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科学认识教学的层次结构,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促进课堂的知识层次、能力层次和情感层次要素的有机整合。传统教学只重知识层次的传递教学,忽视能力层次和情感层次的培养和作用。本文试图从教学层次结构的整改着手,提出科学认知教学整合、艺术处理教学整合和技术促进教学整合三个维度,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实现三个层次结构要素的有机整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最佳的整体效应。
关键词:改革 整合 效果
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探讨教育使命,探讨好的教育究竟应赋予年轻人什么。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兴腾科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马振翼的发言,他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传与授,而是一种启发。”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可以让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而我们的教育课堂真正缺少的正是有益的启发,这就需要对教学层次结构模式进行改革。
一、优化教学的层次结构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更多的启发式教学,调整和优化教学结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确立不同层次结构有机整合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与授,忽视交际能力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层次结构和系统的组合,充分发挥语言的整体功能。
1.优化语言知识结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主要由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组成。学习语言知识可以从语音系统开始,逐步深入,掌握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甚至更高层次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孤立地教学,三个系统相互联系,优化他们之间的组合与联系,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功能。语言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通常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
2.拓展交际能力的结构。语言要素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拓展到交际层面就由语言系统、文化系统和语用系统组成。这时主要涉及语言的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的问题。听说读写是一种技能,属于程序性的知识,需要采用变式练习,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人机互动的方式获得,可以不同组合形式教学。教师要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教学,主要解决学生能不能的问题。
3.情感层面的渗透。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交际是在信息层面和情感层面展开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管信息层面的交流,而忽视情感层面的作用。情感层面主要由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组成。情感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学习动力系统的问题,要解决好愿不愿意学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坚持进行情感渗透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素养方面问题的认识。
传统教学往往重视把结构要素孤立起来进行教学,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教学的质量。事实上,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多层次语言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使用语言时,相关要素不可分割地整合在一起。优化整合就应倡导使用整合教学、多点贯通的方法。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言体系是音义结合的。只有更好地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机整合,才能产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功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优化层次结构的教学案例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听到或看到许多教学的课例和案例,也经历了许多教学的成功和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案例是社区教育:
在一个新建的社区里,人们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环境非常优美。两个小孩在社区内玩耍,他们在摇一棵新栽的小树,一位社区的老大妈大声呵斥,用扫帚把小孩赶跑。第二天两个小孩又在社区内摇树玩耍,一个中年人看到了,便对小朋友讲:“社区小树对保护环境很重要,别摇它,树会死的。要是你们不听,我会告诉你们的老师或家长。”第三天两个小朋友做着鬼脸,又在社区内摇树了。一位年迈的退休老教师看到了,他走上去,抱住小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着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点头。“你听什么哪?”“我在听小树说话哪!”“它在说什么呀?”“它说刚才你们把她摇得难受极了,根都要折了,让我告诉你们别再摇了,等她长大了好给你们遮阴凉,结果子给你们吃,行吗?”“行!”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从此再也没去摇树。
这个案例虽然发生在社区,但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类似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它促使我们对教学工作深思。老大妈按成人的习惯和常识用棍棒教学的方式去制止不良行为,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年人的教育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这种理论又不太符合小孩的认知水平,同样难收到理想的效果;退休老教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人与树对话的方式教育小朋友,符合小朋友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感到很新鲜、很受用,因此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有自己的规律。退休教师的教育办法就是教育知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把知识层面、情感层面、交际层面的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孩子,启发孩子深入思考,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层次结构整合的启示
研究表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系统要素之间有信息、能量、物质的交换,把部分纳入整体,形成有机整合就构成系统。当然,把部分生硬地拉入整体,只有机械拼合,并不会形成系统。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1.科学认识教学整合。科学认识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和发展规律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八种以上的智能。每个人在学习和使用概念、技能时有天生的优势和偏好差异。这表明学习是非常个性化的。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在课上教学设计时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有的学生对声音特别敏感,是以听觉为主型学习;有的学生对视觉信号敏感,以视觉为主型学习;还有的学生以动手活动来接受新事物,是活动感觉为主型学习,这类学生认知事物需要自己在做中慢慢体会和感悟。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学习科学协会历时三年的调查显示,在北京,以听觉为主的学生在各类学校中都是最低的,在小学只有8.7%,初中有9.9%,到高中才达到13.33%,而职业学校只有7.2%。这证明,以讲述为主的课堂是低效的。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体悟新知识。当然,不管采用怎样形式的学习活动,教师还必须要思考把知识系统、情感系统和交际系统中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2.艺术处理教学整合。所谓艺术处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强调以情感人、以语动人、以形诱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是客观的,做科学的人擅长抽象思维。艺术研究的对象是激发人类的情感。搞艺术的人擅长形象思维,缺了它,艺术家难于创新思维。教学的科学认识与艺术处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产生育人功能。教师可以运用综合技能技巧,按照教学和艺术的规律进行独创的教学实践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用灵感处理教学事件。
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本质联系是该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客观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纳入学科,内容精炼,概括抽象,科学性强,有些内容难以读懂。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达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目的。艺术处理十分有助于教学创新,有助于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交际层面的交互融合,有助于促进教学要素整合。
3.技术促进教学整合。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教与学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传播系统是多媒体,知识是跨越时空的。以往用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质量是有限的,而利用各种新技术来提高学习质量是无限的。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实现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教与学。《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涉及了很多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的话题,如今在多媒体的课堂里, 许多资源只要点点鼠标就能获得,学生再也不会觉得遥远陌生,并且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够进一步了解钻研。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这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这种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最终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参考文献:
[1]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彭锋.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胡静茜(1975— ),女,籍贯:江苏省太仓市,汉族,毕业于苏州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致力于高中阶段英语一线教学,研究高中英语教与学及高考。
(责编 张亚欣)
关键词:改革 整合 效果
2013年4月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探讨教育使命,探讨好的教育究竟应赋予年轻人什么。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兴腾科国际教育集团执行总裁马振翼的发言,他认为:“教育不是单纯的传与授,而是一种启发。”好的教育要启发人的自信心、梦想、知识、勇气,可以让人思考以前不能思考的东西,想象以前不能想象的事情,完成之前自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而我们的教育课堂真正缺少的正是有益的启发,这就需要对教学层次结构模式进行改革。
一、优化教学的层次结构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提升教学质量需要更多的启发式教学,调整和优化教学结构,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确立不同层次结构有机整合的观念,改变传统教学重视语言知识的传与授,忽视交际能力层面和情感层面的教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听取学生的意见,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层次结构和系统的组合,充分发挥语言的整体功能。
1.优化语言知识结构。语言知识结构体系主要由语音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组成。学习语言知识可以从语音系统开始,逐步深入,掌握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甚至更高层次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孤立地教学,三个系统相互联系,优化他们之间的组合与联系,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功能。语言知识主要是陈述性知识,通常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获得,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
2.拓展交际能力的结构。语言要素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拓展到交际层面就由语言系统、文化系统和语用系统组成。这时主要涉及语言的听、说、读、写等交际能力的问题。听说读写是一种技能,属于程序性的知识,需要采用变式练习,经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或人机互动的方式获得,可以不同组合形式教学。教师要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教学,主要解决学生能不能的问题。
3.情感层面的渗透。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交际,交际是在信息层面和情感层面展开的。因此,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管信息层面的交流,而忽视情感层面的作用。情感层面主要由情感、态度、价值观体系组成。情感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学习动力系统的问题,要解决好愿不愿意学的问题。从更深层次看,坚持进行情感渗透教育,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素养方面问题的认识。
传统教学往往重视把结构要素孤立起来进行教学,忽视了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言教学的质量。事实上,语言的交际功能是由多层次语言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使用语言时,相关要素不可分割地整合在一起。优化整合就应倡导使用整合教学、多点贯通的方法。因为语言是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组织规律,语言体系是音义结合的。只有更好地促进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机整合,才能产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功能,实现教学目标。
二、优化层次结构的教学案例
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听到或看到许多教学的课例和案例,也经历了许多教学的成功和挫折,给我印象最深的案例是社区教育:
在一个新建的社区里,人们栽种了各种花草树木,环境非常优美。两个小孩在社区内玩耍,他们在摇一棵新栽的小树,一位社区的老大妈大声呵斥,用扫帚把小孩赶跑。第二天两个小孩又在社区内摇树玩耍,一个中年人看到了,便对小朋友讲:“社区小树对保护环境很重要,别摇它,树会死的。要是你们不听,我会告诉你们的老师或家长。”第三天两个小朋友做着鬼脸,又在社区内摇树了。一位年迈的退休老教师看到了,他走上去,抱住小树,把耳朵贴在小树上装着认真听的样子,还不住地点点头。“你听什么哪?”“我在听小树说话哪!”“它在说什么呀?”“它说刚才你们把她摇得难受极了,根都要折了,让我告诉你们别再摇了,等她长大了好给你们遮阴凉,结果子给你们吃,行吗?”“行!”两个孩子高高兴兴地走了,从此再也没去摇树。
这个案例虽然发生在社区,但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类似的案例也屡见不鲜。它促使我们对教学工作深思。老大妈按成人的习惯和常识用棍棒教学的方式去制止不良行为,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中年人的教育从理论上讲是对的,但这种理论又不太符合小孩的认知水平,同样难收到理想的效果;退休老教师用独特的教育方法——人与树对话的方式教育小朋友,符合小朋友的认知水平,使他们感到很新鲜、很受用,因此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有自己的规律。退休教师的教育办法就是教育知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把知识层面、情感层面、交际层面的信息有机整合在一起,正确无误地传递给孩子,启发孩子深入思考,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
三、教学层次结构整合的启示
研究表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还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系统要素之间有信息、能量、物质的交换,把部分纳入整体,形成有机整合就构成系统。当然,把部分生硬地拉入整体,只有机械拼合,并不会形成系统。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以下几点。
1.科学认识教学整合。科学认识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证性的研究,更加客观公正地认识事物和发展规律的过程。多元智能理论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存在八种以上的智能。每个人在学习和使用概念、技能时有天生的优势和偏好差异。这表明学习是非常个性化的。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师在课上教学设计时应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有的学生对声音特别敏感,是以听觉为主型学习;有的学生对视觉信号敏感,以视觉为主型学习;还有的学生以动手活动来接受新事物,是活动感觉为主型学习,这类学生认知事物需要自己在做中慢慢体会和感悟。 需要指出的是,北京学习科学协会历时三年的调查显示,在北京,以听觉为主的学生在各类学校中都是最低的,在小学只有8.7%,初中有9.9%,到高中才达到13.33%,而职业学校只有7.2%。这证明,以讲述为主的课堂是低效的。教师应设计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体悟新知识。当然,不管采用怎样形式的学习活动,教师还必须要思考把知识系统、情感系统和交际系统中各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整体效应。
2.艺术处理教学整合。所谓艺术处理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强调以情感人、以语动人、以形诱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是客观的,做科学的人擅长抽象思维。艺术研究的对象是激发人类的情感。搞艺术的人擅长形象思维,缺了它,艺术家难于创新思维。教学的科学认识与艺术处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产生育人功能。教师可以运用综合技能技巧,按照教学和艺术的规律进行独创的教学实践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用灵感处理教学事件。
一门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本质联系是该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客观的。知识经过系统化纳入学科,内容精炼,概括抽象,科学性强,有些内容难以读懂。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达到深入浅出、化难为易的目的。艺术处理十分有助于教学创新,有助于知识层面、情感层面和交际层面的交互融合,有助于促进教学要素整合。
3.技术促进教学整合。多媒体、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教与学的方式。在网络环境下教学,信息资源永远是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传播系统是多媒体,知识是跨越时空的。以往用延长劳动时间来提高质量是有限的,而利用各种新技术来提高学习质量是无限的。
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实现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教与学。《牛津高中英语》选修模块涉及了很多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的话题,如今在多媒体的课堂里, 许多资源只要点点鼠标就能获得,学生再也不会觉得遥远陌生,并且对感兴趣的东西能够进一步了解钻研。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了教学质量。另外,这也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技术素养,这种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学生最终提高了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功感。
参考文献:
[1]王德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傅道春.教育学—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彭锋.美学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胡静茜(1975— ),女,籍贯:江苏省太仓市,汉族,毕业于苏州大学英语教育专业,本科,中学一级教师,任教于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致力于高中阶段英语一线教学,研究高中英语教与学及高考。
(责编 张亚欣)