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之我见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是一种境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谐是一种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有多重含义,即协调、融洽、匹配。如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只要内部和谐,大家同心同德,就能战胜一切。荀子提出“和则一,一则多”,他认为,若人们和谐相处,就能增大力量。孔子则提出“和而不同”,他认为“和”就是协调和统一各种差异。和谐教育理解为认识自我与自我表现结合起来的教育,即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天赋,并找到某种表现自己的活动领域,在勤恳工作和与他人相互合作中,培养出“道德高尚、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人”。
  关键词:和谐教育 协调 意义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实现教育和谐,自然也就成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探讨和思考,下面就“和谐教育”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和谐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完成的,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密切配合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关键所在。因此,做好和谐教育这项工作,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就要充分重视如何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及家校之间的关系。
  一、领导班子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构建学校和谐的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础。学校的领导班子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因此,领导班子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关系到学校的发展、进步和稳定,更进一步地说,关系到党和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是否完备、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建设,领导班子是不是和諧,从很大程度上说与班子成员有没有一致的思想基础、有没有良好的政治品质、有没有共同的信念是分不开的,所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道德建设就成为关键所在了。其次,加强能力、组织以及机制的建设也是必要的。合理的分配是领导班子能更好地发挥集体领导以及个人分工负责,从而使学校工作保持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所以,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整合力和战斗力,就需要不断地优化领导班子的结构,从而更好地实施和谐教育。
  二、关于干群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和谐的干群关系的构建是实施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方面之一。而构建和谐的干群关系需要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领导要明确,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平等的,所以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作为校领导,应该时时处处表现出对教师的理解和尊重,常怀教师心态,即领导也是教师,并且是责任意识更强的教师,真正放下了架子;另一方面,教师的领导意识,不是要让老师们都当上几天领导,而是要让教师具有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在要求领导理解和宽容自己的同时,也能理解和宽容领导。这样教师就少了些个人张扬,多了一些奉献精神,少了一些为己为利,多了一些为校为公,由纪律变自律,学会了换位思考;这样就会使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同时增强教师集体的战斗力以及整个学校的凝聚力。
  三、关于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和谐教育的前提。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师生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且能使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密切合作,确保教育教学有效地进行。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彼此的情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认识,真正地实现教学相长,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也代表着师生之间平等友好的相处,彼此之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能够宽容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能更好地理解老师,这样就会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共处的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关于生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和谐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同学之间应建立起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平等互助的同学人际关系。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的环境以及爱好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也就不同,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相互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摩擦,破坏彼此之间的关系。所以,应教育学生正确处理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彼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学习上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加强合作,从而建立一种亲如兄弟姐妹的和谐的生生关系。
  五、关于家校之间和谐关系的构建
  在教育中,学校的教育处于主导地位,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两者之间只有互相支持、互相合作,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才有可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但是,在家长和学校相互联系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家长和教师在认识上的偏差,家校双方矛盾和对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其实,家长和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修养。这样看来,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也就是完全可以避免和化解的了。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双方共同的努力。
  总之,践行和谐教育是我们教育者的天职和愿景。我认为和谐教育各分支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密切关联。“平安教育”是基础,“和谐教育”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各种关系都“和谐”了,社会“平安”自然有了保障;人人都感到“和谐”了,大家的幸福指数自然就提高了。
其他文献
我认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求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主题。  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鼓励音乐创造  “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实质上就是一种情
期刊
迁移,是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已有知识结构的概括水平决定了问题的最初映像,也就是说,概括的知识结构为新的问题的嵌入提供了一个框架,所以,对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不同,其迁移程度也不同。概括水平高者,其迁移过程较压缩,迁移速度就快;相反,概括水平低者,其迁移较迂回,迁移速度也就较慢,概括能力的培养是进行迁移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抽象概括  事
期刊
摘 要: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硬笔书法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教师要通过强调其重要性引起学生重视,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练习写字的兴趣。  关键词:硬笔书法 兴趣 培养  在新时期的教育工作中,学校的美术教育在学生成才的道路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硬笔教学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硬笔书法教学是每一个学生所必备的一项基本功。然而在课改时期,教师在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时,忽略了硬笔书法教
期刊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下面就谈几点看法:  一、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知道应该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
期刊
摘 要: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应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只有当学生“身动”、“心动”,全方位地参与音乐活动,与音乐融为一体,亲自、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的真正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怎样结合音乐教育的特点,使师生互动交流在音乐课堂中能和谐地进行?我在音乐教育中实施了开放式教学,从建立
期刊
在新课标中,关于拼音教学的表述是这样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肯定地说:汉语拼音的功能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可以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学习普通话,可以借助汉语拼音阅读,甚至是写话。可以说,汉语拼音伴随着汉语学习的始终。因为汉语拼音的这些重要作用,在2000年1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培养”实验中所采用的最有效的策略:选阅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开展切实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竞赛活动。让孩子从小学会自主阅读,让阅读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这是每位语文老师的迫切任务,也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选阅书目 有效指导 读书活动 自主阅读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而语文素养是在“
期刊
摘 要:学生对美术的学习有先天主观的兴趣,教师要力求改变因遁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以保持和促进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之在情感上更加积极投入,更好地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  关键词:兴趣 情感 创造思维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于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最是耳熟能详的,学生对于每一学科的学习,兴趣起着极大的推进作用。美术教学也是这样,但常有的现象是,每次上美术课之前
期刊
语文即语言文字,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学习语文,就是要学说话、学写文。多年来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感是对语言想象的感知能力,是一种关于语音、语法、语意的综合能力。语感普遍存在于听说读写之中。如果说语意可以经过教师分析而使学生达到理解,是外显的,那么,语感则主要是靠学生的感受去把握,是内隐的。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往往教师滔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无论低、中、高年级都要求孩子在作文中能无拘无束地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当前,小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大空的现象比比皆是,优秀作文成了“好作文”的标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内心世界,不同的情感,写出的文章怎么会一样呢?我认为平常作文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技巧的传授,把作文简单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的技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老师忙于灌输,学生疲于接受,结果学生普遍对作文感到厌烦。现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