理解,很多都已不能适应眼下的实际需要。因此,发掘新导演和新项目就成了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掘新导演是电影创新的一部分。在电影行业,选择合适的项目从来都是一大难题,光线在新人导演方面极高的命中率显示其眼光的独到。令记者记忆深刻的是2011年4月光线影业年度新片发布会上,公司一气推出了4位初次执导的新人。当时恐怕没人能想到这4部处女作未来会带来超过16亿元的票房收入——彼时最被看好的项目是周润发领衔的古装片《铜雀台》,而非王长田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谈定的小片《泰囧》。
当然,仅仅拿到潜力项目还不够,还需要在市场运作中发挥出影片潜力。中小成本电影的运作很重要的一条是走特色化路线,既要“接地气”,也要尽可能寻找和制造话题效应。很多投资并不高的影片,在话题度和关注度上也能做到大片级别,《致青春》就是一例。王长田还特别提到了将在明年上映的另一部青春题材电影《左耳》,“原著小说就有1100万的销量,这在当代题材里是相当少见的”。
目前光线的电影生产线中,新人作品和中小成本占据了中坚位置。公司2014年的新项目中,除了与徐峥再度合作的《港囧》,又一部明星导演的新片、邓超执导的《分手大师》也被王长田寄予厚望,“这是一个非常有新意的喜剧”,该片预计明年暑期上映。另一位新人导演郭帆的《同桌的妳》计划在暑期推出,该片由周冬雨、林更新主演。公司2014年已经确定的新片还有柴智屏、九把刀监制,柯震东、林依晨主演的《我的情敌是超人》。此外,继2013年成功发行国产动画《赛尔号3战神联盟》后,公司明年将投资发行《巴啦啦小魔仙2》。
大片&合拍
光线影业的定位是商业电影公司,“虽然对我们来说好电影是最重要的,类型放在第二步考虑,但从公司角度来说,商业类型片肯定是重点。”王长田肯定地说:公司不会只为了满足一小部分观众,或是在电影节上夺奖而拍片,“这些对我们不重要。”
光线在摸索更成熟的商业电影模式,比如品牌续集,代表当属陈嘉上执导的《四大名捕》系列。王长田介绍,这套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很多项目其实是拍成了一个,看反响不错之后才考虑下一个;而我们一开始的规划就是做系列”。第一部《四大名捕》去年推出后反响不错,随后的两部续集很快推出,其中《四大名捕2》于今年11月22日首映,《四大名捕3》已拍摄完成,正在进行后期制作,预计明年推出。 就商业电影的开拓而言,大片的战略价值无可替代。虽然目前华语大片的市场风险处于高位,但在商业经营方面,中小制作的成功率还是难比大片,“不管怎么说,大片运作的精确度更高,商业计算也更准确”。在大片方面,光线一直在策划,只是运作相对谨慎。王长田表示,公司未来两年的新项目中会出现多部大片,其中有预算高达2亿的项目,“既有国产片也有合拍片,有现代题材也有古装类型。”
光线披露的新项目中,最受关注的《盗墓笔记》和《诛仙》是两个可能的大片选择。王长田表示目前这两个项目仍在筹备中,“我希望明年都能启动,但还得看具体推进情况”。他格外看好前者,“会是一个特别大的项目,要做的话应该是一个四五部电影的体量。”该项目会考虑国际合拍。此外,预计2015年启动的《少林寺》同样被王长田看好具有走向国际市场的潜力。
与对待大片相似,光线对待合拍的态度既开放又谨慎。一方面“和好莱坞主要电影公司在探讨不同的合作项目”;另一方面,王长田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国电影的重点还是在国内,“不能超越当前阶段,只有国内做好了才能有更好的基础打出去。”
全员电影公司
光线的电影战略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是宣传、发行的内部体系化。专业电影公司,要求正是对项目运作的实际把控力,这也是王长田对光线影业的要求。
发行方面,光线影业承接的项目大部分都参与了投资,这也是为了保证对项目实际运作的话语权。虽然项目主导权,公司并不做绝对要求,“毕竟有些项目确实不是我们发起的”,但在具体合作中,光线必须有实质性的参与和发言,“有时执行中往往就变成以我们为主了”。 更多的职责与话语权也能使公司在项目中争取到更多权利和收益,“也能给我们更大动力”。
要揽瓷器活,得有金刚钻。王长田表示,进一步完善电影宣发体系是公司2011年大调整时就确立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光线影业近两年花了大力气的领域,“发行系统不是说在各地放一批人就行,而是必须解决宣传、推广、媒体、活动乃至海报、预告片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光线影业努力的目标,就是达到公司能在内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倾向于自己做所有工作”——大到发行,公司目前的发行团队已有上百人规模;小到具体执行环节,例如预告片和海报,“我们也有一个专门团队负责,从创意到拍摄都能自己完成。”
建立宣发系统,光线有一定优势,特别在相关资源和专业经验积累。公司是以电视娱乐栏目起家,即拥有宣传平台,相关团队和专业经验也能被移植到电影领域。“我觉得我们的宣传团队能顶几个外面的公司。”在王长田看来,在公司内部建立完善的宣发系统和流程能使项目运作更有效率。
光线做电影的一大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全公司各部门的力量,“不止光线影业,必要的话,整个光线传媒600多人都可以为一个项目服务。”目前公司内部的分工合作已经相当机动灵活。例如最近《四大名捕2》刚刚完成的主题曲,“演唱者是公司的歌手胡夏;作曲是包装工作室的一个年轻人;之前我们也动员了十个员工分别作词,最后选中了资讯事业部总裁丁丁张的作品。”同样,录音、MV剪辑等工作也全部在公司内部完成。
“全员电影公司”是光线的一种文化,其与近来电影工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趋势有明显区隔。近两年,内地不少制片方更多地将宣发等工作分包给专门公司。不过,王长田对此做法持鲜明反对态度。“华语电影现有的分工根本没达到这样的专业程度,很多公司达不到我们的要求,不管是沟通的有效性,执行的效率还是创意的水平及其跟市场的契合度都是如此”。更重要的是:从长远看,大量分包的做法不利于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王长田看来,现在很多电影公司越做越简单,“把复杂的活儿都包出去了嘛”——光线选择的是越做越复杂,因为复杂意味着竞争门槛的提高,“别的公司想要复制我们的系统就很难了,因为我们的体系覆盖了各环节。”
打造这种“新型电影公司运作的复杂度”也有利于吸引更多合作伙伴,“现在对于国内很多电影项目来说,我想我们应该是首选的合作方了”。首先是项目经营成本的降低,“不管什么业务交给哪家公司,人家都得再加上利润,而且现在的利润还很高”,但与光线合作,“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以上面提到的《四大名捕2》主题曲为例,“现在做这样一首歌在外面大概需要30万元,但我们内部做也就几万块甚至几千块的成本。”
“我们有一整套体系,肯定比从外面找各块公司搭一个拼盘更有效率。”王长田自信地表示,“同样一部电影,交给光线做,我们有信心票房能高出30%-40%。”这不是保证公司接手的每个项目都能大卖,“但至少通过我们的努力,市场能够做得更好一点。”王长田认为,内部形成专业体系和成为行业里首选的合作伙伴,这两个目标同等重要且相辅相成,都是保证企业在电影方面能长远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