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还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数的运算是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最紧密、最直接的纽带,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但现在初中数学计算能力的准确性也得加强学习。
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靠机械重复的训练及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只重视运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运算过程,不注重算理的教学,学生感到计算枯燥无味;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计算教学中存在着情境创设过浓,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动口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真正动手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特别在一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运算的题目,甚至有学生无从下手。造成了运算的效率低下,正确率也有明显的下降。针对如此实际情况,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聪明的学生往往较马虎、草率,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而一些智力一般的同学学习成绩却较稳定,甚至有时超过比他聪明的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分析他们出错的地方,发现由于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所占的分数还多,因而就出现上述反常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因一:生源方面。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紧靠市区,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剩下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双差":一是基础知识差,二是学习习惯差,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原因二: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认识:几何证明和应用题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运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其本身思维功能并不明显。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须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会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二、运算错误实质就是计算准确率不高,出错原因不在于知识,而是心理性的,即不是知识未掌握,而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解题时,心理状态极度松懈,对自己的思维状态不知,失去了监控自己思维松懈的能力,不知不觉地把思维纳入了定势的轨道,这是导致算错、错算的主要原因。只要审题时,排除外界干扰,认真、仔细,注意力专注于解题,这样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初中生的自知力、自控力普遍较差,思维习惯不良,所以在每次练习、测练前我都强调"计算仔细、审题仔细"(简称"双仔细")几遍,等到他们有些习惯,可只强调一遍或只要暗示"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他们能顺口答出"双仔细",此时他们松懈的心态随之调整,形成良好的思维状态。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学生们一错再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换言之,错误印象不深刻,先入为主,没有治好病"根"。因此,我建议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专门记录每次作业或测试中做错的题目。不仅记录错误的解题过程,而且在旁边写出出错的原因及今后改正的措施,并加以订正,这样对错误加深了印象,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平时复习时重点看曾经出错的题目,针对解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脑海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避免做题错之再三的现象。实践证明,自编一本"错题集"是避免做题一错再错的最好方法。
2.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
3.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在我看来, 课前 3 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4.加强估算训练
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这样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5.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在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必将能为我们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以往的计算教学中,常常靠机械重复的训练及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只重视运算的结果,而不重视运算过程,不注重算理的教学,学生感到计算枯燥无味;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计算教学中存在着情境创设过浓,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学生动口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真正动手训练的时间得不到保障。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但学生的计算能力却下降了,特别在一些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运算的题目,甚至有学生无从下手。造成了运算的效率低下,正确率也有明显的下降。针对如此实际情况,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已刻不容缓。
1.问题的提出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些聪明的学生往往较马虎、草率,学习成绩波动较大;而一些智力一般的同学学习成绩却较稳定,甚至有时超过比他聪明的同学。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分析他们出错的地方,发现由于计算错误或用错误方法计算造成失分的占较大比例,比难题所占的分数还多,因而就出现上述反常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原因一:生源方面。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紧靠市区,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剩下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双差":一是基础知识差,二是学习习惯差,没有细致的观察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原因二:数学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认识:几何证明和应用题教学可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而运算技能的培养仅仅为解决问题提供一种工具,为思维结果评判提供一种手段,其本身思维功能并不明显。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运算能力是指不仅会根据法则、公式等正确地进行运算,而且须理解运算的算理,能根据题目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运算技能不仅能促进思维的培养,而且能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同时要落实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重视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因为它是数学其他各种能力的基础,难以想象,一个没有良好运算能力的人会有多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第二、运算错误实质就是计算准确率不高,出错原因不在于知识,而是心理性的,即不是知识未掌握,而是心理素质方面的原因。解题时,心理状态极度松懈,对自己的思维状态不知,失去了监控自己思维松懈的能力,不知不觉地把思维纳入了定势的轨道,这是导致算错、错算的主要原因。只要审题时,排除外界干扰,认真、仔细,注意力专注于解题,这样错误率就会大大降低。因为初中生的自知力、自控力普遍较差,思维习惯不良,所以在每次练习、测练前我都强调"计算仔细、审题仔细"(简称"双仔细")几遍,等到他们有些习惯,可只强调一遍或只要暗示"解题时应该注意什么",他们能顺口答出"双仔细",此时他们松懈的心态随之调整,形成良好的思维状态。
第三、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学生们一错再错的现象。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在学习中不求甚解,不注意总结积累所致。换言之,错误印象不深刻,先入为主,没有治好病"根"。因此,我建议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错题集,专门记录每次作业或测试中做错的题目。不仅记录错误的解题过程,而且在旁边写出出错的原因及今后改正的措施,并加以订正,这样对错误加深了印象,使自己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在平时复习时重点看曾经出错的题目,针对解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再进行认真分析,弄清原因,脑海里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才能避免做题错之再三的现象。实践证明,自编一本"错题集"是避免做题一错再错的最好方法。
2.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单纯的计算,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这一心理特点,可以采用多种训练形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形式。例如:用游戏、比赛等方式训练;开火车、抢答、闯关卡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多讲解解题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解题思路的来龙去脉,知道这样解题的原因,加深了了解,必将提高兴趣。
3.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不仅需要正确还需要速度。口算技能的形成,速度的提高不是一天、两天训练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训练实现的。 在我看来, 课前 3 分钟口算 ,效果非常不错 。 每堂课前准备好十道口算题,让学生抢答,或是让学生写在小本子上,在统一核对答案,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小结,对特别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同时也会注意正确率。当然,识记一些常用数值,如2π、3π、4π……112 、122 、132 ……等,对于加快口算速度与正确率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4.加强估算训练
日常生活 中的很多问题,实际上都不需要非常精确的结果,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估算来解决。这样速度加快了,而且又不影响实际的操作,遇到这类问题尽量让学生估算。另外, 即使在需要精确结果的计算中,估算也会起一定的监控检验作用。 每做完一道题,我们都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其正确性。
5.注意速算与巧算
速算与巧算,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简便运算,简便方法的正确运用,一方面能提高解题速度,另一方面还能够让解题变得简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可以单独进行速算与巧算的训练,教师先教一部分基本定律,让学生解答问题,在例一些计算题,让学生找到合适的简便方法。这就需要学生对基本的运算定律掌握清楚,尤其主意其适用范围。如乘法有分配律,但除法是没有的。这就需要学生先将除以一个数变成乘以其倒数,在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以上各点,必将能为我们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